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調調su


有道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不過大家真的熟悉廖化嗎?

廖化,字元儉,本是名門望族之後,關羽被劉備任命鎮守荊州時,廖化擔任隨軍主簿。不過在《三國演義》中,這樣一位名門望族子弟卻被描述成了流落江湖的黃巾散兵,靠佔山劫掠為生的山匪。據演義所述,關羽敗走麥城時,身邊將領中,唯一突圍成功的便是這位武藝平平,出身山匪的廖化了,而這也是廖化給後人所留下的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那麼這件事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呢?為何關羽手下的眾多將領中,獨獨這廖化就突圍成功了呢?

突圍麥城乃演義,降吳思漢走單騎

所謂“三分真實七分假”,廖化確有一段“突圍”的經歷,只不過不在關羽兵敗之時罷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將呂蒙奇襲荊州,關羽兵敗,在麥城被圍,按演義說法,時廖化奉關羽之命前往上庸求救孟達,劉封,併成功突圍抵達了上庸,那麼這可能嗎?不太現實!

上庸在今湖北省竹山縣,和關羽所在的當陽麥城之間隔著神農架原始森林。從麥城去上庸求救有兩條路,一條是水路沿著漢水上溯到上庸,此路根本是不能走,為什麼呢?

其一,逆水行舟困難重重。

其二,走這條水路首先要經過曹軍重兵駐守的襄樊。

所以這樣看來只能走另一條了。然而另一條路也十分艱難,是從神農架東麓走五百里山路,經過房陵縣到上庸。那麼廖化怎麼在幾天之內趕完這五百里山路呢?就退一步講,即使廖化真的去求救,劉封孟達也無可奈何,因為劉封孟達他們率軍也是要走水路或山路,但無論走哪一條都不可能來得及解救被圍困在麥城的關羽。所以演義中的廖化突圍並不真實!那麼當時廖化究竟去哪了呢?突圍成功了嗎?只能說他後來“突圍”成功了!

其實當時廖化根本沒有逃出去,而是成為了吳國的降臣。正史《三國志》對廖化西歸的記載是這樣的:

“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這裡說的很清楚了,關羽戰敗後,廖化歸了東吳。因為心繫劉備,於是詐死,旁人都信以為真,廖化就乘機帶著老母親日夜不停往西逃。後來正好碰到了出兵伐東吳的劉備,終於重歸蜀漢陣營。據《三國志》記載: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這便是歷史上另一版本的“千里走單騎”。

演義安排廖化突圍的原因

時關羽被困麥城,已經是窮途末路,插翅難飛。東吳設下埋伏,要的是取關羽首級,斬草除根。怎麼可能輕易讓廖化輕易逃出去呢?也有的人說東吳的關注點都在關羽身上,不會關注廖化。我覺得這就很沒道理,東吳為了抓關羽,自然要確保萬無一失,不要說廖化,就是普通士兵也不會放走。誰能保證關羽不會化妝成普通士兵逃走?所以,甭管廖化武藝如何高強,都不會逃出去。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要讓廖化逃出去呢?

其一:增加戲劇性!安排了廖化先突出重圍到上庸求救,表明劉封、孟達見死不救的態度,隨後廖化無奈之下再往成都求援,可惜為時已晚

其二:增加悲劇效果,是廖化成功到達上庸,關羽本可以不死卻因自己人見死不救而致身亡,悲劇色彩濃烈。

其三:歷史上的廖化確實有過一段這樣的“逃亡突圍”經歷,正史上的廖化在蜀漢後期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總不能讓他死在麥城吧?故在劇情設計上獨獨選了廖化!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三國演義欺騙了你:關雲長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

本文作者為珀爾修斯之弓,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被後世尊為武聖人,節義無雙,人稱關公而不名。在小說家筆下,更是忠勇無敵,溫酒斬華雄,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最終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父子歸天。《三國演義》到底是小說,歷史上的關羽失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嗎?

