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转山:2000多公里、100万次磕长头,只为心中的信仰

从西藏回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参加聚会,最终的话题都会落在我的西藏之行上。

冈仁波齐转山:2000多公里、100万次磕长头,只为心中的信仰


饮酒后,我开始高谈阔论,谈起大昭寺的阳光,林芝的春雪,大峡谷的雪峰,佩枯错的蓝;谈起阿里的公路如何自在,生灵如何野,日光如何绵长......但最终,我开始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说起冈仁波齐,和冈仁波齐下那些转山的藏族同胞。

冈仁波齐转山:2000多公里、100万次磕长头,只为心中的信仰


11点正是我们从冈仁波齐启程离开的时间。从11点到12点彻底驶离山区,我们一共遇见了5批磕长头的藏族人。他们的手上套着用白桦树树干劈成的木板,身上裹着牦牛皮制成的围裙。除了邋遢的身体和纯净的心灵,他们孑然一身,别无他物。

冈仁波齐转山:2000多公里、100万次磕长头,只为心中的信仰


进山的路况有多糟糕,去过冈仁波齐的人,应该有所体验。锋利的石子在长年累月的风雪中变得冷硬,凸出的每一垒山石都是伺机的暗器,细细的沙砾也能轻易地在手掌划开口子。当一位藏族大叔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时,充当司机的小宋哥减缓了车速,这时队友大懒说,“不如找点吃的给他们吧!”

冈仁波齐转山:2000多公里、100万次磕长头,只为心中的信仰


于是我们开始搜罗自己的余粮:小面包、沙琪玛、苹果、香蕉、橘子、巧克力、牛肉干......数量不多,但还算丰盛。车子停了下来,我摇下车窗,对着藏族大叔说,“扎西德勒!”

大叔从匍匐中站起来,走到我们车前。我捧出满怀的零食,又重复道,“扎西德勒!”

他接过,腼腆一笑,显得木讷寡言,而后抹了抹脸,不住地点头。我看见他古铜色的脸上,深深的赤红色布满了每一道褶皱。那些不知道是血水还是汗水的体液,像一幅未干的鲜活的油画。

冈仁波齐转山:2000多公里、100万次磕长头,只为心中的信仰


见我听不懂他的语言,他反倒从紧张中松弛了,再度温和地对我摆摆手,“扎西德勒!”食物被妥帖地塞进衣兜里,他回到刚刚停下的地方,双手划过路面,扑倒的身姿像跃出水面的鱼。从玛旁雍措的湖岸线,到冈仁波齐的山路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许多转山转水的男女们。

在接近正午的阳光下,薄雪很快开始消融,变得不再那么坚硬的路面,忠实地记录下信徒磕长头的每一道痕迹。来时长长的车轴印两边,均匀地密布着小小的耳朵般的半圆。是车辙印吗?不是,那是朝圣者每一次匍匐,每一次叩拜,每一次祈福所留下的痕迹——趴下、起身;趴下、起身;趴下,起身........趴下,起身!

冈仁波齐转山:2000多公里、100万次磕长头,只为心中的信仰


10万次,20万次,100万次。从林芝、那曲、山南、甚至是青海前往冈仁波齐转山的藏族同胞,面对的是长达两三千公里的险途,四季的轮换,野兽的侵袭和寒冷、饥饿的交替。山高水长,来路已苍茫,去路尚迢迢。有人在磕长头之时得到救赎,有新生命在转山的过程中诞生,也有人在磕头的道路上倒下。

冈仁波齐转山:2000多公里、100万次磕长头,只为心中的信仰


长途跋涉的夜晚,在临时搭建的牦牛帐篷中,磕长头的藏族同胞聚集在冉冉的篝火边。柴火烧出噼啪的响声,诵经的声音机械、低沉,带着能熨烫人心的力量。不知,他们在不经意抬头间所看到的银河,其星子是否比我们尘世之人所见的更为明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