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郭嘉是否被神化了?

未睡醒的路人甲

历史上的郭嘉和《三国演义》里的郭嘉并没有太大不同。感谢罗贯中,郭嘉没有像周瑜那样被黑,当然“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英年早逝,

没有与孔明同处一个舞台,没有黑的必要。

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南有刘表、孙策,东有刘备,西有马、韩,北面是地盘和实力都强出自己一截的袁绍。郭嘉是曹操发展壮大的关键谋士,他对局势洞若观火,帮曹操下定战略决心。郭嘉对比袁绍的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的信心,预测孙策刚猛必亡于刺杀,预测袁谭兄弟必反目成仇,预测刘表心无大志必无乘虚偷袭之举,预测公孙康必不留袁氏兄弟,每一个预测都很准确,每一个预测都为曹操所认同,每一个预测都打消曹操的一个担心,每一个预测都让曹操采取最有效率的措施。于是曹操成为历史唯一真正于四战之地成大业的人(朱温不能算)

曹操灭乌桓定辽东后,再度哭祭郭嘉,绝非虚假表演,而是真正的痛惜。赤壁败后,曹操席上痛哭郭嘉,也不是要羞辱众谋士,他是真的怀念郭奉孝。与刘邦白登山被围思韩信不同,曹操怀念郭嘉不只是思才的功利性,更多的是切身感受中的真情,还有对他们当年同乘一车的光辉岁月的怀念。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从时间上看是对的。郭嘉死于北征的寒冷途中,次年春天,孔明吟着“草庐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被三顾茅庐的刘备请出。

把“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理解成“郭嘉不死,卧龙不敢出”,就是论坛里神化郭嘉的举动了。当然,以郭嘉的事迹,神化孔明的人也不好意思说:卧龙一出,吓死郭嘉。都是三十多岁英年早逝,郭嘉比东吴周郎幸运,没与孔明同处一个舞台,罗贯中没黑他,而后世却有人神话他,更让人叹惜风流倜傥的周公瑾!


龙久于池

历史上的郭嘉并没有被神化,而是现在的各路网文小说把郭嘉神化了。

宇宙战神郭奉孝。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从不犯错。

郭嘉,算无遗策。

还有当时曹操的那句话: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

更是让郭奉孝,扶摇直上,一跃成神。

因为他的早死,所以有的空间可以让各路网文小说,各位大神们去遐想,去YY,如若郭奉孝还在,那曹操又是怎样的一种结局?

如果郭奉孝当真有那般厉害,那为何历史上并没有几个名人是崇拜郭嘉的啊。

反而诸葛亮有一大批死忠粉,杜甫李靖苏轼王安石宋濂方孝孺等等

要知道,那时,可没有所谓的,《三国演义》啊。

诸葛亮入了武庙十哲,这也不是罗贯中的大笔一划啊,这可是实实在在的。

而郭嘉呢?除了曹操的那句话,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吗?

所以,像郭嘉这种人,就应该感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没有他,可能你郭嘉,只不过是历史书上匆匆几笔罢了。

还想后世被吹成神?想都别想。

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不强吗?也强。可现在有谁能说出来他们这些人?

寥寥无几罢了。

可是三国的武侯诸葛亮,他的流芳百世,却是和三国演义是没有一点关系的。

就算没有三国演义,这个人依旧会名留青史。

因为,他才是完人。是后世无数名臣大将都吹捧敬仰的人。

而郭嘉?