答案是否定的。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江南四郡,又從東吳那裡借來了南郡,實力從赤壁之戰前的不到兩萬殘兵敗將發展到了六萬多精兵強將。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統領駐守各郡,可謂兵強馬壯。

建安十六年,劉備率領數萬軍隊入西川,和劉璋翻臉後又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川,留關羽守荊州。此時關羽手下再無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兵力也只剩下約兩萬人,駐守在南北一千華里,東西五百華里的荊州地區。所以除了直面曹魏的南郡由關雲長親自駐守之外,其餘各郡並沒有很強的守禦力量。

事實歷史上是孫權在得知劉備取得益州後,就要求歸還荊州。被劉備耍賴拒絕後,孫權直接派官員去接收荊州南部的三郡,結果被關羽全部趕走。

孫權大怒之下,直接派呂蒙攻取三郡。劉備知道消息後,率領五萬大軍出西川下公安,派關羽率領三萬軍隊在長沙西北的益陽和魯肅呂蒙率領的吳軍對峙,企圖奪回南部三郡。

後因曹操出兵漢中,劉備不得不和東吳劃湘江為界,把長沙桂陽劃歸東吳。關羽已經失去了一半荊州!這可是一點大意都沒有,純屬實力差距使然。

劉備回西川后,關羽的轄地少了一半,只有湘江以西三郡。此時劉備孫權重新結盟,雙方依舊各自提防對方。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關羽率軍前往襄陽攻打曹仁,適逢大雨,漢江倒灌,水淹七軍,關羽擒于禁,殺龐德,包圍樊城,威震華夏。大家注意關羽刮骨療毒,是出兵攻打襄樊之前的事,中箭時間更早。

刮骨的原因是箭傷痊癒後,遇到陰雨天骨頭會疼。當時的醫生既沒有X光機,也沒看到過當年的箭是什麼樣的,就這樣斷言箭簇有毒。

於是就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施行手術,割開了皮肉看骨頭。關羽並不是如小說上和馬良下棋,而只是吃烤肉飲酒,談笑自若。

呂蒙偷襲荊州,小說裡提到了呂蒙裝病,誘使關羽把駐守在南郡和公安防備東吳的預備隊調往襄陽前線。這是符合歷史的。後面只強調了東吳士兵穿平民衣服,冒充商賈偷襲關羽設置的烽火臺崗哨。和關羽有隙的公安傅士仁和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呂蒙,斷了關羽的後路。

有朋友就會問,為什麼西川劉備不派人東下救助關羽呢?那是因為小說裡沒有提到,陸遜在呂蒙進佔公安南郡的同時,已經率軍佔據了南郡西邊的宜都郡的秭歸夷道,駐紮在夷陵,封堵住了三峽出口防備蜀軍東下。

關羽北有曹軍,南有呂蒙,東有孫權,西有陸遜,手下兵卒又紛紛逃散。萬般無奈之下,關羽只得退走當陽東南的麥城。東吳攻略荊州,是以“舉國”之力進行的多路合圍作戰,配合北面曹軍實現對在外作戰的關羽的全面碾壓,而不是僅僅靠白衣渡江。

小說最後提到,關羽派廖化去上庸郡向劉封孟達求援。上庸在今湖北省竹山縣,和關羽所在的當陽麥城之間隔著可怕的神農架原始森林。

從麥城去上庸求救有兩條路,一條是水路沿著漢水上溯到上庸。姑且不說逆水行舟的困難,這條水路首先要經過曹軍重兵駐守的襄樊,壓根就走不通。另一條路是從神農架東麓走五百華里山路,經過房陵縣到上庸。

小弟實在不知道,廖化怎麼在幾天之內趕完這五百華里山路的?

即便廖化一個跟頭雲飛刀了上庸,但劉封孟達也無可奈何。

他們率軍無論從水路還是山路,都不可能解救前往被曹魏東吳四面圍困的當陽麥城。

其實,廖化根本沒有逃出去。

歷史中這麼記載:關羽鎮守荊州時,廖化是關羽的主簿。關羽兵敗,廖化被俘,詐降東吳。後來廖化找到機會,帶著自己的老母親,晝夜西行,最終回到劉備身邊,堪稱傳奇。

關羽失荊州,真的不是大意所致,而是實實在在的實力懸殊。割讓湘江以東荊州後,劉備又要對漢中用兵,可能不再重視荊州。

如果能夠在關羽出征襄陽時,派出一員如張飛趙雲這樣級別的將領,率領一萬軍隊來駐守南郡統籌防備東吳,結局可能有很大不同。

即使東吳三路進擊,他們也許能保住南郡根本。關羽也不至於陷入四面包圍的絕境,最終敗死。


薩沙



關羽麥城被圍,廖化為何能突圍成功?

