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张廷玉为什么把八阿哥胤禩连夜送给康熙帝的奏折擅自烧了?

历史新河流


此事牵扯甚大,且听红雨慢慢道来。

张五哥,张五哥,侠肝义胆的张五哥,遭遇磨难。只见张五哥妹妹阿兰急急而奔,投向十三爷府里,掩面哭泣。诉明缘由,才知道此乃大清国成立70年以来最大冤案(邬思道语),张五哥被刑部换死囚,顶替任季安要被杀头。牵连官员慎重,太子党刑部肖国兴,黄体仁;八爷党九爷胤禟,江南盐道任伯安,江夏镇刘八女;四爷党潜在势力张五哥。九爷要替任门人伯安救弟弟,妹夫出钱。肖国兴,黄体仁为了太子和自己搜刮点钱财出人。


侠义心肠的十三爷,听到阿兰的哭诉,直接找到了康熙皇帝。康熙“劫”法场,救下张五哥,刑部造成如此大的冤案整顿刑部势在必行。佟国维,张廷玉,马齐三位中堂自愿请辞降级,监察不利。四爷八爷都对整顿刑部的事情跃跃欲试,想要在康熙面前展现一下自己。尤其是四爷,刚刚追缴国库案结束,得了赞赏,自然成竹在胸。邬思道一盆冷水泼给四爷,这件事最后要查到太子身上,本来黄河大水,国库欠款两事,康熙对太子早已不满,如果这件事水落石出,废太子势在必行,四爷就成了废太子的背锅侠。


四爷,佟国维“联手”坑八爷

总感觉佟国维在八爷党里的策略就是让八爷锋芒毕露,越出风头越好,所以一直有种步步为营为八爷埋坑的嫌疑。佟国维老奸巨猾肯定知道最终查到太子身上,在半夜密谈的时候,他居然告诉八爷皇上希望有人站出来,要八爷接管这个差。果然第二天八爷就去自愿请求,愿意接刑部的差。


再来说说四爷。四爷没有听邬思道的也去请差了,但是四爷比邬思道狠啊。明面上和八爷竞争,背地里大半夜把自己关房里烧了六盆火炉,让李卫,高福在准备了一大缸冷水,他自己再跳进去,折腾了一晚,惹上了风寒,卧床不起,太医都没办法。这里真是捏一把汗,古代医疗不发达,四爷也不怕一着不慎,把命搭进去了。就这样八爷一个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还好康熙又推了九爷,十三爷配合他。

八爷假传圣旨破案,张廷玉火烧奏折解围

八爷为了从肖国兴口中得到事情,他诱骗肖国兴说,只要他肯招供,皇上就饶了他的性命。肖国兴知无不言,出卖了太子。得到事情原委的八爷,连夜把奏折交给康熙,揭发了太子的恶行的点点滴滴。

康熙面对如此为难的事情,召见了张廷玉。张廷玉看完以后,自然能够意识到此事,牵连废太子。如此关乎国体的事情,张廷玉就替康熙背了锅,烧了奏折,说微臣没有看到什么奏折。三位宰辅,佟国维,马奇,张廷玉,康熙还是最信赖的张廷玉啊,一到关键时刻,就只召见张廷玉一人。张廷玉也总是能圆满的完成任务。



肖国兴押送叫冤屈,图理琛回京道实情

张廷玉烧了奏折以后,康熙担心肖国兴的安危,让图理琛连夜秘密送走肖国兴。肖国兴在押送的路上大喊“八爷说,只要说出实情,皇上就会饶他性命。”图理琛回京复命时,告诉了实情。康熙感慨八阿哥“该死,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红雨说历史


因为康熙不喜欢这个“奏折”,所以张廷玉就坚决地把它烧掉!



只是,张廷玉这个奏折烧的……烧的我都不好意思了,真敢拍啊!但康熙真的很受用啊,大家都亲眼看到了,张廷玉这个情商极高的举动把康熙“拍得”服服帖帖,那叫一个“朕心甚慰”。



千万别被康熙表面对张廷玉喊的那句“大胆”所迷惑,皇上的意思是“这个大胆好啊,终于有人为我解围了,张廷玉你太懂事了,谢谢你给我的太子留了一口气……”



平心而论,张廷玉的确很会“办事”,因为他认准了一个真理——在朝廷他只有一个领导,那就是康熙。张廷玉很清楚,维护好康熙的一切事务,就是他最大的成功。所以,张廷玉从来都是站在康熙的角度想问题,忧康熙的忧,保护康熙的人,办康熙喜欢的事。



