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临沂临港区这里打了一场胜仗!

凤凰山抗日大捷

抗日战争时期,临沂临港区这里打了一场胜仗!

1940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浓浓的喜庆氛围里时,驻扎在山东临沂城的日军小池大佐大队3个中队450余日伪军,同驻扎在江苏省赣榆县城的龟田中队150余日伪军倾巢出动,采取分进合击的偷袭战术,企图一举消灭驻扎在莒南县坊前区朱家洼子村的赣榆县大队。

赣榆县大队共300余人,自1938年赣榆县城沦陷后,国民党爱国县长朱艾周便带领县大队驻扎在与之接壤的莒南县坊前区,时常袭扰日军,引起日军的记恨。

23日下午,小池大佐接到赣榆县龟田队长的密电:朱艾周县大队驻扎在朱家洼子村,望协同出击,予以消灭……

得到密报,小池大佐以为立功的时候到了,一番密谋后,便带着3个装备精良的中队,向东直奔莒南方向。傍晚时分,在莒南县的洙边村安营扎寨。半夜过后,继续向坊前区推进。

天近拂晓,小池大佐带领日伪军秘密接近了朱艾周的驻区一带。狡猾的小池先派出一个汉奸队摸到了与坊前区紧邻的壮岗区西坡村(现为临港区壮岗镇西坡村),被哨兵发现。哨兵鸣枪报警,高喊:“敌人偷营了!敌人偷营了……”喊叫声惊醒了熟睡的人们。营房里顿时炸开了锅,附近的老百姓也纷纷探头张望,慌忙出逃。

原来,这里驻扎的是国民党第五十七军一一一师的军官训练队。训练队张玉成队长还算清醒,他一把抓起电话:“报告常师长,日军偷袭来了……”日军偷袭的情况迅速传到了驻扎在坊前区朱梅村的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

抗日战争时期,临沂临港区这里打了一场胜仗!

常恩多

1935年10月,常恩多由633团团长升任111师中将师长,随军开往西北,被称为东北军师长中赫赫有名的少壮派。江都昭关坝大胜后,常恩多部队调防,参加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矶谷旅团,歼灭丘山旅团大部,威名大震,受到通令嘉奖。后来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经中共中央批准,常恩多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1942年8月3日,在军长缪澄流卖国求荣投靠日军、日伪反共气焰嚣张的严峻时刻,常恩多毅然宣布起义,把111师官兵带到了滨海抗日根据地,带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自己却因重病不治,在担架上含笑溘逝,终年47岁。毛泽东高度评价常恩多称:“111师起义是东北军少壮派的抗日、反蒋、联共。”八路军师政委罗荣桓在给常恩多的挽联上写道:“杀敌锄奸,功在国家。”

一一一师原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师长常恩多是抗日名将,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会战。西安事变前,他曾同红军将领徐海东有过接触,逐渐明白了革命的道理,是西安事变时秘密向张学良将军提议兵谏蒋介石的将领之一。西安事变后,身为中将师长的常恩多亲自接受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同志的教诲。1939年初,他率部开赴山东,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便率部驻扎在坊前区,并将师指挥部设在朱梅村。常师长为人耿直,不谋私利。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山东省主席沈鸿烈,都曾先后费尽心机拉拢他,通过各种关系送钱送礼,他总是千方百计拒绝,有时实在拒绝不掉,就立即召集起部队,公开宣布:“这是主席送来的,你们拿去改善生活吧!仗是大家打的,大家都有功劳,我一个人是值不得慰劳的。”他热爱祖国,对落入敌手的老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千方百计地去搭救,他最爱讲东北的山水、大豆、高粱、山狼、雪车以及幼年时代被日本宪警欺负的故事。讲起来,生动感人,极富于诗意。为了不忘东北三千万同胞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生活,他经常吃的饭菜—煮茄子、大酱、小豆腐,

高梁米饭、菠萝叶饼。他全月的伙食费,仅留够自己用的,其余的大都送给急需的同志和部属。

常师长非常关心国内的团结,每接到国民党的“限共”、“融共”、“反共”、“防共”的密令后,总是痛心地问:“他们这是想干什么呀?是诚心让鬼子高兴,笑掉大牙吗?!”他经常对部下说:“要是真的闹了起来,下命令打共产党,我们究竟怎么办呢?”接着他又自作解答:“这样胡干起来,就真的不怕亡国灭种吗?能对得住为抗战流血牺牲的将士吗?……他们要打,就让他们打吧!我是不愿再打内战的。倘若被人监视着一定得打,那么,我们也只有采用十年内战的经验了,‘枪向天上放’!”他从严治军,爱护百姓,团结友军,受到百姓爱戴。


抗日战争时期,临沂临港区这里打了一场胜仗!

他南征北战,积痨成疾。有位老中医告诉他:古槐树内不见阳光的树蛾子能治这种病,并有两位村民同他一起找到前朱陈村那棵千岁古槐树,从空心古槐左内臂上方取了一些树蛾子回去熬药喝。

得到日军偷袭的消息,常师长不顾患病的身体,一把抓起电话机:“三三三旅,是万毅旅长吗?壮岗区的西坡村军官训练队遭日军偷袭,命令你部六六一、六六二团迅速出击……”

天已大亮。本欲偷袭赣榆县大队的小池大佐做梦也没想到会碰到一一一师的大营。想到日军在台儿庄、莒南的十字路区的王家庄子村都吃过常恩多的苦头,他懊丧不已,回头狠狠地批了龟田一顿。看着从四面八方涌上来的中国兵,听着雨点般的子弹在耳边吼鸣,撤已经来不及了,他四处张望,见距离自己不足5公里的西南方向有一山峰高高耸立,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松林密布。这山叫凤凰山,又名小傲山,位于江苏省赣榆县与山东省临沂市交界处,坐落在临港区壮岗镇东演马村,是该镇四座山之一,且是该镇西部唯一的一座山。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刘禹锡有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凤凰山海拔不过百米高,但有仙则名。


抗日战争时期,临沂临港区这里打了一场胜仗!

