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最愛的蘸醬菜,為什麼南方人不吃?

小甜貓喵喵喵


我是個在東北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重慶人,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在沒來東北之前,我在重慶也不吃生菜,原因就是大家知道的,沒經高溫殺滅蟲菌不衛生,至於為什麼不衛生,主要跟氣候環境有關,大家都知道,不細說。

後來來到東北,剛開始幾年也不吃生菜,怕吃了拉肚子,時間久了,看到當地人吃醬蘸生菜津津有味,好奇心讓我開始嘗試,只要洗淨,絕不會拉肚子,這一嘗不要緊,完全是欲罷不能。

那些吐槽北方尤其東北人吃生菜的南方朋友,當你在這裡長期生活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理解為什麼北方人愛吃生菜了,一句話,環境改變人!


塵跡


我是湖北人,在吉林生活十年,我來作答。第一次剛到吉林,夏天,去一朋友家,他們正在吃午飯,特別奇怪的是,他們桌上有一個大容器,放滿了各類生鮮蔬菜,是生的,僅僅是洗乾淨了的青菜,幹豆腐(湖北叫千張)之類。然後手拿著,沾點醬(後來知道是黃豆發酵的黃豆醬,越是農家自己釀的臭醬越好)就喂到嘴裡,吃得津津有味。像小兔子,小羊一樣(不帶任何地域黑)看的我瞠目結舌。內心竊以為,娶個東北媳婦多省心,我老家有菜園子,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飯時,摘點,洗一洗,東北醬沒有,那就東北買,一塊多一袋。一晃呆吉林十年了,看人吃蘸醬菜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即便是大美女,當地人即便是去飯店,也要點一大盤蘸醬菜。不過我覺得,只要蔬菜綠色無汙染,吃生菜最有營養,東北醬比較鹹,少吃一點。隨著被入鄉隨俗的無數次勸導,我學會了生吃黃瓜條,蘿蔔條,僅僅就吃這兩樣,各類生菜,幹豆腐還是不吃的,也從不蘸醬。湖北人喜歡老乾媽那樣的醬,東北大醬缸釀的農家醬實在吃不了。


闖關東的九頭鳥


我是東北人,從小到大,耳濡目染,在家裡準備飯菜聽到最多的就是炸個雞蛋醬,洗幾個黃瓜,小蔥,蘿蔔,整個蘸醬菜,而不是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之類的,其實,在東北,最常見,最普遍的菜餚就是蘸醬菜了。

為什麼東北人最愛蘸醬菜呢?我還比較年輕,只能揣摩其中一二,東北的氣候,眾所周知,冬天極寒,這邊的蔬菜到了冬天就十分稀缺,酸菜,大白菜,土豆成為冬天主要的吃食,等到冰凍解開,蔬菜漸漸多了起來,大家迫不及待的想要嚐鮮,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生吃,這才是最鮮的,再加上東北大醬獨特的香味,單獨吃蔬菜有些寡淡,配上東北大醬便有了些滋味,這是生活在東北的人們的飲食習慣。

而在南方,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蔬菜,醬料又不是十分盛行,所以生吃蔬菜,蘸醬並不被廣泛接受,他們寧可蒸菜,煮菜,去吃蔬菜的鮮。

在東北,蘸醬菜的品類很多,蘿蔔,黃瓜,香菜,蒸的茄子,酸菜,白菜,野菜如婆婆丁,在我的印象裡,凡是沒毒的蔬菜大體都能蘸醬吧。





春城才子


在長春上學的時候,和室友在東北菜館點了個老虎菜,感覺一定是很生猛美味的大菜,結果......



Chenqueen


說這樣一個事兒吧,那次去吃街頭涮串,對面一對情侶,男生拿了一個菜卷,就是幹豆腐卷香菜。店家提醒這個是剛放進去的,還沒煮熟。男生說既然都拿了,吃就吃了吧,但是女生就認為,這是生的,不能吃。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一開始是很鄙夷女生的話的,難道就沒吃過蘸醬菜嗎!後來想想應該是真的沒吃過,聽說好多南方人是拒絕生的菜的,大概這就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吧。



反正我是超級稀罕蘸醬菜的。


wusuo




我是唐山人,也比較喜歡吃蘸醬菜。

小的時候,每年一開春,我的家鄉農戶們,都會在自家的自留地裡種上一畦小嫩蔥,或是水蘿蔔。到了5月初,小蔥長到大約20-30釐米高的時候,水蘿蔔也長到了一叉長,那真是又辣又甜。

