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飛龍在天9783


根本原因是什麼?杜甫是唐朝我為數不多佩服的幾個詩人之一。沒辦法,盛唐那一批詩人浪漫得要死,明明自己政治智商為零,還總是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以為自己有丈量天下的才能。明明自己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還樂善好施,千金散盡。



李白就是這樣的人,我們的主人公杜甫就是這樣的人。李白曾接到唐玄宗的詔書讓他去洛陽當官,他直接寫詩來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一看他這個忘乎所以的德性就知道他當不了大官。最終玄宗實在是受不了他的政治智商了,又不好意思直接對他說你被炒了,於是給了他些金子,委婉地對他說“去追求你的浪漫與自由去吧。”


要說李白,倒還好,瀟灑看得開,不為外物所束縛。杜甫可就不一樣了。

當年李白被玄宗貶了,杜甫十分崇拜這個老大哥,請求見一面,李白就賞臉見了他一面。一見面,好傢伙,那是談天說地,忘乎所以,只覺光陰似箭啊。然後杜甫就十分虔誠地對李白說“老哥,以後我就跟著你幹了!”

然後兩個人就出發了,夏天從洛陽開始到山東去求仙問道,到了冬天弄得人不人鬼不鬼,也沒成仙。杜甫窮啊,衣服都是很單薄的,忍不住就對李白說“老哥,我不幹了,我要回家。”

那年,杜甫二十多出頭。

這麼兩個如此有趣、浪漫得要死的人你指望他們能當大官?指望他們能萬貫家財?李白不是有句話安慰自己說“千金散盡還復來”嘛?

升官發財?洗洗睡吧。

所以說,杜甫與李白那是臭味相投啊,兩個人都浪漫得要死,李白有的那些病,杜甫都有,李白沒有的病,他杜甫也有。


你比如說,兩個人都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以為自己是做宰相的料,實際上呢,政治智商為零。兩個人怎麼說也是盛唐風雲人物,李白就不說了,出身富貴,散盡千金。杜甫呢,好歹是唐朝命官,吃喝是不愁的,但是兩個人都浪漫,樂善好施。李白千金散盡,杜甫就更有意思了,明明自己過得那個鬼日子苦啦吧唧自身難保,一有人來哭窮他就樂善好施了,自己一家老小住著茅草屋,轉手就把十幾畝果園送給朋友了。這樣的大無私,到底是盛唐,人格高尚,浪漫啊!

杜甫最要命的是比李白多了要他命的毛病。他總是自比管仲樂毅,常以規勸皇帝效堯舜為己任,明知不可為時,他不像李白那麼瀟灑,而是一條路走到黑。

沒有政治智商,又心比天高,不願意去拍馬屁還整天想著自己是當宰相的料。家徒四壁還樂善好施。人有饋贈又臉皮薄,傲到了骨子裡,他要是能升官發財,那真是見了鬼了。


不書公子


杜甫的確很窮,他去見唐肅宗竟然是“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穿的破破爛爛的,等到惹惱了皇帝,又被 “白頭拾遺徒步歸”,只能徒步千里回到妻子兒女居住的小荒村,看到“妻子衣百結”,“垢膩腳不襪”,孩子們連襪子也沒有,甚至“補綻才過膝”。

即使是後來他在長安做官,也是“朝回日日典春衣”,“酒債尋常行處有”,他甚至經常感覺自己餓得難受,會死在道路上,“常恐死道路”。後來到了成都更不用說了,只能靠朋友接濟,那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道破了貧窮詩人的中年危機。

最慘的是,杜甫生命的最後歲月流落三峽,一個縣令送他一塊牛肉吃,他一頓沒吃完,捨不得扔,當時是夏天,牛肉已變質,他還是吃了,結果就染病而亡。嗚呼!可憐的詩人。

他之所以這麼窮,最根本原因,其實一言以蔽之,就是他自己說的“天未厭戎馬,我輩本常貧”,在他看來,在那個亂世,不丟棄自己治國平天下的信仰,不投降,不苟合,固然要忍受貧窮。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詩。


