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不滿一年,估值20億美元,湯唯、張震代言的瑞幸咖啡能成為中國的“星巴克”嗎?

累麼--


不能。

實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做法、估值、價值完全不一樣。

瑞幸我們可以看作是互聯網企業,咖啡是他們的互聯網產品。

為什麼這麼說?

據博主體驗,瑞幸新店開業,每個人在小程序或者APP上註冊會員就能免費領一杯,博主兩手機號的就領了兩杯,客單27元/杯。

店員說,這樣已經大半年了,家家店都這樣。

傳統的咖啡、奶茶店怎麼操作?沒有新客免費一說,只有促銷,也就是第二杯、第三杯怎麼樣。

互聯網企業怎麼樣?瑞幸就是奶茶店裡的餓了麼、美團外賣,新客先儘量優惠、免費,補貼出一個會員出來,然後靠這些人頭的持續消費賺錢,慢慢還以前補貼出去的錢。包括優步、滴滴打車這些互聯網公司,甚至絕大數互聯網公司的經營,都是這樣。

一年狂開大幾百家店以及超級瘋狂補貼的錢哪來?來自風投融資。

20億美元估值怎麼來?天使輪吹自己價值1個億,A輪接盤,再吹自己值5個億了,找B輪接盤,到B輪已經吹自己值20億美金了——這是在找C輪接盤了。等D輪,該吹百億美金估值了,然後輔導上市,然後由股民接盤這個百億、千億大項目。

何來資本讓這樣的互聯網企業敢這麼吹?

賬是這麼“估值”的。比如我1月有5000個會員,到3月底已經5萬會員了,會員增長速度1000%。4-12月瘋狂開店,瘋狂拉人頭,到12月可能已經100萬會員了。不談重複的會員和刷的數據,就當100萬是真實的消費人數,他們會這麼算:一人一天一杯,單價20塊,全年365天/年*20元/人/天=7300元/人/年,營業額/年=7300元/人/年*1000000人=7300000000元/年。

這是多少?一億多點美元。

再根據今年的會員增長速度,在100萬會員基礎上乘以明年預期的會員增長人數,就是你B輪股東接盤時我們估計的項目價值,最終算到20億美元。

這種項目全是水,能成就是樂視第二,靠不斷刷數據和擴大營業範圍不斷融資,騙更多人進來不讓它垮掉。

那瑞幸這樣的呢?是畫大餅、瘋狂圈人頭來支撐自己夢想中的故事。

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投資?因為很多人的錢只是投入很少一部分,當做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故事聽得挺好,就投一點。而天使投資人的錢、基金的錢、投行的錢,反正每年也有虧損項目的。最根本的,大家還是要搏一搏,現在這個火,萬一成了,數十倍回報呢!都在博傻,看誰最終接盤,擊鼓傳花。

為什麼說它不能成?

你知道星巴克這樣的實業是怎麼算錢嗎?沒什麼估值一說,是實打實的零售,現金流非常充裕。

為什麼美團、餓了麼能成?因為人家發完新客的優惠券,又逼著商家做優惠活動。人家是平臺,賺商家的血汗。不是消費者的。瑞幸呢?他補貼出去的是自己的,他只有自己一個商家,虧了是自己硬虧。

然後,為什麼滴滴打車、美團這些能做出來?還有一點就是,人家是出行、吃飯這樣的剛需市場,頻次非常高。人家算估值,估計一個經常打車的人三天打一次車,或者經常點外賣的人兩天訂一次外賣,是能想出道理來的。而到處都是奶茶店的現在,你指望現在領你免費奶茶、咖啡的人,每天或每兩三天都去你APP實現高頻消費?

不存在的,只有天天去超市找地推攤子領免費紙巾的大媽才是他們想象中的高頻人群。而我們,今天領完,明天換個號繼續領免費的。沒得免費了,轉身就去美團買個十來塊的奶茶,誰去你APP點27元一杯的焦糖瑪奇朵?


