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中国文明进程中不过60年,为何却被后世如此津津乐道?你怎么看?

司马赖氏



三国在中国文明进程中不过60年。却广被后人熟知,津津乐道。为何?

最关键的原因,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小说中,广义的三国时期并非只有60年。也包括三国鼎立形成之前的诸侯割据。

这部小说中的文臣武将家喻户晓:文臣智囊有诸葛亮、郭嘉、贾诩等。武将有吕布、关羽、赵云、张飞、孙策、张辽等。

其实,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已经有三国评书。在评书中,虚构的成分更大。赵子龙在长坂坡,枪挑天下第一枪的北地枪王张秀。

在小说中,罗贯中还原了历史。张秀并非北地枪王。而是宛城候。张秀根本没有与赵云交过手。


小说《三国演义》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正因为有评书、小说、影视剧。三国历史才被我们广为熟知,津津乐道。

我们拿两个时期,与三国历史相比。一是隋唐之际。另一个是唐末之际。

《隋唐演义》的小说和评书知名度逊色于《三国演义》。故人们略知隋唐的高手李元霸、秦元庆、宇文成都等。远不如关羽、吕布、赵云童叟皆知。

唐末李克用、朱温、李存勖、李存孝等历史人物的知名度更低。因为没有唐末的演义和评书。

东汉末年、隋朝末年、唐朝末年皆有史书。但老百姓对历史的了解,主要通过评书、小说和影视剧。

诸位若不信,请看王者荣耀。


三国时期的人物有20个:曹操、刘备、孙策、孙香尚、赵云、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大乔、小乔、甄姬、蔡文姬、夏侯惇、典韦、吕布、貂蝉、司马懿、刘禅、黄忠。【我和儿子都擅长用典韦】

隋唐之际的人物只有一个:程咬金。

唐末一个也没有。

附录:若不是有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王者荣耀中断不会有狄仁杰和李元芳。【为何王者无张环?】





杨朱学派


三国历史之所以被人称道,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1、三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比如三皇,三代,三才,三清等。人们习惯了许多三的词语。在这样的习惯之下三国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国人习惯性的审美。

2、三国势力脉络清晰,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将,孙权麾下差一点,但是周瑜、张昭、鲁肃、吕蒙等人物也都算是熟面孔。

就算不识字的文盲也可以清楚分辨三个势力的主要人物。如果换成五代十国的历史故事,要分清十几个国家的顺序和势力范围都要头大,别说是老百姓,估计许多读书人都容易弄混。

3、三国故事跌宕起伏,从统一到混乱,再到三国鼎立,然后三国又回归大一统政权。

三国故事中,从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一直到三足鼎立,再到三家归晋。故事从一而始,至一而终。符合国人对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认知。

4、从正史到演义。

历代文人持续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苏轼在笔记中就记载了宋朝时期人们在听三国故事的时候,听到刘备就很开心,听到曹操就很生气的段子。

什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刘备三让徐州,温酒斩华雄曹操青梅煮酒,卧龙凤雏,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著名的故事多数都是来自于一代代民间故事人物的改编。

后来到明清时期,罗贯中终于汇集文人之大成,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从此把三国的影响力又推向了一个高峰。

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电视这种传媒,央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拍摄了一篇史诗级的电视剧,将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三国演义,完美的具象化。至今人们提起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唐国强,提到曹操想到的是鲍国安。可见其巨大的影响力。

正是因为上面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才让三国在老百姓中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以史为鉴


三国在中国历史地位就有这么高吗?

为什么三国时期,独独是三国时期,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如此的影响?就一部三国演义使然?中国历史中乱世太多了全没三国的典故我们耳熟能详。而且似乎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一段故事。



想了一下,结合网友的观点,如下理由:

1 深远的影响

三国的格局及其之间的对立联合对后来中国历史的演变影响很大,所以三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

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受魏国的逼迫,向西、南、东扩张,也带动了中原文化的扩张,这无形中是有利于中国发展的。

春秋时期汉民族还未从文化上统一。南方的楚联盟尚不属于炎黄华夏体系,是标准的蛮夷。秦自己是就是“戎”的出身,不过他反而比楚先加入华夏集团。

汉以后直到今天,炎黄华夏一直是中国立国的文化之本。所以本身在文化上就处于主导的地位



2 靠文学作品使然

个人以为显然不是。盖因三国演义和其他演义平话相比,他是相当接近于正史的。基本都按着正史的脉络来写的。这一点和其他平话:说唐、说岳、水浒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我个人以为3国之所以吸引人,主要靠的是历史本身的魅力,演义中的艺术夸大与神话成分反倒不是那么有味道。



