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杀死杨贵妃的幕后真凶?

我是谁250835341


我觉得“红颜祸水”这个词语,不过是男人嫁祸于人的一种托辞罢了。“红颜”本来就没有错,为什么要背一口重重的铁锅呢。

同样,杨玉环死在了男权社会里,死在了李隆基错爱中。

作为李隆基的妃子,杨玉环通晓音律、擅长歌舞,是一个典型的才女,关键是她长得惊艳漂亮,有人称之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尤其是诗人白居易把她写绝了,“温泉水滑洗凝脂”,这已经美得恨了,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脸面气质到了这种地步,这是天下无双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大诗人李白也禁不住赞叹。

难怪李隆基对她一见倾心,想着法子要把她弄进自己的后宫中,对杨玉环爱得不要不要的。

当然,杨玉环在李隆基宫中的日子有艳阳高照,也有阴霾蔽日。因为“妒悍不逊”,她也被李隆基抛在宫外。又因为没有她的日子,李隆基“寝食难安”,杨玉环又被召回。

可是,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李隆基对杨玉环算得上爱意滔天。他因此懒于理政,国家大权交给了李林甫、杨国忠等。这个李林甫实在不是一个能够担当大任的人物,他凭借着李隆基的信任,专横跋扈。杨国忠却搜刮民财,中饱私囊,弄得国事日非,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李隆基身边。他只有西逃。西逃的路上发生了马嵬兵变。杨国忠被杀。杨玉环被赐死。

我们说,马嵬兵变时,李隆基大势已去,杨玉环不得不死。

看起来是李隆基沉溺女色,杨玉环被套路了。实际上,作为女人,杨玉环注定要被那个社会淹没。李隆基一手创造了开元盛世的神话,他又一手把大唐推入了连年战乱的陷阱。他无力回天,他保不住杨玉环。


文踪旅迹


强盛时,她是帝国的象征 ;

衰败时,帝国将不再需要她!


陈凯歌最新电影《妖猫传》火了,围绕“杨贵妃的死因”又一种新的解读,我对这部电影的主题还是比较赞赏的,无论这是否取自野史还是传闻,我觉得至少让人对这段历史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至于杨贵妃的死,在历史上也是一桩迷案,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史上说杨贵妃在“马嵬坡之变”时被高力士缢死;野史上也有杨贵妃“假死”的传闻,后来东渡到日本,甚至日本女星山口百惠还自称杨贵妃后人!当然还有各种传闻,确实很能够吸引人对那段历史着迷,而《妖猫传》又是一种新的解读!

如果按照杨贵妃的死来分析,那么必须要涉及三个关键人物:唐玄宗,安禄山,杨国忠,至于高力士只是唐玄宗一个奴才,可以忽略!

首先,杨贵妃是属于大唐帝国,而大唐帝国又属于唐玄宗!


杨贵妃的美是不可方物的,所以成了大唐帝国的象征,作为最高统治者,唐玄宗必须霸占她的美!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君,最爱有两样:江山和美人!同时拥有的时候他都会给予最多的爱,而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江山还是重于美人!所以不要说唐玄宗不爱杨贵妃,他当然爱,只不过在江山面前,杨贵妃还是次要的!他只会选择大唐帝国而放弃自己心爱的杨贵妃,这是作为帝王他必须要去做的,但是他要让杨贵妃觉得他是深爱她的!用《妖猫传》里面一句话:唐玄宗才是真正的幻术大师!

第二,安禄山为了得到帝国,就必须得到帝国的象征!


安禄山早就有了反叛的意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唐玄宗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相信他!而安禄山毕竟早就对杨贵妃垂涎欲滴,他内心深层次的欲望不仅仅是得到杨贵妃这样绝色美女,更重要的要驾驭大唐千千万万美女和臣民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安禄山选择了发动叛乱,借口是杨国忠奸臣误国,实际上还是自己想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安禄山的叛乱直接造成大唐帝国的崩溃,老百姓生灵涂炭,唐玄宗不得不带着文武百官迁移避乱,这样直接导致了民怨四起!

第三,杨国忠身居高位,却一再误国!

作为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得到丞相之位也是裙带关系,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治国才能,而身居高位无所作为,导致国内乌烟瘴气,民怨沸腾,这也导致很多老百姓对其憎恨,而后安禄山反叛让国家动荡不已,更加剧了臣民对其憎恨,在逃难过程中,到了马嵬坡,陈玄礼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把安禄山叛乱的责任都归他一身!而作为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此时又能如何呢!她没有任何办法,甚至自己都处于漩涡之中,自身尚且难保!最终,杨贵妃也脱离不了干系,也被处死!这不能不说,杨国忠身上也有很大的责任!