林潔兒


喝過。瑞幸主打外賣服務就已經low了,商品重在服務與及時體驗,外送直接降低了商品體驗價值,具體說說槽點吧。

1.包裝不如星巴克,封口交代可以被撕開,星巴克就不太容易。

2.應該標配的糖,奶,紙巾瑞幸竟然是要勾選的,一不留神,就什麼都沒有,一杯禿咖啡送來,上次點瑞幸馥芮白無糖,附件全選,覺得不甜後加了糖,萬萬沒想到竟然沒有攪拌棒。晃了幾下杯子,想化糖,結果咖啡邊緣撒出來了一些,不誇張的說星巴克是倒杯不撒,密封更勝一籌。

3.冷熱咖啡星巴克是獨立包裝,瑞幸並沒有

4.瑞幸咖啡豆沒有星巴克的香醇,幾乎身邊人都這樣評價

5.星巴克走會員,瑞幸走偏感覺像促銷

瑞幸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無論品質還是細節。怎麼就趕超星巴克了呢?應該沉澱下來好好研發與學習,瑞幸雖然在品種上對應星巴克較為齊全,但是樹立品牌重要的是核心競爭力,什麼是核心競爭力?那就是別人拿不走,學不來的東西。還是一味模仿那終究是網紅,一時風捲雲湧,見光死。



墩墩雜貨鋪


很看好小藍杯,價格定價合理,這個價格去買一杯茶飲可能都不夠,起碼喝咖啡是好過喝那些茶飲料,很多人擔心瑞幸不做活動了,不做低價了就沒人買了會死掉,瑞幸當然知道了,這就是瑞幸高明之處,它會一直保持這樣的活動,這就是它原本的定價,只是定高一些,給個半折優惠,讓消費者覺得划算,我第一次接觸小藍杯,買一贈一我記得是9月30日截止,然後我買了15送15,結果活動過後又一輪活動開始,現在繼續活動。

很多人拿瑞幸和星巴克比,這根本定位就不同,星巴克70%都是幾個人一起談談事情,各別人是拿著電腦或者玩手機,說白了大家訴求都是有個舒適的環境,真正覺得星巴克咖啡好喝,要跑去喝的人我覺得不會超過20%,瑞幸恰恰選擇的是性價比,外賣廚房偏多,大多數不做堂食,這樣大大降低了費用。

再說口味,我個人也認為趕不上星巴克,但是瑞幸的價格在這邊,在怎麼差也比肯德基,85c等強,它也是一杯還不錯的咖啡。

燒錢是為了快速搶佔市場,快速開店,快速建立品牌,快速建立消費習慣,這些燒完後,能否活下去,是看單店是否能自負盈虧活下去了,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你附近的瑞幸一天大概賣多少杯,店面多大房租多少,幾個人,算算就知道了。



穎僑與薈僑


“ 瑞幸咖啡 ”非但不可能超越星巴克,還可能重複那些互聯網風口企業的悲劇。咖啡是舶來品,國人本身就不怎麼愛喝咖啡,他們更喜歡喝酒吃飯。

休閒環境來帶動入店消費。而“ 瑞幸咖啡 ”根本就沒有研究好營銷策略,以為靠網絡推廣所謂的情懷和低價在線外送可以佔領市場,未免有點太天真了。

當然一開始的風險投資項目項目都有人給錢融資,但也僅限於起步的一些融資。投資方如果看不到發展前景以後,後續資金必然會中斷,屆時這種低價燒錢開門店的遊戲就進行不下去了。

我們希望國產品牌能夠異軍突起,但是,相關的服務理念必須與時俱進。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陸燕青


實在懷疑,一群不懂咖啡的人,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創立一個可以長久的品牌。赤裸裸的資本運作。A輪投資的人不傻,只要有B輪;B輪投資的人也不傻,只要有C輪。