所以,当八阿哥不合时宜、铤而走险地把太子一党肖国兴的“供词”当成一件“朝廷大事”呈到康熙面前时,

必须要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为康熙分忧,替他把太子的罪证毁掉。



除了张廷玉,康熙身边没有第二个人敢烧了这份对太子不利的“供词”。张廷玉清楚这一点,而且他相信通过这件事,康熙会更加信任、欣赏他。



鉴于此,张廷玉当然毫不犹豫地烧掉“供词”……这才是最高级的“拍”。


南瓜报告


在《雍正王朝》里,炒米发现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康熙几乎疑心过任何一个人,唯独没有疑心过张廷玉。而且很多关键时刻,康熙在拿定主意然而未决之前,都要参考一下张廷玉的意见,甚至寻求张廷玉的帮助。譬如“假太子手谕”事件;譬如”胤禩夜呈奏折”事件;譬如“下双旨给隆科多”,等等。


张廷玉是如何深得康熙之心的?炒米借用此次”胤禩夜呈奏折”事件,给大家把这事掰扯个明白。张廷玉烧掉胤禩奏折,可谓君臣知心默契之笔!

胤禩和胤祥奉旨查办刑部冤狱案,最终查出刑部侍郎黄体仁和肖国兴的收受贿赂。其实按照康熙本意,事情到此有了交代,也就结束了。当初康熙点名公开的太子死党胤祥一起审这个案子,就是这个目的,不希望扩大化。


但是毕竟黄体仁和肖国兴都是太子死党,这是拖胤礽下水的极佳时机。所以胤禩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于是他连夜诱审肖国兴,肖国兴为了保命,轻信胤禩假话,咬定是胤礽指使,并作了证供。

胤禩将此证供写成奏折连夜进宫呈送康熙,是希望利用康熙一时之盛怒,去做一个废黜太子的决定。所谓夜长梦多么!并且刻意告诉康熙就自己知道的目的是”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事实如此,自己懂得顾全康熙和胤礽的颜面,自己是非常懂事并且会做事的。

所以康熙对此事的反应就是,不管胤礽指使肖国兴这事是真是假?胤禩首先抛过来就是个套,这让康熙比较反感。所以康熙并未给胤禩任何答复,就让胤禩回去了。


胤禩离开了,但麻烦并未解决。因为胤禩用的是奏折,所以藏着小心思呢,他担心康熙万一护短胤礽(废了还能复立,更何况这种“小事”?),不认帐。那可就有奏折为证了,康熙不处理胤礽也不行!

碰到这种难以解决的难题,康熙叫来在上书房值班的张廷玉。这毕竟是皇家内部的事情,碰到其他老油条,来一句皇家内部的事,老臣不便参与!若是这样,康熙也是无奈的。


所以必须铺垫铺垫,于是关心关心张廷玉生病的儿子,希望张廷玉从父亲的角度来理解一下自己。从张廷玉儿子的病引伸到自己的儿子们之间为了夺嫡,一个个都不体贴圣心,怕是病不会好了。

而张廷玉听后,直接从朝廷的角度给出了“夺嫡之争,萧蔷之祸”的结论。看到张廷玉有这样的认识,康熙很欣慰,于是将胤禩的奏折递给张廷玉。

张廷玉看了胤禩的奏折之后,陡然心惊。然后就做了一个动作,顺手揭开灯罩,就把那封奏折给烧了。


看到张廷玉烧奏折,康熙并未阻止(因为这正是康熙想要的)。慢悠悠地看着奏折燃尽之后,故意大声喝道:”大胆,你怎么把他烧了?”(的确,烧奏折哎!了解明清两朝的奏折制度的朋友,应该不用炒米解释奏折是万万烧不得的。即便不了解的,可以参考此剧里雍正撕奏折那事,都是天大的事。)


然而张廷玉却回答,“臣并不知道什么奏折。”(对啊,张廷玉代表内阁,他没见过什么奏折,自己自然也没见过奏折啊!”那就是没有了奏折复核这一层的担忧了,那这个事情就可以按照自己预想的不扩大方式处理掉了。)

那康熙为什么不扩大处理此事呢?

因为此事若假,正中胤禩之谋,胤禩其心可诛;此事若真,胤礽失德太甚,朝廷和自己将再无颜面对天下。所以这事不管怎么查,受损的都是自己,动摇的都是国本。


于是康熙叫来图里琛,让他派人连夜将肖国兴押送到宁古塔,交与黑龙江将军看管。将此事脱离胤禩的掌控,把主导权重新拿回到自己手里。

果然图里琛回来复命的时候,故意装傻,将胤禩诱供肖国兴的事情透露给康熙。康熙大怒,“其心可诛!”这里说的就是胤禩。胤禩离自己的目标又远了一大步!

