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痔”之士的福音

有“痔”之士的福音

有“痔”之士的福音
有“痔”之士的福音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1431 篇文章

有“痔”之士的福音

痔瘡在醫學上稱謂“痔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多發病,據國內外資料報道:50歲以上的人痔瘡發病率為60~70%,故民間有“十男九痔”、 “十女十痔”之說。痔瘡以肛門齒狀線為界,分為內痔和外痔。痔瘡的主要表現為:出血、脫垂、疼痛和瘙癢四大症狀。外痔的症狀以疼痛瘙癢為主,而內痔則以便血及便後痔核脫出為主。內痔以嚴重度再分為四期:僅有便血者為第一期;無論有無出血,便後痔核脫出,但能夠自行回納者為第二期;脫垂嚴重,必須用手回納者為第三期;最嚴重的第四期是痔核平時也脫出於肛門外,並且無法回納者。對患者而言,四大症狀可以同時出現,也可以分別出現。由於“痔病”存在於隱私部位,患者往往羞於啟齒,部分患者錯誤的認為“痔病”是小病,不予重視,拖到不可收拾了才就診,臨床上時不時會碰到嚴重的出血患者,血色素低至3克,危及生命才求助醫生。一般而言,第一期的痔瘡以保守治療為主,而第二、三期和第四期的痔瘡則常常需要通過專業診治,直至手術來解決問題。

有“痔”之士的福音

目前痔瘡治療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注射療法、電子激光療法、冷凍療法、手術切除和PPH等,它們各自具有相應的適應症和優缺點,而一直以來,臨床上還沒有一個公認好的治療措施。到目前為止,對嚴重的痔瘡患者主要是採取外科手術切除的方法,患者痛苦大、恢復時間長。

有“痔”之士的福音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明確指出:痔的治療原則是,無症狀的痔瘡無需治療;有症狀的痔瘡治療的目的是重在消除、減輕痔的主要症狀,而非根治。所以,解除痔瘡的症狀應視為治療效果的標準。無刀超聲痔動脈結紮術+懸吊術,1995年由日本首先提出,目前已經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於臨床,作為“痔病”手術治療首選的方法,療效顯著,複發率僅僅5%,明顯優於其他方法,並獲得歐美的認證。它通過高位切斷痔核血供,減輕和消除腫脹、出血,最大程度的保護肛門生理功能;同時,可以將脫垂的痔核向上提升並固定在直腸壁,從而儘可能解決脫垂問題。它的主要優點是:操作快速簡便,完成1例手術大約20分鐘左右;微創沒有開放性創面,術中滲血少,無嚴重併發症和後遺症,安全性高,屬低侵襲性手術;術中痛苦少,術後疼痛輕,治療後反應小;治療週期短、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節省了其他相關的醫療費用,因此比常規手術方式的總費用低。該手術方式為廣大痔病患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治療選擇。

有“痔”之士的福音

筆者所在醫療機構於2006年從奧地利引進AMI痔動脈結紮超聲多普勒診斷儀,逐漸消化吸收應用於臨床各類“痔病”的微創治療,完成手術千餘例,臨床療效顯著,填補了國內目前痔瘡治療技術的一個空白點,也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廣大患者的好評。

有“痔”之士的福音
有“痔”之士的福音有“痔”之士的福音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有“痔”之士的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