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电影叫好电影?

飞魔电影


最直接评判电影的好坏,可能就是从视频网站看影评和评分以及评价,绝大多数是可以证明影片的质量,其次电影本身的表达和观赏之后的体会,才是你对于电影真正的评判!

以及好的电影应从多方面分析,好的拍摄内容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直观表达出风格基调、人物内心和主旨内涵,给人以最直接的体会!

好的剧本剧情,好的演员演技,好的导演编辑,成熟的摄影和后期制作决定了整部电影的价值,一部影片是否可以影响你的一生,或者为此做过一些改变

关注超级无敌电影君,我们一起聊电影


超级无敌麻辣电影君


不请自来,作为一个资深影迷、剧迷和影视从业者,我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解答这个问题,具体回答如下:

首先要明确:电影和电视剧集是艺术的下属分类,通俗点就是电影和电视剧集都属于视听艺术。

其次我的答案是: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并没有统一客官的评价标准(理由如下)。

为什么没有统一客官的评价?

如上所述,电影是一门艺术,一部电影就是一个艺术作品。那么什么是艺术作品呢?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具像化的产物,所以艺术作品是很主观的东西,电影(包括电视剧集、摄影、画作、建筑等)也是这样的产物,所以很难对一个主观的产物制定统一客官的评价标准。下图是意大利画家乔尔乔内最成功的作品:入睡的维纳斯;对于这幅传世之作,或许有人只看到了表面,有人既能看到人体美也能感受到乔尔乔内突破世俗的魄力和自然景色的美,电影也是这样。

同一部电影,为什么有的人觉的好看而有些人觉得不好看呢?

这就涉及到电影(艺术)欣赏的另一个特征:主体性;

中国有接近14亿的观众,每个人审美素质会因个人的经历、学历、家庭背景、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换而言之,审美素质不在一个层次上,那对于同一部电影(艺术作品)的观感自然不同。例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在1995年的香港被认为是大烂片,但被如今的我们捧为经典,为什么呢?因为在20世纪90代的香港,观众的思想还是停留在早前邵氏公司出品的那种正统的西游作品阶段,观众不能理解电影对《西游记》的另类解构,伴随着人们生活的现代化和思想眼界的开阔,《大话西游》逐渐被更年轻的一代观众接受,口口相传,便成了经典,或许《大话西游》本来就是为未来的我们而拍的。

是否值得走进电影院可以有以下参考

1、最直观的就是看口碑

虽然每个观众的审美水平都有个性化的差异,但我们可以选取和自己审美在同一水平线的观众的评价作为参考,例如同学、同事和朋友的意见。关于豆瓣评分是否能作为参考,我的建议如下:刚上映影片的豆瓣评分不具有参考性,因为豆瓣评分没有门槛,可能会有竞争对手的水军恶意刷分;参与评价人数超过10万以上的影片评分具有参考性,7.0以上的影片能算是佳片。2017年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豆瓣有466827人参与评价,评分9.1,超越10亿的票房证明《摔爹》确实是一部佳作,值得此分。

2、票房也能最直观的反应影片的质量

2017年暑期档的《战狼2》,累计票房突破56亿,事实证明其电影质量确实为上品,所以票房的增长速率也可以作为电影是否好看的参考。

以上是基于专业角度的回答,如有不同看法请评论留言讨论,如果你有关于电影或艺术的相关问题,也可以关注我,邀请我回答。


漫影像


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个人觉得:

一部电影分两个方面去感受!一是客观,二是主观。

客观:电影从配乐,到画面从直观上给人带来的听觉或者视觉享受。简单的举个例子。当初李安导演的《少年π的奇幻漂流》,上映观看的最直观感受就是,身临其境。震撼到我的心灵。人总是首先感受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

