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比藥物更“有效”!研究發現刺激腦部特殊區域可改善抑鬱情緒

或比药物更“有效”!研究发现刺激脑部特殊区域可改善抑郁情绪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心境障礙患病率中抑鬱障礙的比例高達88.4%(未涵蓋未成年人)。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反覆發作的病症是讓他們飽受折磨甚至走向自殺的重要原因。

而目前用於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存在著見效慢、用藥週期長,擅自停藥容易導致病情復發以及副作用明顯等弊端。那麼有沒有一種起效快且副作用小、持續週期長的療法可用來幫助患者呢?

不久前,Cell子刊就報道了一項新發現:僅通過刺激大腦中的一小塊區域,抑鬱症患者的情緒就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那麼相對於藥物治療而言,這項療法的“優秀”之處在哪裡呢?

以前的研究證明,用微電流刺激腦部(學名:深部腦刺激DBS)可以用來治療心境障礙,但其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刺激區域的選擇,不是刺激所有的大腦深處的相關區域都能帶來可靠的改善。

為了找到最佳目標,研究人員對25名癲癇患者(多數人同時患有抑鬱症)進行了研究,這些患者的腦中先前已被醫生放置了電極,利用這些電極,研究人員向大腦中被認為參與情緒調節的區域傳送了小電脈衝。

結果發現,當單側刺激外側OFC區域時,研究人員觀察到中至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情緒狀態得到顯著改善,經過刺激後大腦活動的變化與人們心情愉快時的變化非常相似。進一步的試驗,作者得出OFC區域與情緒處理中涉及的幾個大腦區域有著豐富的聯繫,這使得這個相對較小的大腦區域成為刺激療法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

目前,該團隊正在探索刺激OFC是否能在更長的時間內持久改善情緒。他們還希望為對治療產生抵抗的患者開發一種醫療設備,以監控OFC的大腦活動,並且只有在需要時才進行刺激,以保持大腦活動在健康範圍內。

假以時日,這種療法獲得臨床運用,或可挽救大部分深陷藥物治療弊端中的患者。

可喜的是人們對於抑鬱症的治療在不斷得到突破,可悲的是人們認知抑鬱症的能力卻仍然不足。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抑鬱症只是一種情緒病。所以大部分人一聽別人得了抑鬱症,總會勸她們“看開點”、“不要想太多”、“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事實上,正常人的抑鬱情緒是基於一定的客觀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鬱症則是病理情緒抑鬱,通常無緣無故地產生,缺乏客觀精神應激的條件,或者雖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題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釋病理性抑鬱徵象。

區別 有無原因 持續時間 嚴重程度 發病規律

抑鬱情緒 事出有因,給予一定客觀事物為背景 通常時間較短,通過調節可以緩解 抑鬱程度相對較輕 無明顯節律性症狀特徵

抑鬱症 無緣無故產生抑鬱情緒 持續時間長,可達兩週甚至數月以上 程度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甚至可能產生自殺言語或行為 有節律性症狀特徵,表現為晨重夜輕的變化規律

或比药物更“有效”!研究发现刺激脑部特殊区域可改善抑郁情绪

抑鬱症並不是情緒問題,它只是一種生理疾病。生病了不要硬抗,及時接受治療。

Effective new target for mood-boosting brain stimulation found

Brain-stimulation trials get personal to lift depression

抑鬱症:誰餵養了這隻“沉默的羔羊”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臺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