张廷玉本来只是来聊聊儿子生病的事,分分钟就看出康熙的处境和打算,并且秒秒钟帮康熙解决了一个跨不过去的坎(奏折如何处理的问题)。这样的人做事,和佟国维等形成鲜明对比,做事都以社稷和康熙为出发点,而无私念。这叫康熙如何能不信任?


炒米视角


把这个情节整理一下就明白了。

康熙接到八阿哥送上来肖国兴指攀太子胤礽的证词,确定了除了老八并没有其他人知道,稳住了老八,迅速去找张廷玉商议。



问了张廷玉儿子的病情,康熙感叹做父亲的难处:

“朕的儿子也病了。”

“做父亲难哪,推干就湿,耗尽心血。”

点明了这次深夜来访的真意:

我的儿子病了(出问题了),做父亲的要救儿子,寻个良药(想个对策)。

儿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教他们堂堂正正做人难”。

注意,是“他们”,不是“他”,意指不是太子一个人的事了。




“指望他们克绍箕裘,光大祖业

即然说我的儿子,“克绍箕裘,光大祖业”八个字当然与储位有关。

随即拿出老八胤禩呈上来的证词。

强调:这是老八连夜递上来的。

意思:

一、这事扩散范围很小,目前只有你我和老八知道。

二、夺嫡之争开始了。

三、太子的把柄被人捏住了。

张廷玉看完后,震惊之余立即烧掉。

康熙明知故怒,这话当然是必须要说的。

张廷玉烧证词就是他的建议:

一、这件事不能牵连到太子。

烧掉了症断书,就当是没病。

二、这件事可不能扩散开。

有病也必须当没病来处理。

三、现在废立储君不合时宜。

不能以此为废立的依据。这个证词不能算数,应当自己去深入调查。

四、责任往下推。

我烧证词是犯错,责任由我臣下来担当,那么处理这件事情,当然也是责任往下推,让那些犯错的臣下来承担了!

康熙明白张廷玉的苦心,接受了张廷玉的意见。



召见图里琛,连夜行动。

防止消息泄露(不仅仅是太子胤礽的错误,还有夺嫡的形势),自己重新调查。

告诉张廷玉,目前这样处理是正确的,你很对。

事不由已。

关于太子胤礽这个事情。

储君的废立恐怕在所难免了。

这次咱们替他遮掩过去了。

事情将来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情况,还要看他真的能承担起这个江山大业吗?

最终处理结果:

刑部尚书司马尚、刑部侍郎黄体仁革职拿问。

主犯任季安处斩,从犯刘八女终身监禁。

知情人肖国兴被秘密押往宁古塔。

以轻驭重,朝局总算是暂时安稳下来了。


馋嘴肥猫铲史官


张廷玉之所以把奏折私自烧了,有着深远的考虑,表明了张廷玉对康熙晚年政局形势的准确把握。



康熙晚年

康熙是位了不起的皇帝,他熟读儒家经典,而且了解西方数学,天文等等,他的整体文化程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他年少登基,除鳌拜,灭三藩,平台湾,征葛尔丹。他奖励农耕,治理漕运,发展经济,尽量弥合满汉间的隔阂,所以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

康熙皇位众多,而且个个文武双全,康熙晚年因为众位皇子争储头疼不已,各位皇子拉帮结派,对太子位虎视眈眈,朝局和国家的稳定也受到影响,这是康熙晚年朝廷和国家面临的情况,张廷玉对这个局势有着精准的把握。



太子之位

康熙早年就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为了太子能做位好皇帝,康熙为太子选了许多饱学之士充当他的老师,在政务繁忙之余,还抽出时间亲自调教太子,可以说康熙为了太子也是煞费苦心。

然而,太子的所做所为,令康熙十分不满,在这种情况下,胤祥把张五哥顶替死囚的事报告给了康熙皇帝,这件事令康熙震怒,而管理刑部的正是太子,因此康熙处理这件事时,可能影响到太子的位子。



波澜再起

在这种情况下,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均表示要彻查此事,要把刑部整顿一番,替皇阿玛分忧。

四阿哥胤禛的谋士邬思道分析时局,四阿哥一直是太子的人,如果接手此事,扳倒太子,那么他就会成为太子党中的仇人,也会遭到康熙的怀疑,怀疑他陷害太子,自己想取而代之。四阿哥接受了邬思道的建议,决定不接受这个案子,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怀疑,四阿哥故意把自己弄病,以生病来推托这个差事,显示了四阿哥的心机。

