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制度給教育的傷害有多大?你怎麼看待?

用戶6318234609492


教師職稱,本來是國家給予教師資歷和業績的一種認可和榮譽,並讓它與工資掛鉤,既是對教師資歷和業績的經濟待遇體現,也是鼓勵教師終身從教和樂教的舉措之一。

在教師職稱制度之下,無可否認,不少老師的付出,不僅獲得了相應的榮譽,也獲得了相應了經濟待遇。也就是說,教師職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了它的作用的

但是,從網友們對教師職稱的"吐槽",以及"三味"身邊教師同行的境遇上看,教師職稱制度確實給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



"三味"具體講兩點:

一是,教師職稱被“編制崗位指標”綁架後,教師用成績"評職稱"變成了按資輩排隊"等指標"。這讓很多優秀老師對職稱失望

"三味"在2017年50歲時評上的高級,在同齡的同事們眼裡,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事了!但這不過是我苦等了5年之後碰上的一種偶然機遇而已(有位高級教師退休了)。如果2017年我沒抓住這機會,那麼,我校撤併到新學校後,我也會放棄評職稱。至今,我校已撤併一年多了,但學校核編工作仍在等待中。2018年職稱評審中,我校因編制未核定,全體教師取消評職稱和晉檔資格。

我的兩位大學同學,情況比我更糟:她們在市裡某中學任教,還有3年55歲就退休了,可是依然還是中級職稱。其實,她們的工作很出色,成績很突出,並擔承過多年中考命題工作。但她們都表示已放棄評高級職稱,因為她們學校已將近10年沒空崗指標了。

教師職稱,既然是對教師資歷與業績的認可,在各項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為何要受編制指標限制?一所學校明明有100位老師,為何核編後又只有50個編呢?其餘50位又算什麼呢?

二是,由於職稱指標數少,以成績"評職稱"往往變成了憑人情關係"給職稱"。這既傷了一線教師踏實教學的積極性,也滋生了教育行業的腐敗現象

由於職稱指標有限,大量一線夠評職稱條件的教師,被堵"指標"門檻之外。要想跨進這條門,教學資歷和業績的作用已不再明顯,關鍵靠一些人情關係上的暗箱操作誰更到位。

"三味"個人認為,要想充分發揮職稱的激勵作用,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評職稱應該只受職稱本身條件約束,不應受崗位指標限制。只要達到某級條件,就應評上並聘上某級職稱。

網友及老師同仁們,以為如何?


三味聊教育


首先,職稱的現狀:評上的休息了,接近的憋死了,夠格的成群了,年輕的洩氣了。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如果正常的夠了條件就晉升職稱,一年增加工資公積金小一萬,如果職稱推遲十年,就是一部不錯的轎車沒了,怪老師抓狂嘛?如果大家都推遲十年也沒說的,校長主任的晉升職稱基本不耽誤,有背景的老師也先於多數人得到晉升!

2 問題一,一些老師的榮譽證書啥時候得到的一個辦公室的人都不知道,校長選擇性地進行評先評優工作;問題二,每年的評職稱排序標準是動態的,專注工作的教師追不上校長的腳步;問題三,農村老師的名額永遠少於縣城教師……

3 懶得說了,職稱制度本身不會對教育造成傷害,教學過程中的職稱評審實際上是給教師這個行業設定的業務目標,達到哪一個層級的目標就取得哪一個層級的資格。關鍵是實事求是,用北上廣的職稱標準要求邊遠地區的教師就顯得不合適,但是邊遠地區的教師必須要有職稱,事業才會有奔頭。如何細化職稱評審的標準,避免一刀切,也避免含混是職稱改革不可迴避的問題。

4 我是個普通教師,三十年的從教經歷告訴我,職稱制度本身能引導教師積極向上,也基本能反映教師的實際水平的,有些不如意的地方應改進,而不是全盤否定。

5 不存在傷害不傷害的!如果不努力初級也是正常的!努力的剛工作幾年就可以評上高級,這就是職稱改革的重點。職稱改革後不可能到年齡就評上,有人想吃大鍋飯,不勞而獲,守株待兔,混吃等死拿高工資!

