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能夠把大明湖火車站拆了,在那個位置重新復建濟南老火車站是否可行,你怎麼看?

田園風笛


關於濟南老火車站復建的問題,沸沸揚揚已經十多年了。有人說復建,這樣能彌補濟南的痛失;有人說不能復建,再建是“一蠢再蠢”;眾說紛紜,莫衷一事。結果一直到現在也沒有音訊。

其實大部分市民還是希望復建的,畢竟這是濟南最具有標誌性的建築,復建的意義重大。在筆者看來,以現有技術和條件復建肯定沒問題,原圖紙就保存在濟南鐵路博物館裡,發揚工匠精神,用真正的一磚一瓦來建是完全可行的。

現在關健的問題是:1,能不能下決心復建?2,復建的話,在什麼位置復建?尤其第2個問題是關鍵中的關健!位置選不好就是一個敗筆!因為建築不是別的,我們不可能一拆再拆,變來變去!

剛才提問者說拆了大明湖站建老站,筆者認為這個方案不行!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濟南老站與它周邊的建築,是形成整體的一個車站建築群,更是濟南老商埠區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不可能單獨摘出老站來,建在離商埠區很遠的地方!大明湖站位於濟南古城區的北面,這個西洋建築與古城區的氣韻不匹配!再說,我們儘量不要拆了另一座車站,來建這一座車站!

那麼在這個意義上,重建濟南老站的最優方案,就是選址在老站原址的附近,或者東邊,或者西邊,還是在津浦鐵路線的南側!幾年前修建北廣場,據說老站要建在那裡,這個方案更差。新站已經是雀巢鳩佔了,怎麼可能再建個老站混在一起,再說,把老站座南朝北也不像話啊!

選置是重中之重!濟南並不缺土地,隨便找一塊地就可以蓋個洋樓。但關健是這個建築要與它原有的歷史氛圍、文化氣息,能夠銜接在一起!

筆者對這個問題思考了很長時間,以前覺得復建沒有必要。現在覺得復建很有必要,因為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二戰中,歐洲很多古建築被炸燬,但戰後他們又復建了古城!俄羅斯的救世主大教堂也曾被前蘇聯拆毀,後來俄羅斯政府又重建了,誰也看不出它是個假古董!

所以說,復建濟南老站並不是“一蠢再蠢”!

那麼在什麼地方復建呢?

筆者認為,在經一路與天成路交叉口東北角,也就是緯北路社區那一片,現在看來已經形同城中村,一方面從維護城市形象上來說——是外地人進出濟南火車站的門面——這裡需要改造!另一方面,可以拆除這一片,把老站復建在這裡,如此,就相當於把老站平移了過來。更重要的是它仍然在老商埠區範圍內,與同時期的其它西洋建築尚能連在一起。再說此地位於交叉口,視覺效果極佳,可謂復建濟南老站的不二之選!

濟南老站的復建關係700多萬市民的心聲,應該慎重對待,一但選置失誤就會留下罵名,復建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藉此機會,肯請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復建濟南老火站的各項事宜,另一方面,也多問計於民,在充分徵求群眾意見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一錘定音做出決策!

謝謝。


雪舞冰藍文史談


作為一個生在濟南,長在濟南,陪著這座城市一同成長,見證了這座城市發展變遷的地道濟南人,眼見曾經亞洲最大的日耳曼式火車站被拆除,真是痛心疾首,垂足頓胸,遺憾,痛苦,難過的情緒難以言表。可以說,濟南老火車站算得上是濟南的著名地標和古蹟,是反應濟南歷史積澱的代表之一,更是濟南人民心中的摯愛,就這樣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夷為平地,毀掉的不僅是一座極具研究價值的建築,更是毀掉了對於濟南發展歷史的尊重,毀掉了濟南市民對於城市建設的信心。然而,正如人死不能復生,老火車站拆掉了也無法復建,因為即使重建的一模一樣,它也失去了應有的歷史價值和建築靈魂。所以,我並不支持復建。就讓老火車站停留在照片上,停留在紀念館裡,停留在老濟南人民的心中吧。既是一種緬懷,更是一種對後任城市建設管理者的一種教訓和警示。發展城市,不能盲目蠻幹,要尊重民意,尊重歷史,尊重科學。不過,隨著高鐵建設的快速發展,今後鐵路客運的主要形式將向高鐵動車演變,目前濟南已經建成了西客站,即將建成東客站,將有力擔起客運的重任。之前的濟南東站客運地位作用被大大分擔。出於推廣城市旅遊,宣傳城市需要,濟南市政府報請國家鐵總,講其更名為大明湖站,希望藉此吸納五湖四海的遊客前來觀光。因此,大明湖站被賦予了旅遊站點的屬性,將更多承擔吞吐遊客的角色。考慮到大明湖站地處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大明湖畔,遊客下車就可以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是展示濟南形象的窗口,而目前的站點年久失修,設施老化,於周圍環境極不相稱,可以考慮將大明湖站拆除重建,採用亭臺樓閣一體的仿古建築形式,突出山泉湖河的建築要素,突出柳樹荷花的城市特點,將車站打造成一處集交通、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體,成為濟南新地標、新名片、新亮點!