主观:然后再到主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对艺术欣赏的评价。个人觉得,一部好的电影,必定会带给你正面的影响,或者不一样的感悟,或者开心的心情,或者久违的沉思。从内心深处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但是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想预知其是不是好电影,再去观看。本人的建议的渠道是1、豆瓣评分,这个很靠谱。根据豆瓣的评分,让我看到了很多精品电影,电视剧。比如《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等。2、靠谱的电影微信公众号推荐,比如《电影铺子》3、喜爱电影的朋友推荐。

最后,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就是自己喜爱的电影,收获满满的电影。别人的评价只是参考,自己没有喜欢,收获。再好的电影对自己来说也是一部平庸的电影。


刀卦


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个电影有点沉重。说之前先给大家看个数据:1991-1995年,国家公布获解救的被拐女性人数为80555人!人口拐卖问题一直是早些年避之讳谈的话题。发生地点大多在农村,因为贫穷愚昧与外界隔绝,造成了这种地域化文化的极度偏差。在那个年代,不只是法盲,盲的还是人心!

盲山 (2007)

影片开始

《盲山》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主要讲述的是女大学生被拐卖至深山老林多年后被解救的故事。这是导演李杨继《盲井》拍摄的第二部反映社会题材的电影。电影一度入围“第60届戛纳电影节提名”,在国内也荣获多次大奖。据导演透露在拍摄《盲山》时经费不足房子都抵押了。

《盲山》也是影片中女主黄璐的处女作。影片中她的精彩表现震撼了很多人。她是跟颜丙燕齐名的女演员作品不多但都是佳作。最近她在《演员的诞生》节目亮相,演绎与《盲山》相似的题材电影《亲爱的》(赵薇),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

她叫黄璐,请记住她。

黄璐电影《推拿》

早在处女作《盲井》中,导演李杨就用行动告诉我们:他用镜头对准的是中国社会底层最深处的百姓和真实!他也确实做到了,在“双盲”两部作品中都深刻给我们警示。《盲山》无论在剧情和启示方面都张力十足,国产电影有这样的佳片,也是感动!

《盲山》女主

《盲井》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22的女大学生白雪梅(黄璐)因为刚毕业处世未深被人骗到深山老林,卖给村里光棍黄德贵做老婆。不甘心和恐惧的她拼命反抗想逃出去但都没有成功。她失去自由,但她仍没放弃逃出去的决心。几年后雪梅生下了孩子家人也放松了对她的警惕,终于让她有机会逃出去。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她终于逃出了这个地方,但是她的孩子,却永远的留在那.....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村里人的愚昧无知.村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娶不到媳妇,最怕的也是打一辈子光棍。所以就造成了拐卖妇女这一恶习。

黄德贵一家认为白雪梅是花7000块钱买下来的就该是他们家的人,“要走可以你把7000块还我!”从这句话更体现旧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妇女被当作商品买来买去。影片这一情节令人发指又无不惋惜雪梅命运的惨淡。片中德贵母亲也多次劝雪梅“认命,这就是女人的命”。也能看出旧时代女性的无奈和麻木。

黄德成与白雪梅初次见面

影片中另一大看点就是黄德贵表弟黄德成,他是小学教师是村里文化最高但也是最虚伪的人。表面上是个受人尊敬的老师但却垂涎雪梅的美色。他利用雪梅心存一丝逃出来的希望来解决自己的私欲。这种可怕文化人的“心盲”也被导演很好的体现出来。更讽刺的是最后雪梅和黄德成“事发”被捉黄德贵父亲仅要求赔钱了事。这也更好体现那时女性地位的低下。

片中还有一次是雪梅与杂货店老板的“交易”。为了能逃出去,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也不顾道德。她已默认自己像商品那样卖来卖去,在这种“文盲”和“法盲”的深山老林里,她还是丧失了最终的底线。也许是无奈也许是屈服。但看了之后都挺难过的。

村长包庇村民

剧中还有一处讽刺的是村里的孩子在课堂上读的是圣贤之书儒学,在这个连法律道德都不顾的村庄,即使孩子被灌输“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话,在家长都不以身作则的情况下,在这个乌烟瘴气的村庄,孩子的教育又能好到哪去,到头来只会更多这样的“心盲”。剧中村长仗着“山高皇帝远”任由村民胡作非为。同时在收猪费的情节也能看出村长利用私权收敛钱财。试问连父母官都这样,下面的百姓又怎会端正。

