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开办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哪些在后来的战争中闻名的指挥官?

zhengrong8247


黄埔军校号称“革命摇篮”、“名将摇篮”,培养了无数优秀将领,其中既有国军名将,也不乏我军开国将帅。



我军方面,林彪,徐向前为代表

据最新统计,我军出自黄埔军校的开国将帅有53人(包括教职员和学生),其中元帅5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2人、少将23人。

开国元帅5名

林彪,黄埔四期。林彪在校期间也不是很闪亮,但后来打起仗来战无不胜,几乎把黄埔师兄弟和老师打了一个遍,气的蒋介石直骂,林彪一个四期生,竟打败了整个黄埔军校!


徐向前,黄埔一期。徐向前在校期间十分低调,毫不张扬,给蒋介石校长留下了“木讷,没前途的印象”,却是国共两军黄埔生中第一个担任军级职务的,战场表现让蒋校长吃尽苦头。

叶剑英,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聂荣臻,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

陈毅,曾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

开国大将3名



陈赓,黄埔一期。陈赓与徐向前、林彪相反,在校期间才华横溢,名气极大,是“黄埔三杰”之一,且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老蒋曾羡慕嫉妒恨地说“十个胡宗南也顶不上一个陈赓!”

许光达,黄埔五期。一野名将,建国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为我军装甲兵组建和军队正规化、科学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罗瑞卿,黄埔六期。建国后担任首任公安部长,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为公安队伍建设和国家公共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开国上将10名



1,陈明仁,黄埔一期,原为国军高级将领,曾在东北打的林彪到处跑,后在长沙起义投诚。

2,周士第,黄埔一期,资历极老,因早期脱离组织之故,未有更大成就,建国后远离政治。

3,张宗逊,黄埔四期,一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

4,肖克,黄埔四期,我军名将,曾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5,陈奇涵,黄埔四期,四野名将,曾任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6,杨至诚,黄埔五期,四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7,宋时轮,黄埔五期,三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军事科学院院长。

8,郭天民,黄埔六期,我军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院校部部长。


9,陈士榘,黄埔六期,三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

10,陈伯钧,黄埔六期,四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另有开国中将12人、少将23人,名单略。

国军方面

黄埔军校毕业生以国军为主,大家最熟悉的国军名将大多都是黄埔军校毕业,“黄埔系”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和倚重的核心力量,其中不乏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国军名将最终还是败在自己昔日黄埔校友之下。

国军方面的这些黄埔将领(包括教职员和毕业生)主要包括:何应钦、蒋鼎文、刘峙、胡宗南、汤恩伯、王耀武、宋希濂、胡琏、郑洞国、杜聿明、戴安澜、谢晋元、钱大钧、顾祝同、陈诚、桂永清、关麟征,等等,至于戴笠、毛人凤、郑介民、贺衷寒等,则未曾指挥军队前线作战,算不上军事指挥官。


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却没有留下显赫的声名,向黄埔先烈们致敬!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徐向前、曾中生、王耀武、伍仲豪、许继慎、胡宗南、潘忠汝、吴光浩、蔡申熙、卢德铭、陈明仁、王尔琢、蒋先云、李之龙、宋希溓、段德昌、周逸群、戴安澜、关麟征、郑洞国、张灵甫、赵尚志、赵一曼、廖耀湘、袁国萍、徐成章、朱云卿、周士弟、张子清、蒋孝先、方觉先、刘畴西、黄梅兴、孙德清、周维炯、杜聿明、范汉杰、李默庵、桂永清、常乾坤、陈奇涵、谢晋元、郭汝瑰、余洒度、邱清泉、候镜如、郑介民、廖运周、程子华、许光达、宣侠父、刘志丹、毛人凤、范汉杰、李仙洲、贺衷寒、曾扩清、邓文仪、袁也烈、李天柱、姜镜堂、胡兰畦、彭干臣、王敬久、李鸣珂、冯达飞、王世英、曹渊、唐澍、陈赓、何畏、林彪、何昆、刘云、洪水、胡钧、夏曦、游曦、邓萍、萧方、萧克、罗烈、王昇、王良、黄杰、酆悌、王净、戴笠、陶铸、李弥、廖昂、胡琏、黄维、刘勘、康泽等就写这些了,太多了写不完的黄埔军校精英。


君230835428


黄埔军校影响力最大、最出名的是前六期,在这六期中以第一期和第四期最为突出。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王尔琢、徐向前、蒋先云、周士第、宣侠父、许继慎。

