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两大谋士,郭嘉和荀彧有着同样的劳苦功高,为何曹操更欣赏前者?

用户65146089



二人才能相近,政治立场不同而已。

荀彧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一心想匡扶汉室。他作为曹操的谋士,也是想借曹操之手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

曹操前期的确有兴复汉室之心,但是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增强,他个人野心越来越大,最后完全架空汉献帝。这与荀彧的政治目标相差甚远,两人矛盾日益加深,最终荀彧终不得志,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荀彧是曹操创业初期重要的谋士,但是曹操后期基业强大,与荀彧关系才渐行渐远。



再看郭嘉,屡屡为曹操出谋划策,而且是不为汉室只为曹操。只可惜英年早逝,以至于后来曹操赤壁之战败北,对众谋士说如果郭嘉还在,赤壁之战不至于打成这样。郭嘉跟曹操刚处不久,正是蜜月期,郭嘉突然离开,留给曹操的是无限的思念。

二人与曹操的关系特别有趣。郭嘉与曹操似初恋,双方接触时间不长,看对方全是优点。荀彧与曹操好比老夫老妻,相处时间特别长,但是价值观最后越来越不一样,最后导致“离婚了”(荀彧和曹操关系破裂)。


三分钟历史故事


郭嘉和荀彧对于曹魏来说,其实不能说曹操对谁更看重,郭嘉的能力更凸显在军事方面,被称为“鬼才”可见其奇谋妙计。荀彧才在治国,被称为“王佐之才”曹操也称“吾之子房”可见荀彧内政之功高。而在古时候由于交通以及通信的不便,很多政令都是很难实施的,曹操在经历赤壁之败后,而曹魏还能成为三国最后霸主,可见其治下民心之稳,功在能臣,荀彧更是其中翘楚。有些读三国的朋友会觉得曹操更看重郭嘉,这何尝不体现出罗贯中先生的文笔精彩,郭嘉英年早逝他实际对于曹魏的贡献是有,但绝对不会太大。而曹操悼念郭嘉的时候时常都是曹军遇到难题的时候,并且都有手下在场,千金买马骨!悼念的不是郭嘉而是枭雄是在难境收手下的心!所以对于郭嘉和荀彧来说二人没有对比性,两人都不在一个领域。






恨夜无声


荀彧属于名气大、地位高、人脉广、忠诚老实、劳苦功高型的人才,但是他更擅长后方理政和提拔人才,相当于人力与行政总监,而不擅长军事和谋略

荀彧对人才的判断常出现错误,甚至是致命错误!比如说他对刘备非常赏识,认为刘备忠诚可靠,可以重用,以至于鼓励曹操派刘备去讨伐袁术,刘备乘机带兵造反,重新占据徐州。

另外一个致命错误,导致曹操几乎丢失了唯一的根据地-兖州。曹操去讨伐徐州,令荀彧以尚书令坐镇兖州,负责总管军事行政人事全部事宜。荀彧却对手下各郡太守毫无了解。陈宫造反,引入吕布后,几乎所有郡太守都造反了投靠吕布,可知荀彧对属下的判断力有多差。作为一个长官,肯定必须能识人用人,全方位掌握和了解手下的动向才行。如果对自己的手下要造反尚且都无法判断,又如何能判断敌人呢?

荀彧不但无法判断手下,对主公的心理也无法把握。曹操后期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自己知道时间不多了。如果他归天了,而政权不能有效继承的话,那么几十年的南征北战就白奋斗了,朝廷又会出现混乱局面,不知全国有几人称王有几人称帝,天下会继续大乱。因此曹操称魏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才能把权力传承下去,把几十年的奋斗果实传承下去。但是荀彧却没有这个政治眼光,还认为非刘姓不能称王。

荀彧下不能判断属下,上不能洞察主公,对敌人更是无从判断。

因此曹操对荀彧由开始的高度信任,逐渐变得不再信任,这也是实践所得。

荀彧很明显是一个好人,但并不是能人,而曹操任人唯才。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唯有真知灼见才能引导团队走向胜利的彼岸。后来曹操免去荀彧的尚书令,改任光禄大夫,再改任丞相参军,对荀彧由热到冷,最后甚至赐死荀彧了结。