6 也不盡然,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的。反對職稱制度的人,多是“酸葡萄”派。

7 假設三人同學歷同時到一所學校工作,能力不分上下,高一級只有兩個名額,無疑有一個要等幾年或十幾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試問這個有什麼感想?工作熱情又從何來?

結束語:學校超編,六年沒一名額,平均年齡四十多,現在中二,晉中級都無望。如果是你,作何感想?


遊戲大咖王


職稱將老師分成三六九等

職稱的初衷是為了提升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職稱越高,工資越高,也就是說職稱與老師的工資緊緊掛鉤,這本事是好事,但實際上卻影響了大多數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為什麼呢?一是在評職稱過程中,很多無法做到公平,雖然國家給出了評價標準,但是在相同情況下,評比的方式就會出現一些情況了;

二是職稱名額是嚴格控制的,也就是即使是滿足職稱標準也不一定能夠評得上,有些老師甚至到退休都評不上職稱,也就是說一輩子為教育事業奉獻,卻一直領著低工資.

三是職稱的作用的相當巨大的,有了職稱,在相同工作情況下可以拿更多的工資,甚至的些老師乾脆不帶課了,也就是說職稱評上了,你工作能力再差或者工不工作,都摘不掉,現實中很多老師取得了高級或者特級職稱,就不帶課了,去搞培養機構,要麼到處演講.這就嚴重的影響職稱設置的初衷了.年輕老師們,要等多少年才能等得上啊.

改革勢在必行

職稱改革勢在必行,一是評價標準,與教師業務能力掛鉤更多,這樣年輕老師也就有希望評上;二是名額問題,財政方面要相應的支持,不可在教師職稱問題擠壓名額.也就是說,這個改革要避開以上種種弊端,符合大多數老師的利益.


學霸數學


政府實行職稱制度,目的是打破平均主義的大鍋飯,創設激勵機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出現“變形”和“扭曲”,確實給教育帶來了傷害。

1.同工不能同酬,削弱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目前實行的是職稱工資制,就是說同樣的工作,低職稱的教師與高職稱的教師都在乾乾。高級教師的工作,中級、初級也都能勝任。一般說來,低職稱的教師工作成績未必比高職稱教師的差,有時,低職稱的教師為了晉升職稱爭取評優,可能成績還會優於職稱高的教師,但是同工卻不能同酬,低職稱的教師薪資遠低於職稱高的教師,久而久之。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惡化了幹群關係和同事情誼,影響了教師之間的協作

由於職稱指標的限制,人人都想晉升高一級職稱,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造成同事之間關係不和諧。本來融洽的同事關係,變成了利益對立關係,為了職稱滋生了明爭暗鬥,甚至惡語相向的現象。惡化了的教師之間的關係,嚴重影響了教師之間的協作關係。有些高級職稱指標已滿的學校,具備晉升條件的老師感覺無望,個別人會說出極為傷害感情的話。

3.職稱評定過程中,人為的因素很多,滋生腐敗

我們不能否認,人為因素雖然是隱性的,但是卻是決定性因素,比如評優,安排支教等,還有就是評審權下放到地級市人事主管部門,業務行政部門,本市的人力資源背景的作用就凸顯了出來。事實上,系統內外比較有話語權的人,如領導、領導親友評上的概率就大了許多。評定過程中的腐敗現象,使原本相對“潔淨”的校園滋生了一些不正之風,妨礙了教育的發展。

4.教師精力“傾斜”,弱化了對工作的投入

我們都知道,每個學校各個級別的職稱都是有名額限制的,短時期內晉不上,名額已滿,就意味著可能要等待N年,所以,夠條件的教師都志在必得,所以很多教師,比對著晉升職稱的條件,逐項搞資料,論文、課題、第二課堂、繼續教育、計算機模塊、公開課、說課、微課等等,這些傾注了教師們的大部分精力,而用在教學上的精力就相對減弱了,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

