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为何必死无疑?乾隆的帝王术太老道!嘉庆的隐忍反击太可怕!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八十五岁的乾隆御临勤政殿,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定来年归政,改元嘉庆。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颇有帝王美德的禅让,实际上不过是乾隆沽名钓誉的庙堂表演。因为禅让之后,太上皇乾隆依旧住在养心殿,依旧牢牢地掌控着朝政。

一朝俩皇帝,一个不放权,一个想要权,再加上”二皇帝“和珅,嘉庆初年的朝局可谓是微妙得很。

和珅为何必死无疑?乾隆的帝王术太老道!嘉庆的隐忍反击太可怕!

怎么个微妙法呢?

简单说,乾隆很提防,嘉庆很难受,和珅很担忧。

站在乾隆的角度,禅让不等于交权,所以他必须把一心想亲政的嘉庆控制好,绝不能出现太上皇是摆设的局面,所以他要利用和珅牵制、敲打嘉庆。

站在嘉庆的角度,虽然名义上自己已是皇帝,但实际上只是个如履薄冰的傀儡,出现大的失误,不光乾隆能废了他,就是权倾朝野的和珅也能借机将他推入万丈深渊,所以面对乾隆、和珅时,他必须尽可能地去忍让,去示弱。

站在和珅的角度,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嘉庆顺利掌权,他这个弄权的贪官恐怕难逃灭顶之灾,所以趁着乾隆还活着,他必须竭尽所能地去打压嘉庆,影响朝局,以求他日嘉庆想动而不敢动他。

很显然,在这场微妙的三角博弈中,和珅是最被动的一角。想扭转这种迫在眉睫的被动,和珅没有其他选择,唯有见缝插针地主动出击。

一开始,老天似乎依旧那么厚爱和珅。就在他忧心忡忡伺机想动的时候,一个对他十分利好的重磅消息突然就砸到了他的脑袋上,军机大臣福康安和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居然在这个时候先后都死掉了。

要知道在乾隆朝能牵制和珅的也就是这两个人,如今这两人就这么相继死掉了,对和珅而言,这等于是老天帮他扫除了朝堂上最大的障碍。还有更关键的,这两人空出来的军权和军机大权如果能抓到手里,那和珅无疑是进一步增添了影响朝局的砝码,而且还能给自己加一道政治安全阀。

然而面对和珅的算计,乾隆的反应却是看似有空子可钻,其实是无懈可击。

和珅为何必死无疑?乾隆的帝王术太老道!嘉庆的隐忍反击太可怕!

嘉庆元年五月,自保心切的和珅抓住福康安病故在湘黔平叛前线的契机,向乾隆进言,可不可以由自己的弟弟和琳来接替亡故的福康安。

很明显,和珅这是先奔着军权来了。

按说这很敏感,但让和珅没想到的是,乾隆竟一口答应了下来。

八十六岁的老帝王如此随便,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呢?

只能说老帝王对自己的股掌很自信,让本就有些才干的和琳去前线充当一回救火队员又有何不可呢?一来可以为社稷去恶瘤,二来可以借此牵制嘉庆染指军权。

至于和珅打的算盘,想间接握兵权增加自保的砝码,在老帝王那里几乎不值一提,将和琳界定为一役之将就完了,没有朝廷的持续扶持重用,他也就是一时一用的棋子。

总之而言,在日常方面离不开和珅的乾隆对自己的这个奴才是内紧外松,敏感时期,既不让其彻底战栗绝望,也不让其抓到任何可以逆转命运的关键砝码。

但就在这表面的如愿以偿下,老天紧接着就跟和珅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和琳在成功擒获湘黔两地白莲教首领石保三后,居然突染瘴气,死掉了。

没用老帝王动手,和琳自己就成了用完即毁的棋子。

和珅为何必死无疑?乾隆的帝王术太老道!嘉庆的隐忍反击太可怕!

人算输给了天算,懊恼不已的和珅当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来年,领班军机大臣病故后,和珅卷土重来。

在他看来,拿下领班军机大臣应该不难,一来乾隆的恩宠似乎还在,二来按惯例,理应由他这个军机处二号人物顶上阿桂留下来的空位。

但让和珅没想到的是,当他向乾隆表明领班军机大臣应由他接任的时候,一向对他有求必应的乾隆竟当场翻了脸。

乾隆训斥他说,阿桂效力多年,功勋卓著,尔随同列衔,事尚可行。今阿桂身故,单挂汝衔,外省无知,必以为每事皆由尔发,甚至称尔为相帅,尔揣摩揣摩,汝配否?

