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辞行,透露了什么让十三爷大为吃惊?

南海派掌门岳老三


我们来看看,《雍正王朝》里面,十三爷为邬思道送行的,两个人都谈了什么。十三爷拿了酒,说是为雍正为邬思道饯行。邬思道问道:听说皇上准备在元旦的时候,晋封你为铁帽子亲王。

十三爷说:其实当不王,他是无所谓的,不过这个铁帽子王却是十分的难得。确实很难得,因为整个清朝一共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十个亲王,两个郡王,而且有八个是清初的时候,十三爷是清朝中后期的四位之一。

邬思道这个时候饮了十三爷的酒,转身要离开的样子。十三爷这个时候很愧疚的说:邬思先生,我们,我们,对不起你呀。这里面用的是我们,显然是将雍正包括进来了,或者说其实对不起邬思道的就是雍正帝。

邬思道说:其实我是为了天下苍生,才来帮助皇上的,而如今我的心愿已了,哪有什么遗憾的呢。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如果十三爷没有说出那句话,邬思道是转身就要走的。

邬思道继续说:十三爷,你我相识十五年了,你行侠仗义,我十分佩服你的为人。临别前,我有一句话要跟你说,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这样子才能保你一世平安。有些事情你不太明白,跟一般人相处,同享乐容易,共患难困难,但是跟皇帝相处,却是相反的。

十三爷说:你放心,我不相信四哥会做出这样弓尽鸟藏的事情来。

邬思道说:明天我的话就能得到验证,雍正府那些为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这个时候镜头转向了几只乌鸦,那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而且我们也发现了雍正府的高勿庸后面没有出现了,而是由李德全继续当大太监。

让十三爷大吃一惊的正是这一句话。如果邬思道要跟十三爷说,雍正回到雍正府是想杀邬思道的话,那十三爷肯定更大吃一惊的,之前十三爷可能只是以为,邬思道在雍正继位之后,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却要归隐。

十三爷明白了邬思道的意思了,邬思道说:不过,只要你收敛锋芒的话,那么皇上是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后面,十三爷确实不像以前的十三爷,比如跟雍正下棋的时候,不敢嬴,只和棋,比如在诺敏的事情,也像张廷玉那样,虽觉得不妥,但是不敢说,这个就说明十三爷确实听进去了,毕竟雍正不是以前的四哥了。


历史简单说


雍正上台以后,给雍正办机密事的坎儿被雍正杀了。邬思道就看明形式,侍奉帝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所以,他要给自己找条活路。

他提出自己有三不可用:第一自己是个瘸子,有伤圣德;第二,自己是先朝钦范,不能违背先帝。第三,他虽然有才气,但是阴谋为主,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应该用光明正大之臣。同时,邬思道又提出半隐,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帝随时找到他的地方半隐退。雍正思虑再三,决定放了邬思道。

第二日,十三爷追上辞行而去的邬思道,想跟邬思道道别,并表示感谢。

十三爷是个重情义的人,他拿出被圈禁时,邬思道送给他的半坛子酒,敬了邬思道一杯酒。此时,邬思道本不想说什么,只是顺道问了下十三爷进封铁帽子王的事。他看十三爷觉得铁帽子王很难得。于是,邬思道上车要走。

但是十三爷的一句话,让邬思道还是说出了他的建议。十三爷说“邬先生,我们对不起您哪”?十三爷这个对不起,是因为邬思道功劳最大,却没有任何赏赐。而且,连邬思道喜欢的女人--年羹尧妹妹年秋月,都被雍正娶了。所以,十三爷才会这么说。

邬思道看十三爷对他如此真心,于是劝他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他觉得十三爷“至今没有勘透世情,与常人交往,共享了容易,共患难难;而与天子交往,共患难容易,共享乐难。”

就是这句话,让十三爷有点无法接受。他的四哥当了皇帝,就不是以前的四哥了吗?十三爷让邬思道放心“我不信四哥能做出鸟尽弓藏的事”。

邬思道进一步挑明:明日府里专一替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不过,只要十三爷收敛锋芒,皇上不会怎么样十三爷的。

在临走前,十三爷还送了一位丫鬟给邬思道。此人跟年秋月长得很像,也算是了了邬思道的心愿吧。正如前文提到的,雍正有两件事对不起邬思道。其中,年秋月这件事,十三爷算是尽力补偿邬思道了。