心靜若水煮肉片


這個問題問得好,古建築屬於文物,明湖老站更是亞洲唯一的哥特式風格火車站,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復建還原 ,無異於照貓畫虎,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試問,名畫真品,高清掃描一遍彩印出來的是不是與原作無二?但沒有任何價值,無非是地攤上的常客罷了,徒增全國人民笑柄。






魯A孫小胖


不明白山東省建築大學那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為什麼說濟南老火車站拆了重建是“一蠢再蠢”?歷史上的許多建築都重建過,鸛雀樓、黃鶴樓、滕王閣都是現代重建的,不相信的可以去網上搜搜,還有天安門,最近的一次重建發生在上世紀新中國成立以後。


濟南老火車站的歷史意義遠遠超過建築本身,建築的靈魂、最核心的因素是歷史載體。濟南老火車站見證了清政府的滅亡到民國的轉變、到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軍管鐵路,再到新政權建立以後的這段歷史,它是一段可以觸摸的“立體的歷史”。濟南老火車站有比較完整的資料,大批被拆下來的材料被堆到某處庫房裡招灰塵、生鏽、長毛,為什麼就不能重建?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景點來重建,將來人們可以再睹遠東第一站的風采。


東哥VW


1.老火車站拆了就是拆了,不管在哪裡,怎麼建,那都是贗品了。沒意義。

2.濟南現在的問題,不在於怎麼把舊的值得紀念東西復建,而是要珍惜現在還在的那些東西。

3.一拆一建,題主這是在玩GDP的把戲嗎?

4.現在冷靜來說,當年決策拆濟南火車站,拆有拆的道理,保留也有保留的道理,雖然我們現在可以說拆的是大錯特錯了,但從當時決策者的角度考量,拆也不能算是就對濟南不負責任了,脫離開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討論得失,對當時的決策者,不夠公平。

5.城市規劃與發展,是門大學問,要尊重科學、尊重專業。

6.對於現在很多所謂的古建保護者,什麼拆完之後做好記號、異地復建,個人表示不以為然,這就是在忽悠某些部門的預算……其實也是對歷史不負責任……

7.已經錯過了,就留在記憶中吧,好好珍惜眼前所有的……

8.個人覺得,泉,是濟南現在最應該要保護的……只可惜,不知道還能保護多久……


搬不動的小強


我是堅決支持老火車站在大明湖站重建,為什麼哪?首先,許多名勝都有重建歷史,像滕王閣等,雖然多少原址重建,其實換址重建也有另一番意義,何況和大明湖景區相鄰會有相得益彰之效:第二,重來以後,設立碑文介紹火車站的前世今生,讓後人瞭解歷史,反思過去的錯誤,教育意義更大:第三,百年以後自然而然會成為濟南一道亮麗風景,成為經典。


魏麟大夫


第一:濟南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在一個哥特式建築上。

第二:如果這老火車站還在,應該保留,但也會逐漸失去其功能,淪為一個景點,必須要說明其當時在建時的社會環境和出處。

第三:濟南要發展,需要一個總體的規劃。把濟南這個城市做成沙盤模型看一下,斷面式的發展型繁榮,讓這個城市有點畸形。西部尤其嚴重!濟南的堵,不只是交通,還有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

第四:如果要復建,還是建築師本人的子孫來提議比較好。

第五:關於當時的拆除,要論對錯已經沒有意義。從發展角度和功能性上講,確實該拆。

第六:復建與否,與濟南旅遊業的一個整體策劃有關。濟南旅遊業如何因地制宜的去打造本地特色,才是關鍵。

單純的復建,毫無意義,勞民傷財。



鶴舞人生


它是一座德國建築,雖然我不是民粹主義,但是中國有中國的文化和很多優秀建築,自古至今中國的建築技術並不比外國差,為什麼要去復建一座德國建築呢?它的歷史意義在哪裡?讓人們不要忘記落後的恥辱還是讓人們牢記國外的月亮格外圓呢?拆除現有火車站,復建德國建築,會讓國家在國際上被啪啪打臉。


Vincent1033


非常非常好的提議!太好了!這樣和南邊的大明湖以及明城府就連成一片了!

真的濟南市的領導真的該考慮一下!畢竟老火車站是是濟南人最最放不下的一種情節!老火車站無論是在建築史藝術史還是中國近代的歷史角度都是無可替代的!

不要聽一些所謂的磚家們的所謂的觀點!不用理他們!重建或者是不重建都有噴子們胡說八道!


1980旅途


我認為在泉廣西對趵突東門處建兩個對頭的老濟南火車站作省旅遊車站用。讓泉廣鋃個歐式花邊成半開放式廣飭束攏一下又避開俗景干擾活動可在室內充分利用空間不知可否?廣飭東兩地下都有泉可挖成淨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