歷史有妖氣


一代詩聖杜甫,字子美,唐代詩壇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星,被後人譽為,詩聖。他創作的詩歌不僅數量浩繁,而且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政治傾向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自小就接受家庭傳統教育。其實杜甫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窮困潦倒。少年時代的杜甫博覽群書,20歲以後,漫遊各地,曾在洛陽與李白相識,結下深厚的友誼,後來杜甫旅居長安十年,對朝政的腐敗和黑暗有著切身感受。寫的詩往往表達出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安史之亂史時,長安淪陷。杜甫悲痛地寫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詩句。當唐軍得勝時,他又以狂喜的心情寫道,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詩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融為 一體。在唐軍收復長安後,因為李林甫的陰謀,他曾外調。此後,他在兵荒馬亂中定居於成都長達五年之久。他一心想當官,卻不如所願,杜甫的訴苦哭窮,有點誇大。他的仕途坎坷,人生不順,理想難以實現,苦惱或許難免,這些不可否認。但要同要飯的乞丐相併論,那是不可能的。畢竟他的官曾為左拾遺,晚年還掛了個員外郎,他的一生。比起貌似瀟灑飄逸的李白,其實要好得多!🦄🌺🌺





飛天ZY漫雪



秋閣一憑欄


在大唐詩歌史上被譽為詩聖的詩人,光耀千秋,是後世之人讚譽的殊榮,如果他還活著,想想前世,不知做何想?

木訥也罷,性格也罷,身世低微,安史之亂社會動盪也罷,都是他難以擺脫的人生際遇和宿命,這就是他困厄一生,四處飄泊的無常結局……

誰也不想如此擁有,但天意予你可之奈何?

只有接受,直至生命的盡頭!

不過,正因為他擁有了比常人多的多的經歷和苦難,才使他體恤民情,悲憫草根疾苦,哀國之哀,痛民之痛,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不朽詩章!

喜耶,悲耶?

還是不說了吧,心情太沉重了,一串眼淚汪汪千載而不幹啊!、


高粱179816305


(一)杜甫參加了一次騙人的考試...

為什麼說是騙人的考試呢?

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在奸相李林甫操縱下,在全國公開舉行了一次招賢考試。這次考試,選錄的人才是零!

杜甫也參加了這次考試。當時詩人元結也在隊伍之中。參加考試的人統統落選。

雖然這不是例行的科舉考試,而是所謂的“制舉”。不是由禮部主持,而是由尚書長官主持,御史中丞監督其事。過後,李林甫上表說:

野無遺賢。

意思就是該錄用的人才早就錄用完了,沒有遺留下來的。

這真是一次空前絕後的政治把戲。要是放在現在,那可以進吉尼斯紀錄大全了。

杜甫在二十四歲那年,舉進士不第,這次又受到這樣的打擊。他很憤慨。抱著很大的希望參加這次“制舉”考試,因為奸相的“陰謀”、“忌刻”,報效國家的壯志成了泡影。

杜甫青少年時期,以鳳凰自況,此時,落魄的鳳凰不如雞。能不憤慨嗎?

(二)困守長安十年...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具有雄心壯志的杜甫,從他三十五歲到四十四歲,十年困守長安。

這十年當中,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當權,像杜甫這樣的人才,報國無門。

不但報國無門,甚至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過著經常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艱難歲月。忍受著挨餓受凍的苦日子。

在這飢寒交迫的日子裡,他曾想到過退隱。

但是,我曾說過,杜甫是真正苦苦堅守儒家之道的人。儒家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在其位,也謀其政。正是這個原因,最後雖然生活困窘,他也沒有退隱。

(三)安史之亂,杜甫的經歷...

實際上,在杜甫困守長安時,安史之亂已經在醞釀之中。

杜甫在受生活折磨的日子裡,逐步睜開了他的眼睛,看到了殘酷的現實和人民的疾苦。這是他走向現實主義的最有力的推動力。

杜甫在四十五歲以後,親身經歷了安史之亂,親眼看到胡人燒殺搶掠,他和老百姓一起感受到了國破家亡的痛苦。

後來他隻身逃出長安,到了鳳翔。“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非常狼狽。謁見肅宗,肅宗給了他一個官職,左拾遺,從八品,諫官,能接近皇帝。

上任頭一個月,就上疏營救房琯,觸怒了皇帝,差點受刑。遭到貶斥。

公元七五九年,他辭官不做,到了成都。在西郊蓋了一所草堂。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公元七六四年,嚴武鎮蜀,表薦杜甫為工部員外郎。人又稱“杜工部”。