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廖化字元儉,又名廖淳,蜀漢後期因為人才凋零,成為諸葛亮北伐主要將領。廖化也是豪門望族之後,關羽鎮守荊州後,被任命為隨軍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兵敗在麥城被圍,廖化奉命前往上庸求救孟達、劉封,二人均不發兵救助關羽,廖化前往成都求救劉備。後來關羽兵敗被殺,孟達反叛,劉備一怒之下將劉封斬殺。


彰武二年(222年),劉備為了給劉備報仇,起兵伐吳,劉備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廖化隨劉備進軍猇亭,與陸遜對峙。劉備被火燒連營後,廖化率殘軍退回蜀中。後來廖化屢次追隨諸葛亮北伐,屢建奇功,景耀二年(259年),廖化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景耀六年,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亡,次年廖化在隨軍前往洛陽的路上病逝。關羽在麥城被吳軍包圍,廖化隻身求救兵,以廖化的武藝,是如何突圍成功的?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廖化奉命突圍有關平前往護送。關羽樊城被圍,兵敗走麥城,剛到麥城不久,探馬來包,吳軍已將麥城團團圍住。關羽於是遣一上將前往上庸求救兵,廖化主動請纓。於是關羽讓廖化飽餐一頓,關平自告奮勇,願意護送廖化突圍。以廖化的能力,絕對不可能順利突圍,但有關平護送,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關平是關羽的義子,武力超群,曾和張郃打成平手,樊城之戰,關平與龐德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可見關平的戰力,幾乎和當時老年的關羽相當,因此有關平護送,廖化也就突圍成功。


其次廖化突圍並沒有遇見得力的戰將對手。廖化飛馬突圍,關平護送在前,二人為了城中的官兵和關羽的生死存亡,都視死如歸,因此二人奮勇殺敵,所向披靡。最主要是二人都沒有遇到東吳精兵強將,只是遇到了東吳丁奉,而丁奉此人的戰力平平,和廖化不相上下,關平遇到丁奉奮力廝殺,廖化奪路而去,幾個回合丁封就被關平打敗,率殘部敗退,關平退回麥城,堅守不出。而廖化也得以順利突圍。


再次關羽剛到麥城,吳軍隨即包圍,吳軍的合圍圈還沒有完善,有很多漏洞,在加上麥城的地形,廖化才得以安全逃脫。吳軍緊跟關羽殘部,追到麥城,只是完成了簡單的合圍任務,並沒有形成嚴密的合圍網,因此吳軍還是有很多可以攻破的薄弱環節,而關平成功將廖化送出之後,由於吳軍剛到,並沒有沿途留下伏兵,在加上麥城四州地勢崎嶇不平,山路十八彎,因此廖化出城後幾個轉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你是如何看待廖化突圍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可見廖化的武藝確實一般,對於廖化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的時候,能夠突圍成功,我們得從《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兩方面來講,因為在小說和正史裡面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三國演義》,關羽被吳軍所圍困的時候,是關平、廖化率著兩路軍前來解圍,關平對關羽說:麥城雖小,但是可以扎扎,我們可以在那邊等待援兵,關羽聽從了關平的建議,帶著剩餘的蜀軍駐紮在麥城裡。

關羽召諸將來商議,趙累說:這個地方靠近上庸,上庸有劉封、孟達的部隊,我們可以派人到這邊搬救兵,只要上庸的援兵一到,然後再等益州的援兵,我們就能得救。這個時候,有人來報,吳軍已將麥城四面全部包圍了。

關羽問:誰敢突圍,前往上庸找救兵?廖化說:我願意去!關平說:我幫助你衝出重圍!關羽寫了一封信,廖化藏在身上,就出城而去,剛好遇到吳將丁奉,關平奮力作戰,丁奉敗走,廖化就趁機衝出重圍,前往上庸,而關平繼續回去了。

從三國演義的說法,廖化能突圍出去,有幾個原因,第一,吳將的注意力在關羽、關平身上。第二,廖化有關平的幫助,關平武藝高強。第三,情節需要,此時需要有人突圍成功前往上庸救兵,才有劉封、孟達的拒絕出兵,廖化沒辦法,只能前往成都找劉備去了。

