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说“译制片配音不景气,很伤心”,你支持电影配音还是原声?为什么?

说书人思郁


现在很多人不用看字幕都能听懂,听不懂看字幕也不错,原汁原味,还能学习英语。

以前不排斥配音,从小看的佐罗啊,神探亨特,成长的烦恼啊都是译制片,张欢,童自容,野芒,丁建华等早期本土声优,这些声音有的帅气(就比如佐罗),有的美丽,有的放荡不羁,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声音记忆。

后来有了vcd,原版片开始走红,到了2000年以后,尤其是网络宽带时代,网络下载电影,字幕组开始兴起,这才知道配音是多么的坑人!

所谓的配音不过是二次艺术加工,科班出身的,最大问题是拿腔拿调,似乎老外就是瓮声瓮气带鼻音,大段对白就像舞台朗诵,于是不经意间就开始脸谱化,茜茜公主就是公主腔,佐罗就是侠客腔,各种角色,越来越雷同,让人感到厌倦。

因为配音的缘故,还莫名其妙对老外有了刻板印象,以为法国人都这样声音里带着浪漫和轻薄,美国人粗鲁和语速快,德国人又冷又硬…直到开眼看世界,才发现原来被声音骗了。

时代进步,有些行业不得不告别历史,先说声谢谢,走好不送。



普罗旺斯的茶花


首先我非常尊敬这些为我们做出过贡献的配音演员,小时候看过的译制片之所以觉得好看,离不开他们幕后的精彩配音。但凡事都得与时俱进,电影行业发展到今天,显然原声呈现已经成为主流,原汁原味的感觉更对观众的胃口。



童自荣是我国优秀的配音演员,经他之口呈现的经典实在太多了,《茜茜公主》里的勃克尔上校、《霹雳舞》里的经纪人角色、《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里的瓦西里耶夫、《真实的谎言》里的电脑员、《云中漫步》里的保罗、《勇闯夺命岛》里的信息员……王子般的磁性嗓音吸引了大批拥趸,许多配音爱好者都喜欢模仿他的声音。

正是因为有了童自荣这样的配音演员,我们才能在电视业并不发达的年代很好地欣赏到诸多优秀的引进片。小时候的很多译制片我都记得,像《黑名单上的人》《加里森敢死队》《佐罗》《神秘的黄玫瑰》《虎口脱险》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工业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越老越多的观众都愿意看原声,认为原声更有情境感,更能如实展现角色,不会出现跳台的感觉。

其实,在时兴译制片的年代,并没有觉得配音有违和感,反而觉得惟妙惟肖。在童自荣看来,要想让观众满意,必须要有时间揣摩、酝酿角色,才能用心去配音。但是现在环境不一样了,有些配音演员都想露脸,以亮相台前的形式出道,不会花大时间、下大力气踏踏实实地配音,所以很容易搞得粗糙,观众也就越来越不买账,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配音给我们留下过美好的记忆。如果时代让它消亡,那就顺其自然吧。


捕鱼小分队


确实,现在电影院放的外国电影都是原声加字幕,很少再有配音的了;就连电视台电影频道放的外国电影也有一半以上是原声加字幕,这种潮流恐怕是很难扭转了。

说起电影配音,那是我们儿时以来难忘的记忆。我记得我看孙道临配音版的《哈姆雷特》时那首次感觉声音那么有魅力的震感情景;我忘不掉李梓给栗原小卷配音的《生死恋》那迷人的声音,让我连人带声音都爱上了栗原小卷;我记得自己接连看上几遍《佐罗》,就为了听童自荣那潇洒倜傥的声音。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们,我大多数一听到声音就能叫出他(她)们的名字,十之八九都不会错的。他们的声音太迷人了,我去电影院看外国电影,一般原因就是冲着配音去。

当然,自从新世纪互联网兴起之后,我们可以在网上同步看到那些美剧、英剧、日剧、韩剧,如果都等到配完音再看,那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而且,有些剧根本就不可能引进。这就出现了一些“活雷锋”——字幕组,他们完全不要任何报酬,他们是世外高人,每部影视剧出来之后,他们就快马加鞭,日夜不停地为我们翻译成中文,对好时间轴,而且有好几个字幕组在比上线速度、比翻译精度、比谁对国外俗语俚语的熟悉程度!

这些活雷锋,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互联网把他们联系起来、团结起来,秉承互联网免费分享的精神,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吃到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真心地感谢他们!

尤其是在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很多人还可以光着美剧、英剧学英语,学日常对话和风土人情,我感觉现在学英语真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配音和看原版是每个时代的产物,都给我们留下过美好的记忆。但是,每个时代又要做这个时代的事,尽管配音给我们留下过美好的记忆,但是现今是看原版的时代,原版的声音更能直接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更能让我们与世界同步,那么,我会毫不留情地选择看原版。


迷楼


我支持国语配音!我认为译制片应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而不是因噎废食放弃配音!

