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文基本不讲,无笔记从不预习,每天刷古文阅读背作文孩子比较反感,该怎么办?

旅游yyy


初一初二的语文学习最关键的就是:阅读,作文,文言文。

1.初中语文中,文言文的学习特别重要。

初中的语文课上,老师基本上会精讲文言文。

可见文言文的学习,在初中语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课本中的文言文,不仅要会背会默写,还要懂得每个字的意思,以及会翻译。

为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除了课本中的古文,在课外也要多读些古文。

2.学会写考场作文。

问题中提到的背作文,是我所不提倡的。

可以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适当的做做读书笔记,摘抄优美句段,进行仿写。这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为了应对中考的考场作文,要了解并学会运用运用写作技巧,比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立意的新颖等等。

在平时写写周记来练笔,也是挺好的。

3.总结阅读题的答题套路。

刷阅读题的目的,是让自己掌握某些类型题的答题套路。所以应该特别注重归纳总结。

把自己的阅读题答案跟标准答案一一对证,把不同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自己一定要善于总结类型题的答题小框架,这一步对提高阅读成绩特别有帮助。

还要掌握初中阅读知识点:文章的语言、结构、主题、材料、表达方式的内容等等。

在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因此教师一般不会再讲基础的字词拼音。


禾页老师


小徐老师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深知课本内容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呈现,是学生必学语文技能的导入课,是知识得以掌握并迁移运用的根据地、发源地,虽然小徐老师讲课时从来所课本内容当阅读题来不断的设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寻找答案,同时做阅读题时遇到好文章也同样当课文来深挖细讲,虽然考试时,课本内容从不涉及,但是我从末敢抛弃过课本内容,因为我知道,语文阅读专业知识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要学通、学透、学深课本知识才更有利于在做题中得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并拓展。

一、纵观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内容完全体现考试时立德树人的人文主题,体现培养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本功。

从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内容来看,分别设置了“四时之景”“亲情之爱”“校园之美”“人生之舟”“生命之趣”“想象之翼”六个版块。每一个版都有一个教学中心,无论从体味文章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还是感悟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以及培养联想、想象等能力都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同时每一单元都紧跟着相关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将对课文的表现手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技巧加以运用,有文学大家的经典范文作为学习和摹写的依据,远胜于一些作文选的内容,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且课本中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和名著导读栏目,不仅丰富了学习的思想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如下图所示:

二、任何时候语文教学不可以脱离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最直接依据,特别是中考和高考时明确规定不可以超出大纲范畴,每一个语文都要熟练掌握大纲要求,而语文课本中所选内容就是践行教学大纲的最贴切的范本,不但要学,还要学透、学深。任何抛开课本的行为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众所周知,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都是来自课外,不考课内,因此很多人认为分析课文也是白费工夫,孰不知课本所选都是文学精华,思想瑰宝,其对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写作技巧上的运用及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都有更高屋建瓴的引导,同时课本紧跟教学大纲编写,也是考试内容最集中的体现,因此课本内容必学,而且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教学大纲内的东西全部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学通、学透,这样在做题时就会自然而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例如七年级语文课文朱自清的《春》,几乎涵盖了所有写景作文的表现手法,例如修辞的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写法,开头、结尾的技巧,还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等思想情感的借景抒发等,如果讲透这篇课文,一般所有写景的和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题都不会再是难题。

再如第二单元课文《秋天的怀念》是启发学生体会亲情,感受人间真情最经典的文章,也要写记叙文提供了最经典的范例。

例如,从文章的选材来看,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贯穿始末,且多次提到菊花,颇有深意

另外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切中人物内心,读来动人心弦,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引导学生写作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如图:

三、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老师要求学生天天刷古文阅读题和背作文这种做法也是很见成效的,但是只试用学习踏实,学习态度好,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但对很多学生,特别是男孩子和青春叛逆的学生来说,题海战术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反而引起他们的反感。

从目前的中考考题来看,古文阅读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绝对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是课本所学知识为依据,要把课本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及翻译技巧等专业知识学通、学透之后再来谈刷题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背作文一直不是我所提倡的——中国有句话叫“教的曲儿唱不得”,我们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写作的技巧,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然后不断训练学生作文、熟练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方是上策。

