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沒了,鐵飯碗沒了,車補也沒了,這一類事業單位悲催了

這一輪機構改革,要說誰最吃虧,無疑是事業單位,一些事業單位,在改革中,一部分原本捧著鐵飯碗的事業單位,要面臨極大的變化,一部分人,也馬上要適應新的狀態。那麼,在這輪改革中,事業單位究竟有哪些變化呢?

編制沒了,鐵飯碗沒了,車補也沒了,這一類事業單位悲催了

第一,鐵飯碗沒了。一些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即將退出事業單位序列,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自負盈虧的企業,其工作人員也將從財政供養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變為企業職工,這樣一來,企業變成了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相應的鐵飯碗自然也就沒有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可以通過合法的程序,解僱員工的。

編制沒了,鐵飯碗沒了,車補也沒了,這一類事業單位悲催了

第二,編制沒了。這一部分主要涉及公立醫院的醫生和公立學校的教師,在此之前,學校和醫院已經在形式上實行了聘任制,但是保留單位的事業單位性質,人員編制是所謂的工勤編制,但是這次改革之後,醫院和學校的工勤編制將不復存在,大家將變成實質意義上僱傭制人員,從理論上講,學校和醫院,也是可以開除老師和醫生的。

編制沒了,鐵飯碗沒了,車補也沒了,這一類事業單位悲催了

第三,車補沒了。關於車補,目前的情況是,行政編制人員和參公人員,是享受車補的,但是事業單位不享受車補,目前,已經有8個省市,明確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享受車補,雖然其他省市暫未出臺相關政,但是從目前的導向來看,全部事業單位人員不享受車補的可能性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