学生上课

影片最震撼的还是最后警察来接走白雪梅,村民敢拦警车抓警察。甚至当警察拔枪黄德贵还大声嚷“开枪啊,朝这打”。在这种野蛮无知的村庄完全不顾法律。警察也知道贩卖人口是犯法,但也只是对村民说说。影片拿捏最稳的就是把“法盲”深入情节中,村民这种胆大妄为也许就是警察的不管不顾和害怕滋事所致。

片中还有一个片段是村里领导来视察,村主任警告大家“谁要是败坏村名声就弄死他”。这种阿谀奉承也间接体现官场黑暗,上梁不正下梁歪。导演对“盲”的解释是“眼睛死掉了”,但在这,死掉的又何止是眼睛。

片中黄德贵跟警察动手

影片最后打出了一行标语。这大概是看完电影最欣慰的地方了。导演以不是一个悲剧的结尾做结局,但也并没有体现什么。尽管妇女解救了,但大山深处的“文盲”、“法盲”又该如何拯救。那些“愚昧无知”及渴望走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又如何解救。有多少人在读着心灵鸡汤的同时愿意从温室中探头出来,看看那些仍然贫困致极的大山深处呢?这是导演所表达的,也是我们想问的!

《盲山》结局

影片着重探讨的还是人性的丑恶。当那个给了雪梅希望的邮递员却是和村民沆瀣一气时、那个敢怒不敢言的客车司机和售票员。看到这些令我们心酸。当然影片中也有温暖地方,那个渴望求学的少年李青山帮助雪梅逃出去那一刻,让人重新看到希望,这个发生在孩童身上的觉悟,也让我们坚信,人性也是有善的。

女主对未来充满希望

《盲山》其实还有一个海外版,一开始知道的我也是很惊喜。情节改动的不是很大删减了 一些露骨画面但却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警察和父亲找到了雪梅,警察在村民的压力下离开,而父亲也无法救走雪梅。在父亲和黄德贵的厮打中,雪梅举起了菜刀,重重地砍在了黄德贵身上。影片结束,这个结局给了我们一些惊喜。深知法律的雪梅知道杀人犯法却宁愿十年牢狱也不愿呆在这个喘不过气的深山。也让我们看到女性角色在压迫中反抗不屈服的态度。海外版也值得一看

《盲山》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真实令观众大呼过瘾,也使得更多的人关注“拐卖人口”这一社会现象。只有重视,才会改变!感谢李杨,感谢黄璐,为我们奉献一部佳片。


波老师看片


看过将近3000部电影,说一下对电影感悟

本文立足于大众的角度,妄自猜测观众喜欢的电影有什么共性,希望对电影评论有一丝帮助。

猜测1、这电影让观众很有感触,看完电影后能够思考一些事情,或许人生、或许爱情、或许过去等。例如《霸王别姬》《肖申克救赎》等


猜测2、这电影看完后让人不由自主的喜欢或者恨里面的某一个人,也叫代入感特别强,能给观众一种别样的观影感受。例如《泰坦尼克号》《蝙蝠侠前传》

猜测3、这电影场面特别宏达,视觉效果一流,观众看电影很享受,能够挑起你内心中某一处神经。例如《变形金刚》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

猜测4、电影很搞笑、很吓人,让你忍不住一直笑或者让你很害怕。例如《夏洛特烦恼》《小丑回魂》等

猜测5、电影讲述的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事情,不求华丽只求真实《1942》《南京大屠杀》等

猜测6、电影教会你很多东西,有可能是怎么去爱一个人,也有可能是怎么去交朋友、怎么对待社会等。例如《我可能不会爱你》《蚯蚓》等


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一部电影能够引起你的情绪波动(积极的),这就是好电影。


上述6种猜测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一种电影不可能只给你一种感受,真正优秀的电影就是不论你从那个方面去评论它,它都是优秀的。


