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應該要走哪種方向的道路?

人間正道永生徐榮海


第二,我國農業的發展狀況。經過80年代初實行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體的農村集體經濟結構。【鄉村關中】認為,這從根本上激活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是土地在這個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糧食生產實現了舉世無雙的“十一連增”,實現了中國人的飯碗盛,中國糧食的偉大成就,以世界不足7%的土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第四,我國農業面臨的巨大問題。土地利用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低下,集約化、可持續發展緩慢;同時,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社會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因此,中國農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鄉村關中】對19大報告以及國家頒佈的農業政策解讀中認為,中國農業將走向新的發展階段,具體如下:

第一,規模化經營和生產。隨著土地流轉制度的確立,農村土地確權的實施,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農業生產轉型升級使經營主體的生產方式從量變走向質變。第二,職業農民成為農業發展的主力軍。現在國家培育新型農民,就是讓一批有知識有文化,有國際視野熱愛農業的人士走上歷史舞臺。讓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生產發展實踐中承承擔歷史的責任,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實現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第三,農業合作社將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大力推行並支持農業合作化的推廣與發展。【鄉村關中】認為,他們將承擔農業發展的綜合資料的組織與市場推廣,是現代農業生產資料的主要組織者。

第四,互聯網十農業初步成型。現在政府大力倡導“互聯網+農業”, 利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農業生產方式、銷售方式的轉變,互聯網在農業領域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五,觀光農業成為有益補充。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鄉村關中】認為,觀光消費已經成為農業領域的另一個增長點。六,科技農業基本成型。

隨著我國國力的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農業機器人、農業無人機等高科技農業產物普遍運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高科技含量的高技術會持續向農業科技領域應用; 【鄉村關中】認為,我國農業從而實現分子育種技術、轉基因技術、數字農業技術、節水農業技術、食品加工技術、航天育種技術等高科技農業的實現。第七,農產品深加工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柱。 農產品的深加工有助於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使產品的利益最大化,從而實現農業收益的最大化。

第七,中國農業品牌將走向世界。我國農業科技含量的不斷提高,將在世界舞臺上與其他發達國家的農業相媲美;【鄉村關中】認為,隨著農產品供需關係和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轉變,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要求越來高,從而使中國農業走進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餐桌。我們欣喜的看到,政府規劃的農業發展宏偉藍圖。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已邁入新的轉折發展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已經到來。【鄉村關中】借用農村農業部韓長賦的話說,未來農民是令人羨慕的職業,想當農民也不容易。

我是頭條號【鄉村觀眾】,我認真的回答了各位提出的問題,您的點贊、關注和評論是我的最大動力,請您關注【鄉村關中】。


鄉村關中


  中國農業的方向和道路,在上個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有明確的方向、階段性目標以以清晰的路徑。我作為上會報道的記者,對這次會議精神還比較清楚,在這裡跟關心三農問題的朋友們介紹一二:

  這次會議最大的亮點,是首次提出——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目標是——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那麼,階段性目標是什麼呢?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按照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這三個目標任務時間點,與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目標是同步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該怎麼走?其內涵有七個方面:

必須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三農記者董峻


目前,我國農業以散戶經營為主,有利有弊,好處呢,是在當時的那個時代,家庭責任制確實很大的激發了農民的主動性,使農民告別大鍋飯,在自己的土地上獲得產值,養家餬口。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弊端也越來越明顯,第一,散戶經營,農業成本高,種植規模小,效益低,比如說,大型機械散片的,分散的作物,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很多技術和現代化的機械不符合國情,引進後也得不到合理的應用,處於閒置狀態。第二,抵禦風險能力差,種植中出現了技術問題,無處尋問,一家一戶的方式,出了問題就選擇自認倒黴,沒有一個全面的思維去解決。第三,農產品銷路難,對於有大量需求的超市,飯店等,不能做到全年不間斷供應,所以只能分散銷售,讓二道販子整合資源,掙足油水,農民辛苦一年,收成微薄。

