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纳粹德国到了二战末期节节败退,内部却没有出现一战德国那样的人民起义?

杨先富762


二战末期,随着苏联红军向西挺进,进入德国本土,纳粹迎来了末日的恐怖。当时居住在东普鲁士、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等地的德国平民万分恐慌,往往来不及准备就冒着严寒逃出城市,道路上挤满了逃亡的德国平民。德国平民组成的长长队伍向西蹒跚地跋涉着,身后拖着货车,车里装着救下来的财产。人们回忆:“路上挤满了逃亡者、货车和行人。一旦有人叫道:‘俄国人来了!’人们一下子就变得恐慌起来。”。所以德国人哪有心情起义,他们剩下的只有惶恐和逃命了。一战德军其实并没有完全失败,他们在前线依旧在僵持,但二战德军已经兵败如山倒了,根本没有起义的时间和空间。

火车站里充斥着混乱和绝望的场面,人们争相挤上开往西部的最后列车,把别人从闷罐车里推出去。德国人害怕苏联红军的复仇,如同一名苏军士兵在信中写的那样:“德国必须要尝尝眼泪的滋味。地球上笼罩着令人胆寒的恐怖氛围,希特勒就是制造恐怖的那个人,德国人为这些恐怖而庆祝。如今,德国要接受可怕的惩罚,这是再公平不过的了。”

德国人还记得希特勒的夸口:“给我十年时间,你们将拥有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家园,你们将认不出你们的城市!”希特勒的这些话现在都只能用来挖苦和嘲笑。战时每个德国人都会喊的口号,比如“胜利万岁”和“嗨希特勒”,现在都销声匿迹,悄无声息了。至于德军士兵们,此时只剩了一句自嘲的名言:“享受战争,因为和平将带来地狱。”

德国电影《冒牌上尉》重现了这段肆意“处决逃兵”的混乱历史

德军士兵的士气不断低落,出现了崩溃瓦解的迹象。于是纳粹用恐怖手段惩罚士兵,强迫士兵战斗。到战争末期,德军士兵已经习惯于每天看到有士兵被前线军事法庭执行死刑,习惯于看到战友们的尸体被挂在树上、路灯杆上和桥头,尸体上还挂着标语牌:“我是失败主义者”,“我是逃兵”,“我是懦夫”,“我拒绝保卫德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军事法庭共判处3.5万名士兵死刑,其中有1万多人都集中在战争末尾的这段恐怖时期。

德国电影《冒牌上尉》重现了这段肆意“处决逃兵”的混乱历史

除了处死自己人,更要处死敌人。当时盖世太保头目海因里希·缪勒有名言:“我们不会再犯1918年的错误。我们不能让国内的敌人活下去。”于是战争末期纳粹大规模处决集中营囚犯。至于希特勒,更是陷入疯狂,对 德国国民彻底失去希望。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签署了那道著名的命令,即“帝国领土上的毁灭性措施”。希特勒命令,毁灭德国领土上的一切设施和资源。他说,战争失败了,民族也就失败了,也就没有必要保护民族的生存;德意志民族在战争中成为了劣等民族,不用为劣等民族保留未来。不过,希特勒的命令已经没人去执行。

1973年苏联经典谍战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中的海因里希·缪勒了,台词是亮点

最后,希特勒在柏林的地堡中自杀,历史学家形容第三帝国像鬼魂般消失了,只留了幸存的德国人必须面对的混乱:“全面的、令人费解的混乱。”这就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参考资料:东方战事——希特勒的东方灭绝战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这个问题提的还挺有水平。一战没有打到德国本土,直接原因就是德国十一月革命,迅速得到了国内各地的激烈相应,好战的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新政府立马向协约国投降;反观二战,除了上层国防军军官对希特勒采取了多次不成功的暗杀以外(比如,最著名的“女武神计划”——冯.施陶芬贝格伯上校对希特勒实施暗杀,尝试政变夺取的行动),德国本土甚至奥地利的老百姓,尤其是劳动人民,并没有出现像一战末期那样的反政府大起义,不少百姓甚至在最后的柏林战役中,加入“人民冲锋队”(下图)自愿成为炮灰,为元首和第三帝国垫背。
训练使用反坦克榴弹


