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和人的審美到底有沒有高低之分,如果有的話人應不應該提高自己的審美?

Q6girl


藝術和人的審美有沒有高低之分,答案是肯定的有。

人不可以分貴賤,但藝術、人的審美肯定有高低之分。

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必然包括完整的藝術語言,藝術形象和藝術意蘊三個部分來組成。

如果只有華麗的藝術語言,形式等,沒有合適的表現對象,更沒有好的意蘊或者說內涵的話,就不可能成為一件好的藝術作品。

這也是將工匠藝術家與藝術大師分成等級的標準。

因為有了標準,所以藝術也就有了高低的層次之分。


再說到人,人的審美自然也有高低之分。

我們在對藝術作品進行審美的必要條件就是,對這件藝術品構成的幾個要素,如上所述的藝術語言、藝術形象和藝術意蘊能不能有所瞭解和認知。

人的對藝術作品形成的條件瞭解和認知的多少,就是人的審美層次的高低。


藝術品的創作,就是為了給人們提供審美的需要的,只要條件允許,我想我們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

這一點,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的確確走在了我們的前面。

以閱讀習慣和藝術展覽次數為例,中國的人均閱讀量遠遠低於歐美等西方國家,我們的藝術展覽數量和質量也遠遠低於它們。


藝術審美是培養人文素質、和提高教育水準的重要方式,通過藝術審美活動,不僅僅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一件優秀的作品,更有價值的是,這些作品還能告訴我們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內涵。


布穀公社


藝術和審美有沒有高低之分呢?我想這是個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因為它關乎著人們對藝術的看法和走向。特別是西方的人體藝術融入世界文化藝術的大潮,給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帶來的影響和衝擊,這就使我們不得不考慮是否“全盤接受”全面整合的問題。我們是一個擁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特殊大國,經過近六十餘年的內外戰困擾導致與世界文化藝術脫軌和落後,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要接受西方文化藝術,就必須全面提高藝術鑑賞水平增強審美意識,一幅已經世界認同的女性人體藝術或者雕塑藝術作品在中國為什麼能引起那麼多人的非議呢?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整體藝術鑑賞力和審美意識有些滯後,與之相適應的現代文明與快速發展的經濟沒有真正達到同步同速。文化藝術水平體現全民文化素質,藝術就是理解生活,來源於生活,卻有高於生活。因為理解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藝術也有高低之分,審美就是對藝術作品的認可和鑑賞,藝術作品的價值與歷史文化,社會背景,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相關,與商品價值並無必然關係,不同的文化底蘊有著不同的審美尺度和差異,個人的成長經歷、文化素質,文明素質,道德水準決定一個人的審美意識和標準,不同的人有著相異的認識,所以審美也有高低之分。

歡迎大家參與探討,共同進步。





文灝博士


藝術與人的審美都是有境界之分的,這種境界就形成了高低之別。

首先,“美”是形象色彩或神韻引發的受眾的情感共鳴,從低到高分三重境界,即優美、雄壯與悲劇。


優美,是受眾最廣泛也最容易形成共識的審美體驗,如朝陽、湖光山色、美人、歌曲《好一多美麗的茉莉花》。優美,帶給人爽心悅目的愉悅體驗。以訴求“優美”為目標的藝術,對於任何人群,在正常的情形下一一如非悲傷時刻,都能與受眾互動。

但正因其廣泛,在藝術創作中境界也就最低,人們更親睞天然的優美元素。


雄壯,則是有選擇群體的審美體驗,如音樂《黃河頌》、泰山、兵器,只有深具英雄情結的人才樂於參與的審美體驗。而對這類審美體驗的群體,對於優美的藝術與景色雖不排斥,但也不會投入多少精力,正如曾經當紅的韓劇。

但以訴求雄壯美的藝術作品,都能成為經典。如當年亞運會歌曲的《亞洲雄風》。

悲劇,審美藝術的最高境界,有時候也體現為殘缺美,如《哈姆雷特》、《獅子王》、自由女神、林妹妹。

很多自然美也以悲劇因素震撼人心,如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悲劇的審美是需要文化素養的,如鄉村老太太是沒人喜歡林妹妹的,認為她“愛耍小性子”、“牙尖嘴利”,如果女朋友如她,定會被問:漂亮能當飯吃?誰養活?

而如果你被某處斷井殘垣震撼,她也必然會:“破破爛爛啥好看?”

悲劇境界的藝術美是最難創造的,沒有高深素養最好別嘗試。當今書壇醜書盛行,其時就是潛在追求這種美的訴求。

審美的提高別無他法,只有增加學識拓寬視野之一途,並學會尊重一一如尊重學識淵博之人的瞬間感悟。

但在當令功利橫行、肉慾當道的氛圍下,這種尊重也太稀缺了。因為權貴富豪的一個眼色,常常比大師的傾注更有號召力,偏偏假大師又太多一一李敖都敢說自己強過魯迅,能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嗎?