如此训斥,与其说是让和珅领教了乾隆的内紧外松,不如说他这才感受到什么是帝王最后的冷酷——快把你用到头了,也就该把你打回原形了。你和珅以为自己是谁?要完军权,要军机权,打回原形,你不过是一个好用且养肥了的奴才罢了。

再联系乾隆死,和珅跟着就玩完的一幕,乾隆的训斥其实还包涵着更深的潜台词,别指望在我这里拿到免死的附身符,养肥了的奴才,前任利用完,后任宰掉割肉,这是千百年无人会破的潜规则,你和珅怎可能例外。

因为没有例外,所以剩下的只有继续利用直至宰掉割肉,而原先的恩宠将不复存在。

这就是和珅前两次伺机而动换来的结果。

和珅为何必死无疑?乾隆的帝王术太老道!嘉庆的隐忍反击太可怕!

老帝王冷酷,老天爷无情,但和珅并没有因此放弃自保的努力,在乾隆这捞不到真正的砝码后,他转而把矛头对准了嘉庆。

这一君一臣的过招,还要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日,和珅送给嘉庆那一柄玉如意说起。注意和珅送玉如意的时间,刚好在乾隆宣布嘉庆继位的前一天。和珅挑这个时候给嘉庆送这么一柄玉如意,一来是想在嘉庆面前邀拥立之功,二来是想试探试探嘉庆的反应。

嘉庆示弱的烟雾弹正是从这时候释放出来的,收下和珅的玉如意后,嘉庆一连写了数首《咏玉如意》的烟雾诗,并且让和珅的眼线、太监小德子看到了这些诗。和珅通过小德子得知诗的内容后,顿时觉得嘉庆的分量轻了很多,于是草率地下了一个结论,“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

很多时候,麻痹轻敌是愚蠢卑劣的前奏。

和珅即是如此。在他看来,嘉庆不过是软弱无谋之辈,只要自己把乾隆不容权力旁落的帝王心理用好,将嘉庆打压进庙堂死角并非难事。而成功地打压嘉庆,自己的翅膀势必会越扎越硬,即便嘉庆他日能够掌权,但凭他的软弱无谋,又怎敢轻易动自己。

打着这样“愚蠢”的算盘,和珅很快就有所行动了。

在当时,因为乾隆不放权,嘉庆去军机处是件很敏感的事,结果,和珅抓住嘉庆一次前往军机处问事的机会,很卑劣地在乾隆面前参了嘉庆一本。

听闻此事,乾隆很生气,随即训斥了嘉庆:“你若下诏,需奏朕知道,不得擅专。”

看乾隆生气的样子,和珅本以为嘉庆面临的后果会很严重,结果却只换来了乾隆雷声很大、雨点几乎没有的口头训斥。

难道是事不够大?

不久,和珅抓住了一件大事,嘉庆下了一道圣旨,调兵进京,准备在冬季举行阅兵大典。和珅心说,这事添油加醋地到乾隆那里渲染一道,弄不好就能给嘉庆定个擅夺兵权,意欲提前掌权的大罪。

可结果呢?

乾隆确实更生气了,但将嘉庆调兵进京的圣旨废掉后,乾隆还是老样子,对嘉庆只有雷声很大的训斥,并无雨点落地的处罚。

总之,怎么看怎么象乾隆只是在借和珅的小人伎俩在敲打嘉庆。

和珅为何必死无疑?乾隆的帝王术太老道!嘉庆的隐忍反击太可怕!

见直接搞嘉庆没有实际效果后,和珅换招了,转而开始打击嘉庆在朝中的羽翼。

当时的嘉庆,因为一味隐忍,在朝中并无有分量的帮手。孤立无援下,他很想把昔日的老师,正外放两广的朱珪调进京城。

这朱珪也是宦海老狐狸,得知当朝天子有意让自己进京相助,没等嘉庆想出什么高招,老家伙以给乾隆进献颂册的名义,自己来了。

生命最后几年的乾隆就好这口,巴不得天下人将他颂扬成千古一帝。朱珪抓住这一点,不仅带来了华丽的颂册,更是马屁精准地把乾隆的四万多首打油诗编成了一本大书,美其名曰《乾隆全集》。

见到这样的东西,乾隆受用得不行。

老帝王一高兴,接着朱珪便成了留在京城,没事就能到乾隆面前拍拍马屁的大学士。

嘉庆有宦海老狐狸相助,这当然是和珅不愿意看到的,怎么办?