3 英雄主义的抬头与统治者的鼓吹

汉朝正是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时期。” 刘邦时期压不过项羽,刘彻虽强,却遭史谤,英雄主义的第一次真正抬头,就是三国。

此前的春秋战国秦,因汉文化还未定型,思想上未统一,虽有勇士,上不到3国英雄的高度。

又:董卓造乱,给割据者和用武者堂堂正正师出有名的机会,使其在道德审美上的高度也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

特别适合于被传诵。欧洲之史诗,即国人之3国也。后世的君王们没有多对春秋战国做更多宣传和吹捧,我以为主要是这个原因。所以君王们吹捧基于汉文明的英雄主义,首选3国,后世N多朝代,也只有大唐,和南宋岳飞比较杰出。



大家必须明白 ,三国真正火起来的时候是唐朝 真正之前可与之相比的 不是五代十国 不是魏晋,是春秋战国 他们之间的对比 让无数人产生疑问 为什么扬春秋战火却更赞三国。太多深层次的原因,他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历史现象。本人才疏学浅,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畅聊起来!


九生趣事


一是《三国演义》成书前,即有大量关于三国的评书,诗词,特别是诗词,千百年来深入草根、精英阶层,让历代历朝对三国故事有往事如昨的感觉。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生子当如孙仲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及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虽不是咏三国,却比咏三国更三国,以及现代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二是三国故事既是贵族,也是平民的梦想,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梦想,他们梦想有朝一日成为故事的主角,纵然是“浪花淘尽英雄”,毕竟也是英雄!

三是通俗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把三国故事的影响力推上了历史的高潮,可谓家喻户晓,这是小说《三国》的最成功之处。

四是《三国》宣扬的是忠君思想,符合封建时代统治者的要求。对比隋唐故事、唐末农民起义故事等,无论故事如何动人,都逃脱不了背叛反叛的思想,归根结底是用武力去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其合法性难免遭质疑,也于新王朝的统治不利,你可以推翻前朝,我为何不可以推翻当朝?你推翻前朝是因为前朝荒淫无道,那么今朝就没有荒淫无道吗?唯有刘备的忠于汉室匡扶汉室的忠君思想,是任何一个王朝都需要的,尽管刘备很伪君子,但是他的忠君在《三国》小说中得到了绝对的褒扬,完全符合主流文化主流思想的要求。

《水浒》《西游》看似反叛,但最终落脚点仍是忠君忠上: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厅并接受招安,为朝廷南征北战;孙猴子再叛逆,永远跳不出如来的掌心和唐僧的紧箍咒,最终成正果,这个正果就是符合主流思想的,也是符合统治者的意志的。


康乐园593


嘴上,我们谈的是三国;心里,我们谈的是自己。



一、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贡献。史学研究本来是精英阶层的“专利”,与世俗文化有着天然的隔阂和距离。普通大众主要通过“说书”、“戏曲”等方式,对各种历史情节不断进行演绎、传播,了解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历史。所以,后世有许多被演绎的故事,比如:潘美本是功勋卓著的宋初名将,结果成了奸臣;苏定方乃赫赫有名的大唐名将,结果也成了奸臣,这就是市井演绎的结果。《三国志》太正,老百姓不喜欢,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是小说,普通大众都能读的懂,就像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孙皓晖的《大秦帝国》一样,让本来对历史有着敬畏感和距离感的普通大众能够置身其中,淋漓酣畅的读历史,架起了普通大众熟读历史的桥梁。仅仅能读懂还不够,关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太好,属四大名著,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历史小说多了去了,但有几本历史小说能比的上《三国演义》的水平,开篇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至少到目前为止依然后无来者”的鸿篇巨著,其拥有的“粉丝量”恐怕大到惊人。



二、影视剧和游戏的传播力量。仅仅靠《三国演义》,三国故事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但还不够,除了古代的各种戏曲外,现代影视技术继续传播三国故事。比如:《三国演义》、《新三国》、《品三国》等影视节目,《三国群英传》、《三国无双》、《三国志》等游戏,这些贴近普通大众的传播手段,让三国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必学科目”。即使完全不懂历史的人,也都能说上几个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讲上几段三国故事。三国这段历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利”,而是普通大众唯一能、也愿意津津乐道的历史片段。每一个普通大众都结合自己所熟知和理解的三国故事进行各种演绎,把三国变成了一种大众文化。