八阿哥胤禩却恰恰相反,他认为这是扳倒太子的良机,因此他主动接手了这个案子,而且私审肖国兴,把太子牵连进去,达到自己扳倒太子的目的,便有了八阿哥胤禩给康熙的奏折的一幕。



明智之举

康熙把这个奏折拿给张廷玉看,显示了康熙对张廷玉的信任,也显示了康熙皇帝的犹豫不决。康熙被众位皇子争夺皇位搞得是身心疲惫,一世英名的康熙一时也没了主意。

这时的张廷玉烧毁了奏折,可谓是明智之举,张廷玉深知,一旦废除太子,众位皇子对太子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到时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图谋大位,以致骨肉相残,对朝廷,对皇子,对康熙都是一场灾难。

令一方面,这封奏折的真假,还存有疑问,因此张廷玉烧毁奏折,也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诫康熙,在事情不明朗,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废除太子。



张廷玉对朝廷大局有着精准的认识,他深知废除太子之事非同小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废除太子,虽然康熙的态度也是犹豫不定,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偏向胤礽,张廷玉烧毁奏折向康熙皇帝表明了态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稳定储位,稳定大局,对国家有利,对皇子有利,对皇上有利。


我是一个小书虫


张廷玉二话不说,立马烧掉老八连夜递送给康熙的奏折,表面上看这是掩耳盗铃的和稀泥做法,失去了一个为人臣的原则与正义感。但从当下九子夺嫡白热化阶段的朝局来看,又不得不佩服张廷玉的老成谋国、顾全大局。


这份奏折的背景,是江夏镇刘八女、任济安拿钱开道,从知县到刑部一路买通各级官吏,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迫使张五哥替奸杀寡妇的任济安顶罪抵死。本来事情已经水到渠成,张五哥也押到了刑场只等砍头,不成想他家牵着十三爷这条线,号称“侠王”的胤祥三下五除二又掀出了刑部冤狱的盖子。

刑部多年来一直由太子掌管,每年替皇帝勾决人犯的也是太子。很明显张五哥的替死冤案,以及后头还没牵出的一连串其它案件,管事的太子都难逃干系,至少一个失察之罪是无论如何都撇不开的。


堂堂国家最高司法衙门,竟然爆出了以钱买命的荒唐丑闻,而且此事牵扯太子储君,怎能不让感叹吏治腐败的康熙痛心疾首。康熙晚年面对朝政日益倾颓之势,虽然有心整治,可无奈河工不修黄河水灾泛滥,西北边患压境,朝内众阿哥争位政局复杂,搞得这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心力交瘁。

牵一发而动全身,贸然破局只能使朝局奔溃,康熙只得着眼于大局的稳定,寄希望于太子假以时日能够改变这样的局面。然而太子先前面对黄河水灾时便毫无章法,追缴国库欠款又曝出是最大的债主,此次刑部大案更是涉案深重,一桩桩一件件看下来太子都不是未来能够堪当大任之人。


康熙对太子的寒心失望,众阿哥和朝臣看在眼里洞若观火,八阿哥自然也不会放过趁这次审理刑部冤狱,彻底扳倒太子取而代之的机会。

太子固然有错,但老八坏就坏在表现得太过火急火燎。康熙任命八阿哥和十三阿哥一道审理刑部官员,老八白天拉着老十三一起在刑部大堂做了一番样子,到了晚上立马急匆匆得连夜审理肖国兴、任济安、刘八女,拿到口供证据后又马不停蹄得闯宫向康熙递交奏折,巴不得立刻就将太子拉下马。这让身为父亲的康熙怎么看?怎么想?


况且任济安、刘八女本是老八盟友九阿哥的门人,八阿哥为扳倒太子,此次不惜牺牲手底下的人也要促成太子被废,对外还要装出一副违法必究、刚正不阿的样子,“八贤王”名头下掩藏的险恶用心,难道不让康熙、张廷玉不寒而栗?恐怕就在此时,八阿哥便已经被康熙排除出了储君人选的考虑范围。

面对折子里的情形,身负皇帝和父亲双重身份的康熙心乱如麻,一时拿捏不定,对着亲信重臣张廷玉唠唠叨叨了一大堆教养儿女的苦心。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廷玉深知这份奏折将要带来的影响动荡,追究下去只会让朝局陷入崩溃的困境,这件事只能到这里为止就此打住。于是不惜身犯僭越之罪,二话不说拿起奏折就凑到烛火之下烧了起来。