黄埔一期:胡宗南、杜聿明、贺衷寒、关麟征、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侯镜如、刘勘、霍揆章、余程万、曾扩情、宣铁吾、鄷悌、宋希濂、郑洞国、黄维、范汉杰、陈明仁、俞济时、李默庵、桂永清、孙元良……

黄埔第一期出的高级将领最多,共产党出了一位元帅、一位大将、一位上将,其余的都牺牲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则更多,陆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以及集团军总司令。

黄埔四期:林彪、郭天民、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

黄埔四期:胡琏、李弥、文强、张灵甫、刘玉章、邱维达、高魁元、谢晋元……


历史军魂


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中华民国13年(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该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日后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就有很多拥有黄埔背景杰出的军事人才。

1、林彪

黄埔四期学生。黄埔军校成立不久,师生分成两股势力,聂荣臻是政治教官,又是共产党支部负责人,面告十八岁的林彪,你毕业后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向叶挺团长报到。

1927年在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和刘伯承指挥下,在南昌向蒋介石部队进军,林彪占领了南昌的交通要道,蒋介石一片惊慌,急调两个军向南昌进发,周、贺、朱、叶、刘决定撤退南昌,林彪率部到瑞金,已升为营长。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但军事天才不一定都是政治天才。"文革"中被迫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坠人亡,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

2、徐向前

元帅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这位“布衣元帅”的革命生涯就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

军校开学不久,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是北洋军阀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孙中山来到粤北的韶关,把这里作为大本营,准备利用北洋军阀的矛盾,挥师北伐。徐向前所在的黄埔军校第一队,也奉命作为孙中山的卫队,跟随孙中山来到韶关,担负警卫任务。一天,孙中山听说军校学生当中不少人病倒了,就偕夫人亲自到军营中察看。

这天徐向前也病着。孙中山和徐向前说了好几句话,但因为紧张、新奇、兴奋,徐向前只记得:“好好注意身体。”宋庆龄那温和大方亲切的问候,使徐向前和学生们终生难忘。

3、李之龙

李之龙以“中山舰事件”而名扬中外。在考进黄埔之前李之龙就已是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的政治秘书,资历是很老的。李之龙和蒋先云并列为黄埔中的左派学生领袖,也因此被右派学生痛恨。中山舰事件前,李之龙官升为海军局局长,军衔中将,与校长蒋介石平级,这不可避免地被视黄埔为蒋家军的蒋介石所不满。

选定李之龙作为打击目标,可说是各方合力所至。李之龙从此一蹶不振,党内同志也冷淡对他,最后流亡日本。国共分裂后,李之龙又回国反蒋,在广州被捕。

据说蒋介石闻讯后,曾电告李济深将李之龙解送南京。电报到达时,李之龙已被押赴刑场,牺牲在了红花岗下……

4、蒋先云

蒋先云考进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黄埔三杰中,以他为首。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是毛泽东,可见其人分量。蒋介石对他赏识无比,以极大的耐心等他回头。国共分裂时蒋介石曾许诺只要蒋先云过来就能当师长,当时黄埔学生中能当团长的都没几个。然而蒋先云铁了心跟共产党,终于不辞而别。

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

5、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读中学期间,他因带头大闹学潮,受到当局和校方的迫害,遂离川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离开法国去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925年7月,聂荣臻奉命从苏联回国。9月中旬,到达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领导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还兼任政治教官。

聂荣臻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而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文武兼备的高级将领的。

6、左权

左权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十字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被誉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7、陈赓

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8、周士第

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

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9、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怀着革命的愿望,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1924年6月任正式开学的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兼教官。

军校日常生活和作风严格紧张。叶剑英常常黎明即起,亲自检查教官、学生的军训和生活情况。从军容风纪、整理内务、擦拭武器到出操、晚休等起居作息的各个环节,他都认真检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以辛勤的劳动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当年同在军校执教的聂荣臻称叶剑英是“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10、王尔琢

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起被录取。王尔琢在南昌起义时不过是团参谋长,因为部队的主要军官都逃散了,便成了仅次于朱德、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后来上了井冈山,又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

王尔琢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当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此为国民党名将中也不乏抗日命将、民族英雄,如:俞济时、张灵甫、孙元良、胡琏、谢晋元、郝柏村等,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及个人才华,亦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高级将领。