所以,杨贵妃的死与这三人直接相关!她作为大唐象征,唐玄宗为了她荒废了江山,杨国忠因为她身居高位误了国家,安禄山为了她不惜发动叛乱,样样都是让杨贵妃百口莫辩的罪状,就给她的只有一条死路!而她,只是一个女人!

谁也不愿背负上杀死贵妃的罪名,连皇帝也不愿意!

皇帝是虚伪的,安禄山是无耻的,杨国忠是推波助澜的!

至于谁是杀了杨贵妃的真凶,这已经很明了!不可能说是陈玄礼和高力士,他们只是“背锅侠”而已!





忠肝义胆岳老三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感天动地,被诗人白居易写成《长恨歌》流传于世。唐玄宗在武惠妃去世后,晚年内心空虚,找不到一个可以和他琴瑟和鸣的人。偶然看到杨玉环,不仅容貌丰美,而且精通音律,舞艺出众,玄宗甚是喜欢。

为了避免被天下人诟病,玄宗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辗转把杨玉环接进了宫,封为了贵妃。自此玄宗每日和杨贵妃在一起唱歌跳舞,研究曲谱,生活甚是美满,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当时的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又在武则天的治理下,已经达到了鼎峰。俗话说,盛极必衰。唐玄宗晚年,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把朝政大事都交给了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全盛的唐朝日益走下坡路。

不久,安禄山、史思明起兵造反,唐玄宗带领杨贵妃等逃至马嵬坡。大将陈玄礼等逼迫玄宗杀死杨贵妃以振奋士气。因为全天下都认为杨贵妃是祸水,迷惑了玄宗,才使天下大乱的。玄宗为了不引起兵变,便狠心赐死了杨贵妃。所以明里,杨贵妃是陈玄礼等领兵的将领杀害的。其实,这个祸根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共同种下的。先有国安,才会有荣华可享;没有了国家的安定,就什么都没有了。


凌澜若微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佳话,古往今来围绕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诗歌、戏曲和小说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晚唐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和清代洪昇的著名剧作《长生殿》。那么在马嵬坡之变中杨贵妃究竟为何而死呢?是被谁杀死的呢?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甲寅,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叛军向西,攻陷了中原大部,东都洛阳沦陷,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等人因为军力匮乏和玄宗指挥不当而先后被杀。次年辛卯,叛军攻入潼关,关中门户失守,唐玄宗出京师前往想要蜀地避难。丙申,路经马嵬驿,扈从的禁军发生变乱,诛杀宰相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

杨贵妃墓


以往民间最熟悉的一种说法是杨贵妃死于禁军哗变,也就是《长恨歌》中所说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正史记载,扈从皇帝的禁军因为饥饿和疲倦而愤怒不已,自发围住驿站,诛杀杨国忠,逼迫皇帝赐死杨贵妃。实际上,马嵬坡兵变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有指挥的军事政变。


在军事政变中,具有关键地位的是禁军领袖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史书记载,到马嵬驿之后,禁军延宕不前,陈玄礼率领诸将三十多人上奏说,胡军叛乱,指名道姓要诛杀杨国忠,可见杨国忠之徒已遭到内外痛恨。如今天下不安,请陛下为社稷大计,诛杀杨国忠,玄宗迫于无奈才同意。

高力士墓


诛杀杨国忠之后,陈玄礼等人还未解除军队,玄宗命高力士诘问之。高力士回复说,诸将军杀了杨国忠,但杨国忠的族妹杨贵妃仍伴在皇帝左右,诸将军大为恐惧,这实际上就是暗示玄宗赐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也有史书说是玄宗犹豫不决,高力士见了杨贵妃述说形势,杨贵妃请求礼佛,在佛堂中自缢身亡。诸将军这才上前请罪,得到赦免。


历史学家推测,当时唯一有动机、有条件指使陈玄礼诛杀杨国忠的关键人物只能是玄宗身边的大宦官高力士。首先,高力士有动机诛杀杨国忠。安史之乱之前,中枢就已经形成了内廷宦官和外朝宰相的对立局面,高力士作为内廷领袖早对李林甫和杨国忠大为不满,曾经对玄宗直接攻击杨国忠。至于杀杨贵妃,无非是担心杨贵妃报复。