所以,個人觀點,未來農業發展的道路,是在農田歸屬權還在農民手中的基礎上聯合生產製。第一,這種方式,農民的積極主動性不會被剝削,要確保土地還是屬於農民的,保證農民的基本權利。第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引進大批量的大型農機作業,減少人工成本。第三,統一銷售,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專門的運營人員負責農產品銷售,農民只需要種好地就可以了,至於種植什麼,如何銷售,如何宣傳有特定的部門去統一規劃和設計。


奔跑的小樹苗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也是我國發展的基石,所以每年的中央1號文件必然是談農業問題。在我國幾代農業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利用有限的耕地養活了近全球近1/4的人口。然而,新時代新要求,我們要求不僅僅是吃飽,還要吃好,那麼未來中國農業將走向何方。

第一、各種作物的產量保障與提升是基本要義也是主要方向之一。那些說糧食產量夠高夠吃的是目光短淺的觀點。而像大豆玉米產量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二、主糧品質。雖然目前主糧產量基本滿足需求,但是品質還有巨大提升空間。小麥先不說,目前突出問題是稻米的品質,目前我國進口幾百萬噸的大米其實就是國外的優質大米,這佔了很大的市場份額。所以,著重在稻米品質育種上的工作是未來方向之一。

第三、化肥和農藥問題。以前為提高產量,化肥與農藥貢獻很大。但隨著環境問題和農殘問題的凸顯,減肥少藥是未來方向。因此精準施肥、開發低毒低殘留農藥以及發展應用轉基因農作物都是重要的舉措之一。

第四、機械化智能化農業生產。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規模化和減少人力等不必要的投入。那麼耕地流轉進行規模化生產是趨勢,那麼利於規模化生產的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則是配套發展。

第五、休閒農業。農業除了提供糧食外,還可發展吃玩相結合的新形勢。這種形式可以利用各地的獨特自然自然去打造。這形式可以全國開花,但總的規模不會太大,因為耕地有限。

第六、都市設施農業。設施農業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可以在不利用耕地的情況下,在擁擠的市區在鋼筋水泥大樓裡即可實現各種果蔬的新鮮供應與現場製作與就餐。讓都市麗人多了一個親近綠色享受綠色的去處。


柳小慶


中國農業政策的未來發展趨勢。每年的國務院1號文件,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國國家層面農業未來政策發展的趨勢,這個趨勢並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就真的有利於農業的健康發展,但是肯定是符合國家總體利益的。所以說,農業政策的未來趨勢,還得看國家的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矛盾,是崛起的中國和舊有世界秩序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點在於舊有世界秩序無法滿足新的世界需求。

中國目前處於滿足這個新需求並且壯大自己,以期未來建立自己的新世界秩序的過程中。我們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在現有世界秩序中的角色和地位,穩紮穩打推進自身的建設。

1、未來中國的經濟形勢在這個階段,經濟上的主要困難是產業轉型升級與市場爭奪上的困難。

我國現有產業結構,主要就是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佔據主導地位,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困難。國際市場上,以高鐵、通信產業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作為龍頭和“尖刀班”,“中國智造”的一批新產業持續跟進的中國市場力量,正在與傳統發達國家爭奪市場份額,誰勝誰負還不好說。金融市場上,中國有著長期集權主義思想主導,佔據了一定的先天性優勢,也同時存在先天性弊端。主要體現在圍繞國家安全的金融力量十分龐大而且轉向靈活,社會風險容差大,不容易因為金融方面的差錯出現大的社會動盪。劣勢在於金融市場不成熟,對資金的分配存在個人主觀性較大的問題。

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同樣面臨著其它產業存在的問題。新技術在農業方面的貢獻還不夠突出,社會資金投入農業不夠充分,固有經濟結構制約農業發展的問題還普遍存在。新技術投入方面:新技術進入農業領域,主要有兩個問題:“水土不服”、“眼高手低”。某些新技術進入農業領域,起效慢,不能得到廣泛認可。部分農業人急功近利,不願意冒險採取新技術。科研院所效率低下,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存在制度性的障礙。部分科研人員不能夠真正認識到技術應用的前景,高新技術應用不接地氣。轉基因方面的政策肯定會進一步放鬆,慈禧太后都得放鐵路進來,沒有理由21世紀的人還不如老佛爺。資金投入方面:農業的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整個農產品市場空間也足夠大,但是能夠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固有的“農民不掙錢”的思想根深蒂固。