華生在西澳


瑞幸咖啡註定不是走星巴克這條路了。瑞幸咖啡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產生的新品牌,和星巴克一直走線下的路數還是不同的,當然在瑞信咖啡的壓力下,星巴克也開始走外賣路線了,這也是一種倒逼吧,瑞幸咖啡倒逼星巴克進步。

根據喝過瑞幸咖啡的人說,瑞幸咖啡的口感並不算好,品質自然也比不過星巴克。但是瑞幸咖啡只要把渠道鋪起來,讓人們習慣了它的存在,品質自然可以慢慢提升,而且花大價錢找大明星來代言,也是為了擴大品牌影響力,鋪設渠道

所以瑞幸咖啡的打法在咖啡行業的確比較新穎,但是放在互聯網行業並不是如此,互聯網行業現在充滿了熱錢,靠著這樣又一個出口流向各個行業,瑞幸咖啡作為具有互聯網基因的產業,自然帶來了這種打法,這種打法非常激進,不過如果後續走得穩當,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能夠把星巴克競爭下去


海匯觀潮



在星巴克已經在用戶心裡佔有一定地位的情況下,瑞幸藍色的logo及中國式配送,其實並沒有他的競爭對手在同一緯度上做直接的對抗,而是做了差異化,再通過快取式及折扣形式迅速搶佔用戶心智。


小藍杯誰不愛及鹿影logo作為瑞幸的代表色來說,藍色對人的視覺衝擊感極強,圖案也十分簡單能讓用戶快速記憶,整體扁平化的形象比較符合快速傳播的基礎,瑞幸藍與星巴克綠形成了對比卻又不衝突。


雖然沒有完全統計過但最開始瑞幸多數是在辦公寫字樓附近,這也促進了瑞幸快取模式的推進。現在多數人喝咖啡其實是為了提神,尤其是午睡後下午辦公的時候,犯困是很痛苦的過程。不排除還有很多人喝咖啡是享受咖啡的味道,我有個朋友是咖啡師,他在衝咖啡的時候嚴格要求溫度、克度,甚至享受從炒豆磨豆到沖泡的過程,能體驗舌尖到舌根不同的味覺變化,但對於我這種人來講,基本是嘗不出來。


而對比開在商業街購物廣場居多的星巴克來講,想要喝一杯咖啡排隊沒座位,甚至對於隔壁點一杯都能等上很久的喜茶來講,瑞幸的快取抓住的部分用戶的痛點,誰想在上班最困最難熬的時候等很久才能喝上一杯咖啡?所以瑞幸給了用戶一個選擇的理由。


再從湯唯張震兩個代言人來講,其實比較符合職場的形象,提升了瑞幸的品牌價值的同時也符合了其“專業”的形象。


其次是瑞幸的營銷模式,線上+線下電梯廣告朋友圈推送,有一陣子感覺滿大街都是瑞幸的廣告,這種搶佔視線的洗腦模式,快速打破了星巴克建立許久的咖啡與綠色之間的聯繫。


而APP+促銷,也使產品與用戶之間的關係更緊密,舉個例子肯德基在開通微信端,會員點餐積分的模式後也提升了一定的銷量,減緩了了肯德基在高峰期點餐員忙不過來的情況,也讓自己在手機裡時刻搶與用戶產生關聯。


朋友間分享免費喝咖啡,這種模式挺常見的,餓了麼美團訂餐可以分享紅包給朋友,自己也可以搶優惠卷,這種人拉人的模式既起到了傳播的作用,又促進了用戶的再次消費。瑞幸的單杯定價來講多數是比星巴克單杯要低,排除咖啡券的鄙視鏈,和口感不提顯然星巴克讓咖啡成了一種時尚飲品被大眾所接受,瑞幸的快取和促銷又提高了這個人群的購買頻次,如果說星巴克是在手磨沖泡和速溶之間做了箇中間值,那麼是否能說瑞幸利用互聯網的快速傳播,在中國市場上在星巴克和速溶之間做了箇中間值呢。