這時,家裡做的豆瓣醬也到了出缸的時候。講究的人家,會用紗罩把醬缸罩起來,在春日的陽光下靜靜的曬。這時的豆瓣醬,呈現出一種淡淡的黃色,經過了充分的發酵,豆粕裡邊的油都能浸泡出來,懶洋洋的冒著密密的氣泡,似乎有隱隱亮色。

忙活了一天的農家人,晚上就會從地裡採回一捆小嫩蔥或者拔上一盆鮮鮮嫩嫩的水蘿蔔,從醬缸裡舀上一大碗新出的豆瓣醬。哪裡還用炒什麼菜,就這一口,能把新菜的鮮,大醬的醇,在你的味蕾中充分的激發出來。有好喝一口的,再美滋滋的“吱”一口酒,“咔嗤”一口蘸醬菜,啥叫快樂似神仙,這個味,這種感覺就是。

我最喜歡的吃法,就是用烙餅卷菜。剛出鍋的烙餅,面皮焦黃,油汪汪的。把新出的豆瓣醬塗在餅上,再放上幾棵嫩蔥,一卷,一口咬下去,噴香。

老家的蘸醬菜,是隨季節的不同,內容也隨之變化的。春天小蔥,水蘿蔔,夏天脆黃瓜,生菜葉。秋天紅蘿蔔、心裡美。最不濟的冬天,拿出窖藏的大棵羊角蔥,蘸一口,辣的眼淚都飈出來,也能滿足一下蘸醬吃的慾望。

2010年夏天,東北的親戚來唐山探望奶奶,發現他們蘸醬菜的吃法更是彪悍到了天際。

“嫂子,晌午吃又吃膩了。晚上的菜我們整吧!”

“咋整?那地裡不是有馬齒莧、薺菜苗子嘛,薅一捆子來!那個蘿蔔纓子扔了可惜了的,洗吧洗吧蘸醬吃哈!”

“剛摘的黃瓜好啊,不要切了,洗洗在井水裡冰冰,蘸著吃正好!”

“大哥二哥,中午沒喝好哈?接茬整啊!”

東北人為什麼對蘸醬菜如此迷戀?我猜想的原因就是:北方人口味偏鹹。這源於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家家人都會做大醬鹹菜。到了漫長的冬季,他們就靠這玩意當菜吃。等冬天終於熬過去了,新鮮的蔬菜出來了,人們一看醬還剩下不少。咋辦?蘸蘸吃吧。於是,你也蘸,我也蘸,慢慢的,這種口味習慣就養成了。

這是千百年來從骨子裡養成的習慣。這和南方人不同。南方人做菜,偏重於發揮出菜的本味,養成了偏淡、偏甜的口味。而北方人,就如同豪爽潑辣的性格一樣,喜歡那種刺激性的味道在味蕾中的衝撞,譬如齁鹹的大醬與蘿蔔條,爆裂的燒刀子與肥肉膘——反正,我要的就是這樣猛,這樣的衝!

不服氣?來試試!


柱子斯基講故事


一、首先是飲食習慣

傳統的北方民族是遊牧的生產方式,喜歡採集漁獵,兼農耕畜牧,採集漁獵過程中生食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習慣,黃瓜、蘿蔔、辣椒、大蔥、大蒜、生菜、香菜等都拿來生吃,配著北方人喜歡的黃豆醬,非常美味。南方的種植業相對發達,烹飪也相對精細,所以南方人更喜歡把各種蔬菜做熟了吃,並且喜歡熱食。

二、食材的生長特點

北方冬季寒冷,蔬菜在經歷冬季的過程中很多蟲卵全部被凍死了,所以東北的蔬菜很多時候蟲害少、農藥也少,過去東北時地廣人稀,很多優質蔬菜生食口感非常好。南方氣候溼熱,昆蟲較多,所以南方的蔬菜在生吃過程中比北方的風險更大。

三、醬的問題

北方的黃豆醬是屬於深度發酵的醬,黃豆中蛋白質在發酵的過程中產生了鮮美的味道,同時也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氣味,很多南方人是不太習慣的,這種醬拿來用油炒一下,加入雞蛋、辣椒等食材更香,但拿來生吃,南方人有些接受不了。


美食理想


記得小時候,在初夏時節,院子裡的黃瓜,豆角和茄子還沒長出來,可是小白菜,小蘿蔔和大蔥卻能吃了。每到吃飯時,媽媽會吩咐,“去上園子掐把蔥葉,薅點小白菜,好吃飯!”於是我們分頭行動,一會,一盆水靈靈的小白菜和綠油油的大蔥端上來了,再舀一盤大醬,我們就有滋有味的吃起來,一會功夫,蘸醬菜沒了,一盆小米飯也沒了,至今我都不忘吃的那個香……