这段戏,肯定历史上肯定没有的。十三爷确实被封为铁帽子王。再者,雍正和十三爷的感情,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邬思道说这句话,其实是多虑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邬思道和康熙,这两个《雍正王朝》中最聪明的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临行时,邬思道告诫十三爷:与君王往来,共患难易,共享乐难!还他透露,四爷府里专一为四爷办隐秘差事的人很快就会被雍正干掉。

因为邬先生见过雍正杀高福,知道雍正是刻薄严厉之人。他担心十三爷以后会触怒雍正,不得善终。

其实这一点,康熙也想到了。

康熙最喜欢他这个十三阿哥,称赞他是心地光明之人。

但是康熙早已选定了胤禛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刻薄严厉,在平常人身上可能是缺点,但在皇帝身上不一定是缺点,特别是康熙末年吏治腐败,急需一个皇帝站出来刷新吏治。所以四阿哥的刻薄反而成了优点。

康熙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是个任侠仗义、天不怕地不怕的侠王,他连康熙都不怕,雍正也不一定镇得住他。

雍正和胤祥关系好这不假,但是关系越好越容易出问题,因为关系好就有可能恃宠而骄,失去君臣相处的分寸。

特别是雍正要刷新吏治,必然要对大臣们开刀,而胤祥人缘广,会不会为大臣们求情而触怒雍正?这是很有可能的。比如胤祥就曾为魏东亭求过情。

康熙很担心雍正和胤祥出现兄弟相争、祸起萧墙的事情。所以虽然他最喜欢十三阿哥,但还是囚禁了他十年!康熙就是为了压他的脾气。

康熙这一手还是很成功的,雍正登基后胤祥处处小心。连下棋也不敢赢雍正。

雍正还为此大发脾气,说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十三哪去了。

胤祥说,我被皇阿玛关了十年,脾气早没了。

可见邬先生和康熙担心到一起去了。

康熙是整部剧最有权谋的人,而邬先生则是最懂康熙的人。


梦露居士


邬思道无疑是《雍正王朝》中最高深莫测之人,雍正继位后,邬先生向十三爷说了一段话令他大吃一惊,以致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十三爷允祥想起这段话时仍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见这段话对允祥的震撼有多大。事情发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二,康熙驾崩后举丧期满当天,十三爷下朝之后兴致冲冲骑马赶到雍正潜邸雍和宫来向邬思道报喜,一喜是庆贺邬思道可报夺妻之仇,情敌党逢恩一家即将查抄;二喜是雍正帝要宣麻拜相,特简他入上书房参与朝廷政务。邬思道听后却一脸古怪,说不情是喜还是忧,反问十三爷应该也有喜事,允祥把雍正封他为铁帽子王的事情说也,末了还说:王不王的倒无所谓,只是“世袭罔替”难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邬思道对允祥说他们相处十五年,很佩服十三爷侠肝义胆的真性情,但有句说出来很可能会人头落地,但却是他的肺腑之言,不想隐瞒允祥。

邬思道说:“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见允祥大惑不解又说:“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十三爷说:“你之前不是说他龙骧虎步……”

邬思道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乃是为增四爷信心,故作此言。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允祥表示不信:“今日四哥还说,决不做鸟尽弓藏之事!

邬思道冷冷一笑:“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周用诚、墨香墨雨、性音和粘竿处十几个最心腹的,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十三爷允祥被这段话震惊了,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翕动了一下嘴唇,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想到雍正的家眷已经进宫,此地又处于京郊野外,府里只留下书僮

墨香墨雨性音和尚等几个心腹之人,要是真想杀人灭口,必是杀人如草不闻声!他的心里就像掉进了这数九寒冬的冰天雪地里,瞬间寒彻入骨,无论如何他也难以相信,一向平易谦和,视同手足的四哥会有如此阴险狠毒的另一面。邬思道又说:“十三爷,你不要害怕,只要你收敛锋芒,万岁不会对你怎样!”说话间,四爷胤禛已经带着十几个太监进来,打断了他们之间的谈话,邬思道因而向雍正说明自己有三忌,三不可用的理由,表达了他不可入庙堂为臣,愿意半隐于市,找一处万岁可以找到,又能混口饭吃的地方安度晚年。雍正沉思之后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到心腹李卫跟前当师爷。十三爷听了邬思道的话,又眼看着周用诚,高福儿,墨香墨雨一个个暴毙而亡,心知邬思道所言非虚,因而萎靡不振,在雍正面前极为低调,下棋必下和棋,言语也尽捡好听的讲,直到后来雍正发怒,要他做回曾经那个敢说敢为敢怒敢笑的
“拼命十三郎”,允祥才打消了辞掉铁帽子王的想法,从新振作,令邬思道的预言没有成真,但却为了雍正的铁桶江山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活活累死于任上。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讨论!