我們再看線上點餐+線下門店+專業配送;“WBC冠軍團隊進行拼配”加上湯唯張震的形象,打造專業的標籤;人拉人模式親友共享優惠,那這種事誰還做過?神州,瑞幸的創始人錢治亞是神州優車集團COO,用神州驗證過的營銷方法來撩動星巴克教育了的用戶市場。從品牌傳播性來講瑞幸品牌的快速成長不是沒有理由的。


但重要的是快速成長下的弊端也逐漸顯露,服務於店鋪之間的差異化,過快的擴張店面管理上是否足夠完善,這些都需要後續的時間證實,在燒錢做營銷的同時用戶體驗是否能保持的住這是很重要的。


同樣回到品牌傳播性,我記得上一個類似的話題討論是在梨視頻融資的時候。


猩探長


1、瑞幸的店開的太快太多了,店面質量參差不齊,沒有對店面做過多要求,有的就是小奶茶店的店面,這個很掉價。當然瑞幸本來也不是要想星巴克那樣提供舒服的場所,主要是針對寫字樓,辦公區的自取或外賣服務。由於店面問題,很難高大上的跟星巴克競爭。

2、瑞幸主要是靠活動廉價吸引,按照定價也只比星巴克便宜一點點,果汁和點心類更沒有比星巴克便宜多少,如果後續恢復原價,相信很多人會選擇星巴克,放棄瑞幸。原先沒瑞幸時,公司裡比較難看到有人喝星巴克的,我以為很多人不喜歡喝咖啡,喝不了咖啡,瑞幸出現後,發現喝咖啡的人好多。

3、口味來說,瑞幸的糖漿沒星巴克好(個人原先喜歡喝香草拿鐵,星巴克除了嘗試新品外就喝香草拿鐵),瑞幸咖啡口味還行,星巴克口味太淡,像拿鐵都沒什麼咖啡味,尤其是最近喝的星巴克真沒法喝,針對現在活動的價格,相信大部分人還是能接受的。

4、瑞幸目前的優勢主要是外賣方便,各辦公場所直接外賣就行,非常方便。而星巴克才在最近受瑞幸的競爭才開始做外賣服務,而現在的星巴克外賣嚴重影響到了店面的銷售,我最近一次去星巴克店裡買咖啡,第一家店被告知要等30分鐘...在店裡完全沒人等待購買的情況下等30分鐘,果斷選擇不買,然後又去附近另外一家星巴克,店裡沒其他任何顧客同樣被告知要等20分鐘,協商能否先做我這一杯,店員果斷拒絕,我也很無奈的果斷放棄了。回家路上默默打開瑞幸APP下單,回到家,瑞幸也送到了...

總結一下,瑞幸還是互聯網套路,一旦不搞活動,用戶會減少很多。也不可能超過星巴克,星巴克的品牌不可能挑戰成功,而且店面逼格,星巴克杯子文化等都是無法挑戰的,但是瑞幸在細分市場還是會對星巴克造成一點的影響,這也是星巴克一直不做外賣的情況下,現在急衝衝上線外賣服務的原因。有了瑞幸,喝咖啡也能多個國內品牌選擇,而不只是星巴克,costa,zoo coffee了,個人支持瑞幸。


LeapingWay


我真的很好奇那些說以前都是喝星巴克,現在改喝瑞幸是真的每天都喝,還是偶爾喝一次,隨便喝喝不考慮口感的?如果喝習慣了星巴克是不可能喝的下去瑞幸的,口味完全不一樣好麼,雖然星巴克也沒有很好,但是瑞幸真的很不好喝,還不如麥當勞和711的現磨咖啡。資本玩的好,但是餐飲還是要落到品質上,不能圈一圈錢就跑了。


這個小霸王


我能說不能嘛。說到底就是一場資本的遊戲。

如果能在資本及網路運營的同時,做好服務品質和內涵文化,也大有希望的,

倒真希望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