据传,公元前220年杏月,有一凤凰落入山顶黄茶树上,头向东南鸣叫着,当地百姓目睹了凤凰的美丽,聆听了凤凰那婉转动听的歌声,寓意富星降临,便将此山称为凤凰山。栖落凤凰的那株黄茶树,至今仍在,胸径两米多,高10余米,占地半亩多,此树已列入临港区古树保护之首。又传:此山的形状酷似凤凰,所以叫凤凰山。相传,隋末,瓦岗军起义将领秦琼在此山演练兵马攻守作战数日,山前庄便称演马庄。凤凰山是鲁东南险峰之一,易守难攻。于是,小池大佐把东洋刀向西南一指,日军便嚎叫着向西南方向突围,意欲抢占这个制高点……

从赣榆县偷袭而来的龟田中队,天刚拂晓便准时摸到了坊前区的朱家洼子村一带,可一露头便被哨兵发现了,于是一场恶战迅速展开。在村南岭上,县大队在朱艾周县长的指挥下,凭借对地形熟悉的优势,没过多时,就把日军压在了岭坡下。战斗呈胶着状态,持续了近3个小时。龟田队长见小池大佐迟迟不来接应,知道情况不妙,便拼命抢夺制高点。装备低劣的县大队边打边退,最后在凤凰山下的金牛垛岭同三三三旅会合。


抗日战争时期,临沂临港区这里打了一场胜仗!

金牛垛岭,位于凤凰山西北方向4公里处,现属临港区壮岗镇,是除凤凰山外的第二制高点。龟田队长带着剩下不足100人的队伍也同小池大队在金牛垛会合。力量大增的日军合力开始攻取金牛垛,万毅(中共特别党员)旅长命令全旅拼死抵抗。战斗持续近2个小时。日军见久攻不下便改变了作战计划,绕过金牛垛岭,合力向凤凰山方向突围,并抢占了凤凰山。

日军夺取了凤凰山,对一一一师司令部驻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接到日军占领凤凰山的报告后,深知此山重要性的常师长,急忙命令第二梯队的唐旅长带领三三一旅投入战斗。唐旅长采取迂回包剿的战术,向凤凰山步步逼近,并命令全旅发起冲锋。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时杀声震天,但日军凭借漫山林立的巨石和险要的有利地形,将一一一师的一次次冲锋打退。

常师长急令师部直属的山炮营前来支援,并命令三三三旅六六一团王文清营长组成敢死队。在炮火的掩护下,王营长带领3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奋力向山顶攻去。眼看就要攻上山顶,一颗子弹飞来,王营长应声倒地。大家见营长牺牲,高呼着“为营长报仇!”的口号向山顶冲去。后续部队奋力跟进。一发发炮弹炸得鬼子鬼哭狼嚎。在强大炮火的轰击和优势兵力的进逼下,日军被迫撤到凤凰山西边的山沟里。

天色渐暗,枪炮声也渐渐弱了下去。大势已去的日军借着夜色,狼狈逃窜到凤凰山西边的壮岗镇西演马村,一一一师和县大队乘胜追击,包围了西演马村。


抗日战争时期,临沂临港区这里打了一场胜仗!

西演马村当时有近400口人,听到枪炮声,青壮年都躲到山里去了,只剩下了100多名老弱病残。常师长考虑到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要尽量保护好群众的生命安全,便命令围追的大部分部队撤出战斗,只留下两个连在此看守。

当晚,日军在村后场中挖了个大坑,把死亡的和重度伤残的鬼子扔到坑里,泼上汽油烧成骨灰。隔老远就看到火光冲天,并听到鬼哭狼嚎,咦哩哇啦的残叫声,一直烧了大半夜。

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空中传来飞机的引擎声,这是闻讯而来的两架日机向西演马村空投食品、弹药和其它物资,对残敌实施了救援。

第三天中午,日军三架飞机飞临西演马村,敌机在西演马周边盘旋了几圈,并向壮岗镇饮马泉村后、村西两处片松林里投掷了数枚炸弹,他们怀疑五十七军一一一师的战前指挥部在那片松林里,结果把一栋坟墓炸了一个大坑,墓碑也炸碎了。另有150余名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前来接应不足70人的残敌。一一一师留守部队认为不便久战,只好撤出战场。至此,战斗胜利结束。

凤凰山战役共歼灭日军250余人,伪军280余人。1942年8月3日,常恩多在朱芦镇址坊村起义,带领2700余人加入了八路军。这场战役也让万毅旅长闻名天下,在日伪军中流传着一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毅(一)”。此战还为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也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指挥机关移驻临港区团林镇李家桑园创造了条件,从此日寇再未敢进犯该地区。

为了铭记历史,将广大指战员、人民群众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教育子孙后代,“凤凰山抗日大捷”的历史车轮转过63年后,2003年春,东演马村干部群众在党支部书记曹殿博的带领下自发捐款7万余元,在凤凰山顶立起一块大理石纪念碑,上书“凤凰山战斗纪念碑”八个大字,在纪念碑镌刻了此次战斗的主要经过和当时指战员发起冲锋的图像。并在碑上镌刻了自发捐款的干部群众名单,共97人。东演马的干部群众在山上植满了松柏,每年清明节期间,当地及周边群众自发地来这里凭吊死难的烈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