康熙目睹此景大惊之下,也立刻反应了过来。于是赶紧吩咐图里琛秘密押解肖国兴到宁古塔。对任济安、各级官员等人也是该杀的杀、该罢官的罢官,没有过多牵连其他任何人,这场皇储争夺的危机也暂时得以化解。


大明录史官


电视剧里面的张廷玉能屹立两朝不倒,除了聪明之外,还在于他非常善于抱大腿。别人都是抱皇子的大腿,只有他是抱皇帝的大腿。马屁拍于无形之间,不管是康熙还是雍正,都非常受用。

老四清查户部亏空时,逼死了魏东亭。康熙非常自责,因为魏东亭欠的钱,都是康熙下江南时挥霍的。他的死,康熙有责任。某些人想要借此事发难,借机动摇康熙清查户部亏空的决心。唯独张廷玉的脑回路跟别人不一样,他把魏东亭的死推到了魏东亭身上。


魏东亭还不上钱,是他自己不善于经营。与任何人无关,与康熙也无关。(反正魏东亭也死了,不怕得罪他。)亏空还是要继续追,魏东亭的死是他咎由自取。与该不该清查亏空,无关!

这样一来,既保住了康熙的面子,又把借机抨击老四的人给怼了回去,给老四留了面子,大佬谁都没得罪。只是得罪了魏东亭的几个纨绔儿子,但也无所谓,魏家败落了,有康熙替他撑腰。能奈他何?

烧掉老八的奏折,也是一样的套路。


老八用坑蒙拐骗的办法诱供了刑部的肖国兴做假供词,连夜送到了康熙面前。

康熙接到老八连夜密报的折子,刑部的案子对太子很不利。康熙很是头疼,一个人拿不了主意,就找张廷玉讨论讨论。得知张廷玉的儿子也生病了,情深意长地说:“做父亲难呀,你盼着儿子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难;盼着儿子老老实实做人难;指望他们壮大祖业更难;真是耗尽心血呀!”




(注意重点——八阿哥送来的)

说着,把手中的折子递给了张廷玉看。张廷玉看后,先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接着转身就把折子烧掉了。康熙也一惊,立即呵斥之。

呵呵,张廷玉是何等人?立即说:“臣,没什么也没看见。”

甩锅之……

因为这封折子透着邪!

首先,这封折子是肖国兴是主动把太子捅出来的。肖国兴与太子无冤无仇的,怎么可能供出太子?

其次,折子的写法不是简简单单的认罪。老八诱供肖国兴,让他觉得辜负了皇恩。所以,折子里免不了感恩戴德叩谢天恩的话。

就这两点,已经足以让张廷玉惊骇于心了。



更关键是,这是老八送来的。鬼知道老八他是什么居心?这个时候,保住了康熙的面子,就是保住自己的前程。只要康熙能罩着自己,老八他算个蛋?烧就烧了,能奈他何?

至于太子,也是不能废的。否则太丢老爷子的脸面了。就算康熙想要废太子,也不应该是张廷玉这拿主意。这个时候,只要维护住康熙的英明形象,该怎么拿主意,康熙自己独断乾纲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康熙自己为什么不拿主意?说明康熙自己也是摇摆不定。之前主动问候自己儿子的病情,显然不是老爷子的善心大发,他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张廷玉或许被吓到了,但是它他很快就清醒了。现在要做的事只有一个,就是保太子……

至于怎么处置太子,与他无关。他只要抱紧皇上老爷子的大腿即可。



果然,张廷玉赌赢了。用钱买命一案,由于牵扯到皇太子、皇子。皇上无奈了,只得草草结案,肖国兴秘密流放宁古塔,由专人看守,不得与外人接触;刘八女被判了无期,任季安斩立决。嘉封了老八……

说到这里,要吐槽一下电视剧对刑部冤狱案的改编。

原著里的刑部冤狱案,实际上是康熙自己发现的,当即下旨由八阿哥处理,并没有雍正什么事。他只是想考察一下老八,看看老八是不是也像太子一样龌龊。

结果,果不其然。老八回奏说,刑部除了张五哥一件冤案外,没有其它冤案。而实际上康熙从张五哥那里得知,仅跟张五哥关在一处牢房的替罪羊,就不下四五个。康熙因此此对老八也极为失望,八爷党就此也没了前途。

我觉得小说中的内容,比较符合逻辑。而电视剧的改编,让人很费解。感觉完全就是为了神话邬思道,矮化佟国维而改编的。


因为邬思道对雍正说:不论是谁,只要扳倒了太子,都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最终也将不容于皇上。

