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陽邏平江路改造完工投運 鐵水聯運“最後一公里”打通

今天,記者在武漢陽邏國際港區看到,作為陽邏國際港疏港專用路——平江大道(即平江路)改造完工,已投入使用。這是武漢市首條多功能通道,大大提高陽邏港的疏港功能,改善港區形象。

武漢陽邏平江路改造完工投運 鐵水聯運“最後一公里”打通

平江路南接陽邏老城區陽光大道,北連漢施公路,長約5051米,連通陽邏港區作業碼頭與去年12月運營的陽邏港鐵水聯運一期工程,也是其他社會車輛和行人過境通行的交通要道。由於原道路建設等級不高,加之集卡車等重載貨車車流量相當大,路面破損嚴重,少數路段還出現沉陷的現象,實施維修改造勢在必需

武漢陽邏平江路改造完工投運 鐵水聯運“最後一公里”打通

記者現場看到,寬闊高等瀝青公路通行暢通,10車道中有4條車道專門用隔離欄杆的形式封閉,且都是供集裝箱卡車專用通道,秩序井然。

陽邏國際港為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而平江大道目前是集卡車進出港區的唯一通道,但又是城市道路,交通狀況較為複雜。近年來,陽邏樞紐港集聚輻射功能和規模效應顯著提升,集裝箱吞吐量逐年上揚,2013年86萬標箱,2016年112萬標箱,2018年有望達到145萬標箱。平江大道的車輛通行、停放、安全等壓力激增。實現陽邏核心港區“大變樣”,提升港口公路集疏運功能,對平江大道港區段進行分流改造迫在眉睫。

為此,2016年6月入選全國首批16個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的湖北武漢集裝箱鐵水聯運示範工程,將“疏港公路系統改造”作為重要內容,得到了上級交通主管部門充分認可,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三五”規劃也將平江大道改造列入了一級公路項目庫。

陽邏平江大道改造採取企業帶資建設的方式,由武漢港航發展集團出資1.3億元,其旗下港航建設集團具體實施。為從根本上解決社會車輛與陽邏港區集裝箱卡車混行的問題,經改造後的平江路由原來的24米拓寬到50米,車行道由6車道增加到10車道。以隔離欄杆的形式將港區側4個車道封閉管理,作為陽邏港區作業碼頭連通鐵水聯運一期工程的集卡車專用通道;其餘6車道同時滿足社會車輛正常通行需要。港航建設集團與新洲區政府、各參建單位通力協作,晝夜奮戰,按時保質完成了建設任務。

港航建設集團副總經理朱傳成介紹說,為滿足重載車輛通行的要求,共42米寬的10個車行道在夯實路基的基礎上,先在路基上澆築24公分厚的連續配筋混凝土路面,再在上面鋪設10公分厚的柔性瀝青路面,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行車舒適性,“包括武漢市三環路、漢施公路等一些重載道路都採用這種建設方式,可以保證重載車輛的通行要求,杜絕路面反覆維修情況發生。”

武漢陽邏平江路改造完工投運 鐵水聯運“最後一公里”打通

平江大道改造投入使用,標誌著陽邏國際港迎來首條集裝箱專用通道,它將鐵水聯運基地、陽邏保稅園區、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有機融為一體,真正打通了鐵水聯運“最後一公里”,使轉運效率大幅提升,短駁成本明顯降低,實現了強化交通安全、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社會通行、美化靚化港區的“四重功效”, 鐵、公、水無縫銜接,一座現代化的樞紐港輪廓更加凸顯,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集疏運功能進一步提檔升級。

(記者楊均 通訊員馬日福 編輯黃宇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