我想這就是蘸醬菜的來歷吧,——因為苦春頭子沒有菜,暫且找點簡單的下飯菜,當然可能從古代就有了。

後來,茄子豆角等主要的菜成熟可以吃了,我們卻還總是不忘蘸醬菜!每頓照舊一盤醬,一盆生菜。只是更豐富了,又加上黃瓜,香菜,生菜,大白菜葉,要是打個飯包,沒那麼好吃了!

因為蘸醬菜人緣特好,以至於都落戶到飯店了!往往客人都愛點這道菜,一盤雞蛋醬,一大盤五顏六色,水靈鮮嫩的蘸醬菜,並起名曰“豐收菜”!非常受歡迎!

網友回答:南方多數人不生吃蔬菜,我認為是氣候條件的原因,南方氣溫較高,很多年以前多數人吃河水江水,北方冬季漫長,自然環境下細菌較少,南方正好相反,在北方生吃蔬菜,最好是春秋兩季,伏天最好不吃。

蘸醬菜不僅好吃,能下飯,還很有營養!記得我曾看過一則知識,說是蔬菜能生吃的就不煮熟吃,不破壞營養!雖然不是絕對的,但至少說明生吃菜有一定道理!

親愛的朋友們,來東北嚐嚐我家鄉的蘸醬菜吧,保您吃了這次還想下次。

網友回答:東北這嘎達吧,種菜其實不用上糞,上的話,也不用年年上,一般都是家裡菜園子,黑土不上也長,要麼就是上點腐熟的肥,從來不用澆什麼大糞。我媽種大半輩子菜,種得特別好。

能蘸醬的蔬菜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生菜,騰蒿,小白菜,小蘿蔔,水蘿蔔,小毛蔥,黃瓜,幹豆腐,辣椒,各種山野菜,臭菜,大蘿蔔,凍白菜,焯熟的菠菜。等等。蘸的醬是東北人各家自釀的那種大豆我們叫黃豆發酵的大醬,真是挺好吃的。東北水不硬,以前東北農村都是水從井裡打上來就喝。所以菜洗洗就可以吃了!聽說南方這樣就會拉肚子了。

正是那句話說的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哪!





秦視點


我認識一廣東老大爺,他是抗美援朝回來的,後來幹部轉業就留在東北,據說他們那小時候沒有井,就飲用河裡水,當然得燒開了喝,你想啊,一年四季都處在高溫環境,河裡的有害細菌應很多!用這樣的水洗菜吃了能不壞肚子嗎?能把燒開了的水涼涼了再用來洗菜嗎?哈哈!一般家做不到,就只有炒熟了吃。按理說現在都有自來水了,用自來水洗菜,生吃也沒事兒了,但長此以往有這個吃熟的習慣!也就延續下來了,而東北不同,四季分明,四季溫差六十多度,經過寒冷冬天的沉澱,水質清澈,再說原先東北哪個屯子都有幾口水井,夏天的井水都喝著拔牙(東北話,形容水涼之意),故祖祖輩輩養成了吃生菜的習慣!反正中國地域之廣,溫差之大,飲食文化也就不一,地域傳承,也在情理之中!偶有拙見,勿喜勿噴!😀️


日月王朝1


其實今天南北方地區蘸醬吃的菜還是是不一樣的,北方人吃的那麼香,就會覺得北方的黑土地種的蔬菜也會好吃點,比如他們吃的小蔥和大蒜可能沒有我們南方的那麼衝,後來有幸去北方出差吃了一次,菜還是那個菜,就是吃菜的人是分地域的。

北方人覺得好吃的南方可能沒法接受,南方人喜歡的可能北方覺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還是地裡位置的不同,造成了南北口味的差異,一方水土一方人,北方是黑土地,土質肥沃,蔬菜生長環境好,滋液豐富,可以生吃的菜維生素含量高,菜燒熟了維生素破壞了一半以上。



所以,可以吃的蔬果原材料比熟食更營養豐富。像廣東的生猛海鮮,東北也受不了,南方的甜膩,四川的麻辣等,到了東北都不受歡迎,但如今餐桌已經南北流通的相差不多。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我們都生活在大中國,就像一家人的兄弟姐妹,有必要互黑嗎,就像一家人口味還不同呢,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