只不过是沾了早死的光,在现在网文穿越小说大行其道的时代下,他的早死,可以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宇宙战神郭奉孝!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历史关于郭嘉的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上的郭嘉没有被神化。郭嘉原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由于袁绍好谋无断,郭嘉选择离开袁绍而投奔曹操。曹操有了郭嘉如鱼得水,曹操说:“能帮我成就大事的人、就是他了。”曹操对郭嘉的评价很高。下面看一下郭嘉对曹操的作用有多大。


曹操担心自已实力弱打不过袁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的理论,论述了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的理由。极大的鼓舞了曹军的士气。曹操按照郭嘉的建议制定了近期与远期的作战目标。郭嘉的理论非常正确,曹操与袁绍作战一直执行战略目标,最后终于打败袁绍。


刘备让吕布打败了来投奔曹操,有谋士劝说曹操杀了刘备,曹操去征求郭嘉的意见。郭嘉说不能杀刘备,应该软进起来,否则刘备以后可能要和你争夺天下。如果杀了刘备,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就会远离你。郭嘉说对了,三国后期主要是刘备抗衡曹操,以前都是曹操追着刘备打,现在反过来了,刘备开始主动进攻曹操。


曹操出兵打败了徐州的吕布,吕布屯兵下邳死守。曹操和吕布僵持了近半年,曹操正犹豫是否撤兵。郭嘉对曹操说:“吕布有永无谋,很快就败了。”曹操采用了郭嘉的计策,抓住了吕布并杀了他。

曹操出兵攻打刘备又怕袁绍在后方偷袭根据地许都,郭嘉献计说:“袁绍优柔寡断,不会出兵。趁刘备立足未稳,急速攻之必胜。”曹操按照郭嘉的计谋,大败刘备,擒了关羽和刘备的家属。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传来东吴孙策要出兵进攻许都,此时曹操已无兵可派。郭嘉劝曹操不要担心此事,他认为孙策在江东杀了无数英雄豪杰,树敌太多,可能要死于刺客之手。果然被郭嘉说中了,不久孙策被刺杀身亡。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败走。曹操和众将打算乘胜追击,此时郭嘉却建议曹操退兵,郭嘉说:“袁绍的两个儿子向来不合,又用郭图这样谋士搀合,日后一定反目。那时可击之。”于是曹操挥兵北上佯装攻打刘表,不久传来消息袁绍两个儿子打了起来,曹操回兵各个击败。

郭嘉神机妙算,出奇制胜,算无遗漏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哭:“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郭嘉,具有极大的军事天赋,是曹魏第一谋士。


大话三国之蜀山

历史上郭嘉完全没有被神化。无论哪个版本的史书,对郭嘉的评价都平淡无奇。

陈寿的《三国志》将郭嘉与程昱、蒋济、刘晔、刘放、董昭合传。在魏臣传中排31,如果是整个魏书算则是39。远在诸曹夏侯、荀彧荀攸、田豫国渊等等之后。《英雄记》、《汉晋春秋》《华阳国志》等对郭嘉也并没有太多描述,说是路人可能太过,但说他是这段历史的龙套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人士喜欢坐而论道。用现在的话讲,这些人都是吹牛高手,唠嗑祖宗。而且他们尤其喜欢对知名人士品头论足,甚至还出现了像月旦评这种专门评价别人优劣的机构。

如曹操、陈寿等人对郭嘉的评价,不用说整个历史上,三国时期就能找出上百个在别人嘴里不亚于郭嘉的大神来。

尤其是曹操,这位爷喝点酒就喜欢夸手下,说荀彧“吾之子房也”,荀攸“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贾诩 “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程昱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等等等等,他对郭嘉的评价,也就这样了。后人以曹操的一句评价来神话郭嘉才叫人莫名其妙。

郭嘉的神化,就是某位顶着历史学家光环的大神,为了赚钱而抛出的一枚鱼饵。这枚鱼饵扔出来后,无论你站出来支持还是反对,都成了他钓竿上的战利品,成了其利益链条中的一颗棋子。

所以,从今天起,不再回答任何有关郭嘉的问题。郭奉孝先生在三国不过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何德何能影响力这么大?

