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文:羽蒙

許多人認為,世界多地的飲茶習慣均是由中國流傳至外,飲茶是為中國首創;也有資料顯示,印度、非洲等也早有野生茶樹生長;儘管飲茶起源之說,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飲茶的習慣。

現今,人們所普遍認為的中國飲茶起源之說,與“神農嘗百草”有關。神農在野外用鍋燒水時,幾片葉子偶然飄落鍋中,隨著鍋中之水一起翻湧沸騰,水色變得微黃,入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憑藉其嘗百草的經驗,神農遂斷定其為一種良藥。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野生茶樹,大多遍佈於長江以南的各省山區間,經過長時間的廣泛栽培,毛被葉型變化很大,其葉用作飲品,保健而有益。根據《中國茶經》的分類方法,茶葉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共六大茶系,其焙火、發酵程度不一。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綠茶,是未經發酵的茶,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製作成品,色澤青綠,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茶多酚、維生素、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綠茶中,又以“碧螺春”、“西湖龍井”、“蒙頂甘露”最為著名,常飲綠茶,可降脂減肥,防癌殺菌,可有效預防衰老。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黃茶,為中國特產,屬輕微發酵的茶,製作工藝與綠茶相似,但在乾燥過程的前後,需增加一道悶堆渥黃的工序,促使茶多酚、葉綠素等氧化,形成黃葉。黃茶中,又以“霍山黃芽”、“遠安黃茶”最具代表,飲用黃茶,可提神醒腦,消食化滯,健胃抗癌。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烏龍茶,又稱青茶,為半發酵茶,是幾大茶類中最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中,以“鐵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茶”最受人喜愛,主要生長於福建、廣東等地,因其具有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的功效,在日本更被稱為“美容茶”、“健美茶”。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紅茶,是經過完全發酵的茶,在一系列的加工過程中,茶多酚酶促氧化,產生茶黃素、茶紅素等成分,紅茶、紅湯、紅葉,香氣宜人,味道甘醇。紅茶中,我國最為著名的紅茶品種是“祁門紅茶”,也是我國第二大茶類,可促進消化,調節血糖,增強心臟功能。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黑茶,因成品為黑色而得名,屬後發酵茶,為中國特有,具有悠久的生產歷史,藏茶便是其鼻祖,製作工藝極為複雜,且極具收藏價值,“雲南普洱”頗負盛名。常飲黑茶,可利尿解毒,抗癌養生,能有效降低血壓血糖。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白茶,是中國茶農所制的傳統珍品,只經曬青或文火乾燥加工,保留了茶葉原有的清香,自然鮮醇。“白毫銀針”、“白牡丹”都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飲用白茶,可護肝明目,消暑解毒,對治療麻疹也具有奇效。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茶類繁多,各具功效價值,眾人喝茶品茗,喜好不同,但無論哪一種,都有其益處。關於茶的詳解,我們必須要對那位編著茶葉百科全書的“茶聖”陸羽心懷敬意。若無千百年前他的潛心編撰,也不會有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紹茶的專著——《茶經》問世。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陸羽,從小在佛寺長大,好學用功,詩文俱佳。二十一歲時,他便決心書寫《茶經》,一路風塵僕僕,飢食乾糧,對茶進行遊歷考察,遍訪村農,與之討論茶事,製作茶葉標本,記載見聞軼事。歷經十餘年的實地考察,終於,他隱居苕溪,潛心著述《茶經》。這部耗盡心血的作品,問世之後,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展。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茶香寧靜卻可以致遠,茶人淡泊卻可以明志”,喝茶品茗,品賞茶的美感之道,是為茶道。各行其道,各執審美觀,禪有禪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寺院禪茶,佛教與茶本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茶為僧人提供原料,僧人與寺院種茶、製茶,陸羽的《茶經》中也不乏對僧人飲茶的記載,頌揚佛教文化。趙州“吃茶去”的禪宗經典公案,令人印象深刻,生活中有茶,而茶中自有禪。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便有了‘茶’”。品茗之趣、以茶會友,古時文人墨客也愛以茶助興,賦詩作文,信手拈來。落入凡塵,我們閒來煎茶品茗,平添的煙火氣,夾雜著沁人心脾的茶香,一口清茶,自帶溫暖甘醇,唇齒之間,久留餘香。

茶之味:水煮落葉溢茶香

一人,一壺,一盞茶,靜坐見方室內,心緒已飄然千里之外。時光減緩,往事湧上心間,喜怒哀樂,終將隨那一口濃茶消散薄霧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