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古诗词中学习古人应对焦虑的方法?

王增军0628


问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古诗词的人,古诗词中,确实有许多应对焦虑的方法,可能你寻找的不是答案,而是志同道合者。简要推荐两个古人。

一个是李白,不称意时,可以明朝散发弄扁舟,视钱财如粪土,人生得意须尽欢。孤独时,也会自我排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个是苏轼,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困苦都不是一会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君,随君西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人的洒脱,正是我们辈应对焦虑的良药。


指为心动12


说我自己。在某一段时间里,确有焦虑。作为一个50后,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回顾往事,有美好的记忆,也有难堪的际遇,而更多的是回想起难堪际遇,于是就有懊丧和悔恨,也就带来焦虑。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想来问题也全在自己,简言之就是俗话说的“替古人担忧”。

一是本来一些事情八杆子打不着自己,而自己却煞有其事的太把自己当回事,操闲心,瞎着急,诸如国计民生之类,尤其是上网浏览时看到一些是是非非,自己也跟着悲喜,甚至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情绪,进而也对生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总有一种负疚感,看到或听到一些不好的事情,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或义务。或是有一些事情与自己有关,但事情的好坏并没有自己的什么责任,但也是为此负疚乃至焦虑。

后来想明白了,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别人家也更没有把你当回事,你以为怎样怎样,其实人家好着呢!

这样一想也就一下子轻松了: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把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当回事,别人家用不着你去操闲心。

想来读古诗,屈原和苏东坡就很不一样。两人都是命运多舛,时运不济。屈原在庙堂饱受排挤,苏东坡落魄到开荒种地。

但是,屈原就不是很想得开,问天问地问自己,越问越悲伤越难过,最后沉入汨罗江与鱼为伴。

苏东坡之“东坡”就有来历,在黄州垦荒造田,晴雨无休。早先的朋友断了来往,写封信还担心连累人家。但苏东坡心态一直很好,身处窘迫之境,却能乐观开朗,随遇而安。

每读苏东坡都会有新的感受,最受启发的就是,人生就是沉沉浮浮,尘世间本来熙熙攘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凡事看开一点,不要自己为难自己,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人生苦短啊!





元谷元


时代给予诗人的,总是较常人为多;生活给予诗人的,总是较常人丰富。不同时代的诗人,总是用相同敏感的心灵,去感受和抒发生活的馈赠。而焦虑,几乎就是生活给予诗人最多的馈赠。因为诗人常常怀才不遇,怀才不遇不免心怀悲愤,所以“悲愤出诗人”。面对怀才不遇的人生,面对同样焦虑的人生情绪,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应对态度:

此处不留爷,爷死也不走——屈原式的应对。年轻的屈原遇见年轻的楚怀王,有了一段君臣相得的岁月,作为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屈原参与国事、制定政令、主管外交,很是意气风发了一阵子。可是好景不长,他的济世情怀,渐渐遭到日渐昏庸的楚怀王的抛弃,终于被流放到偏远之地。眼见楚国式微,小人当道,君王昏庸,屈原一方面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方面又矢志不移地表示:“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因为国君先前对我太好了,所以我忍辱负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李白式的应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热衷于做治国良相的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征召高兴得欢天喜地,结果到了长安,发现自己只被当作文学弄臣,壮志难伸,于是寄情酒色,“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惹毛了玄宗,不得不离开长安,可是诗仙毕竟潇洒,“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因为他自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所以即使不被重用,也能够“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有诗有酒有女人,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此处不留爷,爷等你们走——刘禹锡式的应对。刘禹锡因为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一去十年,召还京师后即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意在讽刺朝廷新进,结果再一次被人家狂贬,这一次被赶得更远,去了四川的夔州、和州等边远地方,直到十四年后才被重新召还。结果刘大诗人一回到长安即写了一篇《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一副铁骨铮铮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他先后被贬庶的时间长达二十三年之久,可是精神斗志愈挫愈旺,始终不改初衷。在白居易给他进行的欢迎晚宴上,更是写出了千古传诵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此处不留爷,爷四处放歌——苏东坡式的应对。东坡一生,少得大名,中年遭祸,一直处于升迁浮沉之中,晚年更是接连遭到流放,困厄之极。可是他在黄州悟道,明白了人生的至理,找到了精神脱困的办法。“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闻之以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所以他享受当前能够享受的一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东京不是不让我待吗?“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把我贬到岭南又如何?“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是不给我用武之地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把中国人的自我排遣之法,发挥到了极致。






梦想照亮天空


古人的智慧就是在于还原一切心与象,凡是在读的过程中气息能够自然到达丹田的都是可以疗愈焦虑。

焦虑是肝火旺盛,肾水愈堵造成,一般这种情况肠胃都长期得不到气血濡养,容易造成结肠炎,胃胀气。

主要根源还是想的太多,空空把气血的能量耗在了不好实现的想法上。最快的方法是运动跑步🏃,闭目养神静养一下,放松为宜。

若自己没有时间做这些就疏通经络调理调理,把周身的乳酸结节排一排,以痛感为清除的方法快,思想意识形态的和合之法都不在外,在内。


卖痛小僧


《放下》

唐诗三百首,

信息互联手。

东西南北走,

五言二十投。


阿木中医李建勋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国传统文人受儒释道三教影响,面对人生焦虑多表现出归隐的洒脱和豁达。

寄蜉蝣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有时古人也会从宇宙的宏观和人生的微观角度达到释怀的心境。

以上或许可以为当代人应对焦虑产生一些启发。


有趣无悔童话屋


唉 在诗人感到 美好幸福时 就会有感而发 ,但是在低落 抑郁时也会有感而发,当然个人觉得 不用去感受诗人的低落,因为只要有作品每次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 ,有作品就有情绪 有情感 何必去感受诗人的低落呢 ,明白了作品就明白了诗人因为创作了。


哈哈IT


古时候的人相对心里没有现代人压力大,所以现在的人如果焦虑我觉得可以出去旅游或者约上几个好朋友一起聊聊天,还可以听一些比较快乐的歌曲会对你的心情有所帮助的。这样心情会变好,焦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


吉祥如意202201138


古诗词里面没有治疗焦虑的方法,这个没必要考证了。

但是要很好的欣赏古诗词,就要有相对比较平静的心态了,这也许是平静心情的一个法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