这些老百姓之所以心甘情愿和元首一条路走到黑,那是因为前面几年是真正得到好处了,当然要拼劲老命捍卫这个让德意志民族重拾自信,让全家吃上饱饭的政权。

第一、希特勒疯狂的的表象后面潜伏着一颗精明的心,他早就领悟到:人民,你伤不起。

希特勒、戈培尔等人吸取一战德国战败教训(一战德国因为后方民生问题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才迅速战败),所以从上台执政开始,就拼命地拉拢讨好民众。

事实证明,纳粹取悦民众,搞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还是有一套的。

在国内,纳粹政府首先进行了货币与金融改革,缓和了经济危机。同时各种名义打击犹太资本家,甚至赤裸裸的要求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上缴和捐献活动,进而又发展到直接没收。这样,短期集聚了大量财富。同时利用普通德国贫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里,还被劳动人民看成了杀富济贫行为,受到底层人民的拥护。(下图,1938年水晶之夜过后,德国老百姓经过被袭击的犹太商店,面带喜色)。将犹太人财产拿出一部分补贴德国选民,换取支持。同时,类似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兴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励发展汽车产业和其他工业大量军事订单刺激容克企业,各种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工资收入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从魏玛时代33%的失业率(只统计了适龄男性,妇女不在统计范围内),到了36年柏林奥运会前,德国就业率几乎达到了100%(当然只限于男性),已经俨然成了世界强国,老百姓不但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的工薪阶层也能担负起私家车,或者出国度假。

二战开始后,纳粹政府更是时刻警惕重蹈一战覆辙,尽量避免把明显的把战争负担转嫁给国内人民,并且拼命地拉拢讨好民众。

比如,1943年3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德国在东线的闪电战破产,开始转攻为守,这一时期,德国的税收方针是:1、战争期间不对普通公民增税;

2、即便征税,起征点也应提高至6000帝国马克;

3、现役军人家庭的优惠要翻倍,加强对新生儿和多子女家庭的补贴。

4、必须控制日用品价格,对其免税,同时对日常生活用品要保障生产供应,不能让国民明显感觉到战争对个人带来的压力。直到44年下半年前,在盟军的不断轰炸中,德国工厂还没有全部转为战争服务,居民日用品的生产还占了一大部分。

但是,在二战中后期,德国四面临敌,从挪威到北非,广大的东欧、苏联占领地,从地中海到波罗的海,到处都需要钱和物资。这么沉重的财政负担,还不能伤到自己人,于是,纳粹自然把魔抓伸向了占领区人民和犹太人,这方面本文就不多赘述。

第二、重拾了德国的民族自信心,让老百姓走出了一战战败和经济危机的阴影。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非常孤立,周围的国家对德国除了压榨就是算计,骄傲的德意志民族一下子蔫了。纳粹开始鼓吹社会达尔文论,各种手段证明日耳曼人是最高贵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其他的劣等民族应该为优秀的雅利安腾出生存空间。

加上动不动就穿的帅帅的,搞个“惊天动地”的大型团体公众活动,上至35年纽伦堡大会、36年柏林奥运会(最早的高科技奥运会),下至村镇普通中小学的“青年团”游行。激发起了德意志人骨子里的法西斯式的审美——欢盛大的仪式,完美修身的制服、雄伟的建筑,精致的机械和饰品,健美挺拔的身姿,高贵纯正的血统,战无不胜的神话......

让德意志民族成为完美典范,觉得自己“棒棒哒”,增强民族自信心,国家自豪感爆棚。所以,在二战的普通德国老百姓眼中,让德意志人扬眉吐气的神圣使命是由纳粹党完成的,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推翻它呢?


1936年德国承办的柏林奥运会,搞得十分盛大而辉煌,绝对的惊天动地,更让德意志人加深了自己是世界上优秀民族的认知

第三、纳粹洗脑般的宣传术。

纳粹及其善于利用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洗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新兴媒介技术兴起的时代,无线广播,有声电影,摄影可谓当年的新媒体,其传播速度,效果像今天的移动自媒体一样吸引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利用当时德国人的非理性心态和民族复仇心理,纳粹政府不惜代价的动员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向人民灌输纳粹思想,戈培尔曾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当时德国人民被宣传洗脑的有多狂热,举个例子,为了不给优秀的日耳曼民族拖后腿,甚至自愿把自己的残疾子女送去安乐死,或者去做绝育手术。纳粹宣传部拍摄的“安乐死”项目宣传片中的内容,地点德国某精神病院,目的是向国民宣扬净化日耳曼民族的“安乐死”项目的必要性。

