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怎麼打敗南宋水師的?

沂藍書院趙月光



其實大家都在疑惑與不瞭解的是,元朝不是鐵騎縱橫天下,怎麼會有水師呢?他們要水師有何用?那麼南宋當時水師的水平如何呢?是什麼造成南宋水師慘敗,進而出現崖山十萬餘人跳海身亡?

我們一一來解答

1.元朝在南下中原消滅金朝的時候,就繼承部分金朝的水師及艦船,但是當時的元世祖忽必烈初期的時候,並不能跟南宋水師相提並論。這簡直就是一個出生的孩童跟大人相比力量差距。但元世祖忽必烈想要一統中國,消滅南宋就必須要造艦船及招募水師與將領。為了在長江流域消滅南宋水師,進而圖謀南宋地區。

可是這個水師的人員好招聘,水師如何指揮與領導,這就得益於南宋投降將領劉整。歸附蒙古的原宋朝將領劉整說:“我精兵突騎,所當者破,為水戰不如宋耳。奪彼所長,造戰艦,習水軍,則事濟矣。”原先這支缺乏經驗的蒙古水師,經過不斷地實戰,得到南宋奸臣賈似道的“另類幫助”,公元1275年底拿下了漢水與長江沿岸的城鎮,並俘虜了3000艘南宋艦船,充實自己的艦隊力量,蒙古控制了整個長江流域。

2.南宋時期,中國的火藥與兵器都進行一個加速變化時代,南宋的艦船上已經裝備弓射火箭、火球、霹靂炮、突火槍等武器,並在東海海域進行軍事演習與訓練。當時的南宋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與最大的艦船,在金朝南下攻南宋時,宋金水師在海戰時,南宋水師全部滅掉金國水師,取得決定性勝利。

3,但元朝在掌控長江流域之後,開始不斷地改良艦船與火炮並裝配在艦船上,就是為了剋制住南宋的水師艦船的武器。元朝的水師艦船10000多艘,水軍70000餘人,可以在數量上壓制住南宋的水師,終於在1279年,在廣東崖山地區,發生元朝與南宋的海戰,元朝憑藉著水師艦船數量及武器先進殲滅南宋水師,徹底消滅南宋的有生力量,造成文天祥等南宋君臣子民直接跳海自殺。

4.南宋水師在沒有被元朝水師趕超之時,南宋的水師如此的強大,為什麼不直接撲滅元朝水師呢?主要也是因為當時的南宋已經腐朽不堪,內部奸臣當道,君王不思進取,嚴令軍隊不可北上攻伐元朝,在這樣的制度與奸臣當道下,即使軍隊在厲害也是沒有什麼用,最後造成南宋水師敗亡。南宋滅國的結果。

個人意見,請關注。


歷史伴讀小二


歷來北方政權如若想要攻下水網稠密而又有長江天險的南方政權,必須有一隻自己的強大水師,馬背上的元朝也不例外。說來慚愧,元朝打敗南宋水師靠的卻還是南宋的降將,他的名字叫劉整

用禍起蕭牆來形容南宋末年朝廷很合適,劉整原是南宋的高級別將領,從小兵到知府最終領兵鎮守蜀中重鎮瀘州,然而呂文德與俞興勾結,在著名奸相賈似道的暗中支持下,決定收拾不聽話礙眼的劉整。劉整卻因恩師江萬載等都已辭職,投訴無門。頓覺“益危不自保”,於是暗中與蒙古聯絡,以瀘洲城為獻禮投降蒙古。

隨後他向忽必烈提出了著名的八字真言:先破襄陽,編練水師。這個法子與當年西晉滅吳如出一轍。攻下襄陽,南宋就被中路突破,四川和江南首尾而不能顧,只能各自為戰。控制了襄陽,東可下鄂州,直接威脅臨安,西可逼巫峽,虎視川東。南宋的水師也被一分為二,限制在江淮進出不得。與此同時,元朝大力編練水師,發展水戰力量,一消一漲中,南宋的水戰優勢便慢慢的不復存在了。