5.長期沒有指標,或者久評不上,冷了教師的工作熱情

指標是教師心中不可言說的痛。指標少,申報的教師多,“僧多粥少”,總有部分教師久評不上。有的學校,高級職稱的指標早已滿額,只能等高級職稱的教師調轉或者退休,即使空出一兩個,等著的人有N多,希望渺茫,漸漸地,有些教師的心就冷了。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反對的聲音多,不代表職稱制度不合理,更不會因此而取消。因為,評上高稱的人本來就少,這些人絕大多數選擇保持沉默。他們既不可能發表反對意見,也不輕易發表贊同意見。所以,對職稱制度問題,網上一邊倒的意見基本上都是反對。顯而易見,這些反對的聲音大多來自沒能評上職稱的人。不可否認,其中有許多合理的建議和要求。但也有少數同志看不到職稱制度積極的方面,不考慮自身存在評比條件上的缺陷,而只抓住職稱評審中實際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不規範的地方進行批評,顯然帶有主觀色彩。那麼,如果按照這些同志的主張,滿足其要求,真的取消職稱制度,是不是教育事業就得以更好發展了,教育質量就更加提升了呢?我想,從國家和政府層面來看,至少目前不會有人取消它,只會從評審條件、辦法、機制、保障措施或紀律等方面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它。


吉祥亮度


職稱制度給教師的傷害老大了!我看農村中小學職稱評定黑的很。你累死累活教學不抵領導及中層不上課照樣拿優秀教師,師德標兵,考核優秀的加分多,就連研修培訓也成了領導及中層加分的籌碼。職稱制度評定黑的吭了無數平民教師,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薪資都低於不學無術的寄生蟲!改革的專家你也調研調研真實的職稱評定!


緣木求魚164931573


我們這裡的職稱制度是讓人絕望的!嚴格控制高級教師的比例,比例是重點!也就是說不論怎樣有人是進不了的,特別是擴大招騁的這些年,評是一道坎,騁又是一道坎,沒有騁用的高級教師退下來,新評的高級教師也騁任不上,工資還按下一級發,中二和中一差距不大就差100來元,而中一和中學高級教師相差每月400左右,而且每次漲工資也這樣,高級漲最多,中一、中二差不多。這樣高級教師的工資和下邊職稱就越拉越大!對於普通學科教師就意味終生無望高級!不排除善於經營的能殺出重圍,所以試想一下,為什麼內部不和諧!


恨月101645561


提這問題的人肯定自己得不了高級職稱而又眼紅別人得到高級職稱。

我說有人在35歲的2000年晉升了中學高級職稱,得到的諷刺挖苦聲音很多。有人問“是憑什麼晉升的”,有人直言“會不會教書”,“是不是會為自己的晉級感到臉紅”。如果我們要為那些受限於各項政策的偏差真誠地為教育努力付出而不能晉級的老師們抱聲不平外,真為系統內居然對待晉級和晉級人是如此態度的人感到羞恥。

可以說,晉級的不一定個個優秀,但特別優秀的一定得到了晉升。當然各人職稱的層次和所處的工作環境決定看事論事的觀點不同,但至少在一所高中做一名教師,不是會不會教書而是教得好與不好問題。沒有過硬的本領你永遠會被學生轟下講臺,因為人家要前途高考要分數。一個課堂善於思索總結髮表論文的人他的答疑遠比照本宣科的人深受學生歡迎。

同樣一個看重學術的人永遠也不願離開講臺做其他雜務,因為他不希望在一所學校被邊緣化。多數骨幹教師站講臺至退休那一刻,校長可以面向年輕人發號施令但對於德高望重堅守講臺的老師只能事先登門商量,否則他有能量讓你在全體老師中下不了臺。

有人說職稱傷害了你的心,那麼你一味地攻擊職稱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傷害了那些耕耘教壇卓有成績的那些老師的心呢?


楚天959


我是工作三十多年老教師,是九四年的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就因為大專畢業,至今還一級職稱。我身邊投機取巧,弄虛作假,通過關係取得高級職稱很多,更可氣的,與我一齊工作的,月工資比我高一千多元,這合理嗎?


用戶150872744


把教育帶向追名逐利的泥譚,原本應是一片淨土的天地,變得比其他地方汙染更嚴重。教育是人類最大的公益事業。什麼是腐敗,腐畋就是損公肥私,只顧眼前利益不管長遠利益;只管個人利益不顧整體利益。追名逐利,私慾澎漲。在一個處處以名利刺激下的教肓,能安心搞好這個公益事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