总之,还是开头的话,纳粹充分吸取了一战教训,一直在拼命讨好大多数国内老百姓,投桃报李是人类的本能,所以德国本土没有发生大型反专制起义。况且,在非常态的环境下,比如,高度专制和循环洗脑模式下,普通公民是很容易被愚弄的。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这是因为两场战争的性质不同而导致的。

毫不夸张的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是一场没有任何意义,并且还劳民伤财的侵略性的战争。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德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扩大。德国在一战时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和继续,出现了原材料和燃料短缺的现象,这也就让国内许多的工厂和企业难以生存,导致许多企业面临倒闭。

而代表着德国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容克地主通过资本垄断来赚取战争财,直接损害了德国国内的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的利益,根本不顾底层人民生存的艰辛。因此,德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不断的增长,各地的罢工和游行示威不断,之后逐渐发展成为武装起义,直接揭开了德国11月革命的序幕。最终,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国政府为了自保,最后也同意和英法等国停战。

不过英法要的可不仅仅是停战,尤其是法国,他想要的不仅仅是议和,他还想要报1871年普法战争的仇,他还想要“夺回”当年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说白了,法国人想仗着德国国内的大规模反战情绪和一直为其输血的美国来打压德国在欧洲的势力。法国对德国威胁称,若是不同意法国的一系列要求,便会再次向德国本土发起进攻;而德国政府害怕国内的反战势力再次复发,便同意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也就是法国对德国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这就直接为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国内的兴起埋下了祸根。


《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的意义就如同《马关条约》在我们心中的意义是一样的,都属于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直接导致了德国人民对英法等国的不满,所谓“复仇心理”在这时期便在德国社会各阶层开始产生;而随着经济危机的浪潮,这种不满愈发强烈,对英法的憎恨也逐渐转移到了政府的不作为和懦弱的身上,民族主义思潮在德国发展迅速,希特勒便是在这时期凭借着这一优势,通过宣扬民族主义言论来使自己得到大多数德国民众的支持,并最终登上了总理宝座。而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便独揽大权,成为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缔造者和独裁者。


希特勒之所以能够成功上台,少不了底层的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其的支持,他很清楚这一点;希特勒要做的,就是履行自己之前的“诺言”,通过压榨德国国内主要由犹太人组成的上层资产阶级(也可以理解为当时德国国内的资本家)获得的资产来补贴德国民众换取支持;同通过时兴建大量的基础设施、鼓励和资助各大企业发展、并且通过扩大军备的方式刺激军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德国国内甚至曾一度出现了满大街找不到劳动力的现象。当时德国国内空前繁荣,希特勒竞选时的口号:"每个德国人都能开得起车,每个德国人的早餐桌上都有面包,鸡蛋和牛奶"也就实现了。

不过这些繁荣假象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泡沫,如果德国不通过对外扩张掠夺资本,消耗国内多余的产能,那么这些经济泡沫便会一个个破掉,德国会再度出现高失业率的现象,便会再次陷入经济危机;因此德国只有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的方式去消耗这些产能,并将掠夺到的资产再次返还到德国民众和军工企业以及给他们投资的海外资本家身上。

但是,发动战争总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当年德皇威廉二世的遭遇希特勒可是看在眼里的。因此纳粹政府先将国内现存的社会矛盾转移至CG主义身上,希特勒将一战末期的反战起义称之为“CG主义者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后来又把《凡尔赛条约》拿出来说事,称英法两国和新生的波兰挤压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利用德国国内对英法两国和《凡尔赛条约》的极大不满来煽动战争支持率;战争支持率一高,那么就不必担心德国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起义现象了。



纳粹政府为了防止民众对战争产生不满,因此一直在国内维持着高水平,高福利的生活环境。这便直接导致了战争总动员一直未能实现;而直到1943年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阶段时,纳粹政府才在德国国内下达了总动员的命令。德国由于和苏联陷入了持久战,纳粹政府便通过压榨各大占领区获得的资产来补贴国内群众,虽然德国国内的生活水平和战前相比已有很大差距,但最起码能够保证温饱和就业问题。

在1944年后,德国失去了大量的占领区,因此德国国内的生活水平一路跌至谷底。但是由于民族主义思想和复仇心理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德国国内基本没有出现任何由民众发起的反战起义。再者,德国人也不是傻子,不好好去抵御苏联的进攻,居然要进行反战起义去白白送人头?怕不是去作死哦。