在他漂泊的十一年裡,寫詩一千多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都是這時期的作品。

在四川漂泊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兩三年。最後在攜家出四川時,在湘江一隻破船上,走完了人生的旅途,病死在破船上。

(四)分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的原因

簡要地說:

一是奸臣當道,杜甫不願和他們同流合汙。

二是遭逢戰亂,杜甫顛沛流離。後來雖然遇到皇帝,做了小官,但又對皇帝不順從,觸怒皇帝。皇帝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嬰龍鱗,還有好下場?

三是,在詩裡,抨擊唐太宗的窮兵黷武,揭露楊國忠兄妹的奢侈荒淫生活,大罵肅宗、代宗重用宦官,大罵貪官汙吏貪汙剝削。這些詩歌裡滲透著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那個時代,杜甫好多詩歌喜人民所喜,怒人民所怒,當然不受當權者歡迎。杜甫和李白在這一點上非常相似,都不是做官的材料。

詩人又不比其他人。詩人手無縛雞之力。用什麼求生?

凡此種種,杜甫以及家人的生活怎麼能不窮困潦倒呢?





梅月竹風


杜甫一生的窮困潦倒,說簡單點,就是他寫的詩,在當時,只是在幾個熟人中讀讀,沒有太多的人認可,他們都是在互粉。互粉的東西,是生不出錢糧來的,與我們今天的互粉是一樣的。杜甫寫詩去賣,又沒有人買,他又不願去做別的事。他的詩在當時是一點都不值錢的,也沒有人認為好。他窮的餓死在路邊以後,才慢慢的被人認為他寫了一批好詩。這也是人們的一種惡性,生前不去推崇杜甫,死後才來推崇杜甫,這對杜甫是極不公平的。誰不願意生前過的好呀,誰又願意死後才去享受那些虛名兒呢?正因為杜甫是死後才被尊崇的,生前無人尊崇他。所以他便沒有生活來源,他的日子也就越過越窮,越窮越潦倒,越潦倒越沒有下場,直至最後又餓又凍的死在了荒野的路邊,無人收屍……。怪只怪當時的杜甫,他不務正業,荒唐一世……。



如若天風


儘管我瘋狂地喜歡杜詩,但不得不說,杜公的性格導致他真心發達不起來!

從他的詩中看,杜公內向,木訥,不擅於語言表達,更不擅長人際交往,偏偏骨子裡還有一種文人的清高。

他困居長安十年!

按書上所載,在這十年裡,他過著“朝扣富侯門,暮隨肥馬塵”的生活,從他當時的詩作來看,他也經常陪一些權貴去踏青,去遊玩,去喝酒,可是,他就像一幫遊玩裡的人中的那個最不起眼的人!

如果是李白還好,天生自帶光環,假如他不會寫詩,光憑他的瀟灑氣度,豪氣雲千就知道這是一個有辯識度的人!

可惜他不是,他唯一表達的方式是寫詩,可是他的詩是屬於精密臻工這個類型的,在當時並不是文化圈的主流形式。

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就是清高,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非要提出不同意見,批評這個質疑那個,而且還都說不到點子上。朋友好心幫你,可是在關鍵時候,偏偏書生意氣發作,這可如何是好?

單純,幼稚,情商太低!

所以,他在長安困居十年,一方面是命運使然,另一方面未必與性格無關。按照概率學上講,十年時間,哪怕一個學霸再窮再苦也不致於只找到一個倉庫主管的工作!

所以,他的性格,導致他的言行不招人喜歡!然後形成了惡性循環,每次權貴遊玩,是可以叫他坐陪的,只不過他是最不起眼,離主位最遠的那個人!

等他成為工部員外郎之後,他依然沒有改過來這個臭毛病。皇帝明明是看在嚴武的面子,先給他一個象徵性的職位做,以觀察他是否可以大用。

結果杜公,偏偏捲入了政治鬥爭,去為房琯說情。然後就辭官不做了,後來朋友又看上他的面子上,給他弄個工作,他動不動不開心,又撂挑子了。

做得不開心就撂挑子!那這個世界上你還能做什麼?