而前一段,他又说皇上下令彻查,结案之日就是太子被废之时。

其实从后来的剧情可以发现,搞倒太子的老八并没有因为清查刑部冤狱,而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不容于皇上。相反,老八因为搞翻了太子,反而获得了朝廷文武百官的支持。尤其是佟国维的支持!如果不是肖国兴主动供出了老八诱供的事情,老八根本就不会在康熙面前失宠。

所以,邬思道的话,其实说不通。如果一定要强行解释,也应该是老四这种没有势力的人搞倒了太子,那么太子余党的火力就会瞄在雍正身上。到时候双拳难敌四手,肯定会被人上折子淹死。

如果是老八这种有势力的人搞倒了太子,那么他们就会跟太子余党相互攻击,到时候必然打的两败俱伤,康熙再出来收拾残局。后来老八失宠,并不是因为他搞倒了太子,而是因为他用不正当的手段恶意搞倒太子,再加上八爷党势力太大了,康熙故意要修理他罢了。与搞倒太子的事情没有关系。

所以我觉得电视剧里面,邬思道对刑部冤狱案的一番话,说服力没有那么强。这一段的改编,整体上前后说不通。有bug……


Mer86


第76期总680期

日尧居k古史上期回答了十四阿哥胤禵手握二十几万大军为何不反?

这期回答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为何当着康熙皇帝面烧了胤禩的奏折?

四阿哥胤禛为了辞去审理张五哥的冒死“顶罪”案子大病了一场,总算推脱了这个烫手的山芋,邬思道笑了笑,不走了!

由于十三阿哥胤祥的奏报,康熙帝在行刑的现场亲自揭开了以刑部为首,司、道、府、县各个衙门上下联手合谋使用欺诈手段用钱买卖人命的弥天大案,这次康熙帝觉得正是整顿诉讼不公的时机,要一查到底!

究竟谁来办这个案子,康熙帝想到了四阿哥胤禛,只有这位钢筋铁骨的四阿哥胤禛能办好这个案子!

四阿哥胤禛也很爽快,答应了,而且挺干脆。没想到第二天有太医院报说四阿哥胤禛病了,是伤寒病,而且病的不轻!

【四阿哥胤禛得的是伤寒病】

原来是这样:四阿哥胤禛答应接这个差事以后,回到雍亲王府与邬思道一说这事,没想到邬思道不同意,让四阿哥胤禛辞掉这个差事,理由是这个案子有可能牵扯到太子胤礽,如果真的与太子胤礽有关,就此把太子拉下马。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四阿哥胤禛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理由充分。 四阿哥胤禛认为已经答应父皇康熙,不能反悔!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不细看,看不出精彩来,可仔细看;明白了,四阿哥胤禛为了坚守承诺,为了挽留邬思道,人为的制造了一场伤寒病。

这样看;四阿哥胤禛还真有恒心! 雍亲王府上下都没看明白,怎么雍亲王胤禛昨天晚上还好好的,今天就得了伤寒病,奇怪!

只有邬思道看明白了,四阿哥胤禛有大志向!自己当然也不能离开雍亲王府。


【雍亲王胤禛真病了】

四阿哥胤禛真的病了,怎么办?只见八阿哥胤禩说:儿臣愿意接这个差事。康熙帝看看胤禩,也只好如此了,不过;张廷玉插了一句话;是否由十三阿哥胤祥协助八阿哥胤禩办理此案?

康熙皇帝明白张廷玉的意思,是怕八阿哥胤禩单独审理此案万一陷害太子胤礽怎么办?康熙帝说:好!就这么办!

八阿哥胤禩为什么主动接这个差事是有来路的,这是昨天晚上八阿哥胤禩跑到佟国维的家里商量好的,佟国维是上书房首辅大臣。

他的分析是此案必然牵扯太子胤礽,那么就此案件把太子胤礽拉下太子神坛岂不更好!这就是一个上书房首辅大臣与雍亲王府的邬思道思路完全不一样之处。


【八阿哥胤禩私审肖国兴】

八阿哥胤禩开始行动了,他与十三阿哥胤祥审理了刑部侍郎黄体仁、肖国兴二人,不错,就是他们干的!

但是八阿哥胤禩不信,私下里单独审理了“肖国兴”,并承诺给肖国兴一条生路,由于八阿哥胤禩的诱骗,肖国兴供出来是太子胤礽的主谋并写下了“供词”。

八阿哥胤禩的目的达到了,他要连夜进宫向康熙皇帝汇报,他要借此整死太子胤礽!

康熙皇帝刚刚睡下,非常反感的听了八阿哥胤禩的奏报。康熙帝听了以后吃了一惊!

康熙皇帝何等精明,对八阿哥胤禩的连夜单独奏报感到惊讶,不是还有十三阿哥胤祥吗?