結合中國特有的計劃經濟思想,導致農業投資總量少,跑偏的還多。固有經濟結構方面:農產品價格倒掛問題還將長期存在,農民掙不到利潤、市民買菜又貴。其中的流通渠道效率低下,是主要問題所在。有個很有意思的電影《解放軍佔領巴黎》,裡面有中國人組建“人力傳送帶”,挨個傳遞物品的畫面,就是當前農業流通渠道的寫照。參與這個渠道的人口過多,既得利益龐大。

2、未來中國的農業經濟政策針對以上的缺陷,結合國家戰略需要,估計下一步的農業經濟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四個方面:

農村土地政策:進一步建立完善穩健的土地流轉政策,綜合考慮各方利益,推動適度規模化農業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地方政策難以避免的會和中央政策相牴觸,會出現個別地區土地流轉反而退步的情況。但是總體來說土地流轉將更加普遍的存在,相關法律法規打架的地方會減少,土地流轉集中在800到1000畝左右會遇到人為設置的法律瓶頸。

農業技術政策:

將會利用農業補貼的辦法,推進幾個方面的農業技術推廣。種植業主要有:設施農業、精耕循環農業、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小微型農業機械、新灌溉技術。養殖業方面主要有:現代化養殖、規模化集中養殖、畜牧雜交繁育。

農業金融政策:將會建立起或者政府、或者民間的農村金融中介機構,並實施規範化管理。相關政策的出臺估計會在19大以後了,而機構的成立和有效運行,則可能會在2020年之後去了。組織形式可能是採取風險共擔的方式,針對的對象是農業創業者和規模化農業經營者。

農業流通政策:將會扶持一批高效率的農業流通專業企業,推進互聯網+農業經濟,部分解決農產品價格倒掛的問題。農業產品分檔銷售,既高端走高端、低端走菜市場,將會成為一種常態。農業電商發展在10年以後才能成熟,目前這一批農產品電商將是被拍死在沙灘上的一批。迫於城市人口增加、生活水平受其它產業壓制的主要壓力,舊有農產品流通渠道從業人員的利益會被放棄和犧牲,大概在2020年左右會出現大批舊農產品流通渠道從業人員失業或者至少利潤受損的情況。


愛農幫


中國農業的出路要走向何方,走何種路線,其實這個是很清楚的。比如,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學者是反對這類發展方向的),都是老生常談了,說了十好幾年了。但是效果如何呢?大家有目共睹。


中國的農業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如果單單就農業問題而談農業問題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談到農業,農民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關鍵點。只有解決了農民的問題,才能解決好農業發展的方向路線問題。


一、農民的人口數量要減少,農業主體要轉變


1、農業人口數量龐大

現在中國有多少“農民”?具體數據,官方也沒有很確切的數據。根據《地權邏輯》的作者賀雪峰教授的估計,中國目前還依靠農業收入生存的人口應該是4億左右,加上半進城務工人員,大約在5-6個億左右。也有人說是7個億。

人口數量排名世界第三的國家是美國,大約在3.2億人左右。顯然,直接依附於農業的人口,是一個很龐大的基數。如果在考慮農業發展方向的過程中,不考慮這個的話,任何方向和路線都很難去實現。


2、農業人口需要減少

農業人口的減少是一個必然,也是必須的。只有如此,才能淘汰過多的產能和落後的、不合理的生產方式。現在很多農產品滯銷,完全是因為產能過多,或者是生產方式落後,導致成本過高,質量不好。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滯銷,其實比例很小。因此只有讓不合適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退出,減少產能,提高品質,大家才有活路。現在農民不能致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可以歸咎於農業人口太多了,然後彼此互相殘殺,結果最後就是大家都沒錢賺。


3、農業主體在轉變


(1)、家庭定義的變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體是以家庭為主體。近年來提出的所謂“家庭農場”,其主體還是以家庭為主。目前來說,家庭依然是農業生產的主體,以後會有想當長的一段時間(有人預計是50年),依然還是會以家庭為主體。但需要說明的是,過去的“家庭“”與現在或者以後的“家庭”概念並不是一樣的。過去的家庭是沒有組織化的,是一個原始的狀態;而現在包括今後的“家庭”,是組織化的,準確的說,它應該是一個“家族企業”。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所謂合作社其實就是一個家庭在農業方面做大了後轉型來的。


