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是因为受到刘基的弹劾而被朱元璋处死的吗?刘基到底是怎样的人?

赵信义


李善长是受胡惟庸案牵连被诛杀的,朱元璋一石二鸟借胡惟庸案彻底消灭了丞相这一传承了近两千米的职位,改变了封建制度的政治体制,权力彻底的集中在皇帝的手中又干掉了淮西集团的老大李善长。

淮西集团就是一群朱元璋刚起事时的老同事老同乡老同学和哥们,这些人都战功卓著在朱元璋夺取政权的大业中有大功的人,朱元璋为了削弱淮西集团抬高浙东集团来达到平衡,浙东集团是以刘基为首的一群士大夫和所谓的清流集团,可惜浙东集团虽然势力很大却缺少皇帝的支持。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老班底功勋是很大,但是也广罗党羽擅权独断,朱元璋杀李善长只是个时间和借口的问题。

刘基是个智商很高的人,朱元璋在他面前牛逼不起来,早就看刘基高深莫测的样子不爽了认他很久了,刘基还是个眼高于顶以清流脱俗自居的人,朱元璋最后一次和刘基对话气的老朱发昏也二人彻底决裂从此分道扬镳,老刘厌倦了朝廷里的政治斗争,提出辞官回家养老,去见老朱请辞。二人对答如下。

这一天,朱元璋单独找刘基谈话,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宰相(当时李善长为宰相)。

刘基十分警觉,知道朱元璋是在试探他,说:“这要陛下决定”。朱元璋又问道:“你觉得杨宪如何?”这是一个陷阱,杨宪是刘基的心腹,要先用杨宪去试探刘基,他马上回答:“不可以。”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汪广洋不属于两大集团,但朱元璋却怀疑他和刘基秘密勾结,刘基想了想说:“此人浅薄,也不可以。”

朱元璋感觉到了刘基的精明,又问他:“胡惟庸如何?”胡惟庸当时是淮西集团的重要人物,刘基回答说:“此人将来可成大器,但必将难以控制。”

不得不说这判断简直神了,胡惟庸被处死正是因为谋反。回答完这个问题,刘基以为考验结束,就此松了口气,然而最致命的是最后一个问题。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看了看刘基,说道:“看来这宰相之位只能是先生莫属了。”刘基没细想就回答道:“我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您还是慢慢挑选吧。”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朱元璋,自负不说,还说出疾恶如仇的话,谁是恶呢?朱元璋吗?就此朱元璋与刘基决裂,直到后来立胡惟庸为相后放任毒死刘基,刘基垮台后,浙东集团也被胡惟庸打压屠戮烟消云散。

回顾朱元璋杀掉刘基的原因,朱元璋想要永葆江山稳固自然是其重要的一环,然而刘基的自负和在朝堂之上培养心腹,更是加深了朱元璋不安的心理。

最主要的是刘基是言官领袖,朱元璋最忌惮和最嫉恨的就是言官集团,有明一代言官集团是每一个皇帝的噩梦。


刀笔小吏1970


朱元璋开国之初,朝廷分为浙东党和淮西党,浙东党是以刘基为首的文官集团,而怀西党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朱元璋老部队。因为朱元璋同志从事的工作比较特殊,毕竟皇帝不能表露出自己站在哪一边,所以说淮西党的领袖也就变成了李善长同志。

而且在朝廷封官进爵的时候,李善长的地位是比刘基高的。李善长的死其实和刘奇并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因为自己咎由自取罢了。同事因为李善长是开国的丞相,虽然是和朱元璋一起打拼下来的老班底,但是他为人方面,自从当上的丞相就变得很狂傲。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善长受到胡惟庸的牵连,当时朱元璋一心想铲除丞相,在朱元璋看来,天下是自己打的,而丞相什么都没做,却享有和自己相似的权利,这很不爽。而且当时身为朝廷丞相的胡惟庸不知收敛,很多事情触犯了朱元璋。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罪杀宰相为拥珠连其九族,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以伙同罪杀韩国公李善长,其实朱元璋并不是想杀胡惟庸和李善超,他要杀的是丞相。

刘基又叫刘伯温,是朱元璋打到浙江青田的时候,收服的一位文臣,当时刘基恃才放旷,并不想顺从于朱元璋。但是由于当时刘伯温懂天文,当时天文学是一门帝王之学,懂这个学问的并不多,所以身边的人就要求朱元璋一定要请到刘伯温。

在陈友谅军(忘了谁)攻打南京的时候,身边平时吹嘘自己懂得文韬武略的文臣武将都劝说朱元璋逃走,但是只有刘伯温一人站出来,大声怒斥道"想要逃走的人应该统统杀死"刘伯温的这一行径为后来自己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并且刘刘伯温是真的聪明。


正在说中国


李善长并不是因为受到刘基的弹劾而被朱元璋处死的。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刘基病逝。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李善长因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夷三族

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少派系斗争

初生的大明王朝,刚刚打跑了蒙古人,解决了外患,内部斗争就开始了。说的具体点,就是派系斗争。

洪武初期,大明朝廷里的两大派系为:淮西派和浙东派。

淮西派是以朱元璋的同乡为主力,李善长为该派首领。而浙东派是以刘基马首是瞻。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淮西派和浙东派你来我往,都得不亦乐乎。

先是李善长的亲信李彬因犯罪被刘基杀掉,李善长求情无果。之后因刘基求雨无果,被李善长抓住把柄煽动淮西派群起而攻之,刘基不得不以丧妻为理由请假回乡。接着,浙东派干将杨宪(此人之前为检校)充分发挥了一个情报人员的能力,不断收集李善长的把柄,并常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不久,刘基被朱元璋招回,仍被委以重任。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刘基被朱元璋授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但面对疑心很重的朱元璋,足智多谋的刘基却因说话办事过于直接,最终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不久之后不得不辞官回乡。

