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北县、费南县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费北县、费南县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费北县、费南县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费北县、费南县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的敌后抗战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而地处沂蒙山区和鲁南山区抗日根据地的费北县和费南县(均属今平邑县),从1940年底至1943年,一直是抗战的最艰难时期。

1940年初,日本为尽快结束侵华战争,加紧了对中国国内抗日军队的军事进攻和对中国政府的外交压力,逼迫蒋介石政治集团投降,中国抗战形势严峻。为挽救民族危机,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日本当局不得不重新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认为对他们实现吞并东亚、发动太平洋战争,把中国变成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和巨大的威胁。于是,从1941年开始,侵华日军调集总兵力的64%、伪军的90%以上执行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命令:“必须在四个月内彻底消灭华北的共产党和八路军”。实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等手段相结合的“总力战”,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其占领区,开展“清乡”;对游击区,进行蚕食;对抗日根据地展开了以军事为主的“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铲除抗日根据地,消灭一切抗日武装。

日伪军为摧毁费北县、费南县抗日根据地,消灭抗日武装,摧毁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对费北县、费南县抗日根据地实施了分割封锁、“铁壁合围”、“扫荡”、“清剿”,对游击区进行“蚕食”;同时,自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推行了以扩充伪军、实行剿共、反共宣传、奴化教育、经济封锁、掠夺战略物资为主要内容的强化伪政权、伪组织统治的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此时,蒋介石统治集团,则以“保存实力,消极防御,反共灭共,等待胜利”作为抗战的总方针。因此,费北县、费南县军民,不仅要抵御日伪军的“扫荡”、“封锁”、“蚕食”,而且还要同国民党投降派、顽固派制造摩擦,乘机进攻抗日根据地的李仙洲、王洪九、荣子恒、李以锦等部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此外,从1940年起,连续三年又逢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军需民食十分困难,抗日斗争形势空前严峻。费北县、费南县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共山东分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鲁中、鲁南两个区党委的领导下,先后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山东纵队一旅三团、鲁中军区二团同日伪顽匪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被动转为主动,从防御转为反攻。

武安、小卞桥战斗后,日伪军不甘心失败,日军畑中联队与奉天联队3000余人,在刘桂堂部的配合下,从平邑、铜石、地方、梁邱、费县城、城后等据点兵分6路,于12月6日,“扫荡”费南天宝山区抗日根据地和费北仲村一带。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据不完全统计,日伪军在天宝山区杀害民众200余人,烧毁费南之乐平庄、车庄、昌里、常庄、桃峪、流峪等村庄1500户的房屋;在仲村60多个村庄的房屋全部被烧掉,共计4000余间,致使2万余民众无家可归。八路军一一五师浴血奋战,击退了日军组织的这次大“扫荡”。为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颂扬八路军将士和抗日根据地群众英勇歼敌的事迹,激励民众团结起来,抗击日寇,《大众日报》于1940年12月25日,发表了题为《粉碎敌伪残忍烧杀的毒计》的社论。

1941年,日本侵略军继鲁西、冀东、冀鲁豫边和冀中大“扫荡”后,调兵遣将,又密谋对晋察冀的水岔、平西地区,晋察豫的太行、太岳地区和山东沂蒙地区,发动重点大“扫荡”。日本侵略军为加强在山东的兵力,试图一举摧毁沂蒙抗日根据地,特抽调第一军团的第三十三、第三十六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团各一部,充实到驻山东的第十二军团,从而使第十二军团的总兵力达到5个师团零六个独立混成旅团。

1941年10月下旬,日本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指挥第十二军团的第十七、第二十一、第三十二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五、第六、第十旅团主力,华北方面军直辖的独立混成第七旅团主力,第十二军团第三十三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团各一部,5个县的守备队和伪军,配以空军一部,共5.3万余人,以多路多梯队,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实施“分进合击”、“铁壁合围”,长时间、连续不断地大“扫荡”,反复地拉网式“清乡”。日军以第三十二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旅团主力配置于新泰、蒙阴、费县(平邑)地区;以第二十一师团及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主力,配置于沂水、莒县一带;以第十七师团主力及第三十三师团一部配置于临沂地区,妄图围歼驻扎在沂蒙山区的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山东纵队指挥部,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

面对日军气势汹汹的合围,山东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在罗荣桓等领导人的精心指挥下,跳出合围,转到外线,只留部分兵力,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在内线展开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打击、消耗、拖垮日军。抗日根据地民众有组织地破坏公路,袭扰据点,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对付日军的“三光”政策。八路军主力则寻机再转入内线打击疲惫之日伪军,迫其后撤,集中优势兵力,追击、截击日伪军。经过50多天的艰苦战斗,沂蒙抗日军民共歼灭2000余名日伪军,粉碎了日军妄图消灭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八路军主力部队、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阴谋,粉碎了日军精心组织的1941年冬季大“扫荡”。

在这次反“扫荡”的斗争中,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历经了最残酷的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同时,也磨砺了意志,锻炼了队伍和群众,造就了一批革命干部,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