曹操在郭嘉加盟之前,基本都是败多胜少,比如二次讨伐徐州都失败了,还被吕布抢了兖州,与吕布多次交战还失败了。幸亏袁绍出兵击溃了吕布,曹操才有一席之地。曹操在郭嘉死后,虽然兵多将广,天下十三州占了九州,但是又重新回到了屡战屡败的状态,赤壁之战大败、汉中之战全败、襄樊之战被水淹七军准备迁都,可见曹操手下谋士虽多,但是大多数都是庸才,而荀彧也无疑正是庸才之一。

而郭嘉则是奇才,被尊为鬼才,曹操与郭嘉初次见面谈完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拜为军师祭酒,也就是首席军师,出入同车,食则同席。郭嘉虽然年轻,但是却有惊人的谋略,料事如神。在郭嘉的指导下曹操战无不胜,郭嘉一死曹操就几乎战无不败,这么一对比曹操自然就更体会到郭嘉的宝贵之处,他亲自撰文说,“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

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谋功为高。”

曹操本计划托孤于郭嘉,“欲以后事属之”。可见曹操是多么看重郭嘉。

郭嘉之所以这么厉害,就因为他的眼光全都与众不同。

《三国志》: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语在《荀攸传》。

比如说对刘备,郭嘉就认为刘备必反,果然就反了。

《傅子》: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

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刘备反了后,曹操派人进攻都被刘备打败了,大家认为不如算了,因为徐州难攻,袁绍又虎视眈眈,唯独郭嘉主张曹操必须亲征,刘备立脚不稳,肯定会逃跑,而袁绍多谋而寡断,肯定来不及反应,结果果然刘备看到曹操就逃跑,关羽也被俘虏。

官渡之战的时候,孙策计划偷袭许昌,大家都很担心,郭嘉则认为孙策会死于刺客,果然死于刺客。

对于刘表,郭嘉认为刘表肯定不会准许刘备偷袭许昌,果然刘表不同意。

官渡之战胜利后,大家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那样很可能是另外一个赤壁之战,因为袁绍有北方四州,实力还是很雄厚。幸亏郭嘉力挽狂澜,说不如假装南下攻刘表,等他们三兄弟内讧再打,结果果然内讧,轻松夺得北方四州。

后面还有妙计定辽东,也是郭嘉一人力排众议。

总之,郭嘉是帮助曹操不断取得胜利的人,是帮曹操做决策的人,是曹操本来计划托付后事的人,因此曹操信任郭嘉、感激郭嘉也是出自内心的。而荀彧一开始虽然获得曹操重用和信任,甚至称为“吾之子房”,但是他的能力和眼光有限,因此逐渐被曹操疏远、降职,直到赐死。


董董_69904


荀彧是汉臣,他坚持做汉臣的底线,他了解曹操,知道曹公的欲望和野心,对于孟德的私欲,他以位、以命相争,荀彧代表了士大夫的节气、道义,他维护的是汉刘王朝、曹魏世家的法统,因此,曹操对于荀彧即尊重又倚仗又忌惮。郭奉孝维护的是孟德的私欲,是孟德的家臣,这和荀彧有本质的区别,家臣为了维护主公家里的利益是不讲法统和道义的。











鱼游的海


这个问题只代表作者的看法吧,实际上荀彧的重要性大的多。

任免一个总监或高级经理,一般ceo自己就可以决定,但是要在创业的过程中弄掉一个联合创始人,这就不太一样了。

郭嘉属前者,荀彧属后者。个见


文说三国


郭嘉谋曹,荀彧谋汉,贾诩谋己!


人间正道陈德立


没觉得有“更”,荀彧不仅有“王佐之才“人品更是令人称道。曹操称赞荀彧为“吾之子房”,可见曹操也视之有“王佐之才”深加器重和信任。只是到了后来理念出现分歧,也没有证据表明不欣赏荀彧,而且郭嘉也是荀彧引荐给曹操的。


一般读者


郭嘉,字奉孝,军事天才。总能随机应变,当机立断,而且神机妙算,出奇制胜。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险招、奇招,帮助曹操克敌制胜。

郭嘉最大的本事是洞察人心,能看穿刘备,能预言孙郎,能理解曹操。

郭嘉放浪不羁的个性,也很对曹操的脾气。


晓楠聊历史


说白了就是,失去了才是最好的!我觉得荀彧更全才,郭嘉有战略,内政就不如荀彧了


流星情情


曹操还对典韦念念不忘呢,走狗比忠臣用着顺手,因为可以满足私欲,郭嘉可能是因为死的早,要是多活些年,跟曹操处到后期,肯定也会让曹操不满的,因为郭嘉也会反对曹操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