用户75823545449


类似问题已经答过不少了,开门见山吧,介绍一些两党间比较著名的指挥官(排名不分先后)。

一、徐向前,黄埔一期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十大开国元帅当中唯一的北方人,红军三大之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创建者之一,年仅30岁就担任了方面军总指挥,也是黄埔众星里最早当上军事主官的学员,土地革命时期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开创了红军大兵团作战的先例,1933年指挥的反“六路回围攻”中,开创的“收紧阵地”战法,以八万人的兵力击破国民党军阀刘湘二十万余大军的六路围攻,取得了红军史上最大的胜利;1932年指挥的苏家埠战役,成功开创与运用了我军史上首例“围点打援”战术。徐帅不仅擅长以少胜多,还擅长打硬仗、恶仗、歼灭战等,解放战争时期指挥的晋中战役、临汾战役、太原战役等都是经典的以少敌强的战役。刘伯承元帅曾说过,“我军有两个人最会打仗,一个是徐总指挥,一个是粟司令”。

二、王耀武,黄埔三期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是一位著名的抗日指挥官,抗日铁军74军的灵魂人物,自1937年率领五十一师参加的淞沪会战起,一直活跃在各大抗日正面战场,而且善打硬仗、恶仗,被蒋介石称之为善于带兵而且有军事指挥才能。1938年率部参加万家岭战役后,不久晋升为74军军长,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被称为抗战最精彩的一战,战后74军荣获最高团体荣誉飞虎旗;1945年王耀武指挥的抗战最后一次大会战——雪峰山会战,74军再度荣获飞虎旗,王耀武可以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称被老对手粟裕称之为国民党军中少有的明白之人。

三、方先觉,黄埔三期

方先觉,黄埔三期肄业生,由于在校期间痛打贪污学生伙食费的军需后勤人员而被学校开除,北伐时期得到了卫立煌和老长官李玉堂的赏识。抗日战争最惨烈的一战,方先觉将军指挥的“泰山军”第十军,以一万七千余名官兵浴血奋战衡阳城长达47日,打出了军人的威风,可歌可泣。在日军破城之际,为了避免九千余人伤兵遭到日军的屠杀,方先觉以保障第十军伤兵生命安全等为条件与日军进行停战事宜,放弃了抵抗。整个会战方先觉让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至少损失了三万以上的兵力,主攻部队116师团和68师团几乎被打没,虽然衡阳保卫战以悲壮的结局告终,但方先觉第十军的辉煌战绩不容否定。

四、陈明仁,黄埔一期

陈明仁,湖南醴陵市人,第一次东征在惠州战斗中一战成名,被总指挥蒋介石当全体官兵提拔为营长,也是黄埔众将领成名最早的一位。抗日战争中指挥的回龙山攻坚战第一次采用了步炮空三体协同的作战方式,一举攻克日军坚不可摧的回龙山要塞而名声大噪,被毛主席称为一部军事战术的艺术杰作;解放战争时期指挥的四平攻坚战以一军之力,顶住了林彪十余万民主联军的进攻而震惊全国,被蒋介石称为创造了人间奇迹。陈明仁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但由于为人刚正不阿、不好驾驭,而且曾在回龙山战役前顶撞过蒋介石,以致于四平攻坚战后,被东北行辕长官陈诚以“纵兵抢粮”为由革了职,调回了南京设了个虚职,1949年率部长沙起义。

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就不一一介绍了,例如一期的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蒋先云、陈赓等;三期的除王耀武和方先觉外,还有“海鸥将军”戴安澜,井冈山“三大骁将”之一的黄公略;四期的林彪、胡琏、谢晋元、张灵甫、刘志丹、伍中豪等;五期和六期的许光达、廖耀湘、杨志成、张宗逊、宋时轮等等都是黄埔后来战场上著名的军事指挥官。


赛门军略


在中国历史上实际影响力最大的是保定军校,包括蒋介石也是保定军校的学生。

保定军校的校长是中国知名的战略专家蒋百里,曾留学日本读军事。在日本读书时,拿到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曾被赠日本天皇的御赐的剑。

保定军校为黄埔培养了大批的教官,黄埔为中国革命和抗战又培养了许多军官,同时在中国革命和抗战中黄埔的教官们又多担任集团军司令的职务。黄埔军官在抗战后期才慢慢成长起来,担负起救国的责任。

