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末代皇帝》為何可以進入紫禁城拍攝?

讀劇慧眼


《末代皇帝》由由剛剛去世的著名意大利奧斯卡導演貝託魯奇執導,影片拍攝於1987年,是新中國以來由政府全力支持合作關於中國的西方人拍攝的電影,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獲准進入紫禁城拍攝的電影。

因為得到了政府的通力合作,並且是真實的紫禁城取景,所以也就創造了這一經典的影片。通過導演貝託魯奇通過對紫禁城背景華麗和精湛的展示,以及對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開始當上皇帝晚清到新中國後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溥儀三歲登基,國號宣統。辛亥革命後被廢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然後又被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成為滿洲國傀儡皇帝,後又被蘇聯俘虜,於1950年遣送回國,最終被新中國改造成為一名合法公民。

在拍攝《末代皇帝》時,導演貝託魯奇建立了一個近300人的龐大劇組,其中中國人150多名,意大利人100多名,英國人20多名,僅翻譯就有30多人,並且在拍攝溥儀登基大典那場戲中,更是動用了2000多名解放軍戰士參演,並且都剃了光頭,戴假辮子,整部電影採用的是英語對白,有臺詞的基本上都是美籍華人。

在1988年第60屆奧斯卡上,《末代皇帝》獲得了9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配樂9項大獎,也就是9項提名全部獲獎。


薄面貧生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及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三家聯合攝製的,1986年7月28日正式開機。

作為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進入故宮太和殿拍攝的西方電影,此舉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畢竟,影片中拍攝的真實的、宏大開闊的故宮外景場面,這些被時光洗舊的紅色城牆,其中沉澱的是厚重的歷史,絕不是那些由數碼技術創造出的巍峨光影所能相提並論的。

此後,即便有劇組如《大腕》也曾進入故宮,但也只能在非開放區或一些不重要的宮殿外取景;如《末代皇帝》中千人匯聚於太和殿的場面,恐怕是再也無法複製了。



《末代皇帝》的拍攝也確實是恰逢其時,因為當年4月文化部頒發規定,國際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室內禁止一切拍攝,但《末代皇帝》劇組恰好在此之前提交了申請。

此外,八十年代中期也正好是中國對外開放、思想比較開明的時期,作為意大利知名左派人士的貝託魯奇也獲得相關部門的充分信任,由此才獲得了令同行豔羨的的特權。

當然,管理部門對進入故宮拍攝一事也作出了嚴格的限制,以確保建築和文物不會受到意外破壞。當時演職人員進入片場的嚴苛,飾演莊士敦的演員忘帶工作證即被拒之門外。



由於太和殿是歷經數百年的中國古典木製大型建築,為了防止相關設備的破壞尤其要防止火災,按照管理部門的要求,推車、搖臂和燈光設備均被禁止在宮殿內使用。

最終,在貝託魯奇的指導下,攝影師斯托拉羅用手提的斯坦尼康攝影機進行拍攝,採光則從殿外打入。

由此,電影中的經典一幕——溥儀站在御座上向殿外望去,光線透過巨幅黃綢照亮了太和殿的“金磚”……

對此,貝託魯奇卻認為:“但如果我們那天沒有去太和殿實拍,影片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因為這一場面是無法複製的。



按:除登基大典一場戲是真正進入太和殿內完成拍攝外,其餘內景戲份大部分完成於位於北京電影製片廠或意大利的攝影棚內。

此外,溥儀在偽滿政權期間所住公寓的內外景,都是在長春故宮拍攝的。

飾演皇后婉容的陳沖也曾說:“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一個沒有遊客的故宮裡,能聽到自己咚咚的腳步聲踏在石板上。”


坑爹史冊


  • 電影《末代皇帝》是由於26號去世的意大利導演納爾多·貝託魯奇導演,當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時期,很多西方國家對中國並不瞭解,中國需要靠貝託魯奇的名氣來向其他國家展示中國的改變,所以這部電影成為到目前為止唯一一部在紫禁城內拍攝的電影。

  • 貝託魯奇的電影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通過電影表達他對現實的批判和對事實真相的追求。《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就是一個真實,殘酷又渴望平等的故事,而中國的宮廷戲很難很客觀的去刻畫事實。
  • 當時橫店影視城之類的影視拍攝地點還沒建起來,而且電影特效也達不到想要的要求,如果搭那麼大場景所需的物質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太過龐大,實景拍攝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三傻解析好萊塢”,為你帶來電影的深度解析和電影背後的八卦。

三傻解析好萊塢


原先是不讓進故宮拍攝,後來中央領導王震特批的特事特辦,藉此宣傳一下中國,事實證明後來影片在全球上映票房大賣兼獲獎無數,外國人蜂擁而至帶動了中國旅遊熱,故宮也推出末代皇帝溥儀生平展大大的賺了一票,作為中國方面積極協助拍攝本片的回報,末代皇帝片方意大利方面沒有收中國版權費,免費贈送本片版權在中國上映兩全其美,我刷該片N遍,擁有該片各種版本的光盤,深感東西方敘事方式的不同,打開了看世界的另外一個視角。


寺侍待


因為電影大概是1986年左右拍攝,當時中國已經開始改革開放,但國外還並不清楚這件事,所以就要通過一些方式來向全世界傳遞這個信息。然後當時也沒那本事做出現如今這種特效,就只能來一波實景拍攝了。雙贏的結局,何樂而不為呢。



電影夜談


這部電影展示了中國那段不堪回首,積貧積弱的屈辱歷史,也展示了最後封建王朝的風雨飄搖,西方列強奴役壓迫中國人,可以使得中國人產生強烈的憤慨激發國人不忘歷史,熱愛國家,珍惜和平。對中國人具有極大的歷史教育意義,因此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


張子以智論事


開放後的中國,各個領域思想活躍,中央能夠同意進入紫禁城拍攝,也是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一種資態,禁地不禁,同時也算向世界展現古老文明的一種魅力吧。


手機用戶64341811184


因為那時候沒有橫店影視城


寰宇國際傳媒


想真實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