虽然刘基辞官后,淮西派大获全胜。但时任宰相胡惟庸充分发挥整人整到死的风格,诬告刘基占据了一块有王者气息的土地。皇帝是最忌讳别人占有王者之气,哪怕只是一个小物件。于是,朱元璋下旨处罚刘基—罚奉。害怕被朱元璋再次猜忌,刘基只好带着全家好回到南京。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刘基黯然辞世。

虽然李善长在派系斗争中笑到了最后,而且位高权重,位列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韩国公)。但这并不代表他的下场比刘基好。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李善长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朱元璋灭了三族。

“学术醇深,文章古茂”“运筹帷幄”

回到问题,刘基到底是怎样的人?

民间传说中,常常将刘基(字伯温)形容成“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神机妙算,未卜先知”、“宛如仙人下凡”。

历史上的刘伯温虽没有传说中的神乎其神,但其在文学和军事上都有很深的造诣。

在文学上,刘基有近两千首诗、词、赋、骚以及其他文体文收录在《诚意伯文集》中,并流传于世。与宋濂、高启并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刘基带着诸多遗憾留下了最后一首诗,“从臣才俊俱扬马,白首无能愧老身”。

在军事上,刘基在大的战略方针以对及时局的把握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才能。

初入朱元璋队伍的刘基便提出了“时务十八策”,“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堪比《隆中对》,为朱元璋统一天下提供了战略蓝图。

龙湾战役前,刘基痛斥胆小懦弱之人,详细分析时局,指出陈友谅并不是不能战胜的。

鄱阳湖战役前,刘基反对朱元璋率军营救被张士诚围困在安丰的韩林儿,朱元璋不听。果然,趁朱元璋不在安庆,陈友谅趁火打劫。如果不是朱文正死守洪都,朱元璋很可能被陈友谅端了老窝。

大明初期,朱元璋发动对北元的第一次远征,刘基持反对意见。果然,大明王朝的第一次北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意图。

虽然刘基深谙君臣之道,但过于刚直的性格以及“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还是被夺得天下之后的朱元璋所忌讳,最终没有逃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喧嚣平原


又到了最喜欢的回答问题环节

照例审题

李善长是因为受到刘基的弹劾而被朱元璋处死的吗?刘基到底是怎样的人?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简述一下李善长:

字百室,明朝开国功臣,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封韩国公,左柱国,手握两块丹书铁券,儿子拿着一块免死金牌,爵位世袭罔替,位极人臣,法家的代表人物。

因为胡惟庸一案被牵连,全家七十七口被冤斩,死时七十七岁。

如果把朱元璋比作汉高祖刘邦。

大将徐达等于韩信 李善长等于萧何 刘伯温等于张良。看看这几位的下场就知道是不是等于了。

说真的,刘伯温弹劾李善长弹劾到吐血都没辙,一个左柱国,手握丹书铁券,boss级的存在,上下嘴唇就想扳倒不现实。皇帝不想让他死,除了自杀,他就只能好好的活着,皇帝想让他死,他拿着一万块儿免死金牌都没有用。

朱元璋喜怒无常残忍好杀这个不要争论,仅仅是弹劾不足以撼动开国功臣的地位,李善长是皇帝的亲家,李祺娶了朱元璋的长女,成为驸马,仅仅一个弹劾能让朱元璋处死他妈?不可能的,具体咋死的,你自己看《明史》有原因,不是因为一件事

至于刘伯温嘛。

《明史》

基虯髯,貌修偉,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帝察其至誠,任以心膂。每召基,輒屏人密語移時。基亦自謂不世遇,知無不言。遇急難,勇氣奮發,計畫立定,人莫能測。暇則敷陳王道。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爲老先生而不名,曰 :“吾子房也。”又曰:“數以孔子之言導予。”顧帷幄語秘莫能詳,而世所傳爲神奇,多陰陽風角之說,非其至也。所爲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爲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傳於世。子璉、璟。

------------------------------------百科--------------------------------

刘伯温又高又大,一脸大胡子,为人正义,慷慨,朱元璋以他为心腹,每次聊天都只有俩人,刘伯温也掏心窝子跟朱元璋表忠心。皇帝每次遇见事儿都得请教刘伯温,刘伯温每次都给出好主意解决,后来连称呼都变了,都叫老铁,不叫姓名,还跟人说“刘基就是我的张子房”又说世间的事儿很奇特,但是不方便告诉你们。你们自己猜去吧。书有两部,儿子也有俩。

这么说你大概明白刘伯温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吧。要想知道的更详细,去看《明史》刘基传。

回答完毕。

无量天尊。


道门守卫者


有点联系…但不是主要原因

李善长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在所谓的淮西贵族里有相当的号召力…虽然已经退休,明面上不掌权,但是仍然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加上太子死的早,孙子还年轻!所以李善长必须死…让淮西贵族没有老大,没有领头羊


安然淡如水


不是。

李善长是受胡惟庸谋反案牵连,刘基病重期间吃了胡惟庸送的药,结果死了,也是胡惟庸罪行之一。

说到底导演可能都是老朱。


王哲251885653


肯定不是,李善长的功劳和威望不是谁能弹劾死的。否和朱皇帝有关系,别人只是一颗棋子罢了。只知道他俩关系不好,人都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也是李善长必须死的原因。


手机用户77544525814


不是,是受胡惟庸谋反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的。刘基这个人绝顶聪明,有济世之才,但是性格过于耿直,很难在官场混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