黄埔军校是1924年~1949年国共两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专门为国民革命培养军官。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若包括台湾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黄埔军校七十二名学员名将
黄埔一期  
1、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2、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11军77团团长,中共黄埔军校特支书记。(黄埔三杰之一)  
3、蔡炳炎(1900~1937)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军3师8团团长,1师参谋长兼开封警备司令,国民党18军67师201旅旅长;抗日时牺牲,追赠陆军中将。  
4、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参谋长,共产党员,八一南昌起义后人工农红军25军军长。  
5、廖运泽(1903~1987)安徽寿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大队四队队长,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96军军长,20集团军副总司令,回大陆后人江苏政协副主席。  
6、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五期队长,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起义后任解放军上将,解放军四野21兵团司令员。  
7、邓文仪(1905~1998)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国防部政工局局长,复兴社助理书记。  
8、曾扩情(1893~1983)四川威远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  
9、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1949年于淮海战场被俘。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是共和国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10、范汉杰(1895~1976)广东大埔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处长,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11、酆悌(1903~1938)湖南湘阴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训处处长,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复兴社书记。尊蒋令火烧长沙,做替罪羊与黄埔三期的文重孚一起被蒋处决。  
12、桂永清(1900~1954)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导总队长,国民党一级上将,海军总司令,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  
13、关麟征(1905~1980)陕西户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长、校长,国民党陆军中将,陆军总司令。  
14、贺衷寒(1899~1972)湖南岳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军委会政训处长,政治部一厅厅长,台湾“交通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15、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17兵团司令。  
16、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丰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绥靖公署主任,台湾澎湖列岛防守司令官。  
17、黄维 (1904~1989)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12兵团司令官。  
18、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黄埔同学会会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19、李之龙(1897~1928)湖北沔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  
20、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32集团军总司令,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1991年初他回国定居,1995年6月,接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21、郑洞国(1903~1991)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一兵团司令。
22、许继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
23、刘勘 (1907~1948)湖南桃源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追赠上将,36集团军司令,整编29军军长。
24、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官。  
25、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共产党员,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26、宣侠父(1899~1938),浙江诸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8集团军高参。1938年7月31日,宣侠父在西安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绑架杀害。
27、唐澍 (1903~1928)河北易县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28、王尔琢(1901~1928)湖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  
29、周士第(1900~1979)海南琼海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方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防空军司令员。  
30、张耀明(1905~1972)陕西临潼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集团军总司令兼38军军长,黄埔军校校长。  
31、阎揆要(1904~1994)陕西佳县人,黄埔一期毕业,解放军一野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黄埔二期7人
32、邱清泉(1902~1949)浙江永嘉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追赠上将,国民党第2兵团司令官。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在淮海战场上自杀殉职。时年四十七岁。  
33、廖昂 (1902~1967)四川资中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整编76师师长。  
34、卢德铭(1905~1927)四川自贡人,黄埔二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1军1师总指挥;参加过秋收起义。
35、余洒度(1905~1934)湖南平江人,黄埔二期毕业,先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工农红军第1军1师师长,国民党少将,61军政训处长。  
36、覃异之(1907~1995)广西宜山人,黄埔二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第8集团军副司令官兼52军军长。  
37、郑介民(1897~1959)海南文昌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军统局局长,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  
38、周逸群(1896~1931)贵州铜仁人,黄埔二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军团政委。  
黄埔三期7人
39、陈修和(1897~1998)四川乐至人,黄埔三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陈毅元帅的堂兄,著名兵工专家,国民党联勤总部90兵工厂厂长,解放后任沈阳兵工厂厂长,国务院参事。  
40、戴安谰(1904~1942)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  
41、姜镜堂(1903~1931)湖北英山人,黄埔三期毕业,共产党员,红4军12师政委,中共皖西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  
42、康泽 (1904~1967)四川安岳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内政部青年训导主任,复兴社中央书记长。  
43、毛人凤(1989~1957)浙江江山人,黄埔三期(潮州分校一期)肄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上将,国民党军统局副局长,台湾“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情报局局长。  
44、王耀武(1904~1968)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74军(整编74师前身),24集团军总司令,4方面军总司令官。  
45、常乾坤(1904~1973)山西垣曲人,黄埔三期毕业,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局局长,空军副司令。  
黄埔四期13人
46、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县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6军军长。  
47、郭化若(1904~1995)福建福州人,黄埔四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红1方面军代参谋长,毛泽东的军事秘书,三野9兵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48、李弥 (1902~1973)云南腾冲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底13兵团司令官兼8军军长。
49、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28军军长。50、林彪(1907~1971)原名林育容,湖北黄冈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大校长,解放军四野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叛党叛国被开除党籍。  
51、张灵甫(1903~1947)陕西长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师长,有国民党“王牌军”之称。抗日名将,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  
52、唐生明(1906~1987)湖南东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兵团副司令官。北伐名将唐生智的弟弟。抗战时期曾受蒋密令去上海与日本人秘密接触。大陆解放后去香港经商。1954年回到北京,任国务院参事。他是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53、吴起舞(1904~1969)湖南桃园人,黄埔四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军校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
54、曾中生(1900~1935)在校名曾钟圣,湖南资兴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方面军参谋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理论家。1933年8月在“肃反”中被逮捕并遭长期监禁,1935年8月在四川理番县被张国焘秘密杀害。  
55、谢晋元(1905~1941)广东焦岭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国民党第88师524团团长。  
56、彭士量(1904~1943)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第73军暂编5师师长。
57、李运昌(1908~2008)即李方歧,河北乐亭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冀东抗日根据地创建者之一,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司令,热河军区司令员。黄埔校友会第四任会长。  
58、伍中豪(1905~1930)湖南耒阳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一军团12军军长。
黄埔五期7人59、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人,黄埔五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60、邱行湘(1908~1996)江苏溧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整编206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61、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兼7师师长,第2陆军总指挥。  
62、郭如瑰(1907~1997)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黄埔五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晚年重新加入共产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22兵团司令官兼72军军长。  
63、廖运周(1903~1996)安徽凤台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民革成员,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85军110师师长,解放军少将,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共产党安排在国民党队伍中的一枚棋子。淮海战役中,带队起义,为战役的顺利进行贡献巨大。  
64、陶铸 (1908~1969)湖南祁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广州军区政委,国务院副总理。  
65、郑庭笈(1905~1996)广东文昌(现属海南省)人,黄埔五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9军军长。  
黄埔六期7人
66、赵一曼(1905~1936)女,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肄业,共产党员,巾帼英雄,东北人民革命军3军1师2团政委。  
67、廖耀湘(1906~1968)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官。  
68、戴笠(1896~1946)浙江象山人,黄埔六期肄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军统局代局长,复兴社特务处处长。臭名卓著的特务头子,因飞机失事死亡。 
69、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光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共和国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  
70、孙明瑾(1905~1943)江苏宿迁人,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预10师师长。  
71、王诤 (1909~1978)江苏武进人,黄埔六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72、程子华(1905~1991)山西解县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肄业,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3兵团司令员。