【张廷玉烧了肖国兴口供】

康熙帝不禁问道:还有谁知道此事?八阿哥胤禩说,就他一个人知道,康熙皇帝不可玩味的点点头说,下去吧!

其实八阿哥胤禩的这一句回答,就他一个人知道,是最愚蠢的回答,康熙帝对他一个人知道起了疑心!

紧接着康熙皇帝叫来了张廷玉,说着闲话把八阿哥胤禩的肖国兴口供递给了张廷玉,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张廷玉快速的看了口供,稍一犹豫,竟然把这份八阿哥胤禩递上来的肖国兴“口供给烧了”,当康熙帝发现,张廷玉已经烧完,康熙皇帝说了一句:大胆张廷玉!


【张廷玉说萧墙之祸】

张廷玉冒死烧了八阿哥胤禩递上来的太子胤礽指使刑部买卖人命大案的肖国兴口供,这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掀起来一个高潮。

突出的表现了张廷玉对康熙皇帝的忠诚,体现了张廷玉作为宰相首辅大臣的睿智、聪明、果敢、担当,更是体现了了为国分忧,为康熙皇帝解愁的机智!

康熙皇帝长叹了一声说:衡臣,朕理解你的一片苦心,可朕这个儿子胤礽的病恐怕不会好了。

果断的康熙帝喊了一声;图里琛,你叫上十名大内侍卫连夜带上肖国兴把他交给黑龙江将军,送到宁古塔,不许和任何人见面!


【张廷玉说:未见什么奏折】

康熙皇帝心理多少明白一些其中奥妙,八阿哥胤禩一个人知道,就说明这份证词不是十分可靠,有陷害太子胤礽的嫌疑。

但是这种大清建国以来的丑闻不可公布于众,太丢人了! 张廷玉的烧证词是是一位上书房大臣经过瞬间的反应,认为这样的证词一旦流传出去危害极大,无论真假,必然要引起极大震动,还可能发生萧墙之祸!

所以:当着皇帝的面烧掉这一份证词唯独张廷玉一人!后经查实:的确是太子胤礽手下的人干的,但是太子胤礽没有指使他们,是刑部的黄体仁,肖国兴打着太子胤礽旗号赶上了伤天害理之事。这次的刑部大案就这样结了,还能怎样?

《雍正王朝》的详细解剖还在后面,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一起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张廷玉为什么要烧掉八阿哥胤禩连夜送给康熙帝的奏折?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八阿哥胤禩为什么要连夜送给皇帝奏折?

这个问题还要从皇帝严查刑部开始说起(此回答仅参考雍正王朝电视剧):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之前去江南赈灾,曾经过江夏镇,借宿于阿兰家。当时他们受到了江夏镇庄主刘八女的侮辱,也把阿兰一家卷入了这场风波!

等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回去以后,某一天阿兰找上了十三阿哥的门,十三阿哥惊讶之余,得知了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张五哥被任伯安拉去顶罪。

十三阿哥连夜跑到四阿哥府上,于是他们打算禀告皇上,由此拉开了皇上要整治刑部的序幕:

作为铁面无私的四阿哥胤禛一口就接下了这个审讯刑部的活。但是回去和邬思道一说,邬先生建议不要接这个活,因为可能会涉及到太子,如果因此把太子拿下,那么四阿哥胤禛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更会落下一个手足相残的口舌。

第二天邬先生就要打包离开,四阿哥拦住他,让他明天再决定要不要走。结果当天他又烤火又泡冷水的,硬是把自己折腾病了!

由此可见四爷的智谋还是非常高的,结局就是,这个审讯刑部的活落在了八爷手上。其实在这之前牵扯到的几个官员也给皇帝分析过这个案情,有可能会牵涉到朝廷根本!所以后来张廷玉建议十三阿哥一起审讯,皇帝直接同意了!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康熙大帝还是有这种担忧的,毕竟刑部一直是太子在管理,万一牵扯上太子,十三阿哥还能帮忙挡一挡!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八爷一派是铁了心要拿下太子的,太子手下的人也不傻,死死咬定就是自己的错,跟太子无关!

到了晚上,八爷绕过了十三爷直接到了大牢提审肖国兴,并且直接冠上了皇帝的指令,他是这样说的:

“我来刑部之前皇上对我说:肖国兴这个人,做事还非常谨慎,平时居官也还清廉,可这一次不知为何他犯了糊涂,所以让我把事情澄清。”


就这一句话,就让肖国兴成功的举报了太子!

