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先有藝術的概念還是先有藝術品呢,你怎麼看?

馬口魚的誘惑


原本藝術品不叫“藝術品”,而是叫做“生活用品”或者叫“娛樂用品”,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古時候用的很多“鍋碗瓢盆”到現在就成為了藝術品,民間的很多“山歌”現在也成為了藝術品,唯獨小孩子的畫畫成不了藝術品,這說明藝術品是有衡量標準的,

那麼到底是先有藝術的概念還是先有藝術品呢?這是個很有爭議卻很嚴謹的問題,追根尋源,人類文明沒有誕生之前,就有了很多類似藝術品的東西,比如“壁畫”,為什麼我要說壁畫是類似藝術品呢?因為人類沒有藝術概念之前,壁畫就不是藝術品,


具體說明一下,遠古時代的壁畫是人類思想意識完全沒有發育成熟就有的,看到什麼畫什麼,就像現在的小孩子一樣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由於時代久遠,後人認為壁畫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所以稱之它為藝術品,

現在小孩子的意識也和遠古時代的人一樣沒有發育成熟,可是小孩子的畫畫就不是藝術品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類文明誕生之後,藝術的概念形成了,自然而然就有了衡量藝術品的標準了,技術達到極致的程度就成為了藝術,

確切的說“先有藝術的概念,然後才有藝術品”,然而藝術品要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才能稱之為藝術品,藝術概念起到科普藝術的作用,音樂藝術、繪畫藝術、舞蹈藝術……都有相關的藝術知識,這也是藝術的嚴謹規範,


詩夜城主


很顯然,這個問題很簡單,已經不是雞生蛋蛋生雞,這樣的喋喋不休無休無止的爭論了!毫無疑問,當然是先有藝術作品,才有藝術概念了,而且,藝術作品要比藝術概念先出現成千上萬年。可以這麼說,自從人類起源以來,就有藝術作品了,而藝術概念則是語言文字出現之後才產生的!至於系統的藝術理論和藝術教學,準確地說,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才形成的,之前的都是小打小鬧罷了!隨著殖民地的擴張,西方系統藝術理論開始走遍世界各地。二十世紀初,徐悲鴻留學法國,主攻藝術,回國後開辦藝術學校,給中國傳統藝術帶來了新鮮血液,為中國現代藝術打下了基礎!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藝術展金獎的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叫做潘玉良!自從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藝術流派,大師和鉅作。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安格爾,雷阿諾,梵高,畢加索等,許多藝術大師為世界藝術留下來許多佳作,這些都是人類文化的寶貝!











hi123


先有藝術的概念,還是先有藝術品?這個問題跟世界上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一樣無厘頭,一樣令人糾結,誰也無法說清楚所以然。但肯定的是,所有跟藝術有關,跟審美有關的物質,首先都來自生活,來自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發現。

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撿到一塊有美麗花紋的貝殼,或者一塊有美麗花紋的石頭,覺得很美,就把它們穿孔後,戴在脖子上。在原始人心裡,這些玩意就是藝術品,具有增加美感和裝飾生活的作用。


但在原始人心裡,此時並沒有藝術的概念,人們不知道究竟什麼樣的東西才可以稱作藝術。從這個論據來看,應該是先有藝術品,即貝殼和石頭。在這個基礎上,人們才有可能通過形而上的思考,發現某些規律,這些規律就是藝術的概念。

又比如,原始人發現一個水裡遊的動物,暫且把它們籠統地稱作“魚”,“魚”是一個概念。原始人在進一步認識中,發現不同的魚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審美趣味,就進一步把它們稱作鯉魚、鰱魚、鱘魚、鯽魚,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是先有了概念,才有了相應的品種。所以,還是難以區分是先有藝術的概念,還是先有藝術品。

個人覺得,應該是先有某種審美媒介,即現實的、漂亮的、具有彰顯高雅特徵和美好趣味的物品,把這些物品可以暫且看作“藝術品”。人們再通過對物品一步步分析和總結,歸納出它的優點和長處,形成一套客觀的標準,這個客觀標準就是藝術概念。以後對所有事物進行分析時,都可以參照這套標準,讓人們方便快捷地發現“藝術品”背後感人的地方。


鴻鵠迎罡


藝術概念也就是藝術理論。藝術概念和藝術作品那個是前後,應該是藝術作品在前,藝術概念在後。

在原始社會里,人類在岩石上、陶罐瓷器、獸骨獵皮、金屬玉石等所創作的各種圖畫和符號,反映出人類樸素的理想,對大自然美好的嚮往。這些各種圖畫和符號就是藝術作品的雛形,有它發展成為藝術作品。