黄埔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到现在海内外都有几个黄埔同学会,来纪念这些在中国历史特殊时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可敬的军人们。


新知传习阁



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孙中山接受了这个建议。


在参照苏联模式以后,孙中山提出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军事政治人才。为此国共两党对该校都非常重视,都选派重要干部在校任职。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校训“亲爱精诚”。


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创办。1926年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


从1924年6月到1927年底的时间里,黄埔军校共培养了六期学生。毕业生人数达8107人,是正宗的黄埔时期。第一期黄埔生是最好的,黄埔学生中最早做到上将的,全是一期的。第二期也创造了黄埔之最,总共600多名学员产生了325名将军,号称“黄金二期”。第四期运气最好,赶上黄埔军扩大时期,毕业学生也占据了相当好的位置。运气最差的是第五期和第六期。


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日后有很多成为了国共两党军队的重要将领。


【黄埔一期】

王尔琢,湖南石门人。和朱德陈毅的南昌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任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是仅次于毛泽东朱德陈毅的红军第四号人物。1929年被叛徒杀害。

左权,湖南醴陵人。红军时期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后又代理军团长。1942年5月25日,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的战斗中,左权中弹牺牲。

邓文仪,湖南醴陵人。“复兴社”中著名人物,被称为“十三太保”之一。此公长寿,1990年曾访问北京,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的同学邓小平进行了著名的“邓邓会”,为海峡两岸统一而奔走呼号。

刘戡,湖南桃源人。任国民党整编29军军长。1948年的宜川战役中,被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击毙。

刘畴西,湖南长沙人。红十军军团长,1935年初被国民党军队合围于江西怀玉山区,和方志敏一起被俘,不久被杀害于南昌。

许继慎,安徽六安人。黄埔一期著名的共产党人,后任鄂豫皖苏区红一军军长。1931年11月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张国焘杀害。

关麟征,陕西雩县人。在抗日战争中曾屡建奇功,后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及中央军校校长之职,解放战争后期,隐居出家。