於是在祥興二年,元將張弘範,西夏後裔李恆大舉進攻趙昺朝廷。起初宋軍約有20萬,戰船千餘;反觀元軍不過2萬人,戰船五十餘艘,而且北方人不習海戰,雖然經過短時間強化訓練但是仍然多暈船。這時宋軍將領認為應該先守住出口,保護撤退路線。然而張世傑為防止軍心渙散,不予採納並下令焚宮殿和據點,背水一戰;又將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元軍效仿周瑜

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乘風縱火衝向宋船。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砍柴的道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口乾舌燥,許多士兵以海水解渴,臉部浮腫,大量嘔洩。張世傑率蘇劉義、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範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二月六日癸未,張弘範預備猛攻,元軍中有建議先用火炮,弘範認為火炮打亂宋軍的一字陣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張弘範將其軍分成四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弘範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裡餘,並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失敗,李恆等順潮而退。元軍假裝奏樂樂,宋軍聽後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鬆懈了。正午時段,張弘範的水師於是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這時張世傑早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並已經預先和蘇劉義帶領餘部十餘隻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揹著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不少後宮和大臣亦相繼跳海自殺。《宋史》記載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下溺死於平章山下。
至此,宋亡。


電視劇裡看歷史


實際上,蒙古水師德主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投降的南宋水師人員。在蒙古攻破襄陽和樊城之後,蒙古水師也逐漸成型,這等於掐斷了南宋的命根子。南宋所有軍事資源基本都是沿著長江佈置,蒙古取得了襄樊就等於控制了長江中游,將南宋的長江防線攔腰斬斷。
蒙古水師戰船
南宋水師戰船

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蒙古水師的戰船都要比南宋水師戰船小上幾號,但是好處卻非常明顯。因為南宋水師基本都是貼著海岸線或者是在內河流域活動,所以戰場往往比較狹小,大船反而顯得笨重,而小船則可以發揮其機動靈活的優勢走位風騷。

再一點,蒙古平定江南的戰爭,水戰並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陸戰。當然陸戰的結果是毫無懸念的,在蒙古重騎兵、重步兵以及漢軍的攻擊下,南宋基本上是被摁著打的節奏。同樣,蒙古大軍還有一樣大殺器,也就是回回炮。


回回炮其實就是配重投石機,為蒙古從中亞引進的軍事產品,射程遠高於南宋的手拉機。而且回回炮作為大殺器,既可以攻城,還可以打步兵集群,打起南宋水師也是戰功顯著。蒙古經常在岸邊架起回回炮,用沉重的石彈砸碎南宋水師的戰船。

而且南宋水師戰船往往擺出鐵索連環的進攻姿態,如果一艘戰船進水與其相連的戰船必然受到牽連,如果解鎖不及時必然會成為回回炮的靶子,被挨個砸的粉碎,對蒙古大軍來說,可謂是碎碎平安。

元朝初期,或者是在元朝完全漢化之前,蒙古大汗們對於儒家文明以外得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換句話說,蒙古大汗在漢化以前眼光是非常開闊的,正因如此,大量來自中亞、西亞得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也有大量的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的武士們和蒙古人、漢人同樣為大汗效力。等到元朝漢化之後,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其實不完全是元軍“打敗”了宋朝水師,開始是有天氣的問題,可謂是“天不助宋”,導致宋軍最後被南北合圍。

崖山那場宋元間的戰役發生在正月,南方在寒冬季節裡甚少刮南風。第一天的戰役宋軍是取勝了,但第二天意外地颳起猛烈的南風后,封鎖在崖山南部海口處的張弘範水軍就開始藉助強風和巨浪衝擊宋軍,形勢變得惡劣了起來。這第二天的戰爭比較慘烈,但還是宋朝取勝了。