最出名的就是杜公罵嚴武,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杜公性格的另一面是多麼讓人咬牙切齒。這個嚴武相當於當年的哥們兒,交情一直不錯,他一直幫杜公,從幕僚一直到工部員外郎(可是副部級待遇),可是杜公竟在酒後大罵嚴武,如果是罵嚴武本人也就算了,偏偏罵嚴武不肖其父,這可是大仇啊!

左幫你右幫你,結果幫出一個恩將仇報來?

不可否認,安史之亂和人生際遇,是導致杜公潦到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核心原因,

清高,酸腐,偏激,幼稚,這才是導致他窮苦的罪魁禍首!

沾上這四樣,人生如何得意得起來。

沾上這四樣,詩寫得肯定萬分精彩!


亦有所思


杜甫為何那麼貧困潦倒?

我認為根本原因為三:

一是盛世文章不值錢。

杜甫能寫出那麼光耀千古流傳於世的詩,說明老杜在唐玄宗時就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可這樣的飽學之士為何沒入仕為國家效力呢?史書上說了,是李林甫搞的鬼。但這個理由不足全信。唐朝入仕做官的途經不光是科舉,還可有其它路經。都是大唐是盛世,尤其是“安史之亂”前,是世界性的大國。可連這麼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都安頓不好,李白的命運也好不到那兒去。盛世只是個偽命題。

二是社會賑濟制度形同虛設。

老杜自己沒吃上公家飯,不是皇糧,那他的妻子兒女連襪子都沒得穿。老杜顛沛流離,妻子兒女都流離失所。到最後,老杜連吃飯都沒地方去,在乞討中苟活,最後臨死前才在朋友處吃了頓飽飯(有書說吃的過猛太多撐壞了),一介文豪如此悲崔的結局,這是打了盛唐的臉。安史之亂,導致戰火連天,家園被毀,人民紓難,杜甫悲慘流離的遭遇,正是千千萬萬被兵禍所害的真實寫照。

三是寫詩乃杜甫的心靈的自我救贖。

杜甫為什麼能寫出偉大不巧的作品?是苦難。是社會的苦難,是自己的苦難~苦難磨鍊了詩人的意志,激發了詩人的詩興,寫詩,是一種渲洩,是杜甫心靈自我救贖的良藥。寫詩,是杜甫在絕望中堅守希望的惟一出口,於是,在他心中有一座希望的燈塔,杜甫在這樣一種煎熬中,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詩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難道只是“髒唐”的寫照嗎?



我本狂草人


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我覺得未必吧。我們先來看看杜甫的一生有多長,杜甫(712年~770年)享年59歲,幼年的杜甫生長在官宦之家,是典型的官二代兼富二代,不但錦衣玉食且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根據杜甫高考成績來看更多的是素質教育),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杜甫自然是才高八斗眼高於頂,所以杜甫只是在23歲那年象徵性的參加了一次高考,然後就開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並且非常榮幸的和自己的偶像(李白)見了面,並一起飲酒打獵,互相有詩文唱和。就這樣一直到三十歲老爹去世後,杜甫才有意思去長安找份工作,這樣看來,杜甫的前半生過的還是滿滋潤的,跟窮困潦倒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43歲那年被任命為一個小小的參軍,本想憑藉自己的才能青雲直上,無奈第二年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這也就註定了杜甫顛沛流離宛若浮萍的下半生,但是話又說回來,在當時的動亂年代,全國人民又有誰不是窮困潦倒呢?就連唐唐的大唐皇上不也是連自己的老婆都保不住嗎?相比之下,杜甫雖然也飽受戰亂之苦,但絕對強於一般百姓,起碼逃亡中還有省長接濟,並贈與草堂暫居,而後來杜甫之死其實也完全是出於自然災害,路遇洪水,半個月得不到糧食,但一旦危機解除,便有當地縣長送吃送喝,只是後來杜甫自己腸胃出了問題,客死他鄉。

我們所感覺到的窮困潦倒,大多是從杜甫的詩文中體現出來的,平心而論,如果是一般平頭百姓,杜甫這樣的生活還蠻將就的,但作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杜甫,本就應該過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日子,但現實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巨大的反差體現在詩作裡就有了所謂窮困潦倒的感覺,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生不逢時,如果杜甫活在宋朝,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