杜聿明,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著名的国民党将领。抗战中指挥过著名的昆仑关大战,击毙号称“钢军”的日军第12旅团长中村正雄。后任中国驻缅甸远征军总指挥,出国作战。1949年初在淮海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俘虏。1959年获特赦。

李之龙,湖北沔阳人。1926年3月20日,在“中山舰事件”中被拘押。逃亡海外。1928年2月,他回国参加革命,在广州被捕,不久被杀害。

李默庵,湖南长沙人。早年是共产党人。后来成了第一个声明退出共产党的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中成为了著名将领,有“又文又武”之称。蒋失败后他移居海外。

宋希濂,湖南湘阴人。早年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军中一直做到中将兵团司令。是蒋介石的嫡系,1949年在四川被刘伯承的二野俘获,1959年被特赦。

陈庚,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著名共产党人。是“黄埔三杰”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病逝于上海。

陈明仁,湖南醴陵人。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1949年率部起义,使湖南和平起义。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

范汉杰,广东大埔人。任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官。在锦州战役中被俘。

周士第,广东乐会人。在黄埔时被同学称为“猛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25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早年加入国民党。任中国驻缅甸远征军副总指挥。1948年在长春向解放军投诚。

胡宗南,浙江孝丰人。蒋介石的嫡系,陆军上将。后去台湾。

赵自选,湖南浏阳人。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黄埔。1928年5月在战斗中牺牲。

侯镜如,河南永城人。早年是共产党员,参加过南昌起义。后 脱党,加入国民党,做到中将兵团司令。后脱离蒋介石政权,回归大陆。

宣侠父,浙江诸暨人。共产党人。被军统在西安杀害。

贺衷寒,湖南岳阳人。国民党右派,有才华,“黄埔三杰”之一。终生未得军权。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中共著名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黄维,江西贵溪人。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1948年淮海战役中被俘,1978年获特赦。

黄鳌,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著名共产党人。1929年在湖南石门牺牲。

蒋先云,湖南新田人。著名共产党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毕业时又是第一名。是“黄埔三杰”之首。1927年二次北伐时牺牲在河南临颍。

蔡申熙,湖南醴陵人。红四方面军著名将领,红25军军长。1932年在西征途中牺牲。

【黄埔二期】

卢德铭,四川自贡人。后任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在部队转移中为掩护同志牺牲。

余洒度,湖南平仁人。曾参加秋收起义,后脱党,加入国民党,做到少将,1934年被查出走私和贩毒,被蒋电令枪毙。

邱清泉,浙江永嘉人。外号“德国将军”。国民党的第一个战车团指挥官。做到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华野击毙。

周逸群,湖北蒲圻人。著名共产党人,红二军创使人之一。1931年在洪涛遭袭牺牲。

郑介民,广东文昌人。投考黄埔,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黄埔三期】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因为有功,职位超过许多黄埔一期生。黄埔三期中的异类。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被粟裕的华野俘虏。

方先觉,安徽萧县人。指挥过著名的衡阳保卫战。后任国民党中将司令官。

朱云卿,广东梅县人。红军著名将领,曾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3年因病在苏区住院时被特务暗害。

吴光浩,湖北黄陂人。著名红军将领。亲手创立了红四方面军第一支部队。1929年在河南光山牺牲。

戴安澜,安徽无为人。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黄埔四期】

叶镛,四川乐至人。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工农革命军第4师师长。1929年被俘牺牲。

伍中豪,湖南耒阳人。著名红军将领,1930年遇民团袭击牺牲。

刘志丹,陕西保安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始人之一,1936年在东征中牺牲。

李弥,云南腾冲人。官至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

张灵甫,陕西长安人。后任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师长。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华野击毙。

胡琏,陕西华县人,国民党兵团司令,到台湾后升至上将。

段德昌,湖南南县人。红军著名将领,1933年在洪湖被错杀,建国后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烈士。

洪水,越南河内人。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中生,湖南资兴人。红军著名将领,1935年遭张国焘杀害。

谢晋元,广东蕉岭人。国民党第88师524团团长。淞沪抗战时率800壮士坚守四平仓库,一时震动全国。1942年被日军收买的叛徒杀害。

【黄埔五期】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后任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宋时轮,湖南醴陵人。红军时任28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红军时任第三军团师长,八路军时120师385旅旅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著名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1年被四军杀害。