九思电影


作为一个资深影迷,一个电影好不好,个人觉得如果从专业角度来看,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任何一部伟大电影的诞生的起源都是想讲一个好故事,没有想怎么从专业角度打动观众。电影是反应人性的,所以好的电影能够让人体会人生百态。


电影好不好首先看电影讲的这个故事是否精彩完整,角色性格是否突出,台词是否有魅力。这就与剧本有关了,所以,好电影的第一步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剧本。姜文九几年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其成为华语电影鬼才,剧本源自王朔朔爷的《动物凶猛》,张艺谋的【红高粱】拿了国际大奖无数成为国际名导,剧本是莫言亲自改编其同名小说《红高粱》,随后张艺谋又拍了【活着】,达到其艺术生涯的高峰,剧本源自余华同名小说《活着》,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成了引领内地电影市场的贺岁片,剧本也是王朔写的。所以好电影的第一步是优秀的剧本。


第二,电影的风格。风格很重要,好剧本是有限的,新导演或者资历不深的导演是很难拿到非常优质的剧本的,但是没有好剧本,一样可以有好电影,电影风格就显得特别重要。王家卫的电影无论是画面还是台词风格,已经自成一派,文艺片电影里面,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已经在不少电影学院成为了一个类别专门学习。昆汀的电影风格那就更不用说,你很难用普通电影的角度去评判,但是看的时候确实是津津有味的。还有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自成一派。当然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影尚还在没有过质量这一关,所以风格谈不上了,能把故事讲好我们观众就要知足了。风格电影主要是针对天才型的导演来说的,这类导演通常高产并且影片质量能稳定保持。


第三,电影的题材。经典电影有两个题材是最让人产生共鸣的,一个是爱情题材,诞生了非常多的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两小无猜》《梅子鸡之味》等等,为什么爱情题材最能让人产生共鸣,那是因为现实中的人们都向往爱情,但是很少有人获得爱情,但是能够在电影里面看到真正的爱情是很能触动人内心的。一个是现实题材,不是仅仅说现在的,以前发生过的也算。现实题材讲的是矛盾,这个矛盾拍好了,这部电影就能触动到人,比如《我不是药神》《唐山大地震》等。


其实以上说的三个方面对于好电影来说要求有点高了,第四点评判是不是好电影就从比较基础的方面判断了。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符合人性,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是否讲好了;演员演得好不好,好的演员可以带活一部电影,烂演员台词都背不好怎么可能演好电影;最后故事打不打动人,电影就是讲故事,讲完之后观众没有感觉不喜欢没看懂,那就很难说上是一部好电影。


最后,每个人评判标准不一样,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也不一样,我个人看一部电影,如果打动我了,我就觉得是好电影,没有打动我,哪怕是昆汀拍的,我也不会觉得是好电影。


关注乐活健康圈,更多精彩好文等你看~


乐活健康圈


其实一个电影很难单纯的用好或者坏来评价,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这部电影是否成功。毕竟电影这种东西,制作出来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观众。就像吃东西,千人千味,各有所好。其中的咸淡与否,百般滋味,尽皆需要观众自行判断。

我个人是不提倡告诉别人一部电影哪里好,又好到什么程度。电影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一个小故事,不同的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周边环境,人生轨迹从故事里读出属于自己的情怀。

所以,很多时候,一些真正粗制滥造,前后矛盾,剧情塌陷的电影我会提醒身边的人小心一点。除此之外,都是抱着鼓励的心态去让朋友们多去尝试。毕竟,别人的衣服再好看,自己的衣服穿起来才合身。久病成医,只有去不断的尝试,心里自然而然就会有一条线来分割所谓的好坏。也希望所有的观众都能在自己的故事里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野生放映员


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这个问题其实简单,回答起来却有些难。票房和评分当然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毕竟受众才是电影生存的土壤。你不能完全自嗨,而不顾别人的感受。那么除了票房和评分之外呢?————个人感触~!