历史茶坊


(一)背景

在《雍正王朝》第21集开头,就是十三爷骑马来给邬先生送行的剧情,他还带了当初邬思道给他送来的一坛酒,他没喝完,只剩下半坛,以此饯行。

然后邬思道说,听说你要晋升铁帽子亲王。而十三爷回答道,虽然对于封王也已经无所谓,但这个铁帽子亲王还是难得啊。


(二)临别赠言

在这样的语境下,邬思道说出了内心之中由衷之言:为保周全,拼死辞掉铁帽子亲王。



原因有以下两点:




邬思道这样一说,让十三爷大吃一惊,因为他不相信雍正会对他干出“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

(三)肺腑真言

见十三爷不相信,邬思道说,在四爷府里专门办秘密差事的人就会……



十三爷沉默着……

此时,邬思道说出了肺腑真言:收敛锋芒,皇帝不会怎样。




我想,这句话,十三爷听进去了,因为后面也是这样做的。

最后,综合雍正上台后十三爷的一系列表现,勘当“鞠躬尽瘁”,也真的对得起“铁帽子王”四个字。

这里补充一点:所谓铁帽子王,这是清朝的一项制度,享有世袭王爵的权力,在清朝历史上,总共十二人,其中八个受封在清朝开国之初,十三爷受封在中期,后期有三个。


非常茴香豆


邬思道为什么会辞行呢?如果邬思道不离开,他会死于雍正之手,这是毫无疑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他知道雍正秘密太多,不管雍正能不能当皇上,他都是雍正的威胁;其二,他猜雍正心思猜得很准,君王都很专权,看得太透不是好事。其三,雍正怀疑邬思道会与八阿哥有所勾结。这样看来,邬思道必须离开。大多帝王都是可以同苦难,但不可以同富贵。比如张良隐世,一生平淡,但韩信不听张良劝告,死于帝王刀下。

邬思道在离开雍正的时候,还给前来送行的十三阿哥胤祥进行点拨,要他拼死辞掉铁帽子王,就是看透了皇权的本质。如果十三阿哥不听,雍正暂时还需要十三阿哥对付八阿哥,雍正下一个动手的,肯定是十三阿哥。而十三阿哥听了邬思道的劝,这才让雍正放心。


zero5198


看了前面很多回答,已经很全面了,我这里只是稍微做一点补充吧。感谢前面答主指出这个片段所在的集数(21期开始)。

背景

邬思道为了保全自己向雍正提出半隐,而且是去李卫那里,十三爷赶来送行。于是就有了这段对话,这段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其隐晦程度不亚于邬先生和雍正那晚的对话,因为这段对话基本上决定了邬先生之后“命运”以及十三爷之后的归宿。 过程就不赘述了,直接看电视剧的截图,还是简单明了的。 雍正登基,作为功臣,十三爷要被封铁帽子王。十三爷表现了不多见的“在乎”,重点是他为乌先生感到惋惜,这或许也是他来送行的原因。


乌先生心态很好,他本身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负,现在已经一展所长,所以应该是无憾。

第一,拼死辞掉铁帽子王

这里我想插一句:原著中关于十三爷的描述看上有点贬义,十三爷因为母亲的出身不好,所以不但受到皇子的欺凌,甚至连几个得势阿哥的下人都给他脸色,但是只有老四待他如亲兄弟,所以他们关系好,这也造就了十三有些“酷吏”的本色,在江南酬银,宴请盐商的时候重点讲到了。 而且十三性格直爽,此前还和十四大打出手,雍正登基,如果锋芒不敛,容易出问题。

第二,鸟尽弓藏

是雍正潜邸,帮他做秘密事儿的人要遭殃。十三爷起初不信,但是看到邬先生言之凿凿,就又半信半疑了。其实联想到邬先生都不为雍正所容,这件事情不难理解进去。邬先生对雍正的帮助不能说比十三爷小,但是在帝王权威面前,就显得苍白了。


不过随后邬先生马上给十三爷吃了定心丸,只要他收敛锋芒保准会没事的。

第三点,十三爷积劳成疾



最后一个蛮隐晦的,直到最后才揭晓的一个,那是这部电视剧的第41集,老八联合四个铁帽王要恢复“八王议政”的古制,十三爷最终死在当场。 雍正告诉他,邬先生说过十三爷可以活到92岁,但是十三爷马上就明白了,如果按照日夜算,他46岁,乘以2,干好是92岁。积劳成疾,也是这个“位置”给他的负担。

上图为第41集,十三爷死前的对话。

十三爷起初有些信誓旦旦,最后还是一脸懵逼。尤其是说到干秘密事的人要被处理。


历史答人


作为四爷,胤禛需要邬先生,他可以懂得康熙的心思;

作为雍正,胤禛不需要邬先生,他怕别人知道他的心思!