陶铸,湖南祁阳人。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在广东主持工作,后任国务院副总理。

黄忠汝,湖北黄陂人。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黄麻起义总指挥,1929年牺牲。

【黄埔六期】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官。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

戴笠,浙江江山人。“军统”创始人,号称中国的“贝利亚”。1946年3月在南京戴山附近飞机失事身亡。

黄公略,湖南湘乡人。著名红军将领,红一军团第3军军长。1931年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

曾泽生,云南永善人。国民党滇系第60军军长。1948年在长春起义。1950年入朝参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沐容剑秋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别称黄埔军校,简称陆军官校、陆官(英文: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缩写:ROCMA),是中华民国的军校,成立于1924年6月16日,第一任校长为蒋中正,陆军军官学校创校于广东广州黄埔,因此世人也别称它叫“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产物,因此有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与将领都出自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同时也是中华民国国歌的发源地,因为该校第一期学生开学日由孙中山颁布之书面训词正是今日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陆军军官学校目前隶属于中华民国国防部,而其宗旨和创校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华民国陆军军官,陆军官校于台湾复校后,便改为大学与专科学制,但专科学制在2004年末届第27期后便取消。

陆军官校创立时,校址位于广东广州黄埔长洲岛,创立时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官校当时是中国国民党的党校。1927年,陆军官校迁往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市,改为隶属国民政府,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陆军官校为避过战争而西迁成都市。1946年,陆军官校因应军队国家化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陆军官校校本部成建制投共。1950年,陆军官校于台湾高雄凤山第四军官训练班位址复校迄今已66–67年。而陆军官校黄埔时期的校址和南京时期的校址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官校在大陆时期(1924年至1949年)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曾经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等战事。

军校创立

1876年,清朝两广总督刘坤一倡议创立“广东西学馆”,并且以8万两白银买下位于黄埔长洲岛的船坞为广东西学馆馆址。 1882年,广东西学馆易名“广东实学馆”。 1884年,张之洞由山西巡抚调升两广总督后,将广东实学馆再度易名,改为“广东博学馆”。张之洞后来于1887年8月3日创建了“广东水陆师学堂”,恰位于广东博学馆原址。至此,广东水陆师学堂成为了中国第一所军官学校。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但国民党却缺少建立革命军队经验。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桂林与孙中山会面,马林建议中国国民党和苏联合作为前提的会谈,内容有三:改组国民党,与社会各阶层,农民及劳工大众联合、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基础、与谋求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于派遣蒋中正访问苏联,向刚刚发起革命并成功推翻俄罗斯临时政府的苏联学习建立革命军队的经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开办军官学校,创立党军”。1月24日,孙中山派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筹备委员7人:王柏龄、邓演达、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张家瑞。委员会以建立培训军事人才的学校。1月28日,孙中山决定将陆军军官学校建立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的长洲岛上,选择该处作校址,因其丰富军校办学历史,并且清朝广东水陆师学堂和陆军小学,以及民初广东海军学校皆建校于此。然蒋却在2月21日递出辞职信写道:“中央执行委员会,诸公钧鉴:中正驽骀庸材,难胜重任,前蒙总理委任中正为军官学校校长一职,自惟愚陋,不克胜任,务请另选贤能以资进行。所有军官学校筹备处,已交廖仲恺先生代为交卸,尚乞派人接办,以免延误,耑此敬辞,并请公安。蒋中正敬上,2月21日。”同日,孙中山接到蒋介石的辞呈,决定派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2月23日,孙覆蒋:“务须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故不准辞职。”孙复派出戴季陶去奉化,转达其准许蒋不预闻党政,专办军校之要求相约。5月2日,孙特任蒋为校长,5月9日任廖仲恺为中国国民党党代表,并筹集军校经费,之后委任李济深和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和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和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周骏彦和俞飞鹏为军需部正、副主任,宋荣昌和李其芳为军医部正、副主任,林振雄为管理部主任,而何应钦为总教官,张家瑞和王登云为中、英文秘书,还有一些中国共产党党员亦获任教官及各方面工作,其中包括张申府、周佛海、聂荣臻、鲁易、恽代英、夏曦、熊雄、萧楚女、张秋人、高语罕等人。