以上。


老贝



一、历史十分苛刻,郭嘉没被神化。

我们的历史评价是十分苛刻的,他只会记录那些闪耀在历史舞台中央的人物,聚光灯绝对不会打到诸如郭嘉这样的幕后人物。刘备生前,作为幕后的诸葛亮并不耀眼;而刘备逝世,诸葛亮才走到历史前台,治理蜀国、平定南中、五次北伐,最终建立千古功业、名垂青史。同样的,赤壁之战的前线统帅是周瑜,最后所以得历史荣耀都归于周瑜,也没诸葛亮啥事。正如韩非子所言:“是功则君见其贤,是过则臣坐其罪”。而郭嘉是一个幕后人物,郭嘉的历史贡献是不可能在历史记载中找到的,只能通过他侍奉的主公曹操来寻找、来判断郭嘉是否被神化。

二、郭嘉的名声,是曹操夸出来的。

曹操兵败赤壁之后的一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把郭嘉才能的评价一下子推到了巅峰。首先,郭嘉是河北名士,舍弃强大袁绍而投奔弱小曹操,足见郭嘉识人之明。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荀彧为首,郭嘉、贾诩、程昱次之。但荀彧属于擅长治理国家的能臣,如汉高祖之萧何、隋文帝之高颎、唐太宗之房玄龄。而郭嘉不同,擅长出奇谋,如汉高祖之张良、唐太宗之杜如晦。和郭嘉类似的人还不少,如贾诩、程昱等。但和郭嘉一个量级的,只有贾诩,程昱明显逊色于郭嘉。而贾诩是一个降臣,曹操内心不太信任贾诩,但曹操十分信任郭嘉,几乎是言听计从,可谓是算无遗策。每次曹操出战,都是荀彧留守,郭嘉跟随左右。谋士最大的成功就是执行者能采纳他们的奇计,把奇计转化为具体行动并取得巨大成功。



三、郭嘉辅佐曹操赢得官渡大战。

官渡大战对曹操的意义十分巨大,尽管之前曹操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兼并战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成功无疑都有郭嘉的参与。官渡大战,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对比是一比八,差距十分悬殊。但曹操在郭嘉等的辅佐下,不仅大败袁绍,还收服青幽并冀四州之地,完成了北方统一。在这场决定北方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中,曹操几乎没有失误,郭嘉的贡献不容小觑,个人才能最终转化成了集体智慧。

四、郭嘉去世与曹操输掉赤壁之战。

我认为郭嘉去世与曹操输掉赤壁之战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曹操南征,兵精将勇。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犯了一系列的决策错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身边缺乏一流谋士。贾诩的建议曹操听不进去,程昱之流更是人微言轻。若郭嘉在,他的建议曹操肯定能听进去。曹操南征的战略目标是吞并荆州,所以曹操犯了好多决策错误,一是当阳长坂坡放跑刘备到了江夏,自己去抢荆州重镇江陵。二是占据江陵两个月后出兵发动赤壁大战。三是不用优势步骑兵,却用水军跟江东决战。四是中反间计杀水师提督蔡瑁、张允。五是轻信庞统的计策用连环计。六是中苦肉计轻信黄盖。总之是错误连篇,简直昏了头了。贾诩曾建议曹操不要攻伐江东,应该好好经略荆州,曹操也听不进去。恐怕这个时候,只有郭嘉的建议曹操能听进去,所以曹操才有那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总结,郭嘉是曹操的张良,对曹操集团意义重大。郭嘉死后,本有能人可补郭嘉之缺,如贾诩和司马懿,但曹操生性多疑,做不到完全信任。能让曹操充分信任并做到言听计从的,除了郭嘉,还能有谁。


笑傲江湖149553812

历史不会将历史上的任何人物神话。郭嘉郭奉孝的确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虽然英年早逝,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是辅佐曹操的十余年间,屡出奇谋,功勋卓著,为曹操统一北方贡献甚巨,在三国历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篇章。

谋士有很多种,有的谋人、有的谋事,郭嘉则是谋心。

曹操新败于张绣时,遭到袁绍羞辱。曹操欲讨伐之但恐实力不足,郭嘉此时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论。说明曹操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准确的分析了曹操相比袁绍的十方面优势,振作了曹军斗志,也确立了自己在曹操谋士团的地位。