盛唐时期香囊,史书记载杨贵妃死后数年玄宗派人收殓,唯有香囊未腐


其次高力士有条件诛杀杨国忠,因为高力士作为宦官已经掌控了禁军。早在开元年间,禁军内部就已经爆发了严重争斗,最终的结果是禁军将领葛福顺等遭到贬逐,而另一派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将领则因为追随高力士而获得重用,所以说此时高力士实际上控制了禁军。


从玄宗的角度来看,当时李隆基已是七十二岁的老翁,杨贵妃也已三十八岁,早不是重视情爱的少年。陈玄礼和高力士都是相伴四十多年一同起事的老伙伴,孰轻孰重玄宗自然清楚。故而割舍杨国忠和杨贵妃兄妹以换取自身的安全,正是帝王的明智决策。自古无情帝王家,此正是明证。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高力士外传》

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生猛历史


【马嵬驿兵变的操刀手是太监李辅国】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宰相杨国忠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兵,唐军战败潼关失守。杨国忠当初当过四川的节度使,所以怂恿唐玄宗入蜀避难。逃难队伍到咸阳的马嵬驿,禁军大将陈玄礼发动兵变,唐玄宗赐死杨贵妃,逃亡蜀地,这就是“马嵬驿之变”。


关于“马嵬驿之变”背后的主谋,明面上最大的嫌疑犯就是禁军大将陈玄礼。

《旧唐书•陈玄礼附传》明确记载道:“及安禄山反,玄礼欲于城中诛杨国忠,事不果,竟于马嵬斩之。”可以说明早在马嵬驿之前,陈玄礼就有诛杀杨国忠的动机。

《旧唐书•杨国忠传》记载:“禁军到达马嵬后,又累又饿,情绪愤懑不平。陈玄礼害怕兵变,故意将杨国忠提出来,说起祸乱天下,导致安禄山造反,哥舒翰兵败,逃亡四川,路途难行,也是他的主意,士兵们激愤之下杀了杨国忠,为了避免唐玄宗秋后算账,一并处死杨贵妃。”按照此种说法,陈玄礼并非主谋,只是为了防止兵变,替皇帝开脱,拿杨国忠当替罪羊,最后局面失控,导致杨贵妃殃及鱼池。



《旧唐书•玄宗传》里也是这种说法:“陈玄礼上奏请诛杀杨国忠,唐玄宗还没有回应,在外的士兵们一看到杨国忠便自行将其杀死”,里面并没有说陈玄礼是主谋。诛杀杨贵妃也是士兵的集体一件。马嵬驿兵变结束,禁军一路护送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即位,唐玄宗被软禁,陈玄礼随即被迫致仕下岗。


由此而见,陈玄礼也是利益受害者,主谋的几率不大。因为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为帝,属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均言“太子李亨”为背后主谋。当时有个太监叫李辅国,是太子东宫的太监,随行马嵬驿,四处活动。马嵬驿兵变后,未遂唐玄宗到四川,而是追随太子到灵武。

太子李亨即位,李辅国掌握禁军,权倾天下,唐玄宗还朝被软禁,李辅国假传圣旨要诛杀唐玄宗。一切迹象表明,太子李亨是“马嵬驿之变”背后主谋,太监李辅国是操刀手,禁军大将陈玄礼就是个背锅的。(丰镐遗子书文)


睁眼看西安


杨贵妃被玄宗赐死于马嵬。迫使玄宗杀杨贵妃的主谋是谁呢?


参与此事的主要人物如下:唐玄宗、高力士和陈玄礼。最不可能成为主谋的是唐玄宗。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让太子任天下兵马元帅,监理军国大事,计划由太子挂帅出征,之后禅位。太子和杨国忠素来不和,杨家靠着杨贵妃的哀求,玄宗最后改变任命,削弱太子权力,保住了杨家的权位。安史之乱的矛头直指杨国忠,而唐玄宗纵然再不满杨国忠,也会因杨贵妃而顾及杨氏。如此宠爱贵妃的皇帝,不太可能成为杀杨贵妃的主谋。



高力士和陈玄礼则都有可能,陈玄礼的可能性更大。当时大致情形如下:安史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仓皇逃亡,一行人走到马嵬驿,士兵再不肯前行。陈玄礼等人包围马嵬驿,擅杀杨国忠。玄宗派高力士调查,后者回奏:“贼本尚在”。玄宗不得已赐死杨贵妃。


可见,杨贵妃之死源于军队起事。这应当是陈玄礼布置的,而诛杀杨氏一族则是他的最终诉求。这种行为也很符合陈玄礼刚直的个性,他既忠心耿耿,又敢犯言直谏。



史籍中对陈玄礼着墨不多,不清楚陈玄礼是否还有其他诉求。杨国忠死后,护驾部众曾为未来走向发生激烈争执,甚至到了哗变边缘。这表明,唐玄宗团队内部的诉求是十分多样的。是否存在一种可能:陈玄礼本不欲杀杨贵妃,但却有其他更险恶的诉求?