知名校友

中国国民党

在大陆抗战与国共内战时期担任指挥官,及来台湾后担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部长之高级将领友有杜聿明(中将,第五军军长,曾指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胡宗南(一级上将)、关麟征(二级上将)、黄杰(一级上将)、陈大庆(一级上将)、黄维(二级上将)、郑洞国(中将)、宋希濂、孙元良、李仙洲(中将)、毛人凤(上将,军统局长)、张灵甫(抗日名将)、李默庵、陈明仁、刘安祺、高魁元、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中将)、胡琏、唐生明、俞济时、戴笠(中将,军统副局长)、郝柏村、傅桓、蒋仲苓、王昇、沈发藻、刘戡、范汉杰、余程万、邱清泉(二级上将,教导总队参谋长,抗日名将)、彭孟缉、罗列、于豪章、马安澜、黄幸强、陈廷宠、李祯林、汤曜明、霍守业、朱凯生、胡镇埔、赵世璋、杨天啸、李翔宙、许历农、周仲南、丁渝洲、陈守山、马安澜、薛石民、郑为元、罗本立、高华柱等人。

中国共产党

陆官在实施清党反共与宁汉分裂前,方有师生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黄埔,其担任抗战与国共内战时知名指挥官有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抗日战争阵亡高级别将领之一)、陈赓(大将)、徐向前(元帅)、林彪(元帅)、蒋先云(被誉为“黄埔奇才”,北伐战争阵亡)、刘志丹(红二十八军军长、东征战役阵亡)、罗瑞卿(大将、公安部长)、周士第(上将)、许光达(大将、装甲兵司令)、陈伯钧(上将)、宋时轮(上将)、杨至成(上将)、宣侠父、郭天民(上将)、陈奇涵(上将)、陶铸(副总理)、郭汝瑰等人。


史秀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黄埔军校作为近代史上传奇的一所军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尤其以前四期最具代表性。黄埔军校前四期,可谓是将帅辈出。黄埔军校“三杰”全部出自第一期,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蒋先云,属于极具天赋的军事人才。可惜天妒英才,在第二次北伐战争中壮烈牺牲。

在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抗日名将。比如王耀武、戴安澜、方先觉、郑洞国、余程万,这些将领谨记黄埔精神,在抗日战场痛击日本军队。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黄埔前四期将领们大多都身居要职,最低也是个团级干部。

在解放战争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黄埔军校老师与学生,师兄与师弟之间的较量,结果可想而知,胜利当然属于正义的一方。在1955年授勋的时候,十位元帅中,徐向前和林彪毕业于黄埔军校,聂荣臻,叶剑英,陈毅元帅先后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教官。除此之外,还有28位被授勋的将军来自于黄埔军校。


兵说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神一般的存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谓是中国20世纪初中期“群星闪耀”、“将星璀璨”。


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926~1949年。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

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共产党各路红军早期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尤其是黄埔四期的骨干成员大部分都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

黄埔"三杰":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团员,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黄埔出身的共产党高级将领:

元帅级别人物(包括革命过程中牺牲的):徐向前、林彪、左权、

黄公略、王尔琢、卢德铭、伍中豪。

徐向前: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

林彪: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左权: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黄公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井冈山红军三骁将之一,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屡建战功。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

王尔琢: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卢德铭:黄埔第二期步兵队学习,秋收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卢德铭指挥部队掩护毛泽东率部突围,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2岁。2009年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伍中豪:黄埔军校四期毕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秋收起义重要领导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与领导人之一,开辟了赣南根据地、闽西根据地,建立夏幽根据地,历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毛泽东为红四军党代表)、与林彪、黄公略、彭德怀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四骁将"。

大将级别的人物: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刘志丹、赵尚志、刘畴西、张子清

陈赓: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参加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罗瑞卿:黄埔军校三期。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 。参加长征时,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

许光达:黄埔军校第5期,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刘志丹:黄埔军校第四期,创建陕北红军和陕甘宁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赵尚志: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34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1942年2月12日,在袭击鹤岗梧桐河伪警察分所时,负重伤被俘后,痛斥敌人,拒绝医治,壮烈牺牲,时年34岁。2009年,赵尚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刘畴西: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八师师长;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独臂将军";,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军军长;1934年8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军功章,1935年1月,在怀玉山区被国民党重兵包围被俘,8月6日在南昌与方志敏烈士一同英勇就义。

黄埔出身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桂永清、邱清泉、戴安澜、唐生智

国民党五大王牌军军长:张灵甫、胡琏、黄维、桂永清、邱清泉

中国缅甸印度远征军副司令员戴安澜将军,饮恨沙场、葬身异邦

二战中时间最长、最残酷的白刃战——石牌坊保卫战总指挥胡琏,让粟裕都倍感头疼难缠的家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