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時隔四年九個月,克里米亞再一次證明了它歐洲“火藥桶”的戰略地位。

11月25日,因烏克蘭軍艦試圖通過克里米亞半島東側的刻赤海峽,俄羅斯海軍出動軍艦撞擊了烏克蘭方面一艘拖船,並向烏軍艦開火。這次短暫交火導致了烏克蘭三艘軍艦遭到扣押,船上二十餘人被俄羅斯控制,烏方還有數人在交火中受傷。


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被俄羅斯扣押在刻赤港的三艘烏克蘭軍艦 來源:視覺中國


基輔時間25日午夜,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緊急召集了“戰時內閣會議”。26日下午兩點,波羅申科簽署了宣佈烏克蘭全國進入戰爭戒嚴狀態的法案,下午四點,烏克蘭議會最高拉達的表決會議及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會議在基輔及紐約同時召開。即使是對四年來一直處於事實戰爭之中的烏克蘭而言,短短不到四十八小時內的局勢升級速度也屬幾近失控。


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烏克蘭駐聯合國代表葉利琴科在安理會的緊急會議上發言 來源:視覺中國


莫斯科時間27日下午,克里米亞辛菲羅波爾地區法院宣佈了對24名被扣押烏克蘭船員中第一個人的逮捕令,使用的罪名是“非法越境”。

封鎖與反封鎖

如果刨根問底,25日俄烏海上衝突的種子早已經埋下,但關鍵問題並非外界猜想的克里米亞主權歸屬,而是俄羅斯於今年五月實現通車的刻赤海峽大橋。


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11月25日,俄羅斯戰機飛過刻赤海峽大橋 來源:視覺中國


由於唯一的對外陸上通道在烏克蘭,自2014年3月完成“入俄”以後,克里米亞就陷入了事實上的與世隔絕狀態,為聯通克里米亞與外界——俄羅斯本土——而修建的刻赤海峽大橋因此被提高到了國家安全及戰略設計的高度,成了克里米亞屬俄地位與自身安全的主要保證。今年5月,刻赤海峽大橋實現初步通車,人員與各種生活物資得以從俄羅斯一側的克拉斯諾達爾州通過公路抵達克裡米亞,長達四年的隔絕狀態才真正被打破。

然而刻赤海峽不僅是克里米亞與俄羅斯本土最為接近的一端,也是亞速海對外的唯一出口,而即使在克里米亞“入俄”以後,亞速海依然並非俄羅斯內海。隨著橋樑主體部分落成,地處亞速海畔的多個烏克蘭港口城市反過來陷入了被封鎖境地,首當其衝的就是25日烏克蘭軍艦的原定目的地馬裡烏波爾。

馬裡烏波爾與鄰近的博爾德揚斯克是烏克蘭兩大鋼鐵及小麥出口港,當地人則有很大比例依靠海上漁業為生,自2014年年底刻赤海峽大橋動工起,當地漁民活動範圍日益受限,馬裡烏波爾港至今年夏天已累計裁員超過3000人。橋樑落成以後,高度超過33米的大型船隻無法通行,而其他烏克蘭船隻,從民用漁船到軍用艦艇,過去半年以來則反覆在這一海域遭到俄羅斯方面的攔截和扣押。


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今年5月16日,刻赤海峽大橋開通當天,俄羅斯居民開車在橋上自拍 來源:視覺中國


四年來兩國在烏克蘭東部的事實戰爭狀態掩蓋了這一地區正在不斷升級的緊張態勢,今年3月及5月,同一片海域兩度發生烏克蘭漁船遭到俄羅斯扣押事件,至今年7月,亞速海上平均船隻延誤時間——絕大多數因人為及行政原因造成——已達54小時,烏克蘭當時發出的警告並未引起太多國際注意,在國內,基輔政府試圖淡化問題的表態則遭到民眾激烈指責。與此同時,俄烏雙方均在亞速海及黑海(刻赤海峽內外水域)不斷增加部署兵力和巡航次數。早在11月25日衝突真正爆發之前,雙方的保險栓早已拉開多時了。

僵持,還是僵持

但這是否意味著悶燒四年有餘的俄烏局勢即將出現劇變?

一如過去四年裡發生過的無數起雙邊摩擦事件,俄羅斯與烏克蘭對於11月25日海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依然各執一詞。烏克蘭方面稱軍艦通行屬常規動作,事先已經溝通,是俄羅斯突然單方面發動襲擊,俄羅斯則稱是烏克蘭軍艦危險動作在先,開火是“為了防止烏克蘭軍艦侵犯俄羅斯領海”(佩斯科夫語)。至少在公開表態上,雙方均堅信是對方蓄意挑釁,目的就是為了激化矛盾、挑起衝突。

事實上,目前的亞速海以及刻赤海峽,在國際法角度恰屬法律真空地帶。俄烏兩國曾在2003年簽署的一份雙邊協議中提出亞速海屬“雙方共有內海”,因此作為亞速海對外通道的刻赤海峽也就不具有“國際航道”性質,這意味著,目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不適用於該水域,出現在這一地區的爭議“應由雙方協商解決”,在沒有獲得另一方同意的情況下,當事國甚至沒有單方面向第三國或國際組織尋求爭議仲裁的權利——然而,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後,所謂的雙方協商已成一紙空文,而今天的烏克蘭面對亞速海問題幾近束手無策。

