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兒童最在乎的一件事,父母若處理得好,孩子從此得到成長!

玲玲是個8歲小女孩,日常飲食中,她非常討厭蔥白,但可以接受蔥的其他部分。

有次吃晚飯,玲玲發現媽媽端上桌的湯裡灑了蔥,而在一片綠油油的蔥花當中,有一小節白色漂在湯麵上,這可不得了,玲玲為此大發雷霆,拒絕繼續就餐。

媽媽剛開始好言相勸,結果玲玲根本不理,情緒依舊很激動,後來媽媽也生氣了……

這樣的例子或許生活中並不少,確實有這麼一類孩子,相比其他孩子,他們更容易關注細節,特別是自己不喜歡的細節,而且看到了就怎麼都無法釋懷。

他們不是故意要和你作對,他們真的不能做到視而不見。

如果這些孩子還有這些共性:

  • 性格內斂,小心謹慎
  • 不願冒險,喜歡按部就班
  • 不喜歡驚喜、改變
  • 討厭嘈雜的環境
  • 很容易累和餓,並對此無忍耐力
  • 愛哭,容易傷心,難過,憤怒
  • 拖拉,容易分心,易受干擾
  • 不合群
  • ……

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是——高度敏感兒童

高敏感兒童最在乎的一件事,父母若處理得好,孩子從此得到成長!

高度敏感的個性是天生的,出生時就有。高敏感兒童佔全部兒童的比例大概是20%,男女生比例相同。

高敏感,並非是不好,事實上,所有的個性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優劣面

上面羅列的這些看上去很“作”的個性是高敏感,而:

  • 更聰明
  • 更細膩
  • 更有創造力
  • 直覺更準
  • 更有同情心
  • 更善解人意
  • 情商更高
  • ……

也是高敏感兒童的特性。

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比如: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都是高敏感度人群。

高敏感兒童最在乎的一件事,父母若處理得好,孩子從此得到成長!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孩子最終是往自己個性的優勢面發展,還是劣勢面發展?

曾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將剛出生的小猴隨機分配給不同的母猴養育。

之後,科學家發現,性格穩定且從容的母猴養大的小猴,更出色,甚至有些還當上了猴王。

而如果母猴性格暴躁、焦慮,則小猴也會退縮、膽小,對外界過度敏感。

通過實驗,就很容易看出,家長的管教方式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至關重要

針對高度敏感兒童,家長們又該如何教育呢?

這個話題若要周詳展開,需要多篇文章才可以,而本文,著重闡述:高度敏感孩子最在乎的一件事。

看到這裡,家有高敏感兒童的父母或許會說:“哦喲,他們每件事都在乎,動不動就不開心。”。

這話對於接觸過高敏感兒童的人來說,一定是贊成的,但我們也要看到,在有些他們不喜歡的場合下,他們還是能剋制自己情緒的。

只有在高敏感兒童認為“不公平”的時候,他們才完全無法剋制自己的情緒。

高敏感兒童最在乎的一件事,父母若處理得好,孩子從此得到成長!

敏感兒童一般對不公平的忍耐非常低,這對他們來說,比壓力、焦慮更讓他們憤怒。

家長該怎麼做?

1,讓孩子表達出來。

剛開始因為受激烈情緒影響,孩子可能會斷斷續續的表達,沒關係,父母耐心等待,同時認同他的感受,讓孩子知道,父母是自己的盟友,而不是來指責自己,或是要求自己壓抑的人。

2,表達方式要合理。

可以因為激動而哭泣、說話不連貫等,但不能付諸行動,比如砸東西、打人、自傷等行為,父母要堅決制止。

這些行為都能讓孩子有更強烈的發洩感,憤怒指數立馬下降,但就像吸毒一樣,下次若想獲得這種快感,行動就要升級,最後演變成不可遏制的歇斯底里或悲劇。

如果非常憤怒,內心有暴力的小苗在成長,完全可以用“運動”的方式來疏洩。

高敏感兒童最在乎的一件事,父母若處理得好,孩子從此得到成長!

3,和孩子好好聊聊。

  • 時間:不要選在事情剛發生的時候,而要待孩子稍微能自控一點了,平靜一點了,再徵詢孩子的意見,是否可以聊一聊。

事情剛發生時硬聊,那麼大人只會成為孩子情緒的出氣筒,如果大人受不了,談話不歡而散,不解決問題。如果大人硬扛,則給孩子養成沒禮貌的壞習慣。

  • 場所:可以在孩子臥室,既熟悉,又私密,還安靜。也可以散步時,走在熟悉的道路上,身體放鬆,心態容易平和,這時聊也可以
  • 內容:傾聽、共情之外,還要告訴孩子世上沒有真正的公平,因為公平是種感覺,感覺好的時候往往不是公平,而是自己佔便宜了。

比如:家有2個孩子,父母讓他們每人輪流做主一天,“做主”意味著在每天的遊戲時間中,可以決定玩什麼,以及怎麼玩。

如果這天恰好是聖誕節,玩具、玩伴、食物等都很豐盛,那麼這天做主的孩子就很高興,而第二天才輪到做主的孩子就覺得不公平。

再舉個例子:

姐姐上小學5年級,妹妹上幼兒園中班,4點放學後一起到家,外婆給姐姐吃一個白煮蛋,而妹妹沒有,妹妹覺得不公平。

但外婆考慮的是:妹妹幼兒園午睡到3點半,起床後又吃了幼兒園點心才回家,而姐姐上課到4點,沒有午睡也沒有點心,會更疲累。

而且妹妹胃口小,4點後再吃東西,晚飯就吃不下了,而姐姐正處於發育期,胃口好得很,吃一點完全沒問題。

因此,公平與否真的沒有絕對。

  • 結束方式:不要說“好了,現在你都明白了,其實沒什麼好難過的,不就是……”,而要說“
    現在我們先吃飯/先回家/先睡覺,吃完飯/回到家/明天我們再繼續,好嗎”

兩個結束語的區別,就是由誰結束的問題,第二個結束語,是父母引導下,由孩子結束,也就是說,在孩子的感覺裡,他隨時可以再開啟話題。

  • 注意事項:談話中,父母千萬不要展現非常焦慮的一面,比如不停問孩子“還有呢?”,關心則亂,讓孩子想說多少就多少。
高敏感兒童最在乎的一件事,父母若處理得好,孩子從此得到成長!

當然,如果孩子的情緒太過激烈,且多日無法平息,父母不要猶豫,請及時求助醫生或諮詢師,尋求專業的幫助。


—End—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專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EAP諮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人力資源管理師,育兒類原創文章獲獎作者。

家有10歲男孩一枚,熱衷陪伴孩子走入大自然,在遊戲中學習知識。熱愛帶領兒童團隊,觀察事物,學習寫作,感受生活。

日常工作為一對一的心理諮詢輔導,主要針對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婚姻家庭問題,個人成長等。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已10年有餘,諮詢風格是溫暖、接納、有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