二战吐槽君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来为诸位具体分析一下吧。

第一点,二战时的德国人和一战时的德国人战争心态不一样。二战时的德国人有着多出的复仇正义性的心理,因为他们在《凡尔赛和约》中受到了过度严苛的惩罚,而希特勒的上台也正是利用了民众渴望自强和尊重,打破不平等束缚的心理。


而反观一战,士兵们最后会发出“为什么而战”的疑惑,他们也逐渐明白自身战争的非正义性。而二战的德国士兵还可以嘴硬道——“为了我们正义的复仇,为了洗刷凡尔赛和约的耻辱,为了全新的德意志帝国和他人民的利益。”
(希特勒特意选择了当初签订一战投降条约的车厢)

这就像在抗日战争之前,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的人仇视日本那样。

众所周知,一战末期,德国人已经几乎要胜利了,俄国爆发革命,英法两国的力量已经接近枯竭,如果不是美国出于利益参战的话,协约国就要被打垮了。

9月29日鲁登道夫要求政府在军队尚能坚持的情况下,与协约国主动议和。注意,原本德国与协约国拟定的是和平谈判,可在德国解除武装后,协约国的态度又变成逼迫德国无条件投降。关键是,面对英法两国倨傲的态度,他们根本吞不下这口气,因为英法两国不断找美国借钱进行抵抗,被德国揍得半死不活的时候,美国怕死了没人还贷款,只好进来掺和一脚。


所以,在曾经于日德兰海战重创英军的德国海军心中,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失败者,所以他们宁可凿沉自己的战舰,也不愿意让他们落入英国人手里。

所以说《凡尔赛和约》是在民众极端愤怒和抵制的情形下被迫签订的,这也是后来希特勒借此大加文章的地方。
(抵制和约的示威游行)

第二点,就在于当时的不同的社会状况和战争形势带来的影响。

在一战末期,德国的日益严峻的补给问题使得主要食品的供应量下降到战前的12%以下,因饥饿死亡超过75万人,自然会引发反战立场和大规模罢工。

而希特勒却很精明,他知道自己受支持是因为带来了高就业率和充裕的消费品,所以他一直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和民众的生活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标准,没有动员这部分力量去对外战争。所以直到战争末期,德国社会服务业的从业人数没有比战前少很多。

那么战争形势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纳粹德国和苏联军队的暴行。因为纳粹德国犯下了太多暴行,即便投降即便推翻希特勒苏联也不可能原谅他们,而苏联本身在反攻柏林的过程中也犯下了战争暴行,柏林的德国民众一方面受纳粹的洗脑宣传,一方面也目睹了逃难过来的东部难民的遭遇,所以更加相信苏联人是魔鬼。

他们自己本身的宣传也让人感到害怕——“日耳曼人是一个女巫,我们踏上了她的土地。……日耳曼,你这个邪恶的女巫,你就在死亡的舞曲中旋转吧,燃烧吧,哭泣吧!报应的时刻到了!”

而反观一战,德军战争罪行比纳粹德军要好一些,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最仇恨的法国军队开进德国本土之前,德国的民主政府就诞生并且达成停战协定,所以德国本土市民并没有感受到敌人复仇的恐惧,推翻德皇的军事独裁政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二战末期,德国人民根本不敢!就算他们认识到了纳粹政权的邪恶,也只能跟着纳粹混,因为纳粹起码不会伤害自己的人民,而如果他们推翻纳粹,那岂不是让苏联人的进军更快,那岂不是下场让悲惨。正是因为这样,当时的德国人希望英美联军能加快速度,在苏联人之前占领柏林。

第三点,希特勒的权力比曾经的德皇威廉还要大,元首比皇帝更加独裁,更加专制。同时,希特勒的纳粹党也是将权力的触手伸向了国家的各个层面,从冲锋队到党卫军,一步步强化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同时修改国防军的信仰,由忠于国家和政府变成忠于元首。在纳粹党的洗脑宣传下,民众对于纳粹德国的忠诚度还是到了较高的水平。

不是没有思想上的抵抗,但像社民党,明认教会,这样的带有拒绝纳粹独裁的组织都受到了残酷的镇压。

希特勒太强势,像战时的命令,将领们即使不认可也不敢反对。直到1944年,才有了联合起来刺杀希特勒的勇气,可惜还是失败了。

所以总结起来,二战末期的德国,比之一战末期的德国,人民更愚昧,被纳粹洗脑严重,同时他们即使不满纳粹,也更害怕反攻的苏联。


大唐安西节度使


一战的例子摆在那还不清醒?