什么是个人感触呢?简单闻言就是你看完这部电影给你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视觉上的震撼、情节的反转、内心的思考、社会问题的反思、人生际遇的联想等等等等.....这就是个人感触,除开口碑、票房、评分这些他人或者外界给与的标准,就自己而言,这就是好电影的标准。

《小鞋子》是伊朗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也是公认的好电影,他有什么优点呢?给人的个人感触是什么呢?

1、对生活不易的感触,电影的剧情是由两兄妹的一双鞋子而开展的,也许在我们看来一双鞋子并不算什么,可对他们而言却是生活的重担,哥哥为了一双鞋子必须跑第三名,甚至还得计算好名字,不能多不能少只能第三名才可以得到一双鞋子。以至于最后哥哥在跑步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时,才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获胜的失败者

2、伊朗社会问题的投影,在片中不难发现伊朗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男主只能仰望和羡慕富人家的孩子。

3、感情的牵扯,无论是电影中兄妹之间还是父母之间,我们都可以看到那纯粹的爱,也许是生活的贫困让他们一无所有,只能用爱紧紧拥抱。这也让我们在悲伤的寒冬中能用仅存的一点爱取暖。

就个人感触而言,《小鞋子》这部电影让人百看不厌,相信大家也会有自己的感动。


玩风波


不请自来,作为一个影迷和剧迷,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我的父亲是超级电影迷,为了可以获得极致的观影感受,花费巨资在家里安装了家庭影院,就是那种带5.1杜比环绕音响,和全套家庭电影投映影设备的家庭影院。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大部分假期时光,都是在观影中度过。当然看的电影也比较杂,各种类型都能欣赏。

从我看了不下千部的电影中,好电影,就是能有那一个镜头深深烙印在你的心灵深处的,触发你内心深处的那一声共鸣。


比如我,不论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瑞德和安迪在沙滩边相见时的相识一笑,还是拯救大兵瑞恩中诺曼底滩头的机枪扫射。都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烙印。在我看来这便是好电影。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的衡量好电影的标准都不同。有的人喜欢票房冠军,有的人喜欢奥斯卡获奖电影,等等。

总归,能让你觉得开心,觉得有所思,有所感悟,有所启迪的,能让你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中暂时脱离出来的,那便是好电影。


讲讲关于电影那些事


一部电影到底是不是好电影,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

第一,它在使用电影语言的基本面是要合格的。

所谓电影语言,是指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这么说有点太官方。简单来讲,我们把电影比作讲故事的一种方式,那么书籍就是通过文字来讲故事,而电影则是运用镜头、声音、光影、构图、音乐,将一切可视听化的内容纳入其中,并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台词等等,加以特殊的剪辑方式把整个故事呈现出来。

所以,一部好的电影,它在镜头的景别、运动、角度等各个方面来说一定是成熟的,对色彩、光线的搭配调试一定是符合电影所要表达的风格基调、人物内心和主旨内涵的,对构图的设计也一定遵循这样的考虑。

在演员上,他的演技一定是能够充分进入角色的,这一点小鲜肉肯定不行。在剪辑和叙事上,要把握好技巧和节奏。在配乐上,当然也尤为重要,情景交融,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必须的。

第二,它在电影语言之外的文学、思想、政治、情怀等方面要有探索和深入。

一部爆米花的浅薄娱乐类影片,是断然不能称得上是经典作品的。

至少也得像《消失的爱人》那种,将人性内在的阴暗扭曲进行很好的呈现,达到一种直击内心的效果 。

在情怀上,如《猜火车》表达了年轻人对世界规则的抵抗和抛弃,《荒野生存》则照耀出理想主义者对蝇营狗苟、道貌岸然的文明厌恶。

在思想政治上,如《浪潮》中对极权的反思,《肖申克的救赎》中对追求自由的刻画。在人文上,又如《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影片对战争的控诉,和美好人性的渴望。

总之,好的电影既要在电影语言上足够一流,也要在内涵深度上有所建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