公元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程昱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郭嘉认为刘备有英雄名声,在穷途末路时投靠而来,如将其杀死,会召来杀害贤士的恶名,将无助于招贤纳士,于大局不利。曹操同感,便没杀刘备。不过郭嘉认为关张二人皆有万人敌之能,不可予之刘备,遂建议将刘备软禁,并将关张二人分开安置,将其三人分而治之,并慢慢为曹操所用,但曹操并没有采纳郭嘉的建议,反而对刘备采取了动之以情的感化措施,为以后刘备鱼归大海、鹰击长空埋下了隐患。

公元200年,曹操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决定在同袁绍作战前,先灭掉来初来乍到徐州的刘备。但是大家都怕袁绍乘机攻打许都,后方起火怎么办。曹操也有此忧虑。但郭嘉却认为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把握时机,而刘备立足未稳,我若速攻之,必胜。然后再对付袁绍,则无忧。于是,曹操东征,大破刘备,俘虏刘备妻子,生擒关羽。

官渡大败的袁绍郁闷病逝,曹操攻打袁谭袁尚,连战连捷。大家想乘胜灭掉二袁,此时,郭嘉却建议退兵。他分析说袁谭袁素有不和,兼之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进谏谗言,二袁必会反目。可先任之发展,静待其变,再做打算。果不其然,曹操刚到许昌,袁军生变,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二袁各个击破。

后来曹操远征乌桓,郭嘉建议放弃锱重,轻装简行。由此成就了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可惜的是,郭嘉在征乌桓回军时染病去世,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以上绝不是演绎,而是真实的郭奉孝,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试金石,大浪淘沙,真金始现。


31路车

郭嘉至死都死军师祭酒,且郭奉孝是荀文若在戏志才死后向曹操推荐的继任者,显然就不如戏志才,曹操手下的文臣谋士,荀彧永远是第一档,谋主荀攸才是第二档,贾诩、程煜、和不死的郭嘉是第三档,赤壁之战荀彧仍在大后方,事实上贾诩都劝过曹操,只是他挟百战之师,自信心爆棚,不听而已,客观的说贾诩新降,地位很尴尬,也不好多劝,曹操听几分也不好说。郭嘉主要的闪光点在于官渡之战说袁绍必败,不过这个比较水,是捡荀彧牙慧。料定袁家兄弟比内讧,这有点儿水平的谋士都看得出来。第三算准孙策的死,这个就有点神了,总的来说,只有预言孙策的死很灵性。倒不至于神到这种程度,三国志还是比较客观的,牛逼的人都是单独列传,而郭嘉是五人共传,说明和另外几人地位相当,实力相当,就这么简单。


巫山鬼

没错,而且神化到了极致。

在今天网文横行的时代,随便一个写手扣点料子便能blabla胡诌一堆。一时间像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三国第一鬼才”层出不穷,每每问道为啥这么说,奉孝粉们便说武皇帝亲自说过啊“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

现在我们冷静一下,好好看看郭嘉的贡献,就可以知道他到底厉不厉害了。首先郭嘉在灭吕布的时候跟曹操提议绝了泗水淹了下邳。在考虑要不要和袁绍开战时,郭嘉提出了十大胜。三国志里面郭嘉在魏营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平定辽东,当时曹操在犹豫要不要打袁尚,刘表会不会偷袭后方。郭嘉表示刘备刘表不和,不会偷袭的,主公你大胆的往前走。进军辽东后,郭嘉建议“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于是太祖密出卢龙塞,大破乌丸,赶走了袁尚。



总体来说,郭嘉的实力不容小觑,但是还没有到传呼其神的地步。曹魏初期真正的智慧大咖应当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而至于曹操对郭嘉的夸赞,听听就好。毕竟曹操经常夸人,夸完谁谁垮,完了就在损一博。所以也就得郭嘉死的早给了后人无限遐想,要是或者,怕是也得中了曹操魔咒。