到了古代時期,人們把原始社會保存下來的原始社會圖畫和符號,進行整理、歸納、編成用文字記載形成了藝術理論,就是藝術概念。對後人創作藝術作品影響力很大。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中,應該是運用藝術的基本方法和藝術概念相結合,沒有必要分那個在前,那個在後。創作出反映社會生活的供人們審美理想的藝術作品


黃智637


到底是先有藝術的概念還是先有藝術品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先有的藝術品,然後才有的藝術概念。

在遠古時代,人類處於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這時還沒有藝術概念,但藝術品已經存在。大自然的巧作天工,人類製作的簡單的工藝器具以及原始的舞蹈,都可以歸納為自然的和人工的藝術品。而且人們已經從這些藝術品中得到了智慧的啟迪和精神的愉悅。

隨著實踐的積累和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升,漸漸到後來形成了藝術的概念,開始對藝術進行總結指導和規範。

從哲學範疇講,認識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既先有實踐後有認識。我理解,藝術品是在實踐中先產生的,藝術概念是後來對藝術品的認識理解。




誰憐一燈影


就命名的生成法則來看,是概念先於藝術品。簡單來說,當你覺得它是藝術品的時候,它才是藝術品。它是不是藝術品是由你形成的概念決定的。

首先我們統一一下對詞的定義,(因為概念是一種抽象的、普遍的想法),將概念理解為指明實體,事件或關係歸類為某一指定範疇,即我們面對一個實體存在時,我們是否把它歸類為據有藝術價值的物品或工業製品或垃圾等。

雖然按照邏輯而言,是先有的“藝術品”,然而在概念還未形成前,它(藝術品)在我們的意識裡並還不是藝術品。這個從概念到藝術品複雜迂迴的過程或許是轉瞬間的,或許需要很長時間人類認知的沉澱才能形成。

很簡單的例子,一件雕塑或一幅畫作,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幾千年的概念已經寫入我們的認知——這是一件藝術品,然而像很多觀念藝術或行為藝術就沒這麼幸運,這類藝術品還依舊在“藝術品”和“吃飽了撐得”的概念上下徘徊。或許是這些藝術的概念邊界還並未完善,這也是對人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檢驗。

因此,就現在的藝術體系來看,之所以是藝術品的最重要的環節是反饋體系,包括藝術市場,藝術批評系統和觀眾,這更是確定了概念先於藝術品。藝術市場需要確定它的藝術價值是足夠投入市場的,批評家要確認藝術品的“內容”是有充分的討論價值,而對於觀眾,這件作品是能夠引發“審美體驗”的,並且在這個確認過程是以普遍為前提。所以我們不能把任何繪畫都當做藝術品,我們也不能因為展覽館展示的藝術品以看不懂為由而否定它屬於藝術品。

此時概念就成為先於藝術品的條件。

觀念藝術就以此為標準,當做一種創作手法作為藝術的一種方法論,將言語上的觀念在短時間內傳達的方式來革新藝術技巧中心論。比起被人反覆研究的歷史中的藝術品來說,現在的藝術品幾乎就是在證明概念先於藝術品。

1965年,藝術家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展出《一把或三把椅子》。作品由三個部分並置起來:一把椅子、一張椅子的照片和一張印著辭典上對“椅子”一詞的解釋。實體存在,一個形象,和詞條解釋三個不同的形式都指向我們大腦中對“椅子”的概念(關於這件作品的論述或創作原因,暫不贅述,感興趣想深入瞭解的可以上網查)。即使對於藝術家而言,在創作之前要有自我學科系統的建立才能敢在創作之前,就確定自己做的就是藝術品,這是必要的職業要求。講笑話之前你得覺得它算是個笑話,能不能逗人笑看自己的語言功力,和對方的接受能力。

所以,或許一件藝術品其實是喚起觀眾對藝術品的概念。


透明流動虛無


先有色情。原始得目的並不是什麼藝術。只是上流社會給自己齷齪加上一個美麗得修飾


上下85


歷來都是隻有藝術品。藝術概念是說教。藝術是因人因地因時因事因境因機因情因景而異而變化多端的天賦展示表達。不是理論教條總結。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是人類文明創造。有天賦才算藝術家。藝術是心靈感應。靈感源於生活實踐。反覆實賤反覆思考熟能生巧,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藝術品。沒有天賦天才,藝術只是手藝和技術。


夢遊196144962


先有作品,品出味道了,才稱藝術品。


趙日金141


這是一個簡單的哲學問題。以繪畫雕塑為例,原始人類只是純粹模寫然,根本沒有帶什麼藝術概念。但不能否認,這些作品所具有的藝術性。認識的昇華,才形成概念。才有後來的藝術分類,技巧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