史书中找不到明确答案,这必须考察另一个关键人物高力士。马嵬驿的整个事件中,陈玄礼只在尘埃落定后与唐玄宗有面对面交谈的机会,他和玄宗唯一的沟通人是高力士。高力士是唯一调查事变之人,也是唯一回奏皇帝之人。


高力士性格机变、警觉,一生很少犯错,尤其擅长见风使舵,但他对国政也比较有大局观。高力士显然是十分明白杨国忠是众矢之的。杨氏为时人千夫所指的情形,高力士应当也能察觉。所以,高力士有可能在调查事件过程中,基于众怒和国情,夹杂了私情,做出以杨氏换安全的判定,杨贵妃于是变得不得不被牺牲。



最后,参考当时虢国夫人出逃被捕时,与县吏的对话。夫人问官吏:“国家乎?贼乎?”官吏答:“互有之”。这说明杨氏一族的行为早已突破了时人的忍耐底限,人们对杨家的愤怒超越了对法度的敬畏。所以,陈玄礼等人完全有可能要求杀杨国忠,还希望再杀杨贵妃,甚至提出更多激进的主张,并敢于付诸强烈的行动。而以高力士的悟性,也很容易判断出杨家必然失势的局面。凭高力士的个性,顺势提出杀杨贵妃以谢天下不过顺水推舟。


综上所述,杀死杨贵妃的主谋集团应该以陈玄礼为核心,高力士或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历史研习社


杨贵妃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跟西施、貂蝉、王昭君一样是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女性。其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然而红颜多薄命,天宝十五载(756年)7月15日,安史之乱期间,在马嵬坡死于乱军之中,年仅38岁就香消玉殒。



关于她是否真的死了?以及死在谁手?历史记载上众说纷纭,颇多谜团。也有说她没死,东渡逃到日本的,现在日本山口市还有她的墓地,据说山口百惠还自称是其后人。也有说她被唐玄宗一尺白绫赐死佛堂的;还有说她是被禁军头领陈玄礼等乱刀砍死的;还有说她是吞金而死的……

关于杨贵妃为什么死?谁是幕后真凶?也是颇富争议。直接逼死她的原因大多认为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但幕后的真凶是谁呢?有说陈玄礼的,也有说高力士、李林甫的,还有说是太子李亨才是幕后真凶的。其实,在我看来,杀死杨贵妃的不是别人就是她自己。

美貌本无罪,奈何怪红颜

本来杨贵妃是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清纯女子,但是,当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迫不及待地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对杨贵妃格外恩宠有加,什么“一骑红尘妃子笑”,什么“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些个史实在史书以及各类文学作品都有叙写。因宠爱美女而不务朝政的皇帝不在少数,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都被人称之为四大妖姬。这本来是君王自身贪恋美色、骄奢淫逸之错,却反倒怪王妃们危害江山社稷,这个道理实在没处讲。红颜祸水,杨贵妃之所以被杀,恐怕就是人们的这种错误观念作祟。


一人初得道,鸡犬亦升天

杨贵妃入宫,得唐玄宗万千恩宠,其家人也沾光得被恩泽。其大姐被册封为韩国夫人,三姐被册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光脂粉钱就的十万。有财还不算,她的兄弟也均被封为高官,甚至远房的一个市井无赖兄弟杨钊,只因工于计算筹码,在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时侍奉周到有加,竟也被唐玄宗被赐名国忠,而且官至宰相,被册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他把持朝政,专权误国,败坏朝纲。唐玄宗游幸华清池的时候,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国忠更是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杨家一门里,居然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杨国忠在执政期间,对内与李林甫派系党争,与太子李亨也多有不睦;对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祸及百姓,使得天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说安史之乱祸起杨国忠一点也不冤枉他,而唐玄宗避乱入川,行至马嵬坡,六军踯躅不前,其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合谋,要求杀掉杨国忠息叛止乱。结果不仅杨国忠被杀,贵妃也被缢死,杨国忠的大儿子大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也一并被杀。


从表面看是杨国忠之祸累及杨贵妃,实则是一场政治谋杀,剪除整个气焰嚣张专权乱国的杨家一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祸起杨贵妃,如果没有她的被宠,哪来杨家一门鸡犬升天?而如果她能侍宠不骄,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那又怎能有杨家的灭门之祸。所以,杀死杨贵妃的非是别人,而是她自己。no zuo no die即是此意!