火器工坊

先看郭嘉的政治远见。郭嘉生于公元170年,在他20岁后,就隐居山林,明为避“战乱”,实际上是在暗中结交各路豪杰,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和平台,这个日期距离东汉灭亡还有30多年的时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郭嘉善于审时度势,在识人观世方面很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他出山后,先是在袁绍麾下,因为当时袁绍的势力最大,而且又效仿周公、非常高调的广招天下英才,但是他又一次看出了问题,发现袁绍这个人“多谋无断”、做事又抓不住主要矛盾,难成大器,于是果断离开,来到了那时候还比较弱小的曹操阵营,终于得遇明主,一干就是11年。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青年郭嘉的选择,早早表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



再看他的军事谋略。我们先来看看郭嘉跟随曹操时的战略格局,当时东汉有13个州,不用说,每个州都是豪强割据着,彼此之间一会儿抱团取暖,一会儿又反目成仇,乱的一塌糊涂。在这13个州外,还有刘表、刘焉父子这样的朝廷命官,马腾、韩遂这样的统兵武将,再加上各地以宗教形式出现的武装势力,等等。以上所列的地方武装集团,他们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独立王国”,谁都不受朝廷控制。乱世枭雄起四方,这个时候,除了实力因素外,谁的战略正确谁才能保证不被淘汰出局。郭嘉针对当时最猛也是最难缠的袁绍,为狂躁不安的曹操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帮助曹操制定了近、远期作战计划,于是后面就有了曹操的真正崛起。



还有郭嘉超越众人的妙计奇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我感到,这两句诗用来形容郭嘉的谋略水平还是非常恰当的。除了上面说的“十胜十败”大战略,在具体的战役中,郭嘉也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官渡之战时,曹操正与袁绍对峙,传来孙策欲偷袭曹操老根据地许昌的消息,在混乱时郭嘉对曹操建议,孙策不得人心,干不成事,集中精力对付袁绍即可;官渡之战后曹操想乘胜追击,先前力主进攻的郭嘉这时却建议退兵,结果孙策还未渡江就被刺客谋害,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又生内讧……因为郭嘉的妙计,曹操这两仗打得有惊无险,赢得是轻松加愉快。这样的奇思妙想,在郭嘉追随曹操的11年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怪不得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要哀叹:“哀哉奉孝!惜哉奉孝!”



不少历史人物都给予了郭嘉很高的评价,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果他活的时间足够长,三国走向或许真的有不少未知数;也正因为他的缺席,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间,于是有人就说“若是当年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这虽然只是文人式的一厢情愿,但也足以证明郭嘉的丰功伟绩和不朽传奇。


风雨寒江

三国中一直流传着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思是他不死诸葛亮真都不敢出山!那么历史上的郭嘉是否真的这么厉害呢?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慧眼识主

郭嘉起初为袁绍谋士,后来觉得袁绍刚愎自用,无法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毅然离开了如日中天的袁绍,在家赋闲六年。直到被荀彧一纸推荐书,介绍给了曹操。


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此乃吾之真主也”。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当时曹操于袁绍来说还是比较式微,有人嘲笑郭嘉没有眼光,抛弃袁大盟主,跑去投奔刚起步的曹阿瞒。不过郭嘉慧眼识主,狠狠的回应了嘲笑者一巴掌。


屡献奇谋

当各地诸侯都独占一方,势在天下时。郭嘉常常能看透对方的心思,献上一个又一个妙计助攻曹操。

官渡之战前曹操根本没有多大把握,但是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每一条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刘备投奔曹操时,为了不让曹操背负乘人之危的骂名,郭嘉极力主张先软禁刘备,等刘备声望渐低时,再杀之绝后患。可惜曹操没有采纳郭嘉的计谋,放跑了刘备。等到刘备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大放异彩

当曹操想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又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时,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果然等到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时。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


也就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有传来: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

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后来孙策独自骑马外出,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

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

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曹操之于郭嘉器重,早已超过刘备之于诸葛亮。郭嘉也不辱使命,在其短短的三十七年寿命里,帮默默无闻的曹操一跃成为北方霸主。就算在临死前也留下遗计定辽东。就算死了数年曹操也还是把郭嘉挂在嘴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