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多样本向量化(Vectorizing across multiple examples)

在上一个笔记中,了解到如何针对于单一的训练样本,在神经网络上计算出预测值。

在这篇笔记中,将会了解到如何向量化多个训练样本,并计算出结果。

该过程与你在逻辑回归中所做类似(看过的是否还记得??)

逻辑回归是将各个训练样本组合成矩阵,对矩阵的各列进行计算。神经网络是通过对逻辑回归中的等式简单的变形,让神经网络计算出输出值。这种计算是所有的训练样本同时进行的,以下是实现它具体的步骤:

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上一篇笔记中得到的四个等式。它们给出如何计算出z^([1]),a^([1]),z^([2]),a^([2])。

对于一个给定的输入特征向量X,这四个等式可以计算出α^([2])等于y^。

这是针对于单一的训练样本。如果有m个训练样本,那么就需要重复这个过程。

用第一个训练样本x^([1])来计算出预测值y^([1]),就是第一个训练样本上得出的结果。

然后,用x^([2])来计算出预测值y^([2]),循环往复,直至用x^([m])计算出y^([m])。

用激活函数表示法,如上图左下所示,它写成a^([2](1))、a^([2](2))和a^([2](m))。

【注】:a^([2](i)),(i)是指第i个训练样本而[2]是指第二层。

如果有一个非向量化形式的实现,而且要计算出它的预测值,对于所有训练样本,需要让i从1到m实现这四个等式:

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对于上面的这个方程中的^(i),是所有依赖于训练样本的变量,即将(i)添加到x,z和a。如果想计算m个训练样本上的所有输出,就应该向量化整个计算,以简化这列。

本课程需要使用很多线性代数的内容,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实现这一点,尤其是在深度学习的错误中。实际上本课程认真地选择了运算符号,这些符号只是针对于这个课程的,并且能使这些向量化容易一些。

所以,希望通过这个细节可以更快地正确实现这些算法。接下来讲讲如何向量化这些: 公式1:

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公式2:

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公式3:

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公式4:

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前一张中的for循环是来遍历所有个训练样本。 定义矩阵X等于训练样本,将它们组合成矩阵的各列,形成一个n维或n乘以m维矩阵。接下来计算见公式4:

以此类推,从小写的向量x到这个大写的矩阵X,只是通过组合x向量在矩阵的各列中。

同理,z^([1](1)),z^([1](2))等等都是z^([1](m))的列向量,将所有m都组合在各列中,就的到矩阵Z^([1])。

同理,a^([1](1)),a^([1](2)),……,a^([1](m))将其组合在矩阵各列中,如同从向量x到矩阵X,以及从向量z到矩阵Z一样,就能得到矩阵A^([1])。

同样的,对于Z^([2])和A^([2]),也是这样得到。

这种符号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通过训练样本来进行索引

这就是水平索引对应于不同的训练样本的原因,这些训练样本是从左到右扫描训练集而得到的。

在垂直方向,这个垂直索引对应于神经网络中的不同节点

例如,这个节点,该值位于矩阵的最左上角对应于激活单元,它是位于第一个训练样本上的第一个隐藏单元。它的下一个值对应于第二个隐藏单元的激活值。它是位于第一个训练样本上的,以及第一个训练示例中第三个隐藏单元,等等。

当垂直扫描,是索引到隐藏单位的数字。

当水平扫描,将从第一个训练示例中从第一个隐藏的单元到第二个训练样本,第三个训练样本……直到节点对应于第一个隐藏单元的激活值,且这个隐藏单元是位于这m个训练样本中的最终训练样本。

从水平上看,矩阵A代表了各个训练样本。

从竖直上看,矩阵A的不同的索引对应于不同的隐藏单元。

对于矩阵Z,X情况也类似,

水平方向上,对应于不同的训练样本;

竖直方向上,对应不同的输入特征,而这就是神经网络输入层中各个节点。

神经网络上通过在多样本情况下的向量化来使用这些等式。

向量化实现的解释(Justification for vectorized implementation)

在上面,我们学习到如何将多个训练样本横向堆叠成一个矩阵X,然后就可以推导出神经网络中前向传播(forward propagation)部分的向量化实现。

我们将会继续了解到,为什么上面写下的公式就是将多个样本向量化的正确实现。

我们先手动对几个样本计算一下前向传播,看看有什么规律:

公式5:

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这里,为了描述的简便,我们先忽略掉 b^([1])后面你将会看到利用Python 的广播机制,可以很容易的将b^([1]) 加进来(这个可以理解为只有wx项)。

现在 W^([1]) 是一个矩阵,x^(1),x^(2),x^(3)都是列向量,矩阵乘以列向量得到列向量,下面将它们用图形直观的表示出来: 公式6:

吴恩达深度学习(17)-神经网络中的多样本向量化实现再理解

视频中,吴恩达老师很细心的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样本向量,及其对应的输出。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入更多样本时,只需向矩阵X中加入更多列(记得上面写的竖直看代表什么?)。

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之前我们对单个样本的计算要写成 z^([1](i))=W^([1]) x^((i))+b^([1]) 这种形式,因为当有不同的训练样本时,将它们堆到矩阵X的各列中,那么它们的输出也就会相应的堆叠到矩阵 Z^([1]) 的各列中。

现在我们就可以直接计算矩阵 Z^([1]) 加上b^([1]),因为列向量 b^([1]) 和矩阵 Z^([1])的列向量有着相同的尺寸,而Python的广播机制对于这种矩阵与向量直接相加的处理方式是,将向量与矩阵的每一列相加。

所以这一节只是说明了为什么公式 Z^([1])=W^([1]) X+ b^([1])是前向传播的第一步计算的正确向量化实现,但事实证明,类似的分析可以发现,前向传播的其它步也可以使用非常相似的逻辑,即如果将输入按列向量横向堆叠进矩阵,那么通过公式计算之后,也能得到成列堆叠的输出。

最后,对这一段内容做一个总结:

由公式1、公式2、公式3、公式4可以看出,使用向量化的方法,可以不需要显示循环,而直接通过矩阵运算从X就可以计算出 A^([1]),实际上X可以记为 A^([0]),使用同样的方法就可以由神经网络中的每一层的输入 A^([i-1]) 计算输出 A^([i])。其实这些方程有一定对称性,其中第一个方程也可以写成Z^([1])=W^([1]) A^([0])+b^([1]),你看这对方程,还有这对方程形式其实很类似,只不过这里所有指标加了1。所以这样就显示出神经网络的不同层次,你知道大概每一步做的都是一样的,或者只不过同样的计算不断重复而已。

这里我们有一个双层神经网络,我们在后面的笔记里会讲深得多的神经网络,你看到随着网络的深度变大,基本上也还是重复这两步运算,只不过是比这里你看到的重复次数更多。在下周的视频中将会讲解更深层次的神经网络,随着层数的加深,基本上也还是重复同样的运算。

以上就是对神经网络向量化实现的正确性的解释,到目前为止,我们仅使用sigmoid函数作为激活函数,事实上这并非最好的选择,在下一篇笔记中,将会继续深入的讲解如何使用更多不同种类的激活函数。

下一篇就是讲解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了,这个很重要哦,记得过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