(2)、新型農業個體。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傳統農業個體正在凋零和淘汰,必然會有新的個體補位進去。擔心沒人種地完全是個偽命題。我們現在也已經能夠看到所謂的,新農人,新型職業農民,新農民,返鄉創業青年,返鄉農民工,其他行業從業者轉做農業的等等,就是迴流補位的群體。他們可能繼續以家庭為單位繼續經營農業,也有可能以公司、合作社等方式加入農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農業總人口基數過大,在短時間內依然沒有辦法大規模轉化農業人口,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會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從事農業活動。但農業人口如果不減少,農民又很難致富,農業產業依然會是一個收益很低的產業。在這一個矛盾的發展過程中,很多農業主體又在發生著變化,他們不再是傳統的農民。他們的觀念、知識、思維、運作模式等等,早已不同於傳統農民。農業的主體無論是形式,還是個體都已經在發生變化了。


二、農民的組織形式要建立起來。


很多農業方面的現象和問題,追根溯源,都會歸結到農業人口的問題。比如,中國農業的“散而小”的格局,就是因為需要保證近一半人口的生存問題。除此之外,還有農民的組織形式問題。


傳統的農民,都是以家庭為主的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早已過了自給自足的時代,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是以交換為目的的,這個時候他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市場。傳統的農民是沒有市場概念的,因為他們很少有規模、規範的交易。在市場經濟到來之後,就有很多農民不適應。在面對市場的時候,傳統的鬆散的家庭主體已經很難應對了,就算是新型的農業主體,體量也是很小的,很難在市場上去競爭生存。因此,這時候需要有新的組織形式來團結起這些農業主體。讓他們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聯盟、協會。雖然現在有不少這類組織,但其實都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中國有幾千年的農業發展史,但除了打仗,在農業方面從未有過像樣的組織形式出現,至今也沒有。各自為政,一盤散沙。日本的農協應該是我們可以參考的對象。


三、最大限度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


農業確實有其特殊性,但與其他產業相比,也有很多共性。


業主體方面有公司企業、個體、自然人;經營方面有生產、包裝、銷售、營銷、品牌建設等等。


一家公司破產倒閉,老闆跳樓,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因為這是市場經濟。那放在農業、農民這邊為什麼不行?農民大部分是弱勢群體,他們的生存需要得到保障,因此不能讓他們破產,即使知道他們的勞動成果,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大的回報,但至少他們會活下去。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如果農民一味地得到保護,他們永遠都沒有辦法去理解市場經濟,永遠沒辦法成長,也就永遠需要被保護和同情。


因此,農業就應該向其他產業那樣去發展。農民是一種職業,而不是身份。農業的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只要他不適應市場,就要淘汰出局。保護弱者是人道主義,但不是市場經濟。


當然,農業涉及國家安全,一味的完全市場化也是不太可取的。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之下,儘可能的市場化,減少干預。讓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去接受大浪淘沙。


總結: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基於中國的農業基礎現狀,未來的中國農業道路,一定是猶如一棵樹,有一個主幹,然後分出不同的樹杈和枝丫,走向分化。


在上游。生產主體將會多樣性,將繼續呈現“小而散”的格局。部分實現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等等形式。


在中游。也就是流通環節,將更注重品牌、品質,更講究包裝和營銷。


在下游。消費者的需求多樣化、層次化。


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力量,讓供應和需求充分湧流,進行匹配,總有適合你的一個方向。對國家來說,做好調控,減少干預;對農業主體來說,找到一個市場比什麼都關鍵。


攜筆從農


中國農業以個人觀點來看的話,以後還是逃不掉以家庭為主體的這種經營模式。怎麼說呢,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支撐著國家的糧食產業。雖然現在無限度地擴張城鎮化,但以目前形式來看,已接近飽和,想讓農民都進城當城裡人,不可能實現,只能部分化。在則農民也有不願進城的。

