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輕資產”化,"回A"之路更近一步

2018年以來,娛樂業和地產業都面臨著很大挑戰,一個是來自法律,一個來自政策;一個是輕資產,一個是重資產。相比較而言,前者遇難重走正路,依然收益甚豐;而後者面對政策變動更多表現出資不抵債,不得不考慮儘快轉型,可見重資產行業擁抱風起雲湧的創意產業和互聯網產業正在火速進行,中國GDP整體變輕正在成為趨勢。

近幾年來,房企掀起"回A"熱潮,但2018年以來,國家政策變化,致使多個監管部門聯合推進去通道、去槓桿的房產經紀助力,房企自身發展有些艱難,"回A"之路走得並不順。

在眾多重資產行業轉型中,萬達集團一直備受社會廣泛關注,11月5日,有人發現在證監會官網上,萬達商業的IPO排隊審核狀態已經更新,這應該意味著萬達商業相比於諸多國內欲迴歸A股的重資產企業又搶先了一步。

萬達“輕資產”化,

其實,自2015年開始,萬達就著眼"輕資產"的轉型戰略,並開啟了一系列舉措不斷促使企業的輕資產化。

先是2017年7月,萬達商業分別與融創中國、富力地產簽署轉讓協議,萬達以637.5億元的總價將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權以及十三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分別轉讓給富力和融創。7月25日,柳南萬達廣場、棗莊萬達廣場、鹽城萬達廣場及焦作萬達廣場四個萬達廣場完全被中信信託持有。

今年1月,萬達出售萬達·倫敦ONE項目60%的股份,這一筆出售獲得的價款在萬達看來,可以用於償還香港的貸款和利息,以減少企業負債。另外,萬達還在積極引入騰訊、蘇寧的資本,計劃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約14%的股份。此後,"萬達商業"也正式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將以輕資產運營為主。另有消息稱,今年7月,萬達國際地產投資有限公司60%的股份將出售給某獨立第三方,價款為3.13億人民幣。

萬達經過這一系列的出售與重組動作之後,截至今年9月30日,萬達商管負債總額為3769.4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283.13億元,較2018年年初減少了693.07億元,降幅約為15.53%。

從資產負債率來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A股全部130家上市房企中,有超過80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於60%,且平均資產負債率高於65%。相比之下,萬達商管三季度資產負債率為59.22%,較2017年同期下降了9.19個百分點,且已降到了行業平均水平以下,償債能力進一步得到優化。

但是,不要誤解萬達將從我們習慣他的領域推出,因為萬達賣掉的只是實體房產項目,但保留了商業地產的管理公司,仍然擁有對酒店等地產項目的運營管理權,例如,萬達賣掉了萬達城91%的股權給融創中國,但是萬達依然是萬達城品牌擁有者和經營管理者。

萬達“輕資產”化,

未來萬達將拿出一到兩年消化房地產業務,並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這段時間出售地產項目所得款項將主要用於物業項目的營運及發展提供資金,將主要資本和精力都投入到商業物業和運營管理是萬達集團下一步主攻計劃。

放寬我們的視野,來看一看類似的重資產企業近一段時間的企業動作,可能會讓我們受到更深的啟發。例如富士康,一度是蘋果公司的實體供應商,如果沒有類似於富士康這樣的企業蘋果至多是個設計公司。但是,這有能怎樣呢,蘋果對它任意挑剔,如今富士康也開始轉型,正在試水養老行業。

相比之下,讓阿里與騰訊卻一路高歌猛進,其他企業都在收縮轉型,這二者卻一直跑馬圈地,不管什麼行業都要插一腳。就因為他們屬於輕資產,除了幾個做銷售的幾乎沒成本。做產品,不但不用掏錢,還可以拿客戶錢來玩,玩夠了再高利息借給客戶,客戶還感恩得不行。

萬達“輕資產”化,

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那就是互聯網的核心價值不是消滅重,而是讓"重"成為一種更加健康的可持續的狀態。就拿褚時健做褚橙來說吧,若是沒有本來生活網,褚橙至多隻是雲南的橙子。

萬達集團面對產業經濟大變革,正在充分發揮自身的品牌優勢,嘗試融合與變革的轉型方向,這或許也是中國公司運行的主旋律,輕重轉換與融合會成為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