第三天起,元軍就“打不動”了,拉來了文天祥,希望能通過他“招降”宋軍,被嚴辭拒絕了,隨後戰爭陷入了僵持階段。

到第五天,元朝的水軍統帥李恆帶領三十萬大軍從廣州趕到,駐紮在北部水域。天氣的不利,兵力上的不如,加上元軍不斷的南北夾攻,宋軍才陷入了絕境。

然而宋軍最後還不是被“打敗”的,而是因為主船上的帥旗被元軍趁亂摘了,導致岸上的陸秀夫以為已經戰敗,於是揹著小皇帝投了海。

後面的情形就難以逆轉了,所以才有十多萬軍民集體投海……多數宋軍都不是戰死的,而是投海而亡。


坊間五千年


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元朝的兵種:


元朝的軍隊分為陸軍和水軍兩大類,以陸軍為主。陸軍中有騎兵、步兵、炮兵、弩兵和工兵等兵種。

蒙古軍、探馬赤軍及侍衛親軍中的蒙古衛軍、色目衛軍,主要以騎兵為主;漢軍、新附軍及侍衛親軍中的漢人衛軍,以步兵為主。

製造和使用攻城炮具的工匠軍人被集中起來,編成炮軍,亦稱炮手軍。元軍單獨編有回回炮手軍匠上萬戶府和炮手萬戶府,也有隸屬於其他萬戶府的炮手千戶所。

五衛侍衛親軍中,都設有弩軍千戶所,是專業的強弩部隊。武衛親軍和上都虎賁親軍,主要擔任修築城防工事的任務,是當時的工兵。

各軍中擅長水戰的人也被集中起來,編成水軍,也叫水手軍。 元朝的水軍在滅宋過程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在圍攻襄陽時,忽必烈採納部將關於 圍守襄陽,必當以教水軍、造戰艦為先務的建議,大力發展水軍,造船五千艘,日練水軍,雖雨不能出亦畫地為船而習之,得練卒七萬。



可見當時的元朝水軍已有相當的規模。在元滅南宋的五次重大戰役中,即襄樊之戰、破夏貴大軍陽羅堡之戰、破賈似道大軍的丁家洲之戰、破張世傑水軍的焦山之戰以及最後的崖山海戰。

水軍或與陸軍協同作戰,或單獨作戰,顯示出元朝水軍在造船、訓練、作戰和指揮上都很有成就。


元朝水軍還曾兩次遠征日本,雖未成功,但也表明其力量及航海技術已具有遠洋作戰能力。 元軍設有蒙古回回水軍萬戶所 ,管領水軍。水軍主要分佈在江南地區。


解讀歷史人物


忽必烈早就意識到了水軍是蒙古軍隊的一個短板,尤其是在消滅南宋的戰爭過程中,水軍必須要得到相當的重視。於是,在戰鬥中蒙古水軍不斷成長起來。

在南宋滅亡前20年,南宋水軍是土豪級別的。

1259年,忽必烈配合蒙哥汗兩路攻宋,忽必烈攻打鄂州(武昌)。渡長江時,蒙古水師是從周邊漁民處收來的小船,而宋軍以大船扼守大江,戰船2000,水陸兵馬十萬,陣容齊整。

但打起來就不是那回事兒了,先是奪了宋軍2艘大船,連夜渡江,宋軍三戰皆敗,繳獲宋軍大船20艘,俘虜宋軍200人;之後與宋軍在江中激戰,十七戰奪宋軍戰船千餘艘,殺傷無數。長江防線失守,蒙古軍隊順利渡江。

這次戰鬥,證明了空有好的裝備、沒有好的士兵將領、沒有頑強的戰鬥意志,是不足以取得勝利的。以後的南宋軍隊,大多情況都是如此。

這時,蒙古水軍還是幼兒園水平,但已經擊敗了裝備豪華的南宋水軍。

糟糕的南宋政局,給蒙古送去了水戰專家。

南宋自賈似道專權之後,政局混亂,對武將充滿戒心,造成大批將領離心。其中孟珙的部將劉整於1261年,就是鄂州之戰後2年,投降了忽必烈,帶去了一批精銳水師,這是忽必烈最迫切需要的力量。

劉整建議,先攻襄陽,再取臨安。從1267年起,開始了長達五年的襄陽戰役,以投降宋軍為骨幹的蒙古水軍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發展。