現在雖然種田不賺錢,農民種田積極性不高,想辦法推進土地扭轉改革,無論費多大力氣,也只能實現一部分,主要是地形,地勢,田地小而散,無法做到一展平,實現機械化操作。

工業化的進程雖然加快了農民進城務工,但科學技術的進步,高、精、新產業的跟進,一些粗劣的小工廠的逐步消亡。大部分人終究會回到農村。

回到農村的人們在思想和經營理念模式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變化。走生態自然化農業道路是一種必然趨勢。

今後農業必然分成兩大塊。一大塊是以種糧經濟為主的扭轉大戶;而另一小塊則以生產農副產品為主的小部分農民,兩者相補充,相得宜彰。

而以生產農副產品的農民,單打獨鬥已經行不通了,只有幾十戶自願聯合在一起,共同出資,分工極細化。專人指導生產,專人銷售,在產,銷上形成一條龍。大家抱成一團,發揮各自長處,同舟共濟,相互依賴,形成一個小小的產業集團,在風險上可降到最低,同時可增強責任感和積極性。

這種合作形式相信以後對中國農業會有一定影響,只有痛過才能覺悟。


農家大院


我是一個農民。十年前,我和妻子種了七畝地,種田的收穫除維持全家基本生活略有盈餘。兒子在外打工的收入是我們的五倍有餘。如今,我在農業企業打工,妻子做家務照看孫女,兒子打工(商業),兒媳婦打工(服裝製造業)。原有承包田全出租了,年租金四千元。全家工資性收入十二萬。

我家承包地有兩畝租給政府種樹。(公路兩旁)三畝租給一傢俬企(種綠化苗木)兩畝租給一家農業企業。(種水稻.小麥.油菜)

五口人全是農業戶口。從事農業生產一人,

以上是千萬個農村家庭的極普通的一個。

想想周邊農戶,與我家情況相仿的很多。完全依賴土地生活的人已不多見。


田野5775


到目前來看,國家對我國的農業,農村及農民沒有一個明確完整的發展規化?什麼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家庭承包制等,建國快七十年了,回頭看,走了幾十年的彎路,歪路,目前我們的農業一與世界農業距離拉大,為啥沒勇氣事實求實總結下成敗經驗呢?自包產到戶三十年多年來我們的農村,農業,農民又怎樣呢?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各地情況不盡相同,有大平原,有山區,丘嶺,還有水田,應根據我國實際,因地適宜發展我們的農業,不要脫離中國實際,去學習西方家庭農場,你學不來,這有於解放前有啥兩樣?眾多農村人口怎麼生存呢?大農業國為啥不去發展大農)業呢?共和國建國初期,國家面臨各種困難,搞了那麼多的國營農場,地方農場,建設兵團和無計其數的地方農場,給國家供應那麼多糧食,可最近幾年搞的家庭農場和種地大戶,佔有國家大片土地,又給國家供給多少糧食呢?全國各地都有,只是為了騙取國家對農業的各項補貼,我們國家再這樣玩下去,十四億人吃飯將成問題……


老司機155772904


中國的農業問題是個複雜的問題。三十年的政策不變,已使問題積重難返。甚至,已形成了社會矛盾,階層對立。

眼下,政府依靠專家坐在辦公室裡想出的招數,根本解決不了。重要的是農民已經不再相信政府,併產生了對抗心理,這是因為政府對農民失信,及較底層公務員的種種惡行造成的!

唯一的出路是農民有自己的組織,政府引導,真心服務,讓農民得到實惠,別再讓農民受剝削,受壓迫,為房地產去庫存買帳等諸如此類的臭招,先拉回農民的心,向政府靠近。

比如:農補後種子和化肥長價;糧食進口,讓農民種地賠錢;市場壟斷讓農民種菜爛掉,牛奶倒掉!農民應該有自己的信息網絡,自己進行市場經營。該種什麼,不該種什麼,怎麼種,政府應排專家親臨指導,真正讓農民走上致富路。有錢了,他們就有膽了,進城買房算什麼!

農民也是中國公民,政策一律平等,不再歧視。也是更重要的!一個社會沒有平等自由,任何人都不會有幸福感。

那些不著調的臭招,損招別再有了,農民不傻,也是有頭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