康熙皇帝驾崩,四爷历经曲折最终登上皇位!

邬先生也知道自己该离开了,辅佐了四爷十几年,最终帮助四爷如愿以偿!邬先生最懂帝王心术,但是真如他自己所言,他的谋略多是“阴谋”,而皇帝治国需要“阳谋”!

于是,和新皇帝谈了一晚,邬先生就告别!说自己要“半隐”,皇帝需要的时候可以找得到,皇帝不需要的时候自己隐居生活!

风萧萧,路途远!

十三爷送别邬先生,其实十三爷最重感情,他知道四爷继承大统完全都是邬先生的功劳,一旦离别,十三爷满是愧疚!因为他觉得对不起邬先生,没有真正给他高官厚禄,没有给他更好的晚年生活!

十三爷侠肝义胆,做人重情重义!这一点邬先生很是佩服!真因为如此,他不忍心十三爷蒙受灾难,不至于遭受“兔死狗烹”的境地,他希望十三爷能够更好的安度余生!

邬先生其实已经看出了雍正在未来肯定会对一些人下手,他能猜到年羹尧,但也担心十三爷!毕竟十三爷掌握一部分军权,这是非常危险的!邬先生虽然谋略多,但极少说心里话,此去将再无相见之日,邬先生也对十三爷甚为担心,他怕雍正对十三爷下手!


邬先生随后提醒十三爷一件事情:一定要拼死拒绝“铁帽子王”!

十三爷甚为不解,他觉得“铁帽子王”是莫大的荣耀!是皇帝对他最高的奖赏和认可!

其实邬先生是高人,他知道“伴君如伴虎”,共苦难容易,共荣华就难!而十三爷心思单纯,没有太多的心计,他是一个能做实事的人,但不是一个能搞政治的人

邬先生能够看到务实的四爷上位以后将会大干一场,朝堂将会有新的变化,新皇帝肯定狠心整顿吏治,肯定会有新的变化!而这一切,注定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会有人被重用,同时会有人牺牲!越是权高位重,越是危险!

“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虽然尊贵,但是最为危险!

如果不理政事,都还好,相安无事!如果权利很大,像之前的多尔衮,没什么好下场,“铁帽子王”也跟危险!

当然,十三爷没有把这话听进去!最终还是被封为“铁帽子王”!但是,十三爷切切实实为大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雍正皇帝的最重要的助手!

而他,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年仅46岁就活活累死!真是尽了心,出了力!

总体而言,十三爷这个“铁帽子王”没有给他带来麻烦,他的一生更是对得起这个“铁帽子王”!

十三爷胤祥去世以后,“怡亲王”这个爵位世袭了九次。他的后世子孙也没有出众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沾了十三爷的光享受一生荣华富贵。但也有两个死于非命:一个是第五次世袭的载垣,被赐死;另一个是第八次世袭的溥静,被八国联军侮辱而死。当然,这是后话!


忠肝义胆岳老三


邬先生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一个重要配角人物。野史里有这个人,正史里也有这个人。

在正史的记载上,雍正确实在田文镜的奏折批示中说到,那就是在雍正初年的科甲案中,李绂曾在奏折中揭发县令张球为市井无赖,因为给田文镜推荐了幕僚邬思道才得以成为心腹。

为此,雍正特意问过田文镜这事,后者回奏称:自己与邬思道素来相识,并非张球推荐。

由此可知,邬思道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但他只是田文镜的幕僚,与雍正并没有打过交道。



不过,在野史里面,邬先生和田文镜的关系就要紧密多了,甚至可以这样说,田文镜之所以能够得宠,靠的全是邬先生之力,因为只有邬先生代写的奏折,才能让雍正满意!

后来,甚至有说邬先生进宫为雍正服务去了的说法。

以上野史的记载,大概也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说法的来源吧。

至于邬先生和十三爷的关系,正史野史都不曾提及,这里主要根据电视剧的剧情做以下分析。

在继位大局已定后,为雍正夺储出谋划策的邬先生决定辞归乡里,其中原因,想必也是因为他了解雍正的个性,仿照范蠡泛舟西湖,借以自保吧!



