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重要历程”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

“两个重要历程”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呼应,形成了40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两个重要极点。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改革智说(1) 任晓林

改革开放40年,一个最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检验。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历,从“特区时期”到“自贸区时期”是40年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两个重要历程”,也是40年中国经济社会升级换代的显著标志。

第一个重要历程:经济社会获得巨大发展

从解放思想开始,破除人们思想上的精神禁锢,全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改革与开放同步进行,不断深化,这是第一个重要历程的基本点。

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前提,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的战略起点。1979年4月,中央果断倡导办特区,随后,同意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布建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1980年12月1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厦门经济特区。由此,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重要历程迈开步伐。

创办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由之路。它用“大胆试”与“大胆闯”代替姓“社”与姓“资”的争论,与思想解放相得益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

沿海14城市开放及其“扇面”效应加快了进一步改革的进程。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逐步形成一个弧形开放前沿地带。沿海开放充分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作用,对全国的搞活、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

海南特区建立及海南省设立,改革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优势。海南特区建设与海南省设立,我国沿海领域大开放局面基本形成,并逐步实现了对内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改革显现明显成效。

浦东开发与“南巡”讲话精神呼应,形成了深化改革的“龙头效应”。浦东开发虽然以上海为重点,但形成了沿长江流域进一步深化改革基本态势。与浦东开发呼应,1992年1月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至此,第一个重要历程达到了深化改革的新高度。

在这一重要历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及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在全党、全社会思想大解放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起到了鼓劲、呐喊的作用。也正是在这种解放思想的精神鼓舞下,改革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广,实现了第一个重要历程质的飞跃。

第二个重要历程:中国经济“两步走”战略获得新动能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开放是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第二个重要历程形成源于第一个重要历程目标的实现,但如果不能及时升级完善,又必然使经济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局面。因此,第二个历程是超越了第一个重要历程的新的伟大改革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更大魄力解放思想,开启了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历程。2013年8月22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自贸区不仅仅是经济特区,更是经济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区。

2014年12月12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其中,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自贸区由沿海向内陆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区,依托已有的国家级新区、园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自贸区改革向纵深层次迈进。至此,上海、广东、福建、浙江、辽宁六个沿海自贸区与河南、湖北、陕西、重庆、四川五个内陆、西部自贸区相互呼应,形成了覆盖中、东部大部分区域、涉及人口最多、产业发展较为齐全的广大地区,有力地带动了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优势,打造海南自贸区,形成海南改革开放新的升级版。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与自贸区发展互为依托,倡议“一带一路”,形成经济发展、开放贸易新高地,第二个重要历程的大格局形成。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建设的5年间,不断深化改革是核心主题,沿线国家经过共建,使这一中国方案越来越成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选择。同时,也使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第二个重要历程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在2010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再通过“两步走”战略,实现现代化强国。以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改革将直接关乎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两个重要历程”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实践证明,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两个重要历程”从根本上扭转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社会长期落后的局面,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两个重要历程”也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呼应,形成了40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两个重要极点。总结“两个重要历程”,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才能不断得到推进。40年改革开放,根本经验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坚持顶层设计。事实上,不强调党的领导,缺乏顶层设计,很难想象改革开放能推动到今天这样一个高度。

第二,只有大胆试验、合理布局、稳妥推进,才能形成深化改革的梯级效应。“两个重要历程”都是从试点开始,以沿海经济基础较好、发展环境优越、发展条件便利的城市为依托,然后循序渐进推进,根本上体现了稳中求快的发展思路。在发展中,通过近乎封闭的试点试验,实现了经验、模式的可复制性。深圳办特区如此,上海办自贸区也是如此。在试点基础上,创新管理思维与治理模式上,层层推进经验,形成稳扎稳打局面,避免了政治、思想领域及社会发展大的波动,避免了社会风险大面积发生。通过稳步推进,实现梯级效应,互为依托,从而获得效率最大化,也促进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价值的实现。

第三,只有抓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注重轻重缓急,以巨大的发展成就换得社会问题解决的巨大空间,逐步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国家进步。在“两个重要历程”转变中,经济发展问题始终是核心问题。实践证明,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经济的发展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它问题的解决,特别是逐步解决了当时困扰决策层的农业问题、外汇问题和政治体制问题。党的十八大后,经济问题的核心是结构问题。随着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经济发展质量问题越来越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以自贸区建设为“牛鼻子”的改革与优化供给侧机制、制度供给的改革大力激发了经济主体的活力。随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水平、质量越来越好,其它社会矛盾有的在发展中获得化解,有的争取到了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只有坚持中国道路的理论自信,坚持只有改革永不停歇、发展才能永不停步的理念,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才能在制度创新与开放包容中实现国家效益的最大化。40年来,经济领域改革是所有改革的先锋,它的成功启示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道路,按照中国特色实事求是想问题、谋发展,才能干出成绩、才能获得全世界的尊重。同时,改革道路上的每一次大的革新都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引。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成果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革发展的伟大力量。

总之,40年来,从倡导办特区,到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党中央始终求真务实,谋定而后动;始终制度创新,勇于自我革命;始终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正是这一切,成就了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辉煌。

(作者系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