那我們再來看看正史又是怎麼說的,廖化是關羽的主簿,廖化在關羽麥城被圍的時候,並沒有突圍成功,前往上庸,而是在關羽死後,就投降了東吳。但後來又想念劉備,於是詐死,然後帶著老母親,日夜兼行,跑向益州。

章武二年,劉備率軍徵東吳,在秭歸遇到了廖化,劉備看到廖化,十分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帶著廖化徵陸遜,劉備被陸遜打敗之後,廖化就跟著蜀軍回到了益州。


歷史簡單說


關於廖化,實際上這個人的是一生有一點兒傳奇,包括關羽荊州之戰失利以後,然後回到西蜀的這一條路,也感覺十分的坎坷。

事實上,廖化並不是直接逃到蜀國的,而是被孫權俘虜了以後,廖化裝死,接著帶著自己的母親一路逃到了蜀國,只不過半路上在南荊州的時候轉悠了半天,沒轉悠出去,最後撞上了劉備率領的大軍,然後才回到了蜀國。

廖化這個人事實上,名聲有點不大好為什麼她以前是黃巾賊,只要是跟黃巾兩個字扯上關係的諸侯,基本上都沒什麼好下場,除了曹操。

關於張角發動黃巾起義這一點本身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百萬的叛軍最後沒了糧食,從人民的手裡不斷的奪取糧食和資源,最後黃巾軍就如同蝗蟲過市一樣,把所有能夠吃的大,所以能夠啃得全部拿了乾淨以後拍拍屁股走人了!黃巾不僅當時官府特別痛恨,連民間都對這1批人感覺痛恨之極。

廖化就是黃巾軍的一員,而且在這之前官職還不低!後來半路撞起了關羽,想投奔關羽,關羽一聽他是黃巾兩個字,立馬就打退堂鼓,不要,如果你想投奔我,你先把手裡面的的軍轉遣散乾淨,以後單槍匹馬過來投奔我就像周倉一樣撂話,覺得自己家大業大,(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投奔不起,所以就沒這麼幹。

後來關羽鎮守荊州,威名傳揚出去以後,廖化一聽,值得投奔了,就過去投奔關羽,關羽雖然說接受了廖化,但是給他的官職並不高,事實上,當時即便是劉備死了以後,諸葛亮重新執掌蜀漢大權以後也沒有一支考慮到廖華這一個老將的地位,一直給他的是一個虛職,也就是這個人並不接觸蜀國的權力中心,直到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事實上,當時孫權看到廖化這個人的資料的時候,心裡也是感覺很麻煩,就跟吃了蒼蠅一樣,你說你一個黃巾賊,我如果說接受你的話,而且明目張膽的接受你,並且派人過去來把你管理起來的話,那我跟天下怎麼交代?其他的那些氏族會怎麼看待我?所以孫權對於這個人並不上心,不是他不想要是不敢要。

後來一看這貨跑了,孫權心裡估計是開心的,想想這麼一個頭疼的傢伙終於走了!


漩渦鳴人yy


有一位牛人,經歷了漢末並幾乎貫穿整個三國時期,不但是歷史的見證者,還是參與者和推動者,他就是廖化。此人在民間的大名聲,不是由於智謀武勇,而是由於長壽及忠誠而引出的一句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對於提出的“為什麼廖化能在荊州突圍成功”的問題,與史實有出入,事實上廖化也被東吳擒住沒有逃出去,廖化向上庸劉封孟達求救只是《三國演義》想像和演繹。“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廖化被東吳擒住後假死,周圍的人以為他真的死了,之後找了個機會逃走,攜帶老母親偷偷日夜兼程欲歸劉備!剛好在秭歸碰上蜀漢伐吳大軍,劉備非常高興,“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劉備進軍至夷道縣猇亭,以廖化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對峙。劉備軍被陸遜擊破,廖化隨敗軍退回蜀中(命真大)。之後便是三國愛好者熟知的故事了。


如果從《三國演義》回答這個問題,則一,吳兵主要目標在關羽,重兵死盯。其他人都有機會突圍,畢竟東吳不見得要全殲蜀漢軍。二,有悍將護送。《三國演義》七十六回寫道:公問曰:“誰敢突圍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願往。”關平曰:“我護送汝出重圍。”關公即修書付廖化藏於身畔。飽食上馬,開門出城。正遇吳將丁奉截往。被關平奮力衝殺,奉敗走,廖化乘勢殺出重圍。投上庸去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廖化的出生年不詳,但可據史書推個大概歲數,景耀四年(261年),宗預說他與廖化年過七十(可能七十一至七十九歲)。263年蜀漢滅亡,264年廖化病逝,廖化病逝時的年齡在七十四至八十三之間。


南方鵬


廖化武藝不算高強,為啥關羽麥城被圍時卻能殺出重圍?

