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養龍司鎮高硐村:老鄔種的刺梨掛果啦

今年,他家15畝刺梨初掛果,摘得鮮果2000多斤,毛收入5000多元。嚐到甜頭的鄔忠仁很快就做出決定,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將剩餘5畝地全部種上刺梨,併購買了2頭肥豬、3頭豬崽,主動向村裡申請退出貧困戶隊伍。

息烽养龙司镇高硐村:老邬种的刺梨挂果啦

2012年,因老伴患腰椎骨結核病,鄔忠仁曾四處籌錢,攜老伴到貴陽、遵義、息烽等地求醫治病,花去醫療費20餘萬元,欠下債務10多萬元,一家人陷入貧困。

鄔忠仁家裡有20畝地,種的都是玉米、辣椒、蔬菜等傳統農作物,除去種子、肥料等成本,最終剩不下幾個錢,再加上老伴每月200多元的藥費,更加重了家庭負擔。

2016年,養龍司鎮引進了貴州引力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在高硐村種植刺梨3000畝。

在該公司帶領下,鄔忠仁毫不猶豫,將自家的大部分土地種上了刺梨樹。

“跟著公司幹,不用自己掏錢,更不用擔心市場問題,大家都很樂意。”鄔忠仁樂在心裡。

為帶動更多百姓參與刺梨種植,養龍司鎮黨委通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遠程教育、板凳會等形式,與群眾暢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好處,分組逐戶動員,再整合推進。算清刺梨種植增收賬,打消群眾顧慮。

息烽养龙司镇高硐村:老邬种的刺梨挂果啦

公司總經理洪玉波對刺梨管護進行技術指導

“群眾最關心的還是利益聯結機制。”貴州引力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玉波介紹說。

為了形成企業、村集體、農戶抱團發展、利益共享的發展佈局,該村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群眾用土地入股,並負責按標準統一栽種,佔收益的70%;公司免費提供種苗、肥料,負責技術把關、田間管護、市場銷售,佔收益的20%;村集體負責發動群眾、協調矛盾糾紛,佔收益的10%。

鄔忠仁算了一筆賬,他家20畝刺梨在2020年全部達到盛果期,平均每畝地種植刺梨90株,每株產果30斤,按照每斤2.3元的市場價格計算,每年產值將超過12萬元。“同時,我還擔任貴州引力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管護員,每年有7200元工資,刺梨全部投產後,一年就可以把債務還清。”

今年,鄔忠仁將電話資費從以前的無保底消費換成每月98元的無限流量套餐,每天在網上學習刺梨種植、管護、市場營銷等知識,隨時將所學所想微信朋友圈,與其他農戶和公司管理人員一起學習。

息烽养龙司镇高硐村:老邬种的刺梨挂果啦

高硐村種植的刺梨

“刺梨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D、氧化物岐化酶等多種營養成分,鮮果可製成刺梨精粉、濃縮汁、原料藥、刺梨酒、護膚類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好。”談到刺梨,鄔忠仁儼然成了半個專家。

如今,像鄔忠仁一樣,在高硐村積極參與刺梨種植的農戶達358戶1392人,共計入股土地2975餘畝,實現11個村民組產業全覆蓋。

“初步估算,到2020年,高硐村刺梨全部掛果後,刺梨年產量預計達400多萬斤,年產值800萬元以上。”養龍司鎮黨委書記韓遠勤介紹說。

養龍司鎮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總體要求,今年引進12家經營主體,在全鎮17個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鎮完成產業結構調整1.63萬畝,帶動1490餘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其中低收入戶172戶,實現全鎮所有村產業全覆蓋。

息烽养龙司镇高硐村:老邬种的刺梨挂果啦

刺梨

今年以來,息烽按照“3+N”產業發展模式,以葡萄、吊瓜、刺梨為主導產業,茶葉、柿子、李、柑橘等為特色扶貧產業。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2.91萬畝,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01%。

主辦:息烽縣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