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厥-短暫性意識喪失

暈厥,又稱昏厥,是一過性全腦低灌注導致的短暫性意識喪失,其特點是

突然、短暫和自行完全恢復。典型的暈厥發作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0秒,少數可持續數分鐘,患者可有抽搐發作。由於暈厥多事一過性發作,且發作後不留後遺症,常不能引起患者重視,少數患者在發生了外傷或骨折才就診,而引起暈厥發生的病因可能是由於心血管系統和(或)神經系統的致病性病變所致,應引起足夠重視。

常見病因

神經反射性暈厥

晕厥-短暂性意识丧失

神經反射性暈厥是導致暈厥的最常見病因,主要包括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頸動脈竇性暈厥、情境性暈厥等。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以青年女性、體質虛弱者常見。誘發因素包括情緒改變(激動、恐懼、焦慮)、急性感染、創傷、劇痛等。在疲乏、飢餓、妊娠、高溫、通風不良及各種慢性疾病情況下更易發生。

頸動脈竇性暈厥

突然轉動頭部或衣領過緊均可刺激頸動脈竇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導致血壓一過性下降而發生暈厥。頸動脈竇反射過敏多與頸動脈硬化,近頸動脈處外傷、炎症與腫瘤壓迫,以及應用洋地黃或擬迷走神經藥物有關。

情境性暈厥

此類暈厥多見於青年男性,偶見於老年人。是指特定情況如排尿、排便、咳嗽、站立等相關神經介導的暈厥,亦可見於創傷後應激綜合徵患者。

直立性低血壓暈厥

晕厥-短暂性意识丧失

直立性低血壓又稱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多於平臥位或者久蹲,突然站立出現血壓急速下降,腦灌注不足導致短暫意識喪失。

心源性暈厥

晕厥-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源性暈厥為暈厥原因的第二位, 也是危險性最高、預後較差的一類暈厥。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導致的暈厥和器質性心臟病所致的暈厥。

心律失常導致的暈厥

各種原因(包括藥物)導致的心動過緩(心率<40次/分)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率>130次/分)均可引起急性腦缺血而發生暈厥。

器質性心臟病導致暈厥

心臟瓣膜病、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左心房黏液瘤、細胞壓塞等均可導致暈厥,而且某些器質性心臟病可導致猝死。

臨床表現

一般來講,典型的暈厥發作的臨床表現可分為發作前期、發作期及發作後期。但是,對於心源性暈厥來講多無發作前期症狀而直接進入發作期。

典型的暈厥發作:

晕厥-短暂性意识丧失

發作前期:部分患者暈厥發作前可出現頭暈及周身不適、視物模糊、耳鳴、面色蒼白、出汗等先兆。此期,患者採取頭低足高位姿勢,常可阻止暈厥發生。

發作期:突然出現意識喪失,個別暈厥可伴有四肢陣攣性抽搐、瞳孔散大、流涎等。發病迅速、發作時間短暫,大多意識喪失時間不超過20秒。

發作後期:患者甦醒後定向力和行為隨即恢復正常。老年人可有一段時間處於意識混亂、逆行性健忘,甚至嘔吐和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有明顯乏力,少數患者可因身體失控而發生外傷,以頭部損傷較多見。

心源性暈厥發作:

發作期:突然意識喪失,大多在1分鐘以內,出現面色蒼白,呼吸深慢,或出現嘆氣樣呼吸,甚至呼吸、心臟停搏;

發作後期

:意識恢復後表現為面色蒼白、大汗、四肢冰冷、極度疲勞、嗜睡等不適。

應對及處理

1.立即將患者置於平臥位,雙足稍抬高,鬆解衣領及腰帶。

2.保持呼吸道通暢,將頭偏向一側,保持周圍空氣流通,保證腦組織有儘可能多的血液及氧的供應,避免腦功能損傷。

3.對於心源性暈厥等病情危重患者,應積極進行現場救治(如心肺復甦等)並撥打急救電話。

4.老年人暈厥發作時,要注意頭外傷和肢體骨折的發生,當老年人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神志不清時,應立即讓患者蹲下,再使其躺倒,以防跌撞造成外傷。

中國科協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普傳播專家團團長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 醫學媒體聯盟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科普分會會長

北京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會長

晕厥-短暂性意识丧失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中華醫學科普聯盟”獨家用稿,

[email protected]

並轉發我們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