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大夫:手把手教你讀懂心電圖!

田颖大夫:手把手教你读懂心电图!

心內科醫生有個探案“法寶”——心電圖。

這項簡單、無創、經濟的檢查,在心律失常的診斷與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做心電圖,最好在心慌發作時

“等心慌好了,再去做心電圖”是患者的常見誤區。

心律失常多具有間歇發作的特點——即心慌、胸悶、憋氣的表現常在某種情況下發作,經過一段時間可通過用藥或休息自行緩解。

心慌等症狀一旦緩解,再做心電圖,通常就是完全正常的了。

判斷心率快慢?看“大波”!

正常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鐘之間,即心電圖上兩個“大波”之間的距離在3~5個大格之間。

當做完心電圖以後,我們可以自己初步看一下心率快慢:

若兩個“大波”之間的距離<3個大格,說明心跳過速

田颖大夫:手把手教你读懂心电图!

正常VS房顫(心跳過速)

反之,>5個大格,說明心跳過慢。

田颖大夫:手把手教你读懂心电图!

房室傳導阻滯,心跳過慢

由“大波”的“胖瘦”,初步判斷危害大小

常常有人發作心慌以後會非常擔心,不知自己的心慌是否有危及生命的風險。

暈倒了?高風險!

通常如果心動過速發作時患者出現血壓下降、意識喪失等情況,那此種心動過速一定是風險大的,需要緊急處理。

沒暈倒,看“大波”!

若無上述情況,當心動過速發作時做個心電圖可以初步判斷心律失常風險的大小。

簡單的判斷方法是,比較未發病時的心電圖與發病時的心電圖判斷心電圖上的“大波”是不是“由痩變胖”了:

大波都“瘦”

風險不大

如果兩份心電圖的“大波”前後沒有變化,都是“痩痩”的,我們稱之為“窄QRS心動過速”,這種類型的心動過速多數是風險不大的。

田颖大夫:手把手教你读懂心电图!

室上性心動過速,風險較小

“由瘦變胖”

風險較大!

若“大波”“由痩變胖”,我們稱之為“寬QRS心動過速”,此種類型的心動過速多風險較大,建議您儘快到專業電生理醫生處就診。

田颖大夫:手把手教你读懂心电图!

室性心動過速,風險較大

“大波”的“胖瘦”,還能判斷病灶起源

窄QRS心動過速通常起源於心房或心房與心室交界區,寬QRS心動過速則常常起源於心室。

醫生可根據心電圖判斷心動過速的起源部位,進一步確定患者是藥物治療好還是消融手術好。若需要手術治療,根據心電圖判斷心動過速類型,決定術前需做的檢查,決定手術消融方案。

覺得不錯,請分享和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