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阿哥和皇帝们都是怎么想的:

首先,太子这边肯定是不希望把火引到自己身上,况且他还专门去见过八阿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这边态度不明,不过从十三阿哥后面的表现来看,他并不知道这件事牵扯上了太子;八阿哥和其他的几位阿哥倒是非常希望拿下太子;皇帝这边,肯定也不希望这件事最后牵扯到太子,但是也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

果然,迫不及待的八阿哥连夜进京面见皇帝,皇帝何等聪明,一看八阿哥过来就有点反感的。半夜敲门准没好事,这也是当初他为什么还要派十三阿哥一起审理的原因。

但是八阿哥说,除了他和肖国兴,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

那么此时的康熙帝有几种选择,一种是相信八阿哥的话,认为太子就是主谋。另一种选择是不相信八阿哥的话,认为他是在诬陷太子。

而这两种选择,不管选哪一种,对于皇帝来说都是悲剧,选第一个,怎么处理太子是一道难题;选第二个,怎么处理八阿哥也是一道难题。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选都难!

也正是自己无法选择,皇帝才连夜到内阁找到张廷玉,问他怎么办?

于是这个难题又甩给了张廷玉,此时的张廷玉也有三个选择:

一是选择相信八阿哥,那么就要给皇帝出主意怎么治太子的罪;二是选择不相信八阿哥,认为他是在诬陷太子,那么他就要给皇帝出主意怎么治八阿哥的罪;三是把这个难题再甩给皇帝,自己不做选择!

显然,张廷玉也是聪明绝顶,我们明眼人一看就会明白,前两种选择是万万不能让张廷玉来选的,毕竟那是皇帝的家事。不管选哪一个,都让皇帝难以抉择,落下残杀皇子的罪名。

最重要的是,他也看出来皇帝非常难以抉择,从皇帝半夜来找他就明白,皇帝已经在左右为难了,此时,他能做的就是毁掉这封信!

康熙帝一看他烧掉了奏折,大喊一声:“大胆,你怎么把它烧了?”

然后张廷玉跪在皇帝面前:“臣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

就这么一句话点醒了康熙帝,他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喊来了侍卫,叫人连夜把肖国兴压到宁古塔,不让他见任何人!

而事后也证明,这件事确实跟太子关系不大,犯罪的人是太子的人,但是并不是太子指使的!

而张廷玉这种做法也非常高明,避免了一场朝廷动荡,毕竟烧奏折时只有他跟皇帝在场,他说从没见过这么奏折,皇帝也就不再坚持,而选择顺着讲没有见过了。而且当晚这俩人就给这案子结案了!案子一结,八阿哥也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只是太子跟八阿哥这边的仇恨算是结下了!

而康熙帝办完一系列后续以后,对张廷玉讲:

“你说你的儿子病很难好了,我看是我的儿子他的病也是很难好了!”

这句话也是一语双关,可以理解成太子,也可以理解成八阿哥,这也是皇帝老爷子对奏折选择信与不信的两种结局,这就看读者怎么理解了!

但不管皇帝选择相信谁,而整件事的最终受益者,还是事不关己的把自己折腾病了的四阿哥胤禛啊!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杨角风发作


树先生先说一下实际情况:奏折制度是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制度,到了明清在形式上已经非常完善,中间过程几乎没有漏洞可言,不存在某位权臣私自扣压或篡改奏折的情况。因此,题主所说的《雍正王朝》里张廷玉把八阿哥胤禩连夜送给康熙帝的奏折擅自烧掉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导演和编剧为了情节需要杜撰的!

如果谁能做到扣压或篡改奏折,那么谁不就能一手遮天了嘛?他不就可以把对自己影响不好的奏折全扣下来,但是古往今来谁都做不到这一点,不是不想,是没机会!张居正做不到!魏忠贤做不到!张廷玉更做不到!因为保密过程设计得非常好!

下面我说下清朝地方官员上书奏折的过程,你就明白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中间过程插手(以清代为例)!

1、上奏官员须亲自撰写,写成后不得外传,否则治罪。

2、写完后装进朝廷特制的皮匣,配备锁钥,传递奏折时别人就不知道里面内容。

3、按照官员等级分两种上传情况:(1)督抚以上官员的折子,派专人送到大内乾清门,交内奏事处,直达御前;(2)督抚以下普通官员的折子,亦差专人送到军机处(雍正前是内阁,雍正后是军机处)。注意,军机处里面有很多人,大家一起批阅拟票,就算你突然发现奏折是弹劾你的,此时你也难以做弊,总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烧掉它吧?

4、转呈皇帝阅毕,作了朱批,折子由原渠道发回。

4、收回朱批奏折。

5、加强军机处的保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