戰役過程中,蒙古水陸大軍包圍了襄陽,封鎖了漢水,宋軍前後八次派遣十五萬水軍前來救援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宋軍水軍被圍城打援損失巨大,襄陽也彈盡糧絕無奈投降。

這時,離南宋滅亡只剩下十年了。元軍水陸軍隊配合,綜合實力已經高於南宋水軍了,但南宋水軍這段時間算是盡力了。

忽必烈先後造船五千艘,訓練水軍7萬人,並在船上裝備了火器,整個元朝水軍船隻數量達到2萬艘。

元軍大舉攻宋,丁家洲之戰南宋水軍已經毫無戰意。

1275年,元軍大舉攻宋。長江防線最後一支守備力量,十三萬大軍、戰船2500艘,在安徽蕪湖丁家洲迎戰元軍。單純從水軍上看,南宋船隻數量和水軍兵力還是佔優的。

但賈似道戰前遣返元軍戰俘,未戰派人求和,被元軍統帥伯顏拒絕;剛一接戰就全軍大潰,賈似道沿江東逃,失去指揮的宋軍被元軍一路追殺,元軍繳獲極多,伯顏大喜。

丁家洲之戰失敗,代表著長江防線失守,南宋最後一支部隊被消滅。

之後伯顏佔領臨安,俘虜南宋皇帝、太后,理論上南宋已經滅亡。

崖山海戰,是南宋最後一點尊嚴。

1279年,南宋流亡朝廷被元軍張弘範部追趕到了廣東崖山,元軍三面包圍。

雖然宋軍船隻數量遠超元軍,船隻也多為大船,但船速緩慢,不是元軍八百艘船的對手。被封鎖的宋軍沒有淡水和木柴,只能飲用海水、吃乾糧,戰鬥力進一步下降。

圍困了一個月,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無力抵抗,各自突圍,第二天早上海面上就浮屍十萬。元軍繼續追擊一個多月,徹底滅亡了大宋帝國。

南宋最後的海戰,規模不小,戰鬥卻並不激烈,基本上是一邊倒。

總之,南宋的水軍裝備一直豪華,數量一直眾多,本來可以成為南宋最後的一道防線。但在上層不抵抗路線影響下失去戰鬥意志,幾次大戰都是大敗告終,基本上沒發揮出決定性作用。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強大的南宋水軍一向是宋軍剋制蒙古的獨門秘笈,蒙古成立水軍之前,宋軍水師能夠通過長江、漢水、淮河等,隨心所欲援救被包圍的城池,使得蒙軍吃盡了苦頭。

可以說,南宋能以半壁江山堅持抵抗“滅國四十”、無人能攖其鋒的蒙古鐵騎長達四十多年,水軍功勞尤其巨大。

蒙元最後能滅亡南宋,擊敗了南宋水師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南宋叛將劉整幫助蒙元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師。

在圍攻襄陽的過程中,鑑於南宋一再通過水路援救襄陽,叛將劉整向忽必烈建議造戰艦練習水軍,剋制南宋的長處。

為了儘早攻克襄陽,忽必烈把訓練水軍的任務交給了劉整,後者為了在主子面前邀功,表現尤其突出。

甚至到了假如下雨不能外出的時候,也在兵營內畫地為船來練習。經過訓練之後,水軍千戶郝德昌率領一支570人的軍隊,可以乘船在洶湧的風浪之中,靈活自如地實施分散、集中、前進、後退、迅速、緩慢,而且能夠在鑼鼓的指揮下統一進行

到1270年的時候,蒙古已經擁有了一支訓練有素,人數七萬人,以及戰艦五千艘的水軍。

二、蒙古方面逐漸摸索出了對付南宋水軍的戰術

由於蒙古人多次被南宋水軍打敗,吃盡了苦頭,他們逐漸摸索發明了一種新的水戰戰法,具體就是水陸協同三面夾擊,即正面由戰艦順流攻擊敵方的戰艦,同時左右兩岸的軍隊則使用弩炮等向敵方的戰艦射擊。

