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狮子山汉兵马俑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其西侧300米处。它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

徐州狮子山共发现兵马俑坑六个,一、二、三号坑东西向平行排列,四号坑在一、二、三号坑东端,五、六号坑为骑兵坑,因地势较低,现已建成水下馆。其中以、二号坑以清理兵马俑两千多件,三号坑未清理。一、二、四号坑出土兵马俑2300余件,均为陶质,且有彩绘,但多数已脱落。陶俑的种类繁多,有车兵俑、步兵俑、骑兵俑等。

1984年,几个玩耍的孩子无意间发现了一些小人头。考古学家王恺带领队伍来到狮子山进行挖掘,出土了一些外形像人的陶俑。他经过推断,认为是汉代的东西。并且这些陶俑的总数达到四千多个,他认为这是兵马俑。

1991年7月,汉兵马俑坑的主墓即狮子山汉楚王墓被找到,1994年——1995年被发掘清理。1996年,狮子山汉兵马俑坑与狮子山汉楚王墓一起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楚王墓群。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遗址性博物馆。1985年5月在兵马俑坑发掘的基础上建馆,9月建成,10月1日开放。

兵马俑坑计有东西向步兵俑坑3条,间距5米,各长28米。坑口宽2.2米,底宽1.1~1.4米,深0.4~1.1米,南北向警卫俑坑一条,位于3条步兵俑坑之东约 5.5米,坑长26米,宽1米,深0.15~0.40米。骑兵和战车坑两条,位于3条东西俑坑之西北125米,其一于1981年损坏,其二东西长12.5米,宽 3.5米,深0.4~0.6米,俑坑距现地24米余。

俑皆陶土烧制,青灰色,计有马 4匹,官吏俑1件,余为甲胄俑、跪坐俑、盔甲俑、发辫俑、发髻俑、弓弩手俑及持长械俑等。俑身涂粉,局部绘朱。从形制、质地、服饰等特点分析,为公元前1世纪作品,约当西汉景、武之际。

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史书记载,汉代的兵役制度规定,年满18~55年的成年男子,必须服两年兵役,这样队伍就会有不同年龄的士兵,可谓老、中、青三者的有机结合。汉代的雕塑师以生活为蓝本制作出的这些陶俑,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资料,而且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以拙朴中富有含蓄、更加耐人寻味的艺术手法,为人们留下永恒而美丽的篇章。

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博物馆名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代画像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兵马俑文化地层简介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复制地层图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兵马俑遗址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三号坑:大小形制与一、二号坑基本相同,前为站立步兵俑群,后为跽坐式车马俑。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二号坑:东西长27.5米,坑口宽2.2米,坑底宽1.4——1.6米,前段为站立式步兵军阵。后段为跽坐式车兵俑。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一号坑:东西长27.7米,前段为410件步兵陶俑组成,后段为510件陶俑,由车马、军吏、和步兵俑构成的指挥机构。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出土陶俑(一)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出土陶俑(二)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陶俑遗址状况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出土陶俑(三)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出土陶俑(四)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出土陶俑(五)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出土陶俑(六)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出土陶俑(七)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字图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军成立厅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复制兵马车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宝马图石刻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成立厅陶俑像(一)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成立厅陶俑像(二)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代铁剑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西汉时期的头盔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西汉楚王的铁盔甲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复制穿盔甲的士兵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画像石(一)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画像石(二)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代战车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刘邦的大风歌石刻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司马迁的高祖本记录篇段石刻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王出行图塑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