此时的和珅除了小人伎俩,几乎无计可施。抓住嘉庆写的一首对朱珪进京的激动感怀诗,他又一次跑到了乾隆面前,妄图用这阴状来铲除朱珪,打击嘉庆。

尚未掌权就示恩勾结封疆大吏,这一次,乾隆不是生气,而是愤怒了。他召来董诰,竟向此人征询起废帝之事。

猛一看,乾隆都想废掉嘉庆了,这一回和珅象是要大赢了。

但乾隆帝王术的真意远比这深刻的多,怎么说呢?听到董诰坚决反对废帝的意见后,乾隆的怒火很快就熄灭了。品品老帝王这一怒一熄,其实这是一招高明的帝王术。

借和珅的小人之举继续敲打嘉庆的同时,一怒一熄间就给嘉庆送去了一个日后可以重用的良臣。

事实上也是,嘉庆掌权后对董诰是万分地感激,十分地重用。

和珅为何必死无疑?乾隆的帝王术太老道!嘉庆的隐忍反击太可怕!

聊到这里,和珅的宿命渐渐地就浮出了水面。他最后的小人伎俩怎可能换来自保,他之所以还能在最后几年耍出些卑劣的手段,不过是因为两代帝王权力过渡时需要他这样可悲的棋子罢了。

乾隆不可能上他的道,嘉庆更不可能被他搞倒。

就这样,和珅的末日很快就来了,而且来得十分地迅猛,迅猛到让和珅猝不及防。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八十九岁的乾隆终于驾崩了,这意味着两代帝王间的权力过渡结束了,更意味着嘉庆宰肥羊、废棋子的时候到了。

嘉庆收拾和珅,可以说是收拾有污点权臣的教科书。

登上皇帝宝座的嘉庆再不是和珅眼中的软弱无谋之辈,四天之内,他收拾和珅的过程简直可以用老谋深算、滴水不漏来形容。

乾隆驾崩的第一天,嘉庆没有轻举妄动,相反又给和珅扔去了一颗烟雾弹,和珅被当场任命为首席治丧大臣。

如此把和珅稳住后,仅仅过了一天,嘉庆就翻脸了,而且把脸翻得很艺术。他颁发了一道针对自己登基三年以来施政得失的圣旨。在这份实为“催命符”的圣旨中,嘉庆一阵见血地指出了这三年来朝中的种种腐败乱象,然后便用不直接点名的方式将矛头指向了和珅。

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效果十分地震撼人。

此诏书颁发后,同一天,另一道圣旨紧跟着又颁下了,解除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之职。

很明显,这是拔牙去爪。

还不够,为了彻底断绝和珅狗急跳墙、里应外合,嘉庆紧接着又颁布了一道和珅无法抗拒的圣命,鉴于和珅对太上皇感情深厚,令其昼夜守护太上皇灵柩。

这等于就是把和珅囚禁了,而且还是以仁义孝道的名义。

做完这些,嘉庆仅仅花了三天时间,到了第四天,嘉庆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干净利索地摊牌,在乾隆的灵堂之上,和珅被解除一切职务,即刻押入刑部大牢。

接下来对和珅的审判也是历史经典,先发动朝堂舆论将和珅彻底搞脏搞臭,接着公布罪状。

公布的和珅二十多条罪状,也是后世的范本。

罪名之多之细,让人惊愕,但涉及巨额贪污的只公布几个不大不小的数额,大的贪污罪名则一个没有。

和珅为何必死无疑?乾隆的帝王术太老道!嘉庆的隐忍反击太可怕!

为什么要这样做?

改朝换代,拔前朝大萝卜,绝不能连带着拔出大萝卜野蛮生长的根基后台。

所以说,和珅之死,不是死于贪污腐败,而是死于养肥了的前朝奴才必须死。

因此,他的挣扎毫无意义,更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