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讲吐蕃之前,小编在讲一下象雄王国。吐蕃帝国,感觉吐蕃比象雄厉害无数倍。其实不是,从文化上看,象雄也是有宗教,有文字,最早的藏族医学也出现了(吐蕃时融入了中原和希腊医学知识),根据对象雄都城"穹隆银城"的勘察,城堡建筑是相当高的水平了。

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象雄王国遗址。

从范围看,象雄和吐蕃差不多,吐蕃后来攻占过河西陇右,控制过西域,以及控制过南诏,攻入过北印度,这些方面要比象雄强,但是吐蕃真正完全控制的区域和象雄差不多,就是今天的藏区,加上尼泊尔,印度的一部分,根据《世界地理概说》,象雄西边的领土要比吐蕃还远。二者国力差距不大。造成二者差距大的原因是,中原地区记载"羊同"是"精兵八九万",也就是说常驻军队有八九万,加上战时动员,有个十多万左右差不多,由于当时中原和羊同没有利益纠葛,这个数字是比较可信的。而唐史记载的吐蕃,动不动就是带几十万大军,看起来远超象雄。

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吐蕃地图。

实际上是唐过度夸大了吐蕃的兵力,因为象雄和吐蕃人口民族国土面积差不多,何来那么大区别?以松州之围为例,据范文澜先生编写的《中国通史》记载,吐蕃在松赞干布时期,其军队划分为四如四十东岱,东岱就是千户所。当时四如四十东岱刚刚形成,每个东岱也就管理1000多户,每户出1兵,则其总兵力在4万至5万当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象雄苏毗正在大规模叛乱,吐蕃不可能出动超过全国一半的军队攻打唐朝,所以其出动的军队大概在2万左右。加上吐蕃在攻打土谷浑白兰党项时的损失和留在当地的镇压驻军,实际出动的军队大概还不到2万人,松州太守韩威在驻军不足万人的情况下主动出战,也说明了这个情况,要是吐蕃有数万人,换成哪个都不会出战的,后来其被吐蕃军队打败,也是从容逃走,剩下的军队还能守城,说明伤亡不大,没被全歼,吐蕃的军队人数当是没有很大优势的。

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唐时吐蕃地图。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说有20万,这明显夸大了很多倍。后来象雄旧部,苏毗平定,董氏族党项白兰等部归顺,吐谷浑投降。吐蕃初期都能同时轻松打这些部族,他们加起来应该也不会超过吐蕃本部人口所以吐蕃四内族,吐蕃本部,阿柴(吐谷浑),木雅(包括党项白兰等),象雄苏毗加起来也就在十多万军队左右,和象雄半斤八两。《新唐书·党项传》:“又有白兰羌,吐蕃谓之丁玲,左属党项,右与多弥接。胜兵万人,勇战斗,善作兵,俗与党项同。”可见这些部族的军队都在万人左右,后期吐蕃控制的只有南诏的兵,根据南诏的人口,也不会超过十万,唐记载南诏出动三十万人,我是怀疑的,应该是有一些夸大,同时包括了很多后勤人员的,其实按照南诏的人口应该超不过十万。西域的别族军队也是在西域好用,其他地方不一定管用。

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所以,象雄吐蕃时差不多的,吐蕃因为在唐史中军队规模太大而被认为远远超过象雄,实际上,如果象雄和中原有联系,我觉得对象雄的评价不会下于吐蕃。而且,"穆"氏族富足的评价也是不假的,当时象雄的商业是远比吐蕃发达的,这一点无可否认。吐蕃胜在对外扩张,象雄胜在商业发达,两者的国力差距实际不会太大。

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吐蕃之后,我就不加以叙述了,吐蕃的情况唐史记载很完整了,这里不再说了。反正后来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以藏族规矩,一般赞普前冠"赤"字,表示尊敬,在他前面冠的是"朗",意为牛,因为其灭佛的缘故,被传其头生两角,是牛魔投生,《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可能就是受其影响产生的)遇刺身亡后,其二子,云丹以伍如(逻些小昭寺一带)为据点,俄松以云如(雅隆昌珠寺一带)为据点,双方的支持者发生大规模交战,史称“伍约之战”。之后其后裔有些远走,建立了如同拉达克王国,古格王朝之类的国家。有些在本土建立了如同拉萨王系,雅隆觉阿、普兰、亚泽等王系国家,如此共七个,称为七王国。同时吐蕃奴隶在某些传承久远的家族带领下,发生大规模起义,被称为"温末起义",甚至这些家伙掘了历代王陵,其中松赞干布的陵因为其名声显赫,被分到的家族没敢挖。起义的家族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韦氏,尚氏,没卢氏与贝氏等,把整个吐蕃打得千疮百孔。"温末起义"除了吐蕃本部外,还有在青海河西的奴隶起义,后来形成了"角嘶罗政权"(不过其国王"宗喀王"是正统的吐蕃王室后裔,被邀请去当国王)。除此外,还有吐蕃东北部的边将混战,也是打得不可开交。

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吐蕃分裂后,虽然很混乱,但却是藏族历史上一个传奇的时代,简直是最有逼格的时期,各种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各种游侠豪客纵横江湖,佛教苯教各个教派百家争鸣。有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各种英雄传记,各个显赫家族的恩怨纠葛,各个宗派的对战,各个王系的混战,甚至还有民众选择国王,邀请骁勇善战,品德高尚的王族后裔来本地担任国王。《格萨尔王传》就在当时形成,其中就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格萨尔王赛马称王,迎娶珠姆公主,是如何潇洒自得,其中还有桀骜不驯的骑士,能言善辩的智者,善于表演的艺人,游走四方的说唱者,行游诗人,虔诚的苦行僧,狡猾的商人游走各国,邪恶的敌人掳走公主,各种荡气回肠的英雄传说,古灵精怪的神奇故事,无所畏惧的探险者。相信很多藏族兄弟小时候听这些故事,都是听得如痴如醉的!

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其实藏族的历史如果整理一下,大概是这么个顺序,传说时代(猕猴变人,大鹏卵生之类)--四大氏族时代(其实应该算上"恰"氏族)--诸邦国时代--象雄--吐蕃--王系混战/西夏时代--岭国时代--蒙古帝国萨迦政权时代--帕竹王朝时代--仁蚌巴政权时代--藏巴汗时代--和硕特汗国--清朝驻藏大臣时代--被英国侵占--半独立时代--西藏自治区与诸多自治州县。其中以象雄,吐蕃,西夏最出名,然而三者很难被认为是一个传承,究其缘由,虽然三者血统相近,文化却不同。"穆"氏族为统治者建立的象雄信苯教,受中亚波斯文化影响,使用象雄文,"恰"氏族为统治者建立的吐蕃,信佛教,受印度文化影响,使用藏文,"董"氏族木雅人为统治者建立的西夏,信佛教,受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影响,使用西夏文。

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述关于藏族的历史来源!第三篇:吐蕃时代

谢谢一路陪伴小编走过来的人!十分感谢。后面小编会为了生计而奔波了。当然,如果有时间,小编会回来继续把此文章更完的,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