癌症离我们多远?正常人每天产生400个癌细胞

部队转业、体质健壮的老友突然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被发现患上了早期周围型肺癌。

老友在本市一所知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工作近30年,见惯生老病死,深知体检于健康之意义,但这次体检,竟是源于13岁儿子发现他有些消瘦后的一次郑重其事的建议。

身在医院,不能说不方便。为什么多年不体检?老友无奈:身体素质一向很好,锻炼习惯一直保持,没有发现身体异常,工作又忙,哪会花时间去体检?

幸亏这次体检,幸亏病灶发现得早,幸亏处置得当,幸亏还不错的身体底子,老友在经历了一次开胸大手术,摘下了一片肺叶,清扫了淋巴结后,健康正在恢复中。

不过,毕竟是和“肿瘤君”的第一次相遇,那种突如其来的恐惧感,那些内心诸多解不开的结,还会常常在老友心中百折千转。

什么是癌症?为什么会出现癌症?

《众病之王•癌症传》中把癌症描述为“我们这一代的典型瘟疫”“永生的疾病”,认为癌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种疾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异常增长。

癌症离我们有多远?

据研究发现,正常人每天约有400个细胞发生癌变,也就是说,正常人每天可以产生约400个癌细胞。

既然这样,健康人为什么没有患肿瘤?这是人类肌体的功劳。每个人的肌体都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会自动识别异常的细胞并将其杀死,预防肿瘤发生,这就好比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将入侵之敌和腐化蜕变分子清除,维持国泰民安。

然而,当个体的肌体不够强大时,癌细胞就会趁虚而入。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380.4万例,癌症发病率为278/10万,可以说,平均360人中就有一个癌症新发患者。

这意味着,每分钟会有超过7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所以几乎每个人身边都会遇到这样的人。

癌症可怕吗?

就在我采写这组稿件时,从来不乏头条的娱乐圈突然传来消息:主持人李咏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在美国去世。他的离去,再度唤起我们对癌症的恐惧。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癌症去世的人超过280万,每分钟会有5个人因为癌症去世,不可否认,癌症仍是人类的重要死因。

电影《滚蛋吧!肿瘤君》获誉无数,主人公原型笔名熊顿,1982年出生,2011年8月因一次跌倒后就医,被意外查出身患“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癌的一种)。

坚强的熊顿没有伤心绝望,而是拿起了最熟悉的画笔开始创作,通过笑中含泪的作品,向世界传达乐观的情绪与不放弃的决心。

然而,2012年11月16日,这位坚强的抗癌战士仍然因病离世,让许多网友震惊悲痛。

但癌症并不一定是死刑。

事实上,目前全球有超过3500万人带癌生存,在中国,过去10年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约10%,已达40.5%。在某种意义来讲,癌症已经开始向“老年病”“慢性病”转化。

为什么他们能够“战胜”癌症?为什么癌症的生存率会大幅提升?癌症科普大咖、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李治中(笔名菠萝)给出了答案:是因为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和防治手段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李治中这样解释人类对癌症认知的三个阶段:第一次是我们知道了癌细胞生长得很快。第二次是我们知道了癌症与基因突变有关,这是在基因检测出现以后。第三次是我们知道了它不仅要发生基因突变,还要逃脱免疫系统的监管,这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不仅认知了它,而且因为这三点开发出了不同的疗法。我们知道它失控生长,所以用化疗放疗等办法去杀死这些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因为知道基因突变,所以发明了靶向疗法。因为知道免疫逃逸,所以开发了免疫疗法。

10月1日,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奖委员会说,他们“创立了癌症疗法的一个全新理念”“通过激发我们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来攻击肿瘤细胞”,他们的发现是“与癌症战斗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在我们生活的这座非一线城市,肿瘤微创切除术、放疗、化疗、热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中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医学发达了,认知更新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因癌而死?

首先,和肿瘤被发现时的恶性程度有绝对关系。专家指出,1/3癌症可预防,1/3可治愈,1/3可缓解,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有10至15年的潜伏时间来纠正。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有针对性地体检,个性化地疗养保健,早发现早治疗,就有征服“肿瘤君”的机会。

其次,和家人关心、家庭经济情况和社会关爱有直接关系。除了亲人的陪伴和鼓励、充足的治疗资金,和谐的医患关系、病友之间的关爱,也会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力量。

最重要的,与患者个人的心态有根本关系,能不能直面肿瘤到访的事实,能不能与“肿瘤君”达成和解,决定着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这些也正是采写本期读本的主旨。

愿诸君在阅读中能对疾病和生命有更多的感悟,愿癌症的秘密早日被破解,愿天下无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