这时,有情有义的十三爷听说后赶来送行,邬先生也将此大意告诉了十三爷,不过没有十分挑明。

然而,邬先生的话虽然有道理,但对于十三爷却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和雍正的兄弟,不可能像邬先生那样可以隐退。

而且,即使雍正即将对八阿哥等人进行毁灭性打击,但对于十三爷来说,这个隐忧是完全不存在的。

所以,邬先生劝十三爷避祸,实际并无必要。毕竟,雍正和十三爷的紧密关系,非常人可比。

至于邬先生劝十三爷不要接受铁帽子王的说法,十三爷倒是遵循了,但问题是,雍正是性情中人,他想要对人好,那是无法拒绝的。



最终,在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之外,在雍正朝又增加了十三爷的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在晚清后,又增加了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三家)。

当然,邬先生说的也还是有些道理的,雍正虽然没有对十三爷起任何的疑忌之心,但作为雍正的左膀右臂,十三爷最终是给累死了。

这也没办法啊,雍正自己也也是累死的吗?

事实上,谁要是被雍正看重,基本都得累死的,比如田文镜等等,都是如此。


坑爹史册


一个高明的谋士,不但要谋一时一事,更要谋大局大势!

电视剧《雍正王朝》堪称经典历史局,其中许多细节都十分精彩,被许多人再三解读。像邬思道辞行,十三阿哥送信一段,就是如此。

当时,四阿哥雍正已经入宫,明确了帝位,掌握了局面。在正式称帝之前,回到雍王府。此时,邬思道主动辞行,雍正竟然没有热情挽留,显得十分薄情。十三阿哥心有愧疚,于是代为送行。

见面时,十三阿哥表示歉意,邬思道却不以为意,说出了一番与天子交往,共贫贱容易,共富贵艰难的感慨。当十三爷提出,雍正答应封他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时,邬思道再三强调,希望十三爷入宫力辞封爵,否则难保一世平安。并且暗示,此前那些帮助雍正打探消息,做一些黑活的心腹,都会在当天被尽数灭口。

十三爷大为吃惊,觉得邬思道言过其实,觉得四哥雍正不会那么坏。事实却证明,雍正的举措和邬思道所料几乎一致。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仅次于康熙皇帝的权谋高手。他既是最懂康熙的人,又是最懂雍正的人。他之所以能够懂得二人,是因为他不仅看透了一时一事,更看透了大局大势。

四阿哥雍正在得到皇位之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好康熙,得到康熙的认可,因此,雍正在做事时总会尽量表现自己阳光,正能量的一面,即努力做一个“龙骧虎步”的贤明阿哥。既体现出为国为名的情怀,又不至于过分展露锋芒。

可是,一旦康熙去世,雍正掌握了局面,昔日掩饰就没有了必要。

加上康熙去世之后,其他几个阿哥尚在。雍正与兄弟们的争斗不是变得缓和了,而是变得更加激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必须将自己过往的一些污点抹平,以免惹人非议。

比如说粘杆处的一些人马,帮他做了许多黑活。在以前,是必须。在称帝后成很容易成为他人话柄。因此,雍正皇帝下令将他们一律灭口。

即便是邬思道,因为掌握了太多的宫廷夺位隐秘,知道雍正太多的弱点,因此,邬思道一旦暴露,一旦被八爷、十四爷知道,那将对雍正造成致命伤害,因此,邬思道本也在灭口行列。

所幸邬思道见机在先,主动提出自己要远离朝局,远离纷争,但是又不是真正归隐,而是头靠在雍正心腹大臣麾下,做个师爷。如此一来,雍正要想杀邬思道随时都可以。邬思道始终都在雍正掌控之中。

雍正薄情,但并非无情,既然邬思道主动替他想好了,他也就饶了邬思道一命。至于十三爷,听了邬思道的话确实主动辞让。虽然最终没有辞掉铁帽子王的封爵,但是此后的数年一直小心谨慎,谨守臣子的本份。加上雍正初立,几位需要宗室中有十三爷这么一位王爷为自己说话,于是,十三爷活了下来。

什么是名著?名著就是写尽了人性,写尽了人心。《雍正皇帝》中没有笨蛋,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求存。只是由于身份,地位,眼界种种不同,于是演绎出各式各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