這問題是三國演義的故事,那就先看原版吧!三國演義76回:關公催促殘軍前至麥城,分兵緊守四門,聚將士商議。趙累曰:“此處相近上庸,現有劉封,孟達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



正議間,忽報吳兵已至,將城四面圍定。公問曰:“誰敢突圍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願往“。關平曰:“我護送汝出重圍“。關公即修書付廖化,藏於身畔,飽食上馬,開門出城。正遇吳將丁奉,關平奮力衝殺,奉敗走,廖化乘勢殺出重圍,投上庸去了。關平人城,堅守不出。



從廖化殺出麥城的過程看,答覆如下:第一,吳軍尾追而來,圍城還沒有穩定,重點防範區域,兵力分佈都沒來得及很好安排;第二,不是廖化一人獨自殺出,而是有關平護送。關平自告奮勇,陪同廖化殺出重圍,在前不久大戰龐德的戰鬥中,關平已經展示了比肩關羽的超強武力;第三,吳軍攔路的丁奉,武藝一般般,估計與曹操集團的李典差不多,遠不是關平對手;



第四,這時候的關平,廖化雖然飢寒交迫,但都是拚了命的,而攔截的吳軍發現是兩個無關緊要的小兵,又不是關羽,沒必要下死力堵截。第五,麥城本來就是山城,城外地形複雜,路徑曲折,殺出城外,三拐兩灣就能迅速逃離危險區域。第六,由於關羽暫時屯住麥城,出於呂蒙意料之外,麥城周圍並沒有事先埋伏兵馬,臨時佈置肯定來不及。


流譽後


這一個是三國演義裡面的,因為作者讓他突圍,他就突圍了。但三國志裡面的廖化這一個人,我們一定要好好的說一說。

諺語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廖化原來是關羽的主薄,前期這些人都死了,他還活到最後,蜀漢滅了,他還活著,他可以說是見證了蜀漢的興衰,是蜀漢的活史。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是嘲諷他的話,廖化的軍事才能的確一般。但是廖化的品行絕對沒的說。他是一個很忠義的人。關羽兵敗之後,廖化歸順了東吳。接著劉備稱帝,集中的大軍伐吳,此時廖化通過裝死,帶著老母親從東吳跑回來。

我們來分析一下:他通過裝死逃逃回來,怎麼裝,怎麼迷惑

?廖華雖然說不是很有名,但也算是中上級官員,如果他裝死的話,肯定會驚動孫權。孫權肯定會對他展開追捕,他怎麼避開的?

最重要的是他帶著自己的母親,說明他是一個至孝之人,一個人逃命還好,如果帶著母親逃命,那個難度可以說不是一般的高。大家可以去腦補一下。就這麼大的難度,硬是通過幾個月跑回來了。

劉備當時集中大軍一看到廖化回來,非常開心,馬上任命他為宜都郡太守。後來廖化一生都在北伐事業之中,跟著諸葛亮姜維等等,直到最後蜀漢滅之。

和廖化一起比較長壽的還有一個叫宗預的,廖化曾經和跟宗預說,我們要不要去諸葛瞻也就諸葛亮的兒子那邊走動一下?終於說算了,我們不湊熱鬧了,我們這幫老人去諸葛瞻在那邊的年輕人走動有何意思。

關於廖化,我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


知常容


廖化,字元儉,襄陽人,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廖化的本領其實不差,卻被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俗語被人們認為是個武藝一般的將領,真是可惜。那麼廖化是如何從吳國的包圍之中突圍而出的?史書和演義對此描述是不同的,需要分別說明。

一、《三國志》中的記載是這樣的(略帶傳奇):