三、三国文化的普世价值。三国这段历史,没有固定的主导价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普通人几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脸谱”,有人喜欢奸诈的曹操、有人喜欢仁义的刘备、有人喜欢智慧的诸葛亮、有人喜欢忠武的关羽、有人喜欢儒雅的周瑜、有人喜欢隐忍的司马懿。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大家看到的是谋略的碰撞和智慧的较量;在达成平衡的天下三分中,没有谁是英明神武的,没有哪一方势力是一家独大的,孙权夷陵之战打败刘备,立即要遣使求和,防备曹魏“黄雀在后”。这个世界充满权谋、奸计、自私,但也充满忠义、智慧、奋争,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版、现实版。赤壁之战前,我们或许还能看到在诸侯兼并过程中,一些诸侯犯下低级错误导致自己最后身死国灭。但从赤壁之战开始,我们发现每一次较量都是高手过招,看不到明显的失误。到后三国时代,我们发现,诸葛亮也扶不起刘阿斗,曹操祖孙三代都熬不死司马懿,又感觉人生如三国一样,奋争与努力的背后,还有不尽的无奈。从此,三国不再是三国,而“演义”成了一种文化,成了一种植根到我们每一个人骨子里的文化。

嘴上,我们谈的是三国;心里,我们谈的是自己。


笑傲江湖149553812


我认为三国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有以下三点原因:

1.因为有三国演义这本著作。

因为罗贯中的一本三国演义,让三国称为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多多少少地了解一些三国故事,说出几个三国名将的名字。


2.乱世出英雄,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三国和春秋战国一样是一段乱世争雄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无数英雄,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流传下来的典故也就比较多,比方说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等。

3.有很多经典的战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战役,举例说明一下,像赤壁之战还有官渡之战等等战役,这些战役都是被历史记载下来的经典战役,值得后人学习和品鉴的。

以上就是我对三国之所以可以被我们津津乐道原因的分析,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在留言区留言指正。谢谢各位!

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不忘昨天!

历史白话君


三国为什么会被后世津津乐道?

这段历史的特殊性有这么几点

历史上在这段历史上有着太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载入历史史册的著名战役,就让后世的文人墨客有了很好的文学创作题材。

罗贯中,我们这代人很多多三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都是来自他的三国演义,所以一部好的流世巨作,也会让这段历史为后世人所追捧。

这段历史形成的底层逻辑,自秦汉统一以来,第一次的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

在秦汉时期成长壮大起来的一个群体,地方豪族,也就是世家大族,他们在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就需要在政治权利上得到更多的话语权,而以魏蜀吴为代表的寒族,还有当时的皇帝,宦官,外戚等等各个阶层都需要重新整合,所以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而乱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去寻找一个让各个阶层都能平衡的政治统治策略,所以北方中原的曹操,西川巴蜀的刘备,江东平原的孙权都非常有地域性的统治,为以后得历史演变提供了很多的参照。

所以历史上很多朝代每每提到这段历史,记载描述上都有不同的方向,有尊刘贬曹的,有尊曹贬刘的,还有都不认可他们的,都是利用对这段历史的评价来表明自己时代的立场。

我是唐不三不四藏,一个历史爱好者,喜欢可以关注我一起探讨历史,个人观点,多有疏漏,还望斧正。




唐不三不四藏


首先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同时又是一个天下合久比分的年代,在分合的争夺上体现了令人赞叹的智慧。有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由弱变强,可爱的一面,残酷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让后人对这个已故征西大将军到曹侯充满了想象空间;有关羽这样义薄云天,有张飞这样鲁莽而不失可爱却又在严颜身上提现了智慧;还有赵云这样完美形象,经过三国演义的文学加工更让后人推崇备至;还有诸葛亮等等数不尽的形象都让这段故事充满了色彩,引人入胜。同时大量的计谋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人文智慧,人心叵测与尔虞我诈也显得让后人多了一分处世哲学,丰满立体的史诗画卷波澜壮阔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样的三国怎能不让人由衷喜欢呢?


CompleteCosmos


因为在文革那段国家动荡时期,大量古书被付之一炬,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记忆也随之消失,其实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何止就这几本书,被炒来炒去,真的是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了


心中的那一搂清水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三国是历史著名的战乱时代。英雄辈出,战乱纷争。有割据才有故事,并且《三国演义》书籍的描述也对三国历史的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史上英雄主义的盛行年代最早就是三国,另有关羽、吕布、曹操等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也不同程度上对三国历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