离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条件才二十多年,德国人已经被政治诱降过一次了,还要再来一次?

1918年的惨案历历在目,协约国的封锁并没有在德国投降之后就解除。最后导致了四年世界大战都没出现的大饥荒居然在和平时期出现了。德国人也不傻,投降一次了,还要再来一次?

二战能打起来就是因为协约国对德国的欺骗,政治上的欺骗也就算了,在封锁上的欺骗那才是让德国人下定决心反抗的根本原因。一战是皇帝想打,二战是8000万德国人民想打,所以一战的战线还在法国境内,德国就投降了,而二战德国从诺曼底一路打到帝国大厦,原因就是每一个德国人都想打。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威廉二世那个白痴要是能有半个盖世太保,德国也不至于输成那个熊样。一战的战争模式简直太简单了,蹲坑的一方总是有巨大的优势。德国哪怕打不起了也可以防守,守到最后至少能守出个和平协定而不是投降书。

法国已经被打崩了,要不是美国参战给了法国信心没准法国就投了,英国那3000多万人口也堵不了多少枪口,况且英国也没有亲自上场的传统。剩下的就是美国了,让美国牛仔一路尸山血海铺到柏林看起来更扯淡。所以德国只要镇压国内的反战声音,接着防守就好。然而,威廉二世是个白痴,容克贵族也高高在上,根本做不到这些。


皇家骑士16


一战爆发前夕,基本上全球所有的地盘都被各列强瓜分,但是因为分赃不均,所以各国之间矛盾重重,直到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杀死,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英法俄等国相继加入战争,由此彻底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过一战的战因不过是因为各国之间获利不均,获得的好处都是高层有权有势者才能拥有,社会底层人员和劳苦大众根本得不到任何实惠,而德皇参与一战,却是劳民伤财,战争后期,人们吃不上喝不上,谁还愿意帮皇帝去打仗?所以大家组织起来反对战争。

二战则完全不同,一战因为德国战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德国很多殖民地都被瓜分,特权被剥夺,德国国土也被划出去不少,还需要支付各国天价赔偿,德国不准发展军事,军队被解散,只留限额人数,武器禁运,德国一片绝望,对于德国来说,就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的苛刻条件,连美国都看不下去。



所以很明显,希特勒抓住了德国人想要复仇的这一点,开始鼓吹让德国崛起的口号,人在那种情况下听到有人要带领自己为国家复仇,让民族崛起,简直要开心死了,所以誓死效忠希特勒,当然,希特勒也不是白给他们画大饼的,在他的带领下,德国迅速发展,从军队到工业,外交,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最让他们值得振奋的,就是初战大胜。



德国通过闪电战,在欧洲战场所向无敌,只有一个英国孤悬海外,可以与其一战,这样久违的胜利,足以让德国人乐开了花,胜利指日可待,所以即便后期打的那么辛苦他们也不会想着搞什么起义,他们知道,要是输了,就又要回到一战后的境况,甚至更惨,他们不愿意这样,如果拼死一搏,还有胜算的可能,否则输了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后期有许多军官反对希特勒,甚至是多次暗杀希特勒,不过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底层人士来说他们还对希特勒画的大饼十分期待,至少不能在那个艰难的时候给自己国家添乱。


军事一点通


首先,纳粹是一个民众运动,有比较广泛的民众基础。而一战中民众和德皇是割裂的。

其次,德国在二战初期是所向披靡的。有过巨大的成功,证明上层领导正确的。一战德国从开始就陷入苦战。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再者,一战时有主张停战的一批上层人物。二战时没有这样一个团体。在希特勒尚存的时候,不能绕过希特勒和谈。

最后,盟国也不会接受分裂出来的部分人和谈的要求,只有无条件投降。是否反对希特勒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天明遥遥山海关


不是说百姓都是主动推翻独裁者给王师带路的吗?一战德国赤党给外国带路,闹革命,要推翻德皇独裁,结果没几个人响应,被右翼匆匆缴械,二战德国人更是死战到底,现实真是讽刺


秋名山老jay5321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不幸与耻辱,打内战可以考虑一下所谓的正义,而在对外战争中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叛国罪,不管是对与错,正义与非正义,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是战死也不要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