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紓困基金到位:拆雷,紓困,馳援民企渡難關

連日來,各路紓困資金加速進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8日,券商、險資以及各個地方政府成立或擬成立的紓困專項基金規模超5000億元。截至11月28日,券商支持民營企業系列資管計劃落地規模超700億元。隨著紓困資金的逐步到位,股權質押這顆“雷”將得到有效緩解及排除,A股市場股權質押風險將逐步降低。

5000億紓困基金到位:拆雷,紓困,馳援民企渡難關


紓困基金:“救急不救窮”

紓困基金並不在基金產品的分類中,這一概念最初被廣泛運用於歐債危機期間,是指歐盟對成員國的救助基金。在浙江等地出臺救助政策之後,各地方政府和券商、保險等機構相繼設立了專項資金或發行相關工具,幫助化解上市企業及其大股東的流動性困難,緩解股質困境,紓困民營企業。自此,市場稱這些專項資金為紓困基金。

從10月中旬起,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難題開始受到高層關注,地方政府以及金融、財政、司法等部門都相繼開會併發佈政策、細則以及紓困基金計劃,全力幫助上市民企渡過難關。

目前國資參與紓困上市公司有五種常見方式:

1.國資協議受讓上市公司股份

2.國資參與上市公司定增

3.國資重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4.國資通過向實控人借款、受讓股票質押債權等方式為公司或實控人紓困

5.債轉股、債權債務重組、授信擔保

紓困基金的運作方式主要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二級市場投資等方式承接國家支持發展的行業裡具備增長潛力但存在股票質押風險等流動性問題的上市公司股票。一般來講,基金運行投資人主體享受全部投資收益,預期投資回報率不低於年化10%。後若無法收回投資本金並獲取預先約定的固定收益率則要求出讓方補足相應差額,綜合回報率不低於年化8%。

紓困基金是一種政策信號。紓困基金的作用有兩方面:“救急不救窮”,即便是紓困基金還是要選好的企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還是要回到對公司基本面的優化,否則的話,紓困意義不大。

5000億民企紓困基金到位

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廣東深圳、四川成都相繼宣佈設立紓困基金,涉及規模570億元。

繼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後,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在地方相繼落地。

11月1日以來,廣東、江蘇、浙江等十餘省份密集發佈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減負規模累計達萬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廣東等至少13個省份設立了紓困基金,馳援上市企業。各地紓困基金規模基本在幾十億元至上百億元不等。

10月16日,北京海淀區屬國資和東興證券發起設立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展基金,基金規模100億元,首期20億元已完成募資,通過受讓不超過上市公司總股本10%的股權,幫助民營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等。

此前,北京市推出一批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紓困的硬招。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問題,建立了“股+債”的支持方案。市、區和社會資金基金共同建立總規模超過350億元的紓困“資金池”,支持上市企業開展股權融資。

11月16日,河北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中信建投證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河北省上市公司新動力紓困基金,以幫助省內民營企業、民營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紓解股票質押及流動性風險。

11月15日,山東省國資委表示,山東國惠、中泰證券將聯合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約40億元的資本市場紓困基金。

另據統計,除省、直轄市外,地方也在積極設立相關紓困資金。蘇州市擬設立總規模不超過25億的專項基金;汕頭市設立規模50億元專門投資基金,紓困當地上市公司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東莞市金融局計劃成立“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基金”,這是由政府引導設立的首隻主要面向東莞上市公司的基金;在珠海市政府支持下,珠海基金、鯤鵬資本等金融投資機構近日也召開了閉門會議,擬共同發起設立“粵港澳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馳援母基金”,首期規模為100億元;中山市將通過成立上市公司救助基金的方式為上市公司提供資金“活水”,該基金規模將在50億元左右。

本輪紓困行動中,券商表現積極。中證協披露,截至11月23日,又有15家券商簽署了《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資產管理計劃發起人協議》。

統計顯示,目前26家券商累計出資規模達440億元。截至2018年11月23日,已有15家證券公司共成立了16只系列資管計劃和1只子計劃,出資規模總計315.91億元。

中證協表示,部分券商管理的系列資管計劃已完成首筆出資,切實紓解了民營企業及其股東的流動性困難。

截至目前,保險業已有5只目標規模共780億元的專項產品設立。密集設立紓困專項產品後,保險機構正著手推進首期投資落地。這意味著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的保險資金大規模地進入市場。

5000億紓困基金到位:拆雷,紓困,馳援民企渡難關


民營企業仍需苦練內功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已經有55只個股獲得“紓困基金”馳援。其中,24家上市公司以質押融資的方式獲得地方政府救援。受益於紓困資金,A股股權質押“排雷”進展順利。全市場質押股數6424.93億股,較10月底減少5.4億股,結束了2018年以來單月持續增長態勢。

客觀地看,當前股權質押風險仍然處在高位,紓困基金等只能提供短期幫助,長期還需要大股東嚴控槓桿風險。

目前來看,民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仍然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那些無法獲得央行支持、享受政策優惠利率的中小銀行來說,貸款成本高、風險大。這主要是因為小微企業融資額度低,盡職調查難度大,金融機構的貸款收益往往無法覆蓋資金成本。

小微企業風險高,對風險作出評價的成本也很高。從資金的提供方(銀行)到資金需求方(中小微企業)之間,存在風險評估定級、定價的問題,而當前市場上,缺少這類第三方評估機構。

目前,融資市場從風險等級低的債券投資到風險等級高的VC、PE投資之間存在巨大裂縫,市場缺乏與優先劣後各級企業相匹配的不同風險級別的融資工具。中國以間接融資為主,金融市場融資工具不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未有效建立。企業融資無門,只能求助於銀行信貸。因此,需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讓處在不同評級的企業都能找到與之風險級別相對應的融資工具。

企業要想實現長治久安關鍵要靠自己。民營經濟應重視經營的戰略管理和風險管理,對於市場需求發生的結構性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保護財務安全性。民營企業要注重合規經營,摒棄野蠻生長和粗放型經營思路,在產品技術和服務等方面下功夫,對標國際先進企業,打造基業長期的企業內涵,提高企業價值和抗風險能力。待企業價值提高後,作為政府引導的舒困基金也將順利退出。

紓困基金的短期效應是明顯的,但民營經濟要真正恢復健康,還需解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形成長效機制,通過監管手段來疏通融資“通道”,激活資本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