到襄陽包圍戰期間,蒙古所發明的三面夾擊水軍戰法已經越來越嫻熟,強大的水軍部隊加上機動靈活的戰法使得南宋水軍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三、襄陽絞肉機對南宋水軍的絞殺

根據《宋史》等書的記載,自1269年8月至1272年6月,南宋朝廷拼命砸錢犒軍,並先後給襄陽和樊城送過10次錢,以致當時有宋人哀嘆“今朝廷竭天下之財力以援一州而不能。”

然而,襄陽被圍城六年,南宋方面前後十三次通過水路援救襄陽,只有三次成功的將補給運入襄陽。

數千艘水軍船隻和上萬名訓練有素的士兵,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援救中損失殆盡。

事實無情的證明,南宋水軍的優勢無可避免的走向滑坡並最終徹底崩塌。而南宋的國運也正如它的水軍一般,已經走上了萬劫不復的不歸路。


小奔說史


本來,南宋的水師確實是很強大的,在火器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曾經多次打敗過金國水師。

在金國被南宋跟蒙古國聯合瓜分以後,由於分贓不均,南宋跟蒙古國爆發了持續的戰爭。

由於蒙古國陸軍騎兵十分強大,在蒙古滅以後西夏以後,南宋幾乎成了蒙古國唯一的進攻目標。

而強大的蒙古從中東歐洲西夏金朝的戰場得到他們火銃並加以改造,將火銃與歐洲的鋼鐵鍛造技術相結合,形成了近代火炮的前身,他們也大體繼承了金朝水師,並將火炮架在他們的戰艦上,蒙古水師為了彌補與南宋的數量差距,講艦艇分為若干個快速艦隊,以速度抵消數量的不足,這也是蒙古人橫掃天下的致勝法寶,他的快速艦隊切割了南宋的龐大的艦隊,並阻絕了他的淡水供應,在海上沒有了淡水離滅亡就不遠了,而蒙古人沒有給南宋喘息的機會,炮轟南宋皇帝御船成功,宋軍基本無心戀戰,南宋滅亡。


瀋陽楊藝


崖山海戰,元軍大敗宋軍,丞相陸秀夫身背小皇帝跳海自殺,南宋滅亡。小皇帝死後,南宋軍民數十萬集體跳海自殺,這充分說明南宋軍民還是非常有氣節的。至於,只有兩萬兵力的元軍為什麼打敗了擁有二十萬兵力的南宋,我認為有如下幾種原因:

1、此時的南宋政府,已經失去了除崖山外的所有領土,被迫退至海上,雖然有上千艘戰船。可誰都知道,失敗是早晚的事了。也就是精神氣沒了。

2、宋軍統帥採取了一個古代水戰最忌諱的一種戰術,將所有船隻連在一起。這樣的戰術最容易被針對用火攻,事實元朝軍隊就是用火炮攻擊了宋軍連在一起的船隊。這樣的佈置在三國赤壁之戰,已經證實,這樣是不可取的。

3、宋朝統帥張世傑選擇的海戰地方不對,海面太小,宋軍有上千只戰船,在這麼狹小的海面,根本施展不開,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優勢。

4、沒有後勤保障,元軍切斷了宋軍一切後勤補給線,宋軍船上補給嚴重不足。

5、宋軍宣城有20萬大軍,事實上我認為可戰之兵,沒有那麼多,這些人中有朝廷所有隨從人員,各級官員家眷。況且,能戰的軍隊也是各地潰敗的部隊彙集與此,根本沒有集中訓練過,哪來戰鬥力。


東東資訊


崖山海戰,一則,沒有了戰略後方,基本是孤子,死子。二則,兵心惶惶,將無策略,一味抱團自守,竟然自己放棄了陸地根據地,直接導致缺水斷糧。即使元軍不積極進攻,宋師也會自己崩潰。總之,大勢上說,失敗已經不可避免,但是戰役組織還是可以小有作為,結局也許不會那麼慘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