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官場遊刃有餘?十朝宰相馮道一首詩道破天機!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宰相的位置萬人矚目,是無數讀書人的渴望!

然伴君如伴虎,這宰相雖牛,想當得長久卻不那麼容易。歷史上不少人都曾經身居高位,但好景不長就黯然落幕,甚至刀斧加身,落得悲涼下場。

卻有這麼一位高人,歷經十位皇帝而不倒,始終在朝堂之上縱橫捭闔,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這便是五代十國的高人--傳奇宰相馮道!

如何在官場遊刃有餘?十朝宰相馮道一首詩道破天機!

馮道為人,歷史上從來都是譭譽不一。對他的評價或褒或貶,針鋒相對,大相徑庭,所謂“謗滿天下,譽滿天下”,都不遺餘力。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時期宰相。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並先後輔佐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等十位皇帝,還向遼太宗耶律德光稱臣。期間,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病逝,被追封瀛王,諡號文懿。

歷仕四朝,侍奉過十位皇帝,皇帝你死我活,走馬燈似的輪換,而馮道都能穩居高位。這樣的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舊五代史》盛讚“道之履行,鬱然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體”。

馮道去世時正好是73歲,與孔子同壽,故“時人皆共稱歎”。死後葬禮萬人空巷,紙錢飛揚,使道路兩旁樹枝染成灰色,後周世宗為此罷朝三日,以示悼念,並追封其為瀛王。

宋初名臣範質對馮道的評價是:“厚德稽古,宏才偉量,雖朝代遷貿,人無間言,屹若巨山,不可轉也。”(《資治通鑑》卷二九一引)

王安石則認為馮道能夠在亂世忍辱負重,乃是接濟天下蒼生的行為,是真正的儒者,謂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諸佛菩薩行。”

如何在官場遊刃有餘?十朝宰相馮道一首詩道破天機!

但後人卻又有不同的說法。

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並以春秋筆法評點說:“(馮)道視喪君亡國亦未嘗以屑意。”“當是時,天下大亂,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於倒懸,道方自號‘長樂老’,著書數百言,陳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階勳官爵以為榮。”

司馬光則痛斥其為“奸臣之尤”!明清時期的王夫之、王鳴盛、趙翼等人也都對馮道之作為表示不同程度的蔑視和批判。

被譽之為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范文瀾更是對馮道痛加撻伐,斥之為“奴才中的奴才”!

無論褒貶如何,對馮道的批判多在於其人品和氣節。

但拋離環境談人性,本就不是什麼聖人理論。人都是有私心的,千古艱難惟一死,死很容易,活著才難,尤其是活著還要做事,則難上加難。

馮道見風使舵不假,說明他很識時務。五代十國那般雜亂的年代,城頭變化大王旗,也就十來年的功夫。這忠誠二字實在是無從說起啊,馮道對當朝不忠,但他忠的是自己,忠的是做事情。能保持在高位做一些好事,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對此,就是連稱他為“無廉恥者”的歐陽修也沒有否定。

例如:他“為人能自刻苦為儉約”,在隨軍當書記時,住在草棚中,連床和臥具都不用,直接睡在草上;發到的俸祿後與隨從、僕人一起花,與他們吃一樣的伙食,毫不在意;將士搶來美女送給他,實在推卻不了,就另外找間屋子養著,找到其家長後再送回去。

在喪父後辭去翰林學士回到景城故鄉時,正逢大饑荒,當即傾家財救濟鄉民,自己卻住在茅屋裡,還親自耕田背柴;有人田地荒廢又沒有能力耕種,他便在夜裡悄悄地去幫人耕種,主人得知後登門致謝,他卻表示沒有值得感謝的地方;對地方官的饋贈,也一概不受。

馮道擔任宰相後,“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即貧窮的、無背景的讀書人和有真才實學、有事業心的人,都得到提拔重用,而唐末的世家顯貴以及品行不正、辦事浮躁的人則被抑制。

如何在官場遊刃有餘?十朝宰相馮道一首詩道破天機!

在封建社會的官場上,做官是一門極其高深的藝術,而這藝術看起來很神秘,其實只隔一層紙。

說實話,馮道在中國仕宦史上算是一個奇蹟,如此神通,他憑的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狡詐,他把狡詐的性格特徵發揮的淋漓盡致。奸險、狡詐,皆為其所用。他善於工心計,在五代那個紛繁複雜的環境裡,他周旋於各國君之間,以極高明的手段,隨事務代,從而創造了歷史五朝不倒翁的官場記錄。用現在的話說,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學”。

馮道的政治智慧首先表現在能夠及時辯明政治風向,調整政治立場和服務對象。每次的政治風雲中,馮道都能及時調轉船頭,短時間內把在前一朝累積的官聲名望轉換為取信後一朝的政治資本。

馮道為官從政的又一秘訣是“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從不“逆取”,特別善於“順守”,尤其善於以幽默方式,在談笑之中化解矛盾,並順勢委婉諷諫,引導一個個強盜皇帝為天下百姓做點好事。

馮道不是為保身而保身,為做官而做官,其中是由其價值觀引領的。馮道的表現,別說是他同時代的人,就是孔子再世,也很難做到。孔子生當春秋亂世,雖然周遊列國,以尋找機會施展政治抱負,但最終政治上一事無成,連自己都自嘲是“喪家之犬”,就是證明。

如何在官場遊刃有餘?十朝宰相馮道一首詩道破天機!

馮道曾寫過《偶成》一詩,以述其志: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終聞海嶽歸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全詩大意是說,身處逆境,不要怨天尤人,只要想一想自己以前做過什麼,從而導致了今天的境地,就能夠找到出路。在眼前這個朝代頻繁更替的世界,奪得天下者就是明君,就可以前去事奉他,失去天下的就是倒黴的人,就要勇於離棄他。生當亂世,也絕不放棄自己的道德底線,但不必固執於一端。通往成功之路何止一條!往哪裡走都是一片通塗。只要心存善念,就是虎狼窩裡也能安身立命。

立志官場的朋友們,不妨學一學馮道的為人處世,或許有不一樣的味道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