如果無法通過國際聯合施壓爭取到俄方讓步,烏克蘭人未來的可選項將會少得可憐——2014年一度同樣遭到“親俄武裝分子”襲擾但最終奪回了自主權的馬裡烏波爾市,被視為烏克蘭“抗俄”鬥爭的精神象徵之一,時隔四年,這個丟不得的南部出海口又一次被人扼住了咽喉。


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11月26日,為應對軍艦事件造成的局勢升級,一位烏克蘭男孩與其他居民一起在馬裡烏


但即便如此,“放手一搏”式的拼命舉動依然可能性甚低。烏克蘭海軍在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中遭遇沉重打擊,目前俄烏之間海軍力量相差之懸殊,使得對烏克蘭來說武力解決與自殺無異,25日捲入與俄海軍衝突的軍艦及拖船,幾乎已經是眼下烏克蘭海軍全部配置的三分之一家底了。

真正的問題仍在俄羅斯將採取何種行動。儘管目前來看,俄羅斯以武力進一步激化事態的可能性甚低,但隨著27日針對烏克蘭海軍士兵的逮捕令的簽發,另一種可能性正在逐漸浮出水面——這24名被捕船員可能將被用作要挾烏克蘭政府、阻止其採取更多對抗行動的人質,一如2014年烏軍女飛行員薩夫琴科事件一樣,即使基輔不會因此而放棄相關主張,類似議題也將成為長期牽制基輔精力、挑動烏克蘭國內輿論的天然把柄。


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2018年3月23日,成為烏克蘭議員的前“民族英雄”薩夫琴科因涉嫌軍事政變罪在烏克蘭


就本次海上衝突事件而言,俄羅斯的目標正在於使其最終不了了之。自吞併克里米亞以後,俄羅斯已經手握亞速海的實際控制權,在刻赤海峽大橋落成後,這片海域更已與內海無異,只要將本次事件推向不了了之,亞速海的“俄羅斯化”就將成為既定事實——總面積接近一個瑞士的亞速海水域,將成為俄羅斯自克里米亞以後第二塊吞併而來的可觀版圖。

國際社會的反應在此又一次變得至關重要。26日,聯合國安理會與北約先後就這場衝突召開緊急會議,但從華盛頓到華沙,迄今為止仍無任何國家表露出除“呼籲剋制”“嚴厲譴責”“威脅制裁”之外的第四種意見。

備戰,備給誰看?

而在另一邊,事實上全無選擇的烏方如今的全面備戰姿態,看上去也不免意味深長。

平心而論,在陰謀論者看來這場衝突中的當事雙方——對於俄羅斯來說,甚至還包括被視為烏克蘭“金主”的西方國家在內——都有激化局勢的充分動機。在俄羅斯,普京支持率因養老金問題持續下跌,目前已追平2013年曆史最低值,國際油價則同樣在經歷新一輪下跌,形勢與吞併克里米亞前頗為相似。而俄羅斯則再次指責,25日的事件是烏克蘭、美國與歐盟經過密謀而共同發動的一次針對俄羅斯的陰謀詭計,目的是進一步惡化俄羅斯的國際局勢,再次對俄追加更多制裁。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甚至說,莫斯科認為烏克蘭25日的挑釁行動“出於華盛頓的命令”。

但即使如此,沒有任何一方在行動動機上遭遇了比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更多的質疑——如無意外,烏克蘭將在四個月後迎來廣場革命以來的首次常規總統大選,而波羅申科本人過去兩年來支持率持續低迷,連任選情極為嚴峻。11月26日最高拉達就全國戒嚴決定舉行的表決會議上,正是這一點成了議員們主要的反對理由——如果全國戒嚴60天,選舉活動勢必將會受到影響,如果兩個月後局勢仍未好轉,屆時是否打算直接取消總統選舉?


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烏克蘭議員因波羅申科在議會表決戒嚴決定發生肢體衝突 來源:視覺中國


同樣地,以目前烏克蘭舉步維艱的經濟形勢,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至關重要,一旦全國戒嚴,烏克蘭正在進行的經濟改革又怎麼辦?

最為誅心的問題是: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不是克里米亞遭到侵佔的2014年3月,也不是東部戰局激化的2014年底或2016年初,而要是恰在大選前夕的現在?

26日傍晚,烏克蘭最高拉達經過數小時激辯,最終通過了波羅申科最初戒嚴方案的五折版本:與俄羅斯或俄軍駐地毗鄰的10個州自11月28日起進入戒嚴,時長為三十天。總統選舉依然定在3月31日如期舉行。


一座跨海大橋,顯露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野心?

烏克蘭戒嚴各州示意圖(圖中紅色地區) 來源:歐洲自由電臺烏克蘭語頻道


乍一看這似乎是雙方各讓一步的折中結果,但事實上,它已將四個月後的大選懸念推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即使在與俄羅斯爆發如此嚴重衝突的現在,波羅申科依然無法挾洶湧民意迫使議會通過自己提交的方案,這已經足以說明很多問題。而俄羅斯對這場大選虎視眈眈已經不是新聞,選戰前夜烏俄再度爆發這樣的雙邊衝突,對選民情緒的影響同樣不應低估。

這場大選被普遍視為這個新生國家面臨的新一個十字路口:烏克蘭人並非沒有革命後“吃回頭草”的經驗,甚至還相當豐富。在經歷了四年非正式戰爭、改革進退踟躕、經濟持續低迷,而歐盟前景愈發迷離的現在,已對波羅申科深感失望的烏克蘭選民將如何抉擇?至少對部分觀察者而言,波羅申科正在將此事用作一個政治機會——至於實際上它是機會抑或災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世界說

路塵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