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大學生,我卻躲避人群,我的生活到底怎麼了?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餘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問: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學生,周圍的同學聊的熱火朝天,我站在人群裡,我開始變得恐懼熱鬧的人群,開始無法融入集體,開始想躲避無謂的社交,頭痛欲裂,


呼吸有些困難,宛若一尊沒有生命的雕像,就像一個多餘的人,只想躲到角落裡,靜靜思索. 深夜因為焦慮緊張難以入睡,凌晨4點莫名驚醒,是因為內心有某種恐懼嗎……謝謝老師的建議.

答:讀著你在信裡的描述,那種身在群體之外,心仍然在不時觸碰群體的感覺,讓人感到你內心的焦灼,你能這樣寫信過來,願意這樣打開內心的一扇窗,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與外界溝通,這真的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如今你是大一的學生了,開學大概一個月了吧?你內心的這些情緒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在上大學之前的你,是怎樣的性格呢?


那個時候的你在人群中是怎樣的,和現在的自己有什麼不同呢?如果那時候的你和現在有著較大不同,那麼需要考慮一下這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假如從入學一開始的興奮漸漸變成了如今的逃避呢,那麼也許需要考慮一個適應方面的問題,


大學是否離家,是否面對獨立生活,獨自打理自己的一切,這些生活的瑣事對於一個精於此道的老生來說,有時候也會帶來負擔,對於新生,那就更加容易造成內心的不適感,如果這個不適感無法隨著一天天對校園對環境的熟悉而淡化,那麼就可能需要外界的幫助。

每個人都是不同,然而每個人也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就像我們都會從嬰兒變成幼兒,再到兒童,學生,青少年,直到我們成人,踏入社會,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需要我們耗費心理能量去適應和調整,而大學又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環,大學之前,我們是勤奮的學子,大學之後也許就踏入社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成人,於是這個轉變的環節也就有了更多的情緒,更復雜的心境,這些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都會帶來不同的壓力。


通常在環境轉換後一個月我們都會逐漸適應,如果說遲遲沒有環節,在1到3個月裡,出現了焦慮不安、煩惱、抑鬱心境、無能感,畏縮,害怕、注意力難以集中、惶惑不知所措,甚至易激惹,或者有心慌和震顫等軀體症狀,影響到了學習和生活,就需要考慮適應障礙存在的可能,尋找專業的諮詢師的幫助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裡需要考慮每個人的獨特性。就此而言,如果在此之前,你並不覺得自己是這樣的性格,也沒有相應的應激事件導致強烈的情緒和困擾,那麼就要儘快尋求幫助。


如果此前自身就存在一些人際交往的困擾,那麼可能環境的轉換激化了這個困擾,這也提醒著你需要來自不同方式的支持。


通常在很多大學裡都設有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心理幫助。如果對此你有顧慮,也可以考慮尋找專業的心理機構進行諮詢。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眼下心境似乎遲遲沒有好轉,這並不意味著無法改變,而是當我們在一種較為無力的心境下時,很容易對自己評價過低,期望降低,活力減退,從而影響心境恢復,進而影響對恢復的信心。


心境的改變是有著很多的方式的,而對於一個個體而言,究竟哪一種方式更合適,這是需要去發現的,這部分工作需要諮詢師的協助。


那麼只要你能夠對自己保有信心,並且積極的去尋求方式和方法,一定能找到那條適合自己的路。

祝你早日恢復心態,輕鬆前行。

作者介紹:餘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OH卡執行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諮詢師,以精神分析動力學為本,分析心理學意象及夢境分析,以及人本聚焦為方向,提供婚姻情感,人際溝通,情緒困擾,職場壓力,個人成長等方面的個體諮詢,並提供夫妻和家庭諮詢。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大學生活其實很短暫,一晃眼就四年出來了。經常會回想大學生活,才發現那麼美好的時光,自己盡過的有點荒廢。好多圖書館的書沒來的及讀,要考的證還沒有過,有趣的學生社團盡也沒參加兩個,總是會有很多遺憾。

由於種種原因,我大三第一學期就出來實習了,你渴望踏入社會,可是當你步入社會以後,你會發現你再也回不到校園了。

社會中人與人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比較內向,那麼早早克服這種困難,多去學生社團鍛鍊鍛鍊,多交幾個朋友。

喜歡獨處,那就去圖書館,因為畢業後你真的很少有大學一樣的時光去泡圖書館了。

也可以把時間用來幹你想幹的事,總之安排好你的時間,不要浪費,不要留遺憾。


二郎小公子


加油,,其實沒有那麼人關注你,大家都很忙,記住這句話就好了,加油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