所以,真正的美學境界高低,在現實世界,只有回到最低的分界標準了:

真一一善一一美!


bashanlaike


人們對藝術總會持有不同的態度和看法,這也許是對藝術的理念不夠深刻,或許面對的藝術不符合自己的“口味”。

藝術原本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難免讓人覺的“雲裡來霧裡去,像風像霧又像雨”,然而人的審美又沒有固定衡量的標準;那麼藝術和人的審美到底有沒有高低之分呢?


如果有的話人應不應該提高自己的審美呢?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已經很明確的說明了一切藝術都是反映生活現象,以生活為樣本,也就是說藝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如果用商業的價值來衡量藝術的高低,那麼藝術就喪失了最初的文化價值,更無法體現藝術價值。


藝術商業化那是多可怕的現象,藝術是人文精神的產物,而所謂的天價藝術品離不開市場人為的炒作,換句話說任何一件藝術品只要有被市場人為炒作,那麼同樣會有驚人可觀的價格,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與其說藝術有高低,倒不如說藝術造詣有高低顯的確切一點。


然而人的審美是絕對有高低之分的,同樣一件藝術作品每個人的評價都不一樣,有人只看到藝術作品的表象美或獨特,有人看明白了藝術作品的思想主題,有人從藝術作品中看到了藝術家的藝術修養情懷,以及藝術作品所寓意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提高自己對藝術的審美那是理所應當,只有審美的觀念昇華了,才能更瞭解藝術,發現藝術的意義。


名師巨典


藝術作品有高低之分。人的審美能力也有高低之分。這與一個人自小和成長過程中的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關係。所謂耳聞目染,當你自小就處在一個有藝術紛圍的環境,接受了藝術的薰陶。你對藝術的鑑賞能力肯定會比沒有經歷這個成長環境的人的鑑賞能力高。對藝術作品的優劣區分度自然也高。但這些都還只是一個門外漢的初級認知。要想具有更高的對藝術品的鑑賞能力還必須系統地對具體畫種的流派和技法等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對歷代大師們的作品從讀畫、閱畫和個體藝術家的個人獨特的繪畫技法進行研究和作品的比對。逐步提高認知和鑑賞能力(這是一個美術鑑賞家的必修課)。對專業畫家而言,要想使自己的藝術品獲得更大的藝術成就,除了必須堅持努力筆耕不止外。還必須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只有眼高手低的藝術家才能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一個藝術家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短處,你會坐井觀天,自命不凡。只有看到自己的短處,你的努力才有方向!


SY43625156


美麗從表象上好似用眼看出來的,其實是用人自己的心識去找出來的。所謂的高低,本人認為也只有自己在前與後上的自我感覺而已。美麗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人的審美情趣是不一樣的。見美而愉悅的感覺是真實的,愛看也稱人有好奇心,與其說審美,不如講獵奇。人能見多識廣,審美的能力應該會有所提高的。一樣東西重複地看,普通人會有審美疲勞,但用心者能入微洞見新意,本人認為這就是審美能力上的提高了。審美是用心找美,不用心找美,見美也感覺不出來。別和我講臉蛋,那是消理性的,俗稱食色性。是動物之本能,實際上己分不出美與醜了。要真能分辨得出來,人類的傳宗接代早出了問題了。本能會使人感到有比沒有好,得比不得強,佔比不佔能。那不是欣賞,談不上找美,取不到愉悅,益不了身心的。


李198588733


肯定有高低之分。藝術有絕品和上品。也有劣品。比如東方的“清明上河圖”和西方的“蒙娜麗莎”都屬於絕品。

人同樣對藝術也有鑑賞能力高低之分。有的人雖然畫不出來,但人家會欣賞。說的就是這樣。

所以人要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這樣也能提高自己對藝術的認知水平。


諾亞方舟蕩乾坤


藝術是一種自我陶醉的痴情。就是一種傻態。不侵犯別人的傻念傻態是合法合情。無可爭議。你把自己的裸照,掛在自己臥室內,自我欣賞,也無不可。但藝術必竟是傻念傻態,痴迷藝術的人都是白痴。


用戶52949393366


欣賞者在長期的審美實踐中形成的某種系統化、能力化了的對於美的認識和需求。它是通過欣賞者的審美趣味表現出來。欣賞者所具有的,對於各種審美藝術作品的形象及所蘊含的審美價值的感受能力、體驗能力和認識、理解能力。它體現為欣賞者對藝術作品形象的感受的敏銳和認識的深刻性。藝術欣賞活動中,不同類型的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要求欣賞者有與之相應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高低,制約著欣賞者對藝術作品藝術價值的領悟和理解。





黃智637


藝術和人的審美,都有個水平問題。

有些藝術作品大多人都能理解,也有些藝術作品需要更多的人生閱歷才能明白。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也就是不斷懂得更深的道理的過程。而藝術,就應該是人生的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