(廖化)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廖化本是關羽的主簿,一個管理文書的小官。關羽失敗後,廖化和許多荊州官員一樣,投降了東吳。沒過多久,廖化不想委身東吳,想要回歸先主,於是假稱自己死了,人們竟然信以為真。於是廖化就趁著人們對他注意力減弱的空隙,帶著年邁的老母親晝夜西行,此時劉備東征的大軍已經出發,劉備在秭歸遇到了廖化一行。

這段話雖然不長,但透露出許多信息。1、廖化曾經投降過東吳。2、廖化很快就決意迴歸劉備陣營。3、廖化很聰明,用詐死計掙脫了東吳的控制。4、廖化很孝順,西行還不忘記帶著自己的老母親,所以廖化投降東吳應該與此有很大關係,是被迫投降。5、廖化武藝本領不一般,不然這一路上帶著老母親的逃亡旅程不會成功。6、廖化在秭歸遇到了劉備,此時是221年7月,據關羽敗亡已經過去了20個月,這20個月對於廖化來說,相比是無比煎熬的。

所以,廖化是一個忠孝兩全、有勇有謀之人,他最後官至右車騎將軍,令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也是其實力的證明。他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長壽。廖化是為數不多的親眼見證劉備於荊州崛起、蜀漢建立到蜀漢滅亡整個歷史的人物,他的基友宗預也是一個。

二、《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載的:

故事發生在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

關羽陷入包圍,關平和廖化率軍解救,眾人退至麥城商議軍事。此時,吳國大軍將麥城團團圍住,關羽問誰可突圍至上庸求救?廖化自告奮勇,關平掩護突圍。兩人出城遇到丁奉,關平奮力殺退丁奉,廖化得以突出重圍,向上庸奔去。

從演義中的記載看,廖化和關平先解救關羽至麥城,然後在關平的掩護下,廖化才得以從麥城突圍,前往上庸。沒想到坐鎮上庸的劉封和孟達卻見死不救,按兵不動。萬般無奈的廖化只能選擇前往成都找劉備求救,劉備剛見到廖化說關羽被圍困在麥城,關羽被害的消息馬上就傳來了,之後就是劉備伐吳的故事了。

演義中,省去了廖化投降、詐死、攜母西歸、和劉備秭歸相遇的情節,而添加了突圍求救、和劉備在成都相見的內容。這樣寫,突出了關羽、劉備和劉封、孟達之間的矛盾,為劉封和孟達後面的劇情埋下了伏筆,但是卻弱化了廖化的存在感。假如把廖化詐死、攜母西歸的劇情稍作加工,廖化的形象或許會更加飽滿,也不至於被後人誤認為是個三流武將了。


石頭說歷史


廖化可以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最為神秘的人了,在《三國演義》中第一次出現是關羽辭別曹操,準備前往河北投靠劉備之時,這時是公元200年。廖化錦衣黃巾救下了關羽的嫂嫂,證明廖化是黃巾餘黨。也就是說在184年時參加了黃巾起義。之後一活直到了蜀國滅亡後,被遷徙洛陽,病死於路途之上。按照這個邏輯,廖化的跨度長達整個三國近百年的歷程。



《三國演義》中說關羽失荊州後,廖化接受了關羽的將領,前去上庸尋求劉封的救援,然後由關平截住吳軍將領丁奉,廖化因此得以逃脫。

但是正史中的記載卻是截然相反。《三國志》記載;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從《三國志》中的記載可以看出,廖化本是荊州襄陽人士,在關羽統領荊州的時候,做了關羽的主簿。

等到關羽兵敗之後,廖化被迫歸屬吳國,但是因為忠於劉備,所以選擇詐死騙過了所有人。之後乘機揹著年邁的老母親晝夜向西,正好在秭歸碰上了東征伐吳的劉備。這件事也讓劉備大為感動,於是立刻冊封廖化為宜都太守。



這段話雖然比較短,但是卻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關羽大敗後,廖化礙於形式假意投降了東吳,但是對於劉備卻忠心耿耿。第二、廖化用詐死之計騙過了所有人,證明其智謀過人。第三、千里之行,廖化還揹負母親,證明其不僅膽氣過人,而且還極為孝順。

也正是因為廖化的有勇有謀、忠孝無雙,在逃離吳國,回到蜀國後,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成為了後期蜀漢重要的將領。



至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實際上並非貶低廖化,因為當時的廖化已經年逾古稀,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老將”,如此尚能沙場征戰,足以見得廖化的能力非常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