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放棄肥肉,真不一定是健康的事兒

苏童:放弃肥肉,真不一定是健康的事儿

我記憶中最早的美食,是蘇州一家工廠食堂裡的紅燒塊肉。

那家生產高頻瓷的工廠遠離蘇州城區,但我有三個舅舅都在那家工廠工作。其中有個四舅,家眷都在老家,一個人住在工廠宿舍裡。

小時候每隔幾個月,我會跟隨我大舅或者三舅,到城北的公路邊搭乘工廠的班車,去看望我的四舅。

我每次都很期待這樣的旅行,一方面瓷廠遍地都有酷似玩具的瓷品可撿,另一方面的原因純屬嘴饞,我最喜歡吃的是瓷廠食堂裡的紅燒塊肉。

食堂的菜譜抄在一塊大黑板上,紅燒塊肉通常寫在第—排,有點領銜主演的味道。價格是五分錢還是八分錢,現在記不清了,反正不會超出一毛錢。

苏童:放弃肥肉,真不一定是健康的事儿

那紅燒塊肉取材於豬肉肋條,其形其狀不同於家庭主婦們小鍋烹製的紅燒肉,食堂師傅把肉切成嚴格的長條形,雖然厚度大概只得一釐米多,但由於長度和寬度都很可觀,看上去面積便也很可觀。

這樣一塊肉,通常以肥肉為主瘦肉為輔,紅燒過後渾然一體,顯得晶瑩剔透儀態萬方。它是食堂裡唯一有資格享受精美包裝的一道菜,每一塊肉配以一叢碧綠的青菜,用赭紅色的小陶缽隆重地盛放,一個個攤在長長的料理桌上。

我至今記得在瓷廠食堂裡踮腳窺望陶缽的心情,唯恐排隊的人太多,它們突然消失不見。在我看來,那些陶缽裡隱藏著一片美味的天堂。

苏童:放弃肥肉,真不一定是健康的事儿

十八歲離開蘇州之前,我心目中的所有美食其實都與肥肉有關。我後來喜歡的蘇式醬汁肉和蘇式白肉都極具地方風味,無論是老字號的陸稿薦出品,還是其他老店新鋪甚至是私人作坊出品,所選材料必然是肥肉占主導地位,肥肉少了,我會懷疑它的口味是否正宗。

我一直不是很喜歡蹄膀肉,因為我固執地認為,瘦精精的豬腿肉最難出味兒。一塊豬肉,無論怎麼烹製,肥肉都是它的靈魂。

我不是一個美食家,只能勉強算個肉食主義者,多少年來走南闖北,我最尊重的餐桌通常都端上了“肉”,那些餐桌的主人大多與我相仿,對肥肉有著白頭偕老的深厚情誼。

在杭州和徐州,我吃到了最正宗的令人懷古的東坡肉;在長沙湘潭一帶,我品嚐過光輝燦爛的毛氏紅燒肉;在紹興,我吃到了鹹香可口的梅乾菜燜肉;在蘇北興化,當地的鹹豬頭肉成為了我對這個地方最美好的記憶。

苏童:放弃肥肉,真不一定是健康的事儿

最大的驚喜則是來自一個好友家的餐桌,每次去她家做客,都能吃到她家鐘點工特製的紅燒肉。這幾乎是一個奇蹟,那個來自安徽的中年婦女,總體說來廚藝平平,獨獨把那一碗紅燒肉做得出神入化。

朋友圈裡現在很少人嗜好肥肉了,據觀察一部分人是從小不愛肥肉,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因為健康飲食的緣故,擔心肥肉進肚後血脂與膽固醇會像水銀柱一樣升高。

不知為什麼,我對後一類朋友充滿了憐憫,我若批判他們無趣,他們一定罵我無知,但我認為餐桌放棄肥肉,就像文學放棄詩歌,放棄的都是傳統,這其實不一定是健康的事情。

作者:蘇童,原名童忠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苏童:放弃肥肉,真不一定是健康的事儿

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

文末福利

安踏C202跑鞋 免費拿

請戳下面圖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