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性成本提高 新三板影視公司“大逃亡”

2018年註定不平靜,娛樂圈從崔永元爆料藝人陰陽合同開始,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A股影視公司包括龍頭企業華誼兄弟在內大多數都未能擺脫股價下跌、市值蒸發的局面。與此同時,2015年登陸新三板的很多由明星加持的影視公司,也出現了從新三板“大逃亡”的跡象。

规范性成本提高 新三板影视公司“大逃亡”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得知,2018年1月以來已經有28家影視文化公司從新三板摘牌。其中,楊冪持股的嘉行傳媒、胡歌持股的唐人影視、火箭少女孟美歧、吳宣儀背後的經紀公司樂華文化、大地院線等,都在今年宣佈終止掛牌。

在這些企業摘牌公告中,記者發現,都不同程度提到了新三板融資效率和流動性問題。11月發佈終止掛牌公告的大地院線將原因解釋為:“提升公司融資效率及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而終止掛牌的樂華文化則將原因解釋為:“考慮到目前股票流動性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等問題”。今年5月摘牌的嘉行傳媒則表示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加快融資節奏,擴大經營。”

包括東北證券分析師付立春在內的受訪者告訴記者,除新三板本身存在的流動性差、融資難等問題之外,影視公司在今年的資本寒冬下,其本身存在的持續經營能力不夠、規範性等問題也進一步突顯,在國家對於稅收等問題進一步嚴查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因為稅收成本提高而不得不退出新三板。

資本助推

用“大起大落”來形容如今的影視行業一點也不為過。

在過去幾年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隨著文娛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很多影視公司開始登陸資本市場。尤其是在2015年前後,截至2016年1月,新三板掛牌的影視傳媒類公司接近60家,其中在2015年掛牌上市的影視類公司35家左右。

影視行業一時成為香餑餑,典型的事件是2016年王健林執掌的萬達集團宣佈以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傳奇影業公司,彼時王健林還曾表示:“中國電影產業正值前所未有的黃金十年,現在也就是經歷著前面的三四年,未來還有七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萬達早前在低潮時候進去佈局,現在就是分享行業成長的時候。”

從2015年開始影視公司掛牌新三板成為一種潮流,2013年掛牌新三板的影視公司只有4家,2014年這個數字變成12家,而到了2015年先後有156家文化企業掛牌新三板。

在文化傳媒企業大舉登陸新三板的同時,各路明星隱身上市公司的現象也引發了輿論極大關注。比如在製作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嘉行傳媒背後,相關數據顯示,摘牌前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為西藏嘉行四方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以下簡稱:西藏嘉行),西藏嘉行持有嘉行傳媒37.50%的股權。而西藏嘉行的股東包含曾嘉、趙若堯、楊冪3人,其中楊冪持有18.75%的股權。

近年製作了《女醫明妃傳》等作品的唐人影視背後包含了胡歌、古力娜扎等明星股東,2017年年報顯示,胡歌為公司第8大股東,持股2.48%,古力娜扎持股為0.20%,是第12大股東。因為在《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偶像選秀節目中國推出自家藝人而大火的樂華文化,其背後也有韓庚、周筆暢、黃徵等明星股東。

付立春認為,明星成立或參股公司,無疑能為公司股價支撐、形象宣傳提供重要支持,這實際上是一種名氣變現行為,通過自身在娛樂圈的名氣跑到資本圈賺取溢價,這種娛樂圈與資本圈交叉、資本圈娛樂化的傾向會對資本市場的專業性和規範性帶來影響,干擾市場自身建設。

“明星效應還是比較明顯的,這給很多新三板的影視公司的估值和融資都帶來了好處。現在反過來了,明星還是那些明星,但有些出事了,新三板市場也不好了,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就變成負反饋了。”付立春說道。

記者就為何摘牌等問題分別聯繫了大地院線、嘉行傳媒、唐人影視等公司,但大地院線董事長劉榮拒絕了記者採訪。而唐人影視董秘劉恆星則對記者表示,現階段很敏感,且行業都處於抱團取暖階段,不方便接受採訪。嘉行傳媒投資總監李娟表示:“我們認為現在包括新三板,以及影視行業的政策都不明朗,我們也不想在行業寒冬的時候做特別的計劃和安排。”

