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阆中张飞庙的张三爷塑像为何头戴冕旒,手捧玉笏?

揭秘:阆中张飞庙的张三爷塑像为何头戴冕旒,手捧玉笏?

阆中汉桓侯祠是祭祀张飞的祠庙,大殿正中塑有张飞头戴冕旒的全身像。游客来此,总要提出一个问题张三爷头戴冕旒怎么又手捧玉笏?解说人员统一解答为:历代阆中县志上都有张三爷灵异佑阆之事,为此清嘉庆年间四川总督常明与四川布政使陈芳霖等向朝廷奏请,朝廷批准将桓侯祠列入春秋祀典,张飞也被封为桓侯大帝,故张三爷的塑像头戴冕旒,但又考虑其是刘备的臣子所以手里捧着臣子上朝用的玉笏。这就是为何张桓侯塑像出现了帝王和臣子混合打扮的原因。现代有混搭时尚,古人也有混搭?果真如此吗?走访多处并查阅相关资料后,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种误解。

揭秘:阆中张飞庙的张三爷塑像为何头戴冕旒,手捧玉笏?

首先说说“桓侯”的意思。“桓”是张飞死后刘禅追封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辟土服远曰桓”,即褒扬张飞功盖三分国,为蜀汉政权创建立下赫赫战绩。“侯”是爵位,周朝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历史上的巴国又称巴子国,就是巴人曾助周武王伐纣。《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姫封于巴爵之以子。”张飞生前封为西乡侯,死后追谥为桓侯,一直到元代才加封为“武义忠显英烈灵惠助顺王”。所以在四川云阳,张飞庙又称张王庙、桓侯庙。张飞的二哥关羽则不同。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但从宋代开始他受历代封建帝王的崇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最后与孔夫子齐名并称为“文武二圣”。

在阆中,张飞的尊称“桓侯大帝”是怎么来的呢?据记载,清嘉庆二十年四川总督常明上奏,“今四川阆中县张飞祠,既据总督疏称灵迹素著,凡遇水灾伤,有祈则应,恳请列入该省祀典。”嘉庆皇帝准奏列入春秋祀典,但全文并未批示崇封为桓侯大帝。而且“桓侯大帝”这个名称也有问题,“侯”和“帝”怎么能并用,这不和礼制,这应该是阆中民间的一种误传和称呼,认为只要列入春秋祀典那就和关羽一样成为大帝了。加之历代的灵异之事,民间已经

将其神化了。云阳当地百姓就自发把张飞封为菩萨了。那他头上的冕旒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人都认为冕旒是皇帝才戴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周礼》记载,冕旒是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天子冕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夫五旒。”所以文庙里的孔圣人和天子一样头上礼冠有十二旒,而孔圣人的弟子们和汉桓侯祠里的张飞的礼冠只有九旒。

揭秘:阆中张飞庙的张三爷塑像为何头戴冕旒,手捧玉笏?

讨论完冕旒我们再来看看他手上的的“玉笏”。张飞的身份是侯爵,他手上捧的板子就是玉笏吗?非也。玉笏是古代臣子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文武大臣朝见皇帝时都要双手捧笏,一方面记载上奏的话,同时也记录君命或旨意,清代才废除。于是百姓一般认为手捧板子的就一定是臣子。其实不然,君王和诸侯朝议时也有板子,只不过名称和样式不同。

历史记载,周朝建立后,周天子为了便于周王朝的统治,命令各诸侯定期到京城觐见。为区別他们身份和等级的高低,周武王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圭。通过不同尺寸、形状和名称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至诸侯的不同等级,也显示了周王朝安邦定国的思想。天子所执的玉制礼器叫镇圭。镇圭长一尺有二,以四镇之山为雕饰,取安定四方之义,故称。《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为四镇之山为璩饰,圭长尺有二寸。)《南齐书·礼志上》也明确记录:“天子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那分封的诸侯所持的圭叫什么名称呢?《周礼·春官·典瑞》:“

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壁,男执蒲壁。是圭壁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五等爵位的圭壁形制大小都不一样。《周礼・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主,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此外,还有珍圭,是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使命的人必须手执的凭证;谷圭,持有者可行使和解和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可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可行使处罚的职能……

在全国各处的文庙和孔庙里,我们能见到手执镇圭的孔子塑像,而张飞的爵位是“侯”,故他手里捧的应该是信圭,而且尺寸也不应该是那么长。古代的尺寸和现代的尺寸不同。周代,一尺合今23.lcm,汉时,一尺约21.35-23.75cm。故张飞身高八尺是现代1.8米左右,关羽身高九尺是现代2米左右,不然以现代的尺寸理解他们都成了近3米的巨人。如此,天子的镇圭“尺有二寸”就应该长27cm左右,公、侯、伯的桓主、信圭、躬圭都在十几至二十厘米之间。而臣子的“玉笏”有多长?《礼记》中记载裁“笏长2尺6寸,中宽3寸”,按现代尺寸计算,玉笏长59cm左右。由此可见,阆中张飞庙和文庙中的塑像手执的玉圭形制大小都有误差。

揭秘:阆中张飞庙的张三爷塑像为何头戴冕旒,手捧玉笏?

古时天子的镇圭

2011年南宁重建了孔庙,并塑有国内最大的孔子像,官方介绍说孔子像“头戴十二旒冠,身着十二道衮服,手执笏板……”头戴十二旒的孔圣人却手执臣子的笏板,这种混搭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争议。上述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本人旨在抛砖引王,希望与关注阆中历史文化的同仁们共同探讨,助推阆中文化旅游的兴盛。(文/何爱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