无坡居士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这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杨贵妃之死的描述。



哥舒翰丢掉潼关以后,长安的屏障尽失,唐玄宗只能带着皇室仓皇向西逃去。在逃到马嵬驿的时候,士兵们都不愿意走了,他们认为是杨家兄妹才把好好的一个国家弄成这样。于是他们杀掉杨国忠,又逼着玄宗赐死杨玉环,这就是著名的“马嵬驿之变”。



杨玉环的死,有人觉得亏,有人觉得可惜,还有人觉得死有余辜,都有道理。问题是,到底是谁逼死了杨玉环?

当然不是玄宗和高力士,他们都不会乐意杨玉环死。要说是杨国忠害死的也行,但他不能叫真凶。那些神策军将士虽然是兵变的主体,但他们幕后总要有个指挥者,那么这个指挥者,是谁呢?

自然是神策军的指挥陈玄礼。



作为早年和李隆基一起干掉锅太平公主的亲密战友,陈玄礼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身为李隆基的老战友,他当然痛心这个庞大帝国顷刻间的崩塌;作为神策军的指挥,他也必须安抚住因为背井离乡和缺衣少食的手下官兵。于国于军,他似乎都有理由除掉已经天怒人怨的杨家兄妹,为人们出一口恶气。

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真正的黑手还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两唐书都告诉我们,在发动马嵬驿之变前,陈玄礼找过一个人,在获得了他的默许以后才授意手下士兵发动兵变。而那个人,叫李亨,时任大唐帝国太子。



而在马嵬驿之变后不久,李亨就和急于入蜀避难的父亲分道扬镳,并且在灵武称帝,遥尊父亲为太上皇。



所以,真正让杨贵妃化为冤魂的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那个躲在暗地里,通过操控陈玄礼继而操控禁军的李亨。


青言论史


本人观点和大家不尽相同。我认为,导致史上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被杀的真正事主,应该就是疼爱她一生的唐玄宗!理由如下:

首先,玄宗初蹬皇位也是比较开明的。通过重用贤臣整治弊政,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可是后来的唐玄宗就开始玩物丧志,沉迷酒色。出现了:床底之上助情花,恩宠杨家三朵花的情景。更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荒唐行径。声色犬马,不问朝政,是唐玄宗统治衰落的第一原因。也为杨贵妃被杀埋下伏笔。

其次,唐玄宗后期重用佞臣,偏听偏信。没有能力只会出馊主意的杨国忠,高力士;心怀不善,谋权篡位的安禄山,都是唐玄宗的近臣。用人失察也是江山不保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嵬坡下,军队造反。没人敢谋反杀戮皇帝,于是杨家兄妹就成了替罪羊!唐玄宗也不想杀了朝夕相伴的爱妃,可是形式所迫。所以才会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心痛。

一个连江山都被毁灭,爱妃都不能保护的皇帝,能把贵妃之死的责任推脱给别人吗?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唐玄宗是毁灭杨贵妃的真正凶手!


書生張飛龍


谁是杀死杨贵妃的幕后真凶?在下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问题。

无长孙之贤德

关于杨贵妃此人,就和同朝的她前面的两个女人来相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明显杨贵妃没有长孙皇后的后宫之德,有人就要问杨贵妃不是后宫之主,为什么要去拥有后宫之德呢?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杨贵妃如同长孙皇后那么贤惠,如同长孙皇后那么追求爱情的同时又不误国,那么是不是唐玄宗就可能封后了呢?“安史之乱”可能就没有这么惨或者来的这么快了。

无武曌之野心

杨贵妃的遭遇与武则天是差不多,都是被皇帝夺的自己亲人的女人。不过杨贵妃相比武则天就没有什么野心,只有私心。若有像武则天那样有野心,虽说混不上皇帝宝座,皇后之位还不信手拈来。还有如若是武则天那种有野心之人,也就不只和唐玄宗日日春宵不早朝了。也会去关注帝国的危机了。

所以个人来看,杨贵妃之死与她自己才是最相关的。自古以来像是杨贵妃这种只知和皇帝谈情说爱而且还要使得皇帝无心朝政的,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完全是自己作死。先不说要完全学她前面的两个“前辈”,但是也应该要有危机感,天天让皇帝把心放自己身上,再强大国家都不会长久,何况当时的唐朝政治制度本就有了危机。所以真要说幕后真凶是谁,那就是她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