寒冬來臨

根據東方財富金融平臺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0月29日,新三板摘牌的文化、體育、娛樂行業公司達到50家。

記者梳理發現,在這些摘牌的企業中,有些是因為申請IPO而終止掛牌,比如樂華文化,樂華文化董事長杜華曾對媒體表示,公司希望能單獨IPO。唐人影視董秘劉恆星在摘牌時曾接受新浪財經採訪表示,唐人影視摘牌的原因之一,就是A股IPO的需要。同時,劉恆星還表示,現在的披露成本過高也是主要原因。還有些是因為新三板流動性差、融資效率不高等原因而摘牌。還有一些公司則是因為信批不規範等問題而被摘牌,比如盛天傳媒因為未能按照規定時間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而被終止掛牌。

金長川資本董事總經理黃廷對記者說道,企業到新三板掛牌最主要的訴求是融資,但這幾年新三板交易不活躍,一些優秀的企業還能融到資,但相對不那麼優秀的企業上了新三板很難融到資。

在中國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劉平安看來,企業紛紛摘牌有新三板自身的問題,他認為新三板本身在制度安排上不完善,一些制度沒有跟上,比如差異化制度供給、公開發行、連續競價交易、降門檻等核心政策不太明朗,今年淨增、交易、掛牌等各項指標與去年相比都有大幅度下降。

劉平安指出,目前認購新三板股票的基本是機構投資為主,這些機構投資者都有退出要求,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新三板股票流動性不好,投資到期後退不出來。

黃廷也認為如果投資者的出發點是長期持有,則可以靠長期的IPO、併購轉讓、大股東回購等進行退出,如果投資者的出發點是短期操作,單純依靠新三板的流動性來退出確實比較難。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受訪者還提到了稅收規範對影視企業的重要影響。記者發現,降低運營成本是影視公司從新三板摘牌的重要共同原因之一,這一點大地院線、嘉行傳媒、樂華文化三家都在摘牌公告裡提及過。劉平安直言,企業在新三板信息披露成本加上中介機構費用,還有在股轉系統掛牌的維護費用其實也不高,一年總共大約在30萬元左右,但最重要的是稅收嚴查規範了明星的片酬和影視公司的各項成本,如果影視公司繼續掛牌,意味著必須要進一步規範,老老實實交稅,這是很大的一個成本,所以大量的影視公司摘牌。“因為掛在新三板上,該披露的信息都要披露,盯的眼睛就多了,包括稅務部門、投資人等,從成本收益角度來看的話增大了規範性成本,不划算。”

除此之外,受訪者指出,在資本寒冬下,影視行業作為強資本介入的行業所受到的衝擊則更為明顯。一個PE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成立的文創基金沒有投出去一個項目。而據一些影視公司人士透露,今年很多的大項目處於暫停觀望的狀態。

付立春認為,影視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早期的VC 、後期的PE、還有一些融資支持,跟資本的互動非常密切,因此受資本市場的影響比較大 。

那些因為尋求IPO而終止在新三板掛牌的影視公司,目前來看IPO道路也並不順利。今年包括新三板的“話劇第一股”開心麻花和郭敬明持股的和力辰光等公司都主動終止了IPO進程。

付立春認為,IPO遇阻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影視公司自身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疑問,每一個影視項目之間獨立性比較強,無法標準化也無法保證質量,投入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很多。比如今年國慶檔被寄予厚望的開心麻花電影《李茶的姑媽》口碑滑落,票房不到6億元,低於開心麻花此前電影《夏洛特煩惱》14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的票房。

付立春指出,第二個原因是監管趨嚴。他認為其實不光是影視公司,很多申請IPO的公司都主動撤了材料。因為 IPO政策在之前有趨嚴趨緊的狀況,如果IPO被否,在三年之內不能借殼上市。

劉平安則認為,監管一直很緊,關鍵是現在標準提高了。創業板上市標準是前三個會計年度不低於一億元淨利潤,最近一年不低於5000萬元,這個標準一般企業很難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