我并不认为国人外语水平的普遍提高是造成译制片衰落的主要原因,译制片的衰落在于现行的译制片制作本身。影视剧译制工作仍然实行分配模式,一部电影的翻译工作完全由一家译制片厂垄断,结果翻译出来的作品良莠不齐,很多电影不但配音差,就连原版的字幕也做得稀烂!这种情况下多数观众自然会选择原版,字幕烂无所谓,原汁原味的对白总没有被破坏吧!

为什么现在多数电影院看不到国语配音版的外国电影,甚至连外国动画片也如此?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的翻译太烂了吗?!电影院为了票房,为了吸引观众,糟糕的国语配音版自然不会排!这是市场的选择,优胜劣汰!

我喜欢国语配音,也许是情怀使然!我也从来不认为译制片的衰落是因为国内观众崇洋媚外只喜欢原声片!观众不是不喜欢配音,而是不喜欢糟糕的配音!在日本,进口动画片几乎都是日语配音,很多进口电影都是由本土演员配音的。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传统电影强国,进口好莱坞电影必须配音成本国语言才能上映!然而,这些国家的译制片都很优秀,同样的电影,译制版甚至比原版还要好!观众当然愿意看!谁不愿意欣赏优秀的作品呢?!

译制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翻译,更要有艺术的升华!中文的语言表达如果用心起来,一定不会比英语差!更何况中国有巨大的母语市场,放弃了岂不可惜?!所以,译制片要改革,配音要改革!要有竞争!要有对比!要能够出优秀的配音作品!最近,CCTV6每晚播放一部经典译制片,或许是释放一个信号!告诉我们译制片应该要继承,要发展!我认为是时候扭转译制片的颓势了!


天宇星河8412


就国外电影来说我还是喜欢原声的,也不是因为我的外语有多好,只是原声电影看起来更有感觉,如果翻译成国语总是感觉怪怪的。

老实说,译制片感觉还是挺有难度的,一部电影不能改变人物的说话风格,更不能硬生生的死搬硬套,本来就是不同文化不同的风格,语言方面的不同还是很明显的。一句话可能英文的意思很逗,有时候翻译成国语就有点生硬,没了原本的感觉。


个人认为译制片不景气也算是在情理之中,现在除了小孩子需要之外,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看原版,比如《疯狂动物城》《冰雪奇缘》这一类动画片或者漫威,迪士尼的电影不光成人喜欢,小孩子也会喜欢,这部分来说译制片还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我感觉有必要并不是因为喜欢,也是没有办法,听不懂英文或者跟不上字幕那就只能找译制片看国语的。这是很悲剧的一点!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译制片都不成功,它在尽量保证电影的原味,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当年的经典译制片《魂断蓝桥》《佐罗》《简·爱》等等是非常成功的,甚至在国内配音要比原版火热的多。


但是近些年译制片是在慢慢的走下坡路,虽然还没有到彻底死亡的地步,但确实是真的不景气,就算是有了专业的配音演员不再是演员客串,却依没办法挽救!

所以,对于国外的电影我还是喜欢原声原版!


柠檬王者


大家都怀念小时候看的译制片,美好的回忆。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当年的配音质量的确很高。第二,小时候不看译制片不行,因为听不懂,看字幕也不习惯。

现在为人父母了,很多动画大片,以及一些比较适合全家看的大片,都会带小朋友一起去看,没有配音当然就不行了。这也是市场有需求的。尤其引进的印度电影,很多也适合青少年看。比如之前的神秘巨星,非常感人,可惜没有国语配音版。只有在家里下载了,我家小朋友在我解释下看,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如果有翻译了,相信这也是她将来的一个美好回忆。最近有部片子,流浪猫鲍勃,本来也很对小朋友胃口,可惜也没有国配,只有作罢了。

替这一代小朋友想想看吧,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优秀国配电影,我们那些关于电影的美好回忆,对他们是不是一个重大缺失?

毕竟电影那么美好,值得每个人一起分享。


看书的惹


已经习惯于中文字幕原声版了。


嗿翫11502367


个人认为,节奏慢,台词少,风格闷骚的听原声,节奏快,情节紧张,幽默,尤其是有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台词的还是看中文版,比如头几天的《无敌破坏王二》节奏快,彩蛋多,看字幕就会错过彩蛋,迪士尼还善长在细节上下功夫,多看一眼字幕不定错过啥。还有就是带旁白的,象《肖申克的救赎》好象是央视版的配音,缓慢的低沉的略带伤感的,后来还逐渐明郎的,最后主人公胜利好象还有点憋着乐的傍白,和着若有若无的音乐,象坐在你身边讲故事的口气,再回看原声版,感觉没那么流畅了,不信还可以试试《上帝也疯狂》《天使艾米丽》。


不得不戒19


恶心配音的,好像你他妈能听懂外国话似的


会唱歌的石头64895235


跟译制水平很有关系。

如果水平上来了,甚至超过了原作水平,那就肯定看译制片了。我曾经几年看过《博物馆奇妙夜2》的中文版,非常好,生动幽默,还贴近中国实际。记得里边反派说:‘这是山寨蓝宝石……’,印象极为深刻。那年刚刚开始有这个词,结果全场爆笑。

再举个例子,大家都喜欢周星驰的电影。风靡大陆周星驰电影可是台湾石班瑜配音的哦,有多少人爱看粤语原版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