但是,作为学生必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必须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才能高效的学习,像这个老师这样的教法有经验的老师也经常在用,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并不是所有的课本内容都讲,有的课文只讲精华部分,有的干脆不讲,为了是留足做题提高的时间。

总之,语文学习绝对离不开刷题,特别是古文言文阅读理解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和做题量就不能形成语感,无法准确把握古文的翻译和中心主旨,因此刷题也不为过。

至于作文同样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且中考作文内容无非多是青春感悟类,多背一些相同题材的作文也确实对提高作文有效果。总之不要抵触老师的任何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才能减少内耗,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否则受害的终是自己。

以上是指尖教育帝国小徐的看法,也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关注交流。


指尖教育帝国


你可以反感某个老师,但是你不能反感某个学科。无论老师怎么教,知识是自己的。

这个老师够新潮,但是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这样可能会出教学事故的。这么做,学校估计很快会干预的。

为今之计,只能让自己稍微调整一下适应老师。

老师不预习,你自己预习;老师不讲课文,你找出不同的问他;老师让背作文,你就问他每篇作文的好处在哪里,对我们写作在哪方面有什么启示?

语文是大课,每周很多节,不要因为一时的意识上和老师对抗,把时间浪费了。学习是殊途同归的事。学语文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培养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使按照这个不靠谱的老师的思路,你也在接近这个终极目的。如果无力反抗,就在这个老师构建的框架上,学出花儿来

学习是自己的事,千万不要因为反感语文老师,进而讨厌语文这个科目,那样害的是自己。很多学生都在犯这种错误,不可意气用事。


英语学人


作为家长,不要盲目听孩子的反映,应站在孩子怎样学好语文的角度看问题。你可以把上述道理讲给他听,让他改变看法,拥护老师的教法,他就不会感到苦闷厌烦了。语文能否学好,与喜欢不喜欢这个老师大有关系。你的孩子既然质疑老师的教法,说明心中对这位老师己有不满之意,他今后恐怕对学语文有抵触情绪,这很危险。


山西的牧马河的春天


这样看来,这位老师在走一条“不是寻常路”!

他/她的标新立异在表明个人的一种教育态度,

(在此不讨论什么应试教育、非应试教育的问题)

只是他的非寻常路走成了一条终究不会通的死路。

所有的教育,如果以牺牲教授基础知识为前提的话,

必然不会取得什么效果,

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可以想象一下,一篇文言文,包含了多少知识点,实词 虚词 通假…………等等等等

学生不懂不理解,只是背来背去,成绩从何谈起?

在此,奉劝这位老师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将教育回归正途,不为晚矣!


老劉分享知识


这个老师是有经验老师,所谓考什么学什么。古文学懂了,回过头再学现代文会觉得很容易。我们高中老师也是类似这个教法。每天一定有一篇学生作文的讲评,之后就是文言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比例差不多是3:1,对语文的提高,论述的逻辑性,尤其是工作后语言的运用益处非常大。



闲散的狮子


作为语文老师绝对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基础知识特别重要,一字一词看似简单,但能最终决定成绩的好坏。凡语文高分的,没有一个会在中考中丢基础分,而且这是养成孩子认真学语文的重要环节。

古文古诗要背诵,而作文背诵其实对提高孩子作文成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处。

凡背诵作文的孩子,作文套路太明显,写作比较死板。

还是应该让孩子多读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多读书,不上语文课,语文成绩都没有问题。


有夜的日子


初一语文课文基本不讲?这是老师的问题;无笔记从不预习?这是学生的问题;每天刷古文阅读背作文孩子比较反感?这是应试教育的问题!

该怎么办?

老师不讲自己学,读书从来都是为自己读,你看看你班上的学霸,他们的书本一定有笔记,怎么来的?自己动手,自己学,不懂ius问,没有一个老师不回答你问的问题,我保证!

刷阅读、背作文,这是心态,请扭转一下,你是在欣赏美文、背诵优美语句……


小陈老师呀


文科学习,主要是靠积累。如果小学基础差,后来就越学越痛苦,当然也就越学越厌学。孩子讨厌学语文怎么办?不能怎么办。思想工作做得好就OK,做不好,就另谋出路吧!这就像工厂里上班,有些人说我不想上班,那除了换工作,还能干啥?


敲钟代驾老中医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让学生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二